本技术属于康复器械,具体涉及一种下肢双侧拟态联动装置。
背景技术:
1、康复训练是运动功能康复的必要组成,是生存状态的重要前提保障。现有的下肢康复装置大多是单侧运动,不符合实际运动模式。但下肢活动为铰链式,也就是要髋关节和膝关节配合联动,且正常行走状态下,双侧交替活动时存在一定的骨盆扭转配合,若是单侧运动,不符合实际运动模式,所以康复效果较差。
2、而多关节康复装置大多为外骨骼辅助训练装置,体积大,使用不便,且生产成本高,不适合个体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背景技术所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下肢双侧拟态联动装置。
2、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下肢双侧拟态联动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对称安装有两根侧梁,所述底板于中间位置安装有支柱,两侧所述侧梁均设有滑槽,所述滑槽滑动安装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螺纹连接有固定螺钉,所述安装块一体连接有支板,所述支板安装有行程开关;
4、所述支柱内安装有电机,所述支柱上端部安装有齿轮箱,所述电机输出端安装有位于所述齿轮箱内的第一斜齿轮;
5、两侧所述侧梁与所述齿轮箱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轴心线和所述第二转轴的轴心线处于同一轴心线上,所述第一转轴位于所述齿轮箱内的端部安装有第二斜齿轮,所述第二转轴位于所述齿轮箱内的端部安装有第三斜齿轮,所述第二斜齿轮和所述第三斜齿轮均与所述第一斜齿轮啮合匹配;
6、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通过各自的安装孔安装有支杆,所述支杆前端部铰接安装有脚踏板,所述支杆尾端部位于所述行程开关的下侧。
7、进一步限定,所述侧梁设有若干与所述固定螺钉位置对应的固定孔,这样的设计,加强对于通过固定螺钉进行位置固定的安装块的位置定位效果。
8、进一步限定,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对称设有若干安装孔,这样的设计,便于适配不同胯宽的使用者。
9、进一步限定,所述支板设有位置数量对应所述安装孔的通孔,所述行程开关安装于所述通孔上,这样的设计,便于对行程开关的位置进行调节,进而适配不同安装位置的支杆。
10、进一步限定,所述支杆为长度可调节固定的伸缩杆,这样的设计,便于适配不同身高,不同腿长的使用者。
11、进一步限定,所述支杆尾端部安装有挂钩,所述挂钩挂置有重物,这样的设计,达到负重康复锻炼的目的。
12、进一步限定,所述支杆安装有位于所述脚踏板下侧的限位板。
13、进一步限定,所述限位板,为l形。这样的设计,用以防止脚踏板过度旋转。
14、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5、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使用电机作为动力进行康复训练,能达到省力的效果,而且同时对双脚进行辅助运行,模拟实际运动模式,所以康复效果较好;
16、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结构小巧,使用方便,无论是坐着还是站着都能进行使用,适用范围广。
1.一种下肢双侧拟态联动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对称安装有两根侧梁(2),所述底板(1)于中间位置安装有支柱(3),两侧所述侧梁(2)均设有滑槽(4),所述滑槽(4)滑动安装有安装块(5),所述安装块(5)螺纹连接有固定螺钉(6),所述安装块(5)一体连接有支板(7),所述支板(7)安装有行程开关(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肢双侧拟态联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梁(2)设有若干与所述固定螺钉(6)位置对应的固定孔(6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肢双侧拟态联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12)和所述第二转轴(13)对称设有若干安装孔(1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下肢双侧拟态联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板(7)设有位置数量对应所述安装孔(16)的通孔(71),所述行程开关(8)安装于所述通孔(71)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肢双侧拟态联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杆(17)为长度可调节固定的伸缩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肢双侧拟态联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杆(17)尾端部安装有挂钩(20),所述挂钩(20)挂置有重物。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肢双侧拟态联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杆(17)安装有位于所述脚踏板(18)下侧的限位板(19)。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下肢双侧拟态联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19)为l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