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鼓单元及处理盒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02-10  34


本技术涉及图像形成,尤其涉及鼓单元及处理盒。


背景技术:

1、现有的,在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领域中,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以下称为感光鼓)和作用在感光鼓上的处理装置一体地形成为盒(通常称为处理盒)。这种处理盒可从图像形成装置的主组件上拆卸。

2、现有一类如中国专利cn113574469a所公开的驱动传递单元,其通过多个部件与处理盒上的驱动力接收单元(即联轴器)接合以对其进行驱动和制动。参阅图1所示,现有一种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m,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m包括主组件170、抽屉171和门盖11,主组件170中设置有容纳部、驱动传递单元203、分离机构以及转印单元等,抽屉171可容纳处理盒100,并能够相对主组件170移动以将处理盒100安装至主组件170的容纳部内。门盖11设置在主组件170的外侧,其能够打开或关闭主组件170的容纳部。

3、参阅图2至图6所示,设置在主组件170上的驱动传递单元203包括驱动力传递构件180、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204、第二制动力接合构件208以及制动传递构件207。

4、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204和第二制动力接合构件208用于向处理盒100施加制动力,二者可通过旋转止动突起部208c和旋转止动凹部204c卡合的方式组装在一起,二者可以具有同步的动作过程。

5、具体的,制动传递构件207的凸缘部分207a设置有突起部207e,对应的在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204的凸缘部分204a设置有突起部204e,当制动传递构件207的突起部207e与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204的突起部204e接合时,制动传递构件207可向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204传递制动力。

6、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204和第二制动力接合构件208能够相对制动传递构件207和制动构件206在轴向m1上移动,当制动传递构件207的突起部207e与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204的突起部204e在轴向m1上错开或分离时,第二制动力接合构件208和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204将不接收制动力。

7、现有技术的这种驱动方式下,在处理盒的联轴器与驱动力传递构件180的接合过程或驱动力传递过程中,当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204和制动传递构件207脱离后,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204和第二制动力接合构件208都可能会在驱动力传递构件180中静止或做一些随机的运动,例如在轴向上的随机移动,或周向上的随机旋转,从而与其他正在旋转的部件产生干涉、碰撞,导致噪音的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鼓单元,用于可拆卸地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的主组件上,主组件包括驱动传递单元,驱动传递单元包括驱动力传递构件、设置在驱动力传递构件中的第二制动力接合构件,以及设置于第二制动力接合构件中的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驱动力传递构件包括定位凸台、驱动力传递部以及连接在定位凸台和驱动力传递部的连接架,鼓单元包括:

2、感光鼓;

3、与感光鼓连接,用于接收来自主组件的驱动传递单元的驱动力的联轴器;联轴器的端部设有抵接结构,抵接结构用于与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的端部和/或第二制动力接合构件的端部抵接从而限制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和第二制动力接合构件的轴向移动。

4、本实用新型通过抵接结构带动制动力接合构件(包括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和第二制动力接合构件)随联轴器一起转动的方案,使得在驱动力传递过程中,制动力接合构件不会与其他正在旋转的部件产生干涉、碰撞,从而减少了噪音,也使得驱动力传递更加顺畅。

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抵接结构还用于与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的端部和/或第二制动力接合构件的端部产生摩擦力作用从而带动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和第二制动力接合构件随联轴器旋转。

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抵接结构包括第一抵接结构,第一抵接结构用于限制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的轴向移动并与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产生摩擦力作用从而带动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随联轴器旋转。

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抵接结构为突出于联轴器端面的环形结构。

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抵接结构的端面为垂直于联轴器的轴线的平面结构,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与平面结构产生摩擦力作用从而随联轴器旋转。

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联轴器的端部还设有驱动限位部,驱动限位部用于与驱动力传递构件上的驱动力传递部配合,从而接收驱动力。

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驱动限位部为设置在第一抵接结构上的凹槽,驱动限位部上设有第二倾斜面,第二倾斜面用于与驱动力传递部上的第一倾斜面相配合,从而接收驱动力;第二倾斜面与第一抵接结构的端面连接。

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抵接结构包括第二抵接结构,第二抵接结构用于限制第二制动力接合构件的轴向移动并与第二制动力接合构件产生摩擦力作用从而带动第二制动力接合构件随联轴器旋转。

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抵接结构为突出于联轴器端面的环形结构。

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抵接结构的端面为垂直于联轴器的轴线的平面结构,第二制动力接合构件与平面结构产生摩擦力作用从而随联轴器旋转。

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联轴器的端部还设有驱动限位部,驱动限位部用于与驱动力传递构件上的驱动力传递部配合,从而接收驱动力。

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驱动限位部为凹槽,驱动限位部上设有第二倾斜面,第二倾斜面用于与驱动力传递部上的第一倾斜面相配合,从而接收驱动力。

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联轴器上还设有挡部和第一引导斜面,挡部、第一引导斜面和抵接结构依次连接,第一引导斜面相对于联轴器的轴线倾斜,用于引导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和/或第二制动力接合构件从挡部移动至抵接结构,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和/或第二制动力接合构件与抵接结构产生摩擦力作用从而随联轴器旋转。

1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联轴器的端部还设有接合部,接合部为凹槽,其用于与驱动力传递构件上的连接架接合,从而接收驱动力。

1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联轴器的端部还设有分离部,分离部为沿轴向延伸的圆筒状结构,其用于插入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和第二制动力接合构件之间,接合部形成在分离部的端部。

1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分离部在沿轴向延伸的不同位置处具有不等同的厚度,从而在分离部与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和/或第二制动力接合构件之间产生摩擦力或过盈力。

2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联轴器的端部还设有中心开孔的导向柱,其用于与驱动力传递构件的定位凸台相配合;

21、抵接结构为形成在导向柱的外圆周面上的环形凸起,抵接结构用于与第二制动力接合构件抵接并限制其轴向移动。

2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导向柱上还有卡合部,卡合部通过弹性部件或自身的弹性形变与定位凸台抵接,从而接收驱动力。

2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卡合部的一端与导向柱连接,另一端悬空,使得卡合部能够产生弹性形变;卡合部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引导斜面和卡合抵接面,第二引导斜面相对于联轴器的轴线倾斜,其用于引导定位凸台移动至卡合抵接面处,定位凸台通过卡合部的弹性形变与卡合抵接面抵接,从而形成传动关系。

24、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处理盒,用于可拆卸地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的主组件上,包括上述任一项的鼓单元。


技术特征:

1.一种鼓单元,用于可拆卸地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的主组件上,所述主组件包括驱动传递单元,所述驱动传递单元包括驱动力传递构件、设置在所述驱动力传递构件中的第二制动力接合构件,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制动力接合构件中的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所述驱动力传递构件包括定位凸台、驱动力传递部以及连接在所述定位凸台和所述驱动力传递部的连接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鼓单元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结构还用于与所述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的端部和/或第二制动力接合构件的端部产生摩擦力作用从而带动所述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和第二制动力接合构件随所述联轴器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结构包括第一抵接结构,所述第一抵接结构用于限制所述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的轴向移动并与所述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产生摩擦力作用从而带动所述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随所述联轴器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接结构为突出于所述联轴器端面的环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接结构的端面为垂直于所述联轴器的轴线的平面结构,所述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与所述平面结构产生摩擦力作用从而随所述联轴器旋转。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联轴器的端部还设有驱动限位部,所述驱动限位部用于与所述驱动力传递构件上的驱动力传递部配合,从而接收驱动力。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限位部为设置在所述第一抵接结构上的凹槽,所述驱动限位部上设有第二倾斜面,所述第二倾斜面用于与所述驱动力传递部上的第一倾斜面相配合,从而接收驱动力;所述第二倾斜面与所述第一抵接结构的端面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结构包括第二抵接结构,所述第二抵接结构用于限制第二制动力接合构件的轴向移动并与所述第二制动力接合构件产生摩擦力作用从而带动所述第二制动力接合构件随所述联轴器旋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抵接结构为突出于所述联轴器端面的环形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抵接结构的端面为垂直于所述联轴器的轴线的平面结构,所述第二制动力接合构件与所述平面结构产生摩擦力作用从而随所述联轴器旋转。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联轴器的端部还设有驱动限位部,所述驱动限位部用于与所述驱动力传递构件上的驱动力传递部配合,从而接收驱动力。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限位部为凹槽,所述驱动限位部上设有第二倾斜面,所述第二倾斜面用于与所述驱动力传递部上的第一倾斜面相配合,从而接收驱动力。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联轴器上还设有挡部和第一引导斜面,所述挡部、所述第一引导斜面和所述抵接结构依次连接,所述第一引导斜面相对于所述联轴器的轴线倾斜,用于引导所述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和/或所述第二制动力接合构件从所述挡部移动至所述抵接结构,所述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和/或所述第二制动力接合构件与所述抵接结构产生摩擦力作用从而随所述联轴器旋转。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联轴器的端部还设有接合部,所述接合部为凹槽,其用于与所述驱动力传递构件上的连接架接合,从而接收驱动力。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联轴器的端部还设有分离部,所述分离部为沿轴向延伸的圆筒状结构,其用于插入所述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和第二制动力接合构件之间,所述接合部形成在所述分离部的端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部在沿轴向延伸的不同位置处具有不等同的厚度,从而在所述分离部与所述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和/或第二制动力接合构件之间产生摩擦力或过盈力。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联轴器的端部还设有中心开孔的导向柱,其用于与所述驱动力传递构件的定位凸台相配合;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柱上还有卡合部,所述卡合部通过弹性部件或自身的弹性形变与所述定位凸台抵接,从而接收驱动力。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部的一端与所述导向柱连接,另一端悬空,使得所述卡合部能够产生弹性形变;所述卡合部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引导斜面和卡合抵接面,所述第二引导斜面相对于所述联轴器的轴线倾斜,其用于引导所述定位凸台移动至所述卡合抵接面处,所述定位凸台通过所述卡合部的弹性形变与所述卡合抵接面抵接,从而形成传动关系。

20.一种处理盒,用于可拆卸地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的主组件上,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鼓单元。


技术总结
一种鼓单元,用于可拆卸地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的主组件上,主组件包括驱动传递单元,驱动传递单元包括驱动力传递构件、设置在驱动力传递构件中的第二制动力接合构件,以及设置于第二制动力接合构件中的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驱动力传递构件包括定位凸台、驱动力传递部以及连接在定位凸台和驱动力传递部的连接架,鼓单元包括:感光鼓;与感光鼓连接,用于接收来自主组件的驱动传递单元的驱动力的联轴器;联轴器的端部设有抵接结构,抵接结构用于与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的端部和/或第二制动力接合构件的端部抵接从而限制第一制动力接合构件和第二制动力接合构件的轴向移动。制动力接合构件不会与其他正在旋转的部件产生干涉、碰撞,从而减少了噪音。

技术研发人员:王常彪,朱卿瑞,邢静娜,赵文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珠海纳思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108
技术公布日:2024/7/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2644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