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属于钢铁冶金装备,尤其是涉及一种钢包内衬修补装置。
背景技术:
1、钢包是炼钢流程用来盛钢水的容器,外层为铁壳,内层有耐火材料,钢水温度在1600℃左右,且具有一定氧化性,钢包内衬的耐火材料被冲刷减薄,内衬材料一定程度后,容易造成穿钢事故,高温钢水从钢包穿透包壁,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2、常规的处置方式是将钢包下线,对钢包内衬砖进行更换。更换的标准是炉衬最薄点厚度是否低于安全规定数值,由于钢包内衬侵蚀程度不一,统一更换造成一定的成本浪费。因此需要一种新的钢包内衬修补装置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钢包内衬修补装置,利用钢包在线间歇,对钢包内衬薄弱点进行喷补修复,装置操作简单,提高了喷补效率。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钢包内衬修补装置,可连接喷补料存储罐与钢包,其特征在于:包括与所述喷补料存储罐连接的喷补管,以及设置在所述喷补料存储罐与所述钢包之间用以带动所述喷补管位移的活动组件,从而将所述喷补管移动至修补点附近,进行修补。
3、进一步的,所述活动组件包括支撑板、滑轮组和移动车体,所述滑轮组通过所述支撑板与所述移动车体连接,所述喷补管穿过所述滑轮组且可沿着所述支撑板位移。
4、进一步的,所述移动车体底部设有多个滚轮。
5、进一步的,所述移动车体与所述支撑板之间设有液压杆和支撑杆,驱动所述液压杆可带动所述支撑板绕所述支撑杆转动。
6、进一步的,所述液压杆与所述支撑板通过转轴连接。
7、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通过合页与所述支撑板连接。
8、进一步的,所述喷补管包括喷补管主体和喷头,所述喷头通过所述喷补管主体与所述喷补料存储罐连接,所述喷补管主体与所述滑轮组连接。
9、进一步的,所述喷补管主体和所述喷头之间成夹角。
10、进一步的,所述喷头的直径沿远离所述喷补管主体的方向依次递减。
11、进一步的,所述滑轮组包括设置在所述喷补管主体两侧的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所述第一滑轮和/或所述第二滑轮上设有容纳所述喷补管主体的凹槽。
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能够带动喷补管位移且能改变喷补管倾斜角度的活动组件,以使喷头更加靠近喷补点,实现了受损部位的全角度覆盖,提高喷补效率和喷补质量;设置与支撑板连接的滑轮组,既能起到稳定的支撑作用,还能带动喷补管位移,省时省力,同时滑轮组还对喷补管主体起到限位作用,以保证喷补作业过程中的稳定,提高了钢包内衬砖的使用寿命,节约了钢包内衬成本。
1.一种钢包内衬修补装置,可连接喷补料存储罐与钢包,其特征在于:包括与所述喷补料存储罐连接的喷补管,以及设置在所述喷补料存储罐与所述钢包之间用以带动所述喷补管位移的活动组件,从而将所述喷补管移动至修补点附近,进行修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包内衬修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组件包括支撑板、滑轮组和移动车体,所述滑轮组通过所述支撑板与所述移动车体连接,所述喷补管穿过所述滑轮组且可沿着所述支撑板位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包内衬修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车体底部设有多个滚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包内衬修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车体与所述支撑板之间设有液压杆和支撑杆,驱动所述液压杆可带动所述支撑板绕所述支撑杆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钢包内衬修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杆与所述支撑板通过转轴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钢包内衬修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通过合页与所述支撑板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钢包内衬修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补管包括喷补管主体和喷头,所述喷头通过所述喷补管主体与所述喷补料存储罐连接,所述喷补管主体与所述滑轮组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钢包内衬修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补管主体和所述喷头之间成夹角。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钢包内衬修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头的直径沿远离所述喷补管主体的方向依次递减。
10.根据权利要求2至5、8、9任一项所述的钢包内衬修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组包括设置在所述喷补管主体两侧的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所述第一滑轮和/或所述第二滑轮上设有容纳所述喷补管主体的凹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