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烹饪器具,具体涉及一种锅体和空气炸锅。
背景技术:
1、当前空气炸锅多利用顶部热风烘烤食材,在遇到大量食材或者难熟的肉类、红薯等食材时,容易出现底部受热不足,烘烤不均匀,熟制不彻底的现象。为解决上述问题,相关技术提出了一种立体加热的空气炸锅,通过底部加热组件对锅体底部进行加热,从而对炸篮上的食材进行上下立体加热,达到增熟增香的效果。然而在锅体底部被高温加热后,食材滴落在上面的油脂会被加热挥发形成油烟,使得用户的烹饪体验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2、为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一种锅体,该锅体具有烹饪食材时不易产生油烟的优点。
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空气炸锅。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锅体包括底壁和周壁,所述底壁包括储油部和受热部,所述受热部的上表面高于所述储油部的上表面;所述周壁的下端与所述储油部和所述受热部中的至少一者相连,所述储油部与所述周壁和所述受热部中的至少一者限定出开口朝上的储油槽。
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锅体,底壁包括储油部和受热部,通过设置受热部的上表面高于储油部的上表面,使得储油部与周壁和受热部中的至少一者限定出开口朝上的储油槽。在实际工作时,受热部相对储油部靠近加热组件,在加热组件的加热下升温以实现对食材的烹饪,储油部由于远离加热组件,故储油部的温度相对较低。此时食材在烹饪过程将油滴滴落在受热部时,大部分油滴会在重力作用或相邻油滴的挤压下滑落至储油槽内,而由于储油部的温度相对受热部的温度更低,储油槽内的油滴更不易达到沸点蒸发而产生油烟,由此有效减少了锅体内油烟的产生。
6、可选地,所述储油部位于所述受热部的外周侧,所述储油部、所述周壁和所述受热部共同限定出呈环形的所述储油槽。本实用新型的锅体通过将储油部设置于受热部的外周侧,即将储油槽布置在受热部的外周侧,一方面受热部上的油滴可沿任意径向流动至储油槽内,油滴向储油槽的流动路径短,流动难度低;另一方面也使得储油部相对受热部更远离加热组件,保证储油部的温度不高于油脂的沸点;再一方面使得受热部位于底壁的中部,其温度升高时更高效地实现对锅体内食材的烹饪,进一步保证食材熟制均匀度。
7、可选地,所述受热部的上表面设有多个导油槽,每个所述导油槽的第一端邻近所述受热部的中部,每个所述导油槽的第二端与所述储油槽连通,所述导油槽的底面沿从第一端朝向第二端的方向向下倾斜。本实用新型的锅体通过设置导油槽,且导油槽的底面沿由受热部的中部到边沿的方向向下倾斜,导油槽能够将受热部上表面的油滴进行初步聚积,随后在导油槽的底面的导向下,更轻易地流动至储油槽内,避免较小油滴与受热部的上表面之间的摩擦力过大而无法流动至储油槽内。
8、可选地,多个所述导油槽沿所述储油槽的周向间隔排列,所述导油槽沿所述储油槽的径向延伸,所述导油槽的底面为斜面,所述斜面与所述储油槽的径向成角度α,其中,1°≤α≤20°。本实用新型的锅体通过设置导油槽沿储油槽的径向延伸,保证导油槽内的油滴朝储油槽流动时不会被导油槽阻挡而增加滑落难度。通过设置导油槽的底面的倾斜角度α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20°,一方面避免α过小而增加导油槽对油滴的导流难度,另一方面避免α过大而导致受热部过度侵占锅内空间。
9、可选地,所述受热部的上表面沿从中心朝向外周边缘的方向向下倾斜。本实用新型的锅体设置受热部的上表面沿从中心朝向外周边缘的方向向下倾斜,使得油滴滴落在受热部的上表面的任意位置时,均能够在上表面的斜度导向下快速流动至储油槽内,避免油滴长时间停留在受热部上而被蒸发生成油烟。
10、可选地,所述受热部的上表面呈锥台形或锥形,所述受热部的上表面的倾斜角度为β,其中,1°≤β≤20°。本实用新型的锅体通过设置受热部的上表面的倾斜角度β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20°,一方面避免β过小而增加油滴流向储油槽的难度,另一方面避免β过大而导致受热部过度侵占锅内空间。
11、可选地,所述受热部包括具备红外效果的炭件;
12、或者,所述受热部的上表面涂覆有具备红外效果的炭涂层。本实用新型的锅体设置受热部包括炭件,或上表面涂覆炭涂层,保证受热部在受热升温时,炭件或炭涂层同步升温并释放远红外线,远红外线辐射食材以进一步保证食材的熟制均匀度。
13、可选地,所述受热部与所述储油部一体成型;
14、或者,所述受热部与所述储油部粘接;
15、或者,所述受热部通过紧固件与所述储油部可拆卸地相连。本实用新型的锅体通过设置受热部与储油部一体成型,使得锅体的底壁的装配简单。或通过设置受热部与储油部粘接,使得受热部与储油部之间的连接成本低,不需再通过设置密封件来保证连接密封性。或通过设置受热部通过紧固件与储油部可拆卸地相连,使得受热部的拆装、更换和清洗方便。
1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炸锅包括炸篮、加热组件和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锅体,所述炸篮安装于所述锅体内,所述炸篮与所述储油部和受热部间隔开,所述加热组件位于所述受热部的下方并与所述受热部抵接。
17、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炸锅对食材的熟制均匀度高,且在烹饪食材时不易产生油烟。
18、可选地,所述受热部的下表面高于所述储油部的下表面,所述受热部与所述储油部限定出开口朝下的容置腔,所述加热组件的至少部分配合在所述容置腔内并与所述受热部的下表面抵接。本实用新型的空气炸锅通过设置受热部与储油部限定出开口朝下的容置腔,且加热组件的至少部分配合在容置腔内并与受热部的下表面抵接,使得加热组件与受热部之间的传热效率高,保证受热部升温迅速以提高对食材的烹饪效果。
1.一种锅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部(11)位于所述受热部(12)的外周侧,所述储油部(11)、所述周壁(2)和所述受热部(12)共同限定出呈环形的所述储油槽(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锅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受热部(12)的上表面设有多个导油槽(14),每个所述导油槽(14)的第一端邻近所述受热部(12)的中部,每个所述导油槽(14)的第二端与所述储油槽(13)连通,所述导油槽(14)的底面沿从第一端朝向第二端的方向向下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锅体,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导油槽(14)沿所述储油槽(13)的周向间隔排列,所述导油槽(14)沿所述储油槽(13)的径向延伸,所述导油槽(14)的底面为斜面,所述斜面与所述储油槽(13)的径向成角度α,其中,1°≤α≤20°。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锅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受热部(12)的上表面沿从中心朝向外周边缘的方向向下倾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锅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受热部(12)的上表面呈锥台形或锥形,所述受热部(12)的上表面的倾斜角度为β,其中,1°≤β≤2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受热部(12)包括具备红外效果的炭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受热部(12)与所述储油部(11)一体成型;
9.一种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包括炸篮(200)、加热组件(300)和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锅体,所述炸篮(200)安装于所述锅体内,所述炸篮(200)与所述储油部(11)和受热部(12)间隔开,所述加热组件(300)位于所述受热部(12)的下方并与所述受热部(12)抵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受热部(12)的下表面高于所述储油部(11)的下表面,所述受热部(12)与所述储油部(11)限定出开口朝下的容置腔(15),所述加热组件(300)的至少部分配合在所述容置腔(15)内并与所述受热部(12)的下表面抵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