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量镎分离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02-12  25


本技术涉及乏燃料后处理,尤其是涉及一种微量镎分离系统。


背景技术:

1、超铀元素镎的长寿命同位素237np是一种极毒核素(t1/2=2.144×106a),也是冷却后的乏燃料中镎的唯一同位素。核燃料后处理对铀产品中镎的控制要求十分严格,镎是后处理工艺分析中重点关注的对象之一。目前中试厂对工艺料液中镎分析是在热室中采用teva萃取柱对微量镎进行分离,但在使用teva萃取柱时,需手动加压,且不利于辐射防护安全的最优化。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量镎分离系统,该微量镎分离系统能够取代手动过柱,提高分析效率,耐辐照。

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微量镎分离系统,包括注射泵,所述注射泵上设有注射器,所述注射器内装载有样品溶液,所述注射器出口通过第一管路连接萃取柱入口,所述萃取柱出口通过第二管路连接收集装置,所述第二管路上设有收集阀,所述第一管路上设有若干淋洗剂入口和洗脱剂入口,所述收集阀电连接控制器。

3、优选地,所述收集装置包括收集瓶和废液瓶。

4、优选地,所述第二管路分为两路,分别连接所述收集瓶和所述废液瓶,所述收集瓶和所述废液瓶对应的管路上均设有所述收集阀。

5、优选地,所述注射器出口与所述第一管路之间设有缓冲环。

6、优选地,所述收集瓶与加热装置可拆卸连接,所述加热装置电连接所述控制器。

7、优选地,所述淋洗剂入口和所述洗脱剂入口处均设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均电连接控制器。

8、优选地,淋洗剂储存装置通过进样针连接所述淋洗剂入口,洗脱剂储存装置通过所述进样针连接所述洗脱剂入口。

9、优选地,所述第一管路、所述第二管路和所述进样针均采用聚四氟乙烯材质。

10、优选地,所述进样针内径为所述第一管路的1/16。

11、优选地,所述控制器为pc控制器。

12、有益效果:

1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分离系统,具有快速分析、自动化程度高、安全性可靠的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对各结构之间的合理连接,提高了对含镎样品的分析速率;采用控制器进行控制提高了自动化程度,有利于确保辐射防护安全。



技术特征:

1.一种微量镎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注射泵,所述注射泵上设有注射器,所述注射器内装载有样品溶液,所述注射器出口通过第一管路连接萃取柱入口,所述萃取柱出口通过第二管路连接收集装置,所述第二管路上设有收集阀,所述第一管路上设有若干淋洗剂入口和洗脱剂入口,所述收集阀电连接控制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量镎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装置包括收集瓶和废液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量镎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路分为两路,分别连接所述收集瓶和所述废液瓶,所述收集瓶和所述废液瓶对应的管路上均设有所述收集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量镎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器出口与所述第一管路之间设有缓冲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量镎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瓶与加热装置可拆卸连接,所述加热装置电连接所述控制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量镎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淋洗剂入口和所述洗脱剂入口处均设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均电连接所述控制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量镎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淋洗剂储存装置通过进样针连接所述淋洗剂入口,洗脱剂储存装置通过所述进样针连接所述洗脱剂入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量镎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所述第二管路和所述进样针均采用聚四氟乙烯材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微量镎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样针内径为所述第一管路的1/16。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量镎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为pc控制器。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乏燃料后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微量镎分离系统,包括注射泵,所述注射泵上设有注射器,所述注射器内装载有样品溶液,所述注射器出口通过第一管路连接萃取柱入口,所述萃取柱出口通过第二管路连接收集装置,所述第二管路上设有收集阀,所述第一管路上设有若干淋洗剂入口和洗脱剂入口,所述收集阀电连接控制器。本技术通过采用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对各结构之间的合理连接,提高了对含镎样品的分析速率;采用控制器进行控制提高了自动化程度,有利于确保辐射防护安全。

技术研发人员:杨立江,李瑶斌,赵爱,何南玲,牟凌,张亚东,刘晓霞,林靖波,赵浩荣,张艳君,刘璐,李广雯,武艳昕,陈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核四0四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031
技术公布日:2024/7/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2653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