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一种热能回收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气化装置的热能回收装置,用以收集气化装置的逸散废热,并且以热能加热、烘干投入气化装置的被处理物。
背景技术:
1、现今,废弃物处理通常是先经过焚化处理再进行掩埋。在焚化处理中,利用高温焚烧废弃物,可以减少废弃物的重量和体积,因此大大地减少废弃物被掩埋的占有空间。
2、然而,进行焚化处理所需的焚化炉设备费用不菲、单位容积建厂成本高,需要较大投资。并且,废弃物的焚化处理仅仅是一种中间处理,最后产生的有毒废气、悬浮微粒、以及无机物的残渣仍然需要经过其他妥善的处理,对环境仍是一种负担。
3、随着废弃物处理量逐年增多,焚化炉的焚化处理负荷也就日益庞大。过多的废弃物处理量将会影响焚化炉寿命,而新设焚化炉也会受到环保人士的抗议而迟迟无法兴建,使得废弃物处理的量能更是捉襟见肘。因此,新型态的废弃物处理方式,例如气化处理,应运而生。
4、气化处理是利用热裂解的原理,让废弃物进行更有效的分解。热裂解有别于传统的焚化处理的高温燃烧,是让废弃物在有限度的隔绝氧气或是空气的情况下进行反应。气化处理的优点在于其可回收有用的反应副产物(例如金属物或化合物),对于能源回收有相当助益、拥有高效率低污染的优势。因此,气化处理将成为未来废弃物处理之再生能源利用的主流技术。
5、然而,气化处理所使用的气化装置在运作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高温废气。这些高温废气可能会自气化装置的结构缝隙逸散置大气中,导致气化装置热散失,对于气化装置的气化效率大打折扣。
6、同时,气化装置的气化效率也会受限于其所需要气化的废弃物的型态。当废弃物含水率较高或是废弃物粉料结块,都会减损气化装置的气化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习知技术在废弃物气化处理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气化装置之热能回收装置,除了阻止气化装置的废热逸散之外,还能以热能加热、烘干投入气化装置的被处理物。
2、所述热能回收装置,包含一集气罩、回气管、第一气流倍增器。所述集气罩设置于所述气化装置的炉管与出料管之间,所述炉管与所述出料管之间具有缝隙,所述集气罩环绕所述缝隙的外部。所述回气管与所述集气罩连接,并且穿设于所述气化装置的炉体。所述第一气流倍增器与所述回气管相对所述集气罩的一端连接,并且环形设置于所述气化装置的进料管。当所述气化装置气化被处理物时,所述被处理物气化后产生内部气体,所述内部气体自所述炉管与所述出料管之间的所述缝隙流动。流动的所述内部气体经由所述集气罩、所述回气管、以及所述第一气流倍增器回收进入所述进料管。
3、在所述热能回收装置的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气流倍增器包含环形设置于所述气化装置的所述进料管的多个第一通气孔道。所述回气管内的所述内部气体经由所述多个第一通气孔道进入所述进料管。
4、在所述热能回收装置的较佳实施例中,当所述内部气体经由所述第一气流倍增器的所述多个第一通气孔道进入所述第一气流倍增器之内时,所述第一气流倍增器产生朝向所述气化装置的所述炉管的第一牵引气流。所述第一牵引气流牵引位于所述进料管中的所述被处理物移动。
5、在所述热能回收装置的较佳实施例中,位于所述气化装置及所述热能回收装置外部的外部气体经由所述多个第一通气孔道注入所述第一气流倍增器之内,并且与所述内部气体混合。
6、在所述热能回收装置的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热能回收装置,还包含第二气流倍增器,设置于所述回气管与所述集气罩连接的一端。所述第二气流倍增器包含环形设置的多个第二通气孔道。位于所述气化装置及所述热能回收装置外部的外部气体经由所述多个第二通气孔道注入所述第二气流倍增器之内。
7、在所述热能回收装置的较佳实施例中,当所述外部气体经由所述第二气流倍增器的所述多个第二通气孔道注入所述第二气流倍增器之内时,所述第二气流倍增器产生朝向所述回气管与所述第一气流倍增器连接的一端的第二牵引气流,以及所述第二牵引气流牵引所述内部气体流动。
8、在所述热能回收装置的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外部气体包含氮气。
9、在所述热能回收装置的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内部气体经由所述热能回收装置进入所述气化装置的所述进料管加热并且干燥位于所述进料管中的所述被处理物。
10、在所述热能回收装置的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气化装置加热位于所述气化装置的所述炉体内部的部分所述回气管以及所述回气管内的所述内部气体。
11、在所述热能回收装置的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集气罩还包覆与所述气化装置的所述出料管连接的沉积槽。
12、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热能回收装置在所述气化装置的所述炉管与所述出料管之间设置所述集气罩,利用所述集气罩收集自所述炉管与所述出料管之间的所述缝隙泄漏的所述内部气体。本实用新型将泄漏的所述内部气体回收、并且经由所述集气罩、所述第二气流倍增器、所述回气管、以及所述第一气流倍增器送入所述进料管。所述内部气体为所述被处理物气化后的产物、具有高热能,得以用于加热、烘干预备投入所述气化装置的所述被处理物。由于所述被处理物在进入所述气化装置前已经过加热以及烘干处理,所述气化装置的气化效率得以提升。
1.一种热能回收装置,用于气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能回收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流倍增器包含环形设置于所述气化装置的所述进料管的多个第一通气孔道,以及所述回气管内的所述内部气体经由所述多个第一通气孔道进入所述进料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内部气体经由所述第一气流倍增器的所述多个第一通气孔道进入所述第一气流倍增器之内时,所述第一气流倍增器产生朝向所述气化装置的所述炉管的第一牵引气流,以及所述第一牵引气流牵引位于所述进料管中的所述被处理物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气化装置及所述热能回收装置外部的外部气体经由所述多个第一通气孔道注入所述第一气流倍增器之内,并且与所述内部气体混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能回收装置还包含第二气流倍增器,设置于所述回气管与所述集气罩连接的一端,所述第二气流倍增器包含环形设置的多个第二通气孔道,以及位于所述气化装置及所述热能回收装置外部的外部气体经由所述多个第二通气孔道注入所述第二气流倍增器之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外部气体经由所述第二气流倍增器的所述多个第二通气孔道注入所述第二气流倍增器之内时,所述第二气流倍增器产生朝向所述回气管与所述第一气流倍增器连接的一端的第二牵引气流,以及所述第二牵引气流牵引所述内部气体流动。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热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气体包含氮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气体经由所述热能回收装置进入所述气化装置的所述进料管加热并且干燥位于所述进料管中的所述被处理物。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化装置加热位于所述气化装置的所述炉体内部的部分所述回气管以及所述回气管内的所述内部气体。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气罩还包覆与所述气化装置的所述出料管连接的沉积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