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体分段翻身架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109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建造船体分段翻身工装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船体分段翻身架。



背景技术:

在船舶建造过程中,船体划分成若干个分段,因大部分船体分段采取反身建造法建造,当船体分段制作完工后需要进行翻身,才能吊运到总组场地、船坞进行船体总组或搭载。

现有技术中,立体分段的翻身一般采用翻身吊码进行翻身,对船体分段的结构形式要求为基准面为底四周为封闭式结构,翻身吊码需加在相应的两个面上,且都需做结构加强,船体分段翻身造成的分段变形因素较大,且要处理两个面的吊码麻点,影响美观,船体分段翻身成本较高。

反之基准面为底四周为开放式结构分段,因没有翻身吊码布置点,此类型结构将无法直接翻身,特别是开放式薄板立体分段,即使用临时加强的形式进行翻身吊码布设,翻身后也将对船体分段产生严重变形;对于如图1所示的中部有纵壁板的船体分段,翻身的时候钢丝绳会与纵壁板干涉,导致纵壁板变形,甚至钢丝绳会出现割损的情况。因此,用传统吊装翻身的方法对开放式薄板立体分段进行翻身不可行。例如:豪华客滚船居住区的分段就属于开放式的薄板立体分段,建造此类型的船舶,没有合适的船体分段翻身架,将无法建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船体分段翻身架,解决开放式薄板立体分段翻身问题,同时适用其它类型的立体分段翻身。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船体分段翻身架,包括承载架和相对承载架垂直设置的限位支架,承载架的第一端部的顶部设有吊耳,承载架的与第一端部相对的第二端部的上下两侧皆设有吊耳,承载架上固定设置有枕木,限位支架和枕木位于承载架的同一侧,限位支架靠近承载架的第二端部,承载架上设有固定座,船体分段基准板上设有翻身吊码,船体分段水平放置在枕木上时,船体分段的一个端部抵接限位支架,船体分段基准板上的翻身吊码通过柔性连接件连接承载架上的固定座以实现船体分段与船体分段翻身架的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承载架的第二端部的横向宽度大于承载架的其他部位的宽度,第二端部的左右两端的上下两侧皆设有吊耳。

进一步的,所述承载架包括并排设置的纵梁以及用于固定纵梁的连接杆,每根纵梁上沿纵向设有至少两个开口朝上的凹腔,船体分段基准板上的翻身吊码位于凹腔上方,凹腔内部设有两个沿纵向排列的所述固定座,翻身吊码和凹腔内的两个固定座通过柔性连接件形成限制船体分段沿纵向移动的三角形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柔性连接件为带有三个卸扣的钢丝绳,其一卸扣可拆卸地连接船体分段基准板上的翻身吊码,另外两个卸扣分别可拆卸地连接两个固定座。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座为焊接在凹腔内底部的吊耳。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杆位于相邻的两根纵梁之间,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根纵梁焊接。

进一步的,所述枕木固定在纵梁上,每根纵梁上设有至少三个沿纵向排列的枕木,枕木相对承载架凸出的高度低于限位支架相对承载架凸出的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承载架具有四根纵梁,每根纵梁上至少设有三个凹腔。

进一步的,所述承载架的两端皆设有连接各纵梁的横梁,位于承载架第二端部的横梁的左右两端的上下两侧皆设有吊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只需在船体分段的基准面(即基准板)布置4个正面吊码,通过钢丝绳和卸扣实现和翻身架的连接,船体分段翻身只需单面固定,绑扎简单,无需在船体分段上布置其他的翻身吊码即可对船体分段进行翻身,大幅的减少翻身吊码的布置数量,无需进行翻身吊码的装、焊、割除工序,减少变形和外观的影响,从而提高船体分段的美观程度,同时也降低分段翻身成本。

2)采用此船体分段翻身架对船体分段翻身,翻身架与船体分段的连接方式是采用短的钢丝绳连接,使吊码和两个固定座形成限制船体分段沿纵向移动的三角形连接,船体分段相对船体翻身架的可活动空间小,不容易出现扭转变形,相对传统翻身方式能够更好的控制船体分段的吊装变形,使得船体分段在翻身过程受力均匀、平稳,不会因翻身造成变形,特别适合薄板开放式立体分段的翻身。

3)豪华客滚船居住舱室分段多属于开放式薄板立体分段,建造过程容易变形且精度要求极其苛刻,利用大型龙门吊车对船体分段翻身架进行180°翻身,从而带动船体分段的翻身,解决开放式薄板立体分段翻身问题,保证薄板立体分段的精度要求,从而促进总组、搭载公差符合建造要求。

4)属于通用型翻身架,只要船体分段的重量不超过翻身架的许用载荷,任何结构形式的船体分段都可以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船体分段翻身架进行翻身。

附图说明

图1是利用现有技术对船体分段进行翻身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船体分段翻身架的半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船体分段翻身架的俯视图;

图4是船体分段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船体分段翻身架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请参阅图2至图4,一种船体分段翻身架,包括承载架1和相对承载架1垂直设置的限位支架2,承载架1的第一端部的顶部设有吊耳3,承载架1的与第一端部相对的第二端部的上下两侧皆设有吊耳3,承载架1上固定设置有枕木5,限位支架2和枕木5位于承载架的同一侧,限位支架2靠近承载架1的第二端部,承载架1上设有固定座10,船体分段4基准板上设有翻身吊码11,船体分段4水平放置在枕木5上时,船体分段4的一个端部抵接限位支架2,船体分段4基准板上的翻身吊码11通过柔性连接件连接船体分段4上的翻身吊码11和承载架1上的固定座10以实现船体分段4与船体分段翻身架的固定连接。

在具体的结构中,如图2所示,承载架1包括若干并排设置的纵梁6以及用于固定纵梁6的连接件8,本实施例中的承载架1具有四根纵梁6,纵梁6为空心的方形钢管,连接件8位于相邻的两根纵梁6之间,连接件8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根纵梁6焊接。纵梁6的尺寸和数量可以根据不用的船体分段4的尺寸进行适应性地变化。

固定座10安装在纵梁6上,具体为,纵梁6上沿纵向设有至少两个开口朝上的凹腔9,翻身吊码11设置在船体分段4的基准板上,即设置在船体分段4的底部,船体分段4基准板上的翻身吊码11位于凹腔9上方,凹腔9内部设有至少两个沿纵向排列的固定座10,翻身吊码11和凹腔9内的两个固定座10通过柔性连接件形成限制船体分段4沿纵向移动的三角形连接。优选地,固定座10为焊接在纵梁6的凹腔9底部的吊耳,柔性连接件为带有三个卸扣的钢丝绳,其一卸扣可拆卸地连接船体分段4基准板上的翻身吊码11,另外两个卸扣分别可拆卸地连接与该吊码11对应的两个固定座10。

在本实施例中,枕木5固定在纵梁6上,枕木5相对承载架1凸出的高度低于限位支架2相对承载架1凸出的高度。每根纵梁6设有至少两个枕木5,船体分段4放置在枕木5上,枕木5将船体分段4和承载架1隔离开,以避免直接接触产生钢性摩擦。

为了增加船体分段翻身架的实用性,优选地,每根纵梁6上沿纵向分布有至少三个枕木5,以适应不同长度的船体分段4,同理,每根纵梁6上至少设有三个内部设有固定座10的凹腔9以用于适应不同长度的船体分段4。

优选地,承载架1的第二端部的横向宽度大于承载架1的其他部位的宽度,第二端部的左右两端的上下两侧皆设有吊耳3,以避免进行翻身动作的时候钢丝绳7与船体分段4干涉,导致船体分段4的结构产生变形,甚至钢丝绳7会出现割损的情况。在更具体的结构中,承载架1的两端皆设有连接各纵梁6的横梁,位于承载架第二端部的吊耳分布在承载架1第二端部的横梁的左右两端的上下两侧。

船体分段翻身架的使用过程如下:

1)将需翻身的船体分段4放置在枕木5上,将船体分段4的基准板(基准面)与船体分段翻身架采用钢丝绳7和卸扣以三角形的形式连接固定;

2)利用门式吊车上的上小车的吊钩吊起船体分段翻身架的第二端部的正面的吊耳3,下小车的吊钩吊起船体分段翻身架的第一端部的吊耳3,然后将上小车的吊钩逐渐下降,而下小车吊钩逐渐上升,将船体分段翻身架转动90°,使其从水平状态变成竖直状态;

3)接着松开上小车吊钩与船体分段翻身架的第二端部正面的吊耳3的连接,然后上小车吊起船体分段翻身架的第二端部的反面的吊耳3,将船体分段翻身架的第二端上升、第一端下降,继续将船体分段翻身架转动90°,直至达到水平状态为止,翻身结束。

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船体分段翻身架,只需在船体分段4的基准板布置4个翻身吊码11与船体分段翻身架进行固定,无需再布置其他的翻身吊码11,即可对船体分段4进行翻身,大幅的减少翻身吊码11的布置数量,从而提高美观程度。船体分段4在翻身过程中受力均匀、平稳,不会因翻身造成变形,因此,只要船体分段4的重量不超过船体分段翻身架的许用载荷,任何结构形式的船体分段4都可以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船体分段翻身架进行翻身。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船体分段翻身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架和相对承载架垂直设置的限位支架,承载架的第一端部的顶部设有吊耳,承载架的与第一端部相对的第二端部的上下两侧皆设有吊耳,承载架上固定设置有枕木,限位支架和枕木位于承载架的同一侧,限位支架靠近承载架的第二端部,承载架上设有固定座,船体分段基准板上设有翻身吊码,船体分段水平放置在枕木上时,船体分段的一个端部抵接限位支架,船体分段基准板上的翻身吊码通过柔性连接件连接承载架上的固定座以实现船体分段与船体分段翻身架的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体分段翻身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架的第二端部的横向宽度大于承载架的其他部位的宽度,第二端部的左右两端的上下两侧皆设有吊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体分段翻身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架包括并排设置的纵梁以及用于固定纵梁的连接杆,每根纵梁上沿纵向设有至少两个开口朝上的凹腔,船体分段基准板上的翻身吊码位于凹腔上方,凹腔内部设有两个沿纵向排列的所述固定座,翻身吊码和凹腔内的两个固定座通过柔性连接件形成限制船体分段沿纵向移动的三角形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船体分段翻身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连接件为带有三个卸扣的钢丝绳,其一卸扣可拆卸地连接船体分段基准板上的翻身吊码,另外两个卸扣分别可拆卸地连接两个固定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船体分段翻身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为焊接在凹腔内底部的吊耳。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船体分段翻身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位于相邻的两根纵梁之间,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根纵梁焊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船体分段翻身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枕木固定在纵梁上,每根纵梁上设有至少三个沿纵向排列的枕木,枕木相对承载架凸出的高度低于限位支架相对承载架凸出的高度。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船体分段翻身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架具有四根纵梁,每根纵梁上至少设有三个凹腔。

9.根据权利要求3述的船体分段翻身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架的两端皆设有连接各纵梁的横梁,位于承载架第二端部的横梁的左右两端的上下两侧皆设有吊耳。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船体分段翻身架,涉及船舶建造船体分段翻身工装领域,包括承载架和相对承载架垂直设置的限位支架,承载架的第一端部的顶部设有吊耳,承载架的与第一端部相对的第二端部的上下两侧皆设有吊耳,承载架上固定设置有枕木,承载架上设有固定座,船体分段基准板上设有翻身吊码,船体分段水平放置在枕木上时,船体分段的一个端部抵接限位支架,翻身吊码通过柔性连接件连接固定座。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船体分段翻身架,翻身架与船体分段的连接方式是采用短的钢丝绳连接,船体分段相对船体翻身架的可活动空间小,不容易出现扭转变形,解决开放式薄板立体分段翻身问题,保证薄板立体分段的精度要求,同时适用其它类型的立体分段翻身。

技术研发人员:林以坚;董帝尧;曾宪诚;陈海松;邱海君;胡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厦门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0.16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265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