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带耦合剂的无菌B超套

专利2025-02-18  34


本技术涉及医疗用品,具体为一种自带耦合剂的无菌b超套。


背景技术:

1、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民大众对精准医疗的要求,许多b型超声(以下简称b超)检查以及大部分b超引导下的有创操作(如穿刺、引流、治疗等)等都需要无菌操作。

2、进行b超检查或辅助治疗时,常规的操作方式有如下弊端:

3、1、由于b超探头无法进行常规灭菌处理,因此通常无法直接用于需要无菌条件下b超检查以及大部分b超引导下的有创操作等;

4、目前常用的无菌b超检查的方式是在b超探头上涂覆市售的专用无菌耦合剂后使用,但目前市售无菌耦合剂的外包装并非无菌,操作者一人无法实施,在实际使用时需要助手帮助涂抹耦合剂而导致使用成本明显增加;且局部涂覆无菌耦合剂并不能实现b超探头的颈部、柄部及部分线缆的无菌覆盖,所以不能达到无菌操作中最大无菌屏障的要求;且单独涂覆无菌耦合剂时无法有效控制涂覆量而容易出现涂覆量不够或涂覆量过多等状况而影响b超效果;

5、2、使用现有市售的专用无菌b超探头套并在使用时在探头上涂抹无菌耦合剂,其虽然可以实现探头部分的无菌操作,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交叉感染,但目前市面上的无菌b超探头套同样不能实现b超探头的颈部、柄部及部分线缆的无菌覆盖,不仅增加了操作的复杂性且综合使用成本极高,且同样存在单独涂覆无菌耦合剂时无法有效控制涂覆量而出现涂覆量不够或涂覆量过多等状况;

6、3、申请号为202011413003.x的专利公开了一种b超套,其套体的结构由具有密闭端、敞口端、位于密闭端与敞口端之间的管状套身构成,在敞口端设有弹性环,在密闭端的内端面涂敷有耦合剂层;其通过将b超套与耦合剂合二为一成一个独立的包装单元,在使用时,只需撕开包装袋或包装杯的封口膜,拿出b超套直接将涂敷有耦合剂的套体戴在b超机的探头上即可进行b超工作,且有效的解决了涂覆量不好控制的问题。

7、但是,上述202011413003.x的专利公开的一种b超套,其具有如下缺陷:

8、(1)其由于是在制备时将套体从敞口端同心卷起至密闭端,然后在密闭端的内端面涂敷上耦合剂层后入包装袋/包装杯进行包装,其批量预涂覆耦合剂的方式虽然可以精确控制涂覆量,但是由于耦合剂仅是直接预涂覆在密闭端内侧面,而b超套材质通常较为柔软,其在包装时容易由于变形、倾斜、温度变化等因素而导致耦合剂出现流动状况,从而导致耦合剂偏离涂覆位置或沾染在包装袋/包装杯内而导致后续无法有效的正常使用,因此,该现有申请的设计方案实用性欠佳;

9、(2)由于不管体内、体外b超操作均需要在接触患者b超检查对应部位具有无菌耦合剂才能消除空隙以达到预期效果并实现无菌操作,但是,由于该现有申请的b超套只有内侧端面具有耦合剂而另一面不具有耦合剂,因此并不能很好解决实用性的问题;

10、(3)此外,由于常规的b超探头通常是体积及宽度大于手柄而导致探头装进b超套操作不便,而该现有申请的b超套整体为内径大于探头的直筒状以便于装入b超探头,但同时会造成手柄处和线缆处的b超套的内径尺寸同样大于探头,从而造成使用时b超套与手柄及线缆的不贴合而导致操作不便,且会浪费原材料及导致整体使用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自带耦合剂的无菌b超套,包括一体连接的套头及套筒,所述套头对应套设在b超探头外侧,所述套筒对应套设在与所述b超探头连接的手柄外侧以及与所述手柄连接的部分线缆外侧;

2、所述套头的端部内侧设置有对应所述b超探头工作端面的内囊腔,所述套头的端部外侧设置有对应患者b超检查对应部位的外囊腔,所述内囊腔及外囊腔中均填充有无菌耦合剂。

3、优选的:为了便于快速打开内囊腔并裸露出无菌耦合剂,所述内囊腔可以采用贴合在所述套头的端部内侧并对应所述b超探头工作端面的内贴膜形成,即所述内贴膜的侧边贴合在所述套头的端部内侧以形成中空的所述内囊腔;

4、同理,所述外囊腔可以采用贴合在所述套头的端部外侧并对应患者b超检查对应部位的外贴膜形成,即所述外贴膜的侧边贴合在所述套头的端部外侧以形成中空的所述外囊腔;

5、当然,上述形成所述内囊腔及外囊腔的方式仅为优选实施方式,还可以采用其他便于露出无菌耦合剂并便于操作的方式,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6、进一步的:还包括沿所述无菌b超套长轴方向设置的开口组件,所述开口组件从所述套头与套筒的连接处延伸至所述套筒的开口端。

7、优选的:为了方便快速开合开口组件,所述开口组件包括复合在开口一侧的静电贴,以及复合在开口另一侧的离型膜,通过所述静电贴与离型膜的贴合与分离实现所述开口组件的闭合与开口;当然,上述结构仅为优选实施方式,还可以采用拉链、魔术贴等其他开合方式,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8、进一步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套筒开口端的扎紧组件,以用于将所述套筒的开口端贴合所述线缆进行扎紧防滑并对所述套筒的开口端进行束口。

9、优选的:所述扎紧组件包括复合在所述套筒开口端的魔术公贴及魔术母贴,通过所述魔术公贴与魔术母贴的配合实现将所述套筒的开口扎紧,从而实现对套筒内外的隔离以及防止套筒在操作过程中滑动等;当然,上述结构仅为优选实施方式,还可以采用抽拉绳、皮筋等其他方式实现对套筒开口端的快速收紧,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1、1、本实用新型的无菌b超套可以整体覆盖b超探头、手柄及部分线缆并实现有效包裹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菌b超操作;

12、2、本实用新型的无菌b超套的套头端部内外两侧均在生产时预涂覆有无菌耦合剂并将对应侧的无菌耦合剂分别通过封膜等方式封闭在形成的内囊腔及外囊腔中,在使用时只需要在倒置状态先将内囊腔的封膜等进行撕除打开,然后将b超探头朝下套入套头内并使b超探头的工作端面贴合内囊腔内的无菌耦合剂,然后通过将外囊腔的封膜等进行撕除打开并使无菌耦合剂作用于患者b超检查对应的部位,即可实现快速使用而无需进行繁琐的无菌耦合剂涂抹等工作,且可以有效避免涂抹等过程造成的无菌环境被干扰的状况;

13、3、本实用新型由于可以在无菌b超套生产时通过无菌车间的自动化产线直接定量涂覆无菌耦合剂,因此,无菌耦合剂的填充量固定,从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采用现场涂抹耦合剂的方式存在的涂抹不均匀且涂抹量难以控制的情况,以及有效避免现场涂抹耦合剂等过程造成的无菌环境被干扰的状况;

14、4、正常情况下自带的无菌耦合剂能够满足本技术涉及的包括深静脉穿刺等各类b超引导下无菌操作的使用要求,当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补充无菌耦合剂时,只需要从套头的端部外侧遵照无菌操作的原则进行补充即可满足继续使用的要求;

15、5、本实用新型的无菌b超套的内囊腔及外囊腔由于是预先通过无菌车间的自动化产线在套头的端部内外两侧涂覆无菌耦合剂后采用封膜覆盖而形成,从而可以避免在包装、运输及存放过程中出现无菌耦合剂的溢流等不良状况,从而确保使用时的可靠性及安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自带耦合剂的无菌b超套,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连接的套头(21)及套筒(22),所述套头(21)对应套设在b超探头(11)外侧,所述套筒(22)对应套设在与所述b超探头(11)连接的手柄(12)外侧以及与所述手柄(12)连接的部分线缆(13)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带耦合剂的无菌b超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沿所述无菌b超套长轴方向设置的开口组件(23),所述开口组件(23)从所述套头(21)与套筒(22)的连接处延伸至所述套筒(22)的开口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自带耦合剂的无菌b超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套筒(22)开口端的扎紧组件,以用于将所述套筒(22)的开口端贴合所述线缆(13)进行扎紧防滑并对所述套筒(22)的开口端进行束口。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带耦合剂的无菌B超套,包括一体连接的套头及套筒,套头对应套设在B超探头外侧,套筒对应套设在与B超探头连接的手柄外侧以及与手柄连接的部分线缆外侧;套头的端部内侧设置有对应B超探头工作端面的内囊腔,套头的端部外侧设置有对应患者B超检查对应部位的外囊腔,内囊腔及外囊腔中均填充有无菌耦合剂。本技术的无菌B超套可以整体覆盖B超探头、手柄及部分线缆,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菌操作;套头的端面内外两侧在生产时预涂覆有无菌耦合剂并进行封膜设置,使用时直接撕除封膜即可实现快速使用并达到无菌操作的要求而无需进行繁琐的耦合剂涂抹等工作,从而确保使用时的可靠性及安全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莺,胡化刚,陈凤玲,徐琴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30926
技术公布日:2024/7/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2684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