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内饰用复合海绵垫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02-08  38


本技术涉及汽车内饰,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汽车内饰用复合海绵垫。


背景技术:

1、汽车内饰中使用到的海绵垫材用量较大,若全部都是使用大整块海绵垫经切割成型制得,则被切除抛弃的海绵边角料只能被回收,无法被回用,这样导致制得的内饰海绵垫材成本较高,整体效果不佳。据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汽车内饰用复合海绵垫。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汽车内饰用复合海绵垫,该复合海绵垫具有可重复回收,绿色环保的特点。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种汽车内饰用复合海绵垫,包括上垫层和下垫层,所述上垫层和下垫层之间设有若干沿长度方向作延伸且沿宽度方向作间隔布置的卡接组件,相邻两所述卡接组件与上垫层和下垫层之间形成沿长度方向作延伸的通道,通道的前后两端均与外界相连通,所述通道内填充有碎海绵块。

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接组件包括上端连接上垫层、下端抵住下垫层的左连接部,所述卡接组件包括下端连接下垫层、上端抵住上垫层的右连接部,右连接部的左侧面紧贴在所述左连接部的右侧面上,所述左连接部的下端右侧设有右卡条,所述右连接部的上端左侧设有左卡条,所述右卡条与左连接部、上垫层间形成供左卡条嵌入的第一卡槽,所述左卡条嵌装在第一卡槽内,所述左卡条与右连接部、下垫层间形成供右卡条嵌入的第二卡槽,所述右卡条嵌装在第二卡槽内。

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通道内设有设在上垫层和/或下垫层上的定位结构。

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通道内设有设在上垫层和下垫层上的定位结构。

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结构为呈凹陷的定位槽。

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相邻两所述卡接组件间间距相等。

8、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9、1.由上下垫层配合相邻的卡接组件,使得在复合海绵垫内部形成供碎海绵块填装的通道,通道内可填装适量碎海绵块,以消耗碎海绵块的方式,减少整块大海绵的消耗,从而降低复合海绵垫整体的制作成本。

10、2.回收后的复合海绵垫经破碎后,可用作填装到通道内的碎海绵块,可重复回收,绿色环保。

11、3.上下垫层采用相互卡配的方式进行连接,并在碎海绵块填装后,因膨胀使上下垫层间连接更紧密,无需粘结剂,致使复合海绵垫使用更柔软舒适。

12、4.增设的定位结构使填装入通道的碎海绵块无法移位,填装效果更好,切割后也不易散落。



技术特征:

1.一种汽车内饰用复合海绵垫,包括上垫层和下垫层,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垫层和下垫层之间设有若干沿长度方向作延伸且沿宽度方向作间隔布置的卡接组件,相邻两所述卡接组件与上垫层和下垫层之间形成沿长度方向作延伸的通道,通道的前后两端均与外界相连通,所述通道内填充有碎海绵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内饰用复合海绵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组件包括上端连接上垫层、下端抵住下垫层的左连接部,所述卡接组件包括下端连接下垫层、上端抵住上垫层的右连接部,右连接部的左侧面紧贴在所述左连接部的右侧面上,所述左连接部的下端右侧设有右卡条,所述右连接部的上端左侧设有左卡条,所述右卡条与左连接部、上垫层间形成供左卡条嵌入的第一卡槽,所述左卡条嵌装在第一卡槽内,所述左卡条与右连接部、下垫层间形成供右卡条嵌入的第二卡槽,所述右卡条嵌装在第二卡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内饰用复合海绵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内设有设在上垫层和/或下垫层上的定位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内饰用复合海绵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内设有设在上垫层和下垫层上的定位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内饰用复合海绵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结构为呈凹陷的定位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内饰用复合海绵垫,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所述卡接组件间间距相等。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内饰用复合海绵垫,包括上垫层和下垫层,所述上垫层和下垫层之间设有若干沿长度方向作延伸且沿宽度方向作间隔布置的卡接组件,相邻两所述卡接组件与上垫层和下垫层之间形成沿长度方向作延伸的通道,通道的前后两端均与外界相连通,所述通道内填充有碎海绵块。该复合海绵垫具有可重复回收,绿色环保的特点,整体功能完善,实用性强。

技术研发人员:龚学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嘉兴市佳缘贴合材料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116
技术公布日:2024/7/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2634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