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辊筒生产,尤其涉及一种辊筒生产时管材辅助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1、辊筒是指机械中圆筒状可以转动的物体,机械中常用动力源(例如电机)驱动辊筒,带动其他材料前进,或是利用辊筒产生压力对材料进行加工。
2、中国专利号cn217316115u公开了一种高精度辊筒生产用加工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后方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架,所述底座的上端位于第一固定架的前方的位置活动安装有第二固定架,所述第一固定架的后端固定安装有挡板,所述第一固定架与第二固定架的两侧外表面均固定安装有第一液压缸,所述第一液压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夹板,所述夹板的外表面粘贴有橡胶垫,所述第二固定架的下端一侧固定连接有指针,所述底座的一侧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刻度尺,所述底座的前端固定安装有盖板,所述底座的内部活动安装有丝杠。
3、诸如上述辊筒的加工设备加工过程中,需要将辊筒原料(如:无缝钢管)转移至加工设备上。传统转移模式,多为手工上料,其上料模式存在以下缺陷:
4、其一,劳动强度高。
5、其二,需要频繁接触管材(如:无缝钢管等辊筒原料),存在安全隐患。
6、其三,调整难度高,上件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辊筒生产用辅助上料装置,可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辊筒生产用辅助上料装置,包括主体框架、供料部分、上料部分、载物框部分和控制部分。
4、进一步,所述主体框架包括基座、存料座和上料座。基座包括长方体中空容器一,其上底板上设置长方形通孔一。存料座包括设置于基座上的长方形容器一,其前侧板上设置“u”形开口通槽一,下底板上设置长方形通孔二;长方形通孔二与长方形通孔一重合;长方形容器一上设置方形限位框,方形限位框位于长方形通孔二上方,方形限位框前侧板、后侧板上对称设置“u”形开口通槽二。上料座包括长方形载板一,通过支撑板设置于基座上,且位于存料座上方,其上设置三个条形通孔一。
5、进一步,所述供料部分包括存储转移机构和竖直位置调节机构。存储转移机构包括电动辊轴一和滚轮一;电动辊轴一等距设置于存料座底板上,位于长方形通孔二的左侧;滚轮一等距设置于存料座底板上,位于长方形通孔二的前侧、后侧。竖直位置调节机构包括限位结构和抬升结构;限位结构包括推杆电机一、限位滑轨、“l”形滑块和推杆电机二;推杆电机一、限位滑轨设置于存料座底板上;“l”形滑块滑动连接于限位滑轨上。且“与推杆电机一的活动端连接;推杆电机二设置于存料座底板上,位于长方形通孔二的右侧,其活动端设置“l”形推块;抬升结构包括电动升降装置一和电磁铁一;电动升降装置一设置于基座内;电磁铁一通过活动载板一设置电动升降装置一的活动端上,且位于长方形通孔一上方。
6、进一步,所述上料部分包括水平转移机构、竖直调节机构和抓取机构。水平转移机构包括丝杆电机一、限位滑轨二、活动载板二和限位载板;丝杆电机一、限位滑轨二设置于上料座上;活动载板二滑动连接于限位滑轨二上,其下底面与丝杆电机一的动子连接;限位载板通过连接柱设置于活动载板二下底面,且位于上料座下方,其上底面设置滚轮二;活动载板二、限位载板上对称设置圆形通孔一。竖直调节机构包括伺服电机一和伺服电机二;伺服电机一、伺服电机二设置于活动载板二上;伺服电机一的转轴上通过减速齿轮箱设置卷轴一;伺服电机二的转轴上通过减速齿轮箱设置卷轴二;卷轴一、卷轴二上设置牵引绳;牵引绳下端连接于抓取机构上。抓取机构包括“c”形抓取架、推杆电机三、电磁铁二和电磁铁三;“c”形抓取架的侧板上设置圆形通孔二;推杆电机三设置于“c”形抓取架上,其活动端上设置电磁铁二;电磁铁三通过支柱设置于“c”形抓取架的侧板内壁;“c”形抓取架的侧板外壁上设置环状把手。
7、进一步,所述载物框部分包括长方形容器二、环形限位框和活动载板三。环形限位框设置于长方形容器二外侧板上,其与“l”形滑块相适配;长方形容器二下底板上设置长方形通孔一;活动载板三滑动连接于长方形容器二内,其上设置铁片,与电磁铁一相适配。
8、进一步,所述控制部分包括控制机构、反馈机构和plc控制器。控制机构包括启动开关、供料开关、抓取开关、上料开关和暂停开关。反馈机构包括距离传感器模块一、距离传感器模块二和距离传感器模块三。
9、作为优选,用卷扬机替换竖直调节机构。
10、进一步,增设压缩机和真空吸盘,真空吸盘设置于“c”形抓取架上。
11、进一步,在活动载板三上增设隔板。
12、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
13、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主体框架、供料部分、上料部分、载物框部分和控制部分的整体设置,实现了以下功能:
14、其一,实现管材的机械抬升,大幅降低劳动强度。
15、其二,抓取机构的设置,使得工作人员无需直接接触管材,安全系数得以提高。
16、其三,抓取机构和上料部分的组合,实现了管材位置的快速调节,上件效率显著提高。
1.一种辊筒生产用辅助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框架、供料部分、上料部分、载物框部分和控制部分;主体框架包括基座(101)、存料座和上料座;供料部分包括存储转移机构和竖直位置调节机构;上料部分包括水平转移机构、竖直调节机构和抓取机构(307);水平转移机构包括丝杆电机一(301)、限位滑轨二(302)、活动载板二(303)和限位载板(304);丝杆电机一(301)、限位滑轨二(302)设置于上料座上;活动载板二(303)滑动连接于限位滑轨二(302)上,其下底面与丝杆电机一(301)的动子连接;限位载板(304)通过连接柱设置于活动载板二(303)下底面,且位于上料座下方,其上底面设置滚轮二;活动载板二(303)、限位载板(304)上设置圆形通孔一;竖直调节机构包括伺服电机一(305)和伺服电机二(306);伺服电机一(305)、伺服电机二(306)设置于活动载板二(303)上;伺服电机一(305)的转轴上通过减速齿轮箱设置卷轴一;伺服电机二(306)的转轴上通过减速齿轮箱设置卷轴二;卷轴一、卷轴二上设置牵引绳;牵引绳下端连接于抓取机构(307)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辊筒生产用辅助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抓取机构(307)包括“c”形抓取架、推杆电机三(30701)、电磁铁二和电磁铁三;“c”形抓取架的侧板上设置圆形通孔二;推杆电机三(30701)设置于“c”形抓取架上,其活动端上设置电磁铁二;电磁铁三通过支柱设置于“c”形抓取架的侧板内壁;“c”形抓取架的侧板外壁上设置环状把手(3070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辊筒生产用辅助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转移机构包括电动辊轴一(201)和滚轮一(202);电动辊轴一(201)设置于存料座(102)底板上,位于长方形通孔二的左侧;滚轮一(202)设置于存料座(102)底板上,位于长方形通孔二的前侧、后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辊筒生产用辅助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位置调节机构包括限位结构和抬升结构;限位结构包括推杆电机一(203)、限位滑轨、“l”形滑块(204)和推杆电机二(205);推杆电机一(203)、限位滑轨设置于存料座(102)底板上;“l”形滑块(204)滑动连接于限位滑轨上,且与推杆电机一(203)的活动端连接;推杆电机二(205)设置于存料座(102)底板上,位于长方形通孔二的右侧,其活动端设置“l”形推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辊筒生产用辅助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载物框部分包括长方形容器二(401)、环形限位框和活动载板三(402);环形限位框设置于长方形容器二(401)外侧板上,且与“l”形滑块(204)相适配;长方形容器二(401)下底板上设置长方形通孔一;活动载板三(402)滑动连接于长方形容器二(401)内,其上设置铁片,与电磁铁一(207)相适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辊筒生产用辅助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01)包括长方体中空容器一,其上底板上设置长方形通孔一;存料座(102)包括长方形容器一,其前侧板上设置“u”形开口通槽一(103);长方形容器一上设置方形限位框(104),方形限位框(104)位于长方形通孔二上方;方形限位框(104)前侧板、后侧板上设置“u”形开口通槽二;上料座包括长方形载板一(105),其通过支撑板设置于基座(101)上,且位于存料座(102)上方;长方形载板一(105)上设置条形通孔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辊筒生产用辅助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用卷扬机替换竖直调节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辊筒生产用辅助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增设压缩机和真空吸盘,真空吸盘设置于“c”形抓取架上。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辊筒生产用辅助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抬升结构包括电动升降装置一(206)和电磁铁一(207);电动升降装置一(206)设置于基座(101)内;电磁铁一(207)通过活动载板一设置电动升降装置一(206)的活动端上,且位于长方形通孔一上方。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辊筒生产用辅助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活动载板三(402)上增设隔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