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清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快速去除玻璃上水渍残留的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现代汽车工业技术的发展对车用玻璃提出越来越多的专门化的要求,汽车玻璃随之从一般加工玻璃中分离出来,逐渐成为市场规模颇大的独立子行业,现代轿车外形的发展与玻璃工艺的发展息息相关,在六十年代开始,为增强汽车侧门玻璃升降的密封性,进一步提高驾驶员视野,轿车侧门玻璃已经采用双曲率设计风格,并逐渐抛弃了手动摇动使得玻璃升降的方式,进入九十年代后,电脑辅助设计技术的发展使契合外形设计区域流线型而得到更低的风阻系数,侧风窗玻璃一般都做成整体一幅式的大曲面型,上下左右都有一定的弧度(双曲率),制作难度越来越大。这种曲面玻璃不论从加工过程还是从装嵌配合来看,都是一种技术要求十分高的产品,与此同时,汽车玻璃的应用更加的广泛,玻璃已成为车身系统的重要组成件,趋向安全,节能并追求智能化。
玻璃生产线上,玻璃经水洗工序后往往带有残存的水分,如果不进行去除,直接进入后续程序,容易影响玻璃表面镀层的质量。现有玻璃表面除水装置通常将玻璃表面的水分全部去除,对提高玻璃表面质量不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快速去除玻璃上水渍残留的装置,能够在去除玻璃表面多余水分的同时,保持一定的水膜,解决现有水分去除装置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快速去除玻璃上残留水渍的装置,包括:传送装置、辅助传送架和风刀系统和plc控制器;其中,所述辅助传送架倒挂固定在顶棚上,所述传动装置放置在所述辅助传送架的下方,并与所述辅助传动装置相对设置,玻璃立式放置在所述辅助传送架和传动装置之间,并立式传动;所述风刀系统安装在所述传送装置的两侧,用于去除所述玻璃两侧的残留水渍。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传送装置包括壳体、玻璃传送带和传送辊;所述传送辊内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朝向所述辅助传送架的一侧中部带有沿所述玻璃的传送方向布置的第一凹槽,所述玻璃传送带安装在所述第一凹槽处,并通过所述传送辊传输。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辅助传送架朝向所述传送装置的一侧带有与所述第一凹槽位置对应的第二凹槽,所述玻璃的一端内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处的传送带上,其另一端内置在所述第二凹槽内。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凹槽内沿所述玻璃传动的方向安装有导辊。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风刀系统包括风刀、通风机和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安装在所述传送装置顶部,并位于所述玻璃的两侧,所述风刀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上,并在所述支撑架的带动下作上下移动和水平旋转;所述通风机的出风口通过管道与所述风刀的进风口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包括底座、升降杆、横向支杆;所述底座固定在所述传送装置上,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内置有轴承,所述升降杆上带有滑道,所述横向支架的一端通过滑锁块安装在所述升降杆上,并沿所述滑道上下滑动;所述横向支杆的另一端与所述风刀螺栓固定,所述风刀的出风口朝向所述玻璃。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滑锁块包括滑块、压紧螺栓和压紧螺母,其中所述滑块内置在所述滑道内,所述压紧螺栓的一端贯通所述滑块,其另一端连接压紧螺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快速去除玻璃上残留水渍的装置,通过辅助传送架、传送装置和风刀系统的设计,使得玻璃可以立式传送,同时玻璃两侧多余的水分可以一次性清除;另外,通过立式传送的方式将部分多余的水分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动从玻璃上滚落,残余的少量水分经过风刀系统的作用在玻璃表面形成均匀的水膜,既有效去除了玻璃表面多余的水分,又不会使玻璃表面过于干燥,对提升成型玻璃的质量具有显著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快速去除玻璃上残留水渍的装置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所示风刀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所示通风机与所述风刀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辅助传送架,2.顶棚,3.玻璃,4.壳体,5.玻璃传送带,6.传送辊,7.第一凹槽,9.第二凹槽,10.风刀,11.通风机,12.支撑架,121.底座,122.升降杆,123.横向支杆,124.滑块,125.压紧螺栓,126.压紧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快速去除玻璃上残留水渍的装置,包括:
辅助传送架1,所述辅助传送架1倒挂固定在顶棚2上。
传送装置,所述传动装置放置在所述辅助传送架1的下方,并与所述辅助传动装置1相对设置,玻璃3立式放置在所述辅助传送架1和传动装置之间,并立式传动。具体地,所述传送装置包括壳体4、玻璃传送带5和传送辊6;所述传送辊6内置在所述壳体4内,所述壳体4朝向所述辅助传送架1的一侧中部带有沿所述玻璃3的传送方向布置的第一凹槽7,所述玻璃传送带5安装在所述第一凹槽7处,并通过所述传送辊6传输;所述玻璃传送带5上开设有漏水孔,所述壳体4内位于所述传送辊6中间带有接水槽(未显示),所述接水槽的一端伸出所述壳体4。玻璃3立式放置并由玻璃传送带5传送,其上的部分水会滑落下来,并通过玻璃传送带5漏入接水槽内,并导出传送装置。
所述辅助传送架1朝向所述传送装置的一侧带有与所述第一凹槽7位置对应的第二凹槽9,所述玻璃3的一端内置在所述第一凹槽7处的玻璃传送带5上,其另一端内置在所述第二凹槽9内,所述第二凹槽9内沿所述玻璃3传动的方向安装有导辊,以利于玻璃3的传送。
风刀系统,所述风刀系统安装在所述传送装置的两侧,用于去除所述玻璃两侧的残留水渍。具体地,所述风刀系统包括风刀10、通风机11和支撑架12;所述支撑架12安装在所述传送装置顶部,并位于所述玻璃3的两侧,所述风刀10安装在所述支撑架12上,并在所述支撑架12的带动下作上下移动和水平旋转;所述通风机11的出风口通过管道与所述风刀10的进风口连接。
所述支撑架12包括底座121、升降杆122、横向支杆123;所述底座121固定在所述传送装置上,所述底座121的上表面内置有轴承,所述升降杆122上带有滑道,所述横向支架123的一端通过滑锁块安装在所述升降杆122上,并沿所述滑道上下滑动;所述横向支杆123的另一端与所述风刀10螺栓固定,所述风刀11的出风口朝向所述玻璃3。
所述滑锁块包括滑块124、压紧螺栓125和压紧螺母126,其中所述滑块124内置在所述滑道内,所述压紧螺栓125的一端贯通所述滑块124,其另一端连接压紧螺母126。
本实用新型一种快速去除玻璃上残留水渍的装置,通过辅助传送架、传送装置和风刀系统的设计,使得玻璃可以立式传送,同时玻璃两侧多余的水分可以一次性清除;另外,通过立式传送的方式将部分多余的水分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动从玻璃上滚落,残余的少量水分经过风刀系统的作用在玻璃表面形成均匀的水膜,既有效去除了玻璃表面多余的水分,又不会使玻璃表面过于干燥,对提升成型玻璃的质量具有显著的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快速去除玻璃上水渍残留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传送装置、辅助传送架和风刀系统;其中,所述辅助传送架倒挂固定在顶棚上,所述传送装置放置在所述辅助传送架的下方,并与所述辅助传送架相对设置,玻璃立式放置在所述辅助传送架和传动装置之间,并立式传动;所述风刀系统安装在所述传送装置的两侧,用于去除所述玻璃两侧的残留水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去除玻璃上水渍残留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装置包括壳体、玻璃传送带和传送辊;所述传送辊内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朝向所述辅助传送架的一侧中部带有沿所述玻璃的传送方向布置的第一凹槽,所述玻璃传送带安装在所述第一凹槽处,并通过所述传送辊传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快速去除玻璃上水渍残留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传送架朝向所述传送装置的一侧带有与所述第一凹槽位置对应的第二凹槽,所述玻璃的一端内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处的传送带上,其另一端内置在所述第二凹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快速去除玻璃上水渍残留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内沿所述玻璃传动的方向安装有导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去除玻璃上水渍残留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刀系统包括风刀、通风机和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安装在所述传送装置顶部,并位于所述玻璃的两侧,所述风刀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上,并在所述支撑架的带动下作上下移动和水平旋转;所述通风机的出风口通过管道与所述风刀的进风口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快速去除玻璃上水渍残留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底座、升降杆、横向支杆;所述底座固定在所述传送装置上,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内置有轴承,所述升降杆上带有滑道,所述横向支杆的一端通过滑锁块安装在所述升降杆上,并沿所述滑道上下滑动;所述横向支杆的另一端与所述风刀螺栓固定,所述风刀的出风口朝向所述玻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快速去除玻璃上水渍残留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锁块包括滑块、压紧螺栓和压紧螺母,其中所述滑块内置在所述滑道内,所述压紧螺栓的一端贯通所述滑块,其另一端连接压紧螺母。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