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力支撑领域,特别提供了一种电力通信塔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力通信塔就是为了传输信号和提供电源时使用的金属塔架。
电力工程中,为了进行远距离的传输电力以及信号,需要使用大量的塔架进行支撑,传输不同级别的电力以及信号时,使用塔架的高度也是不同的,为了不妨碍道路上的行人以及车辆,塔架一般都是比较高的,由于塔架处于室外,天气多变,为了整体的稳定性,需要给塔架建造地基,传统的地基都是钢筋混凝土建造,钢筋安装完毕之后通过外部灌装混凝土,虽然与地面之间连接可靠,但是使用的混凝土料较多,风干时间较长,耽误工期,而且大量混凝土风干时间也受到季节的限制,对于地基的建筑材料而言,运输也是不方便的,而且对于钢筋和混凝土来说,使用一次之后,不能再次利用,钢筋需要回炉重铸,混凝土直接敲碎丢掉,比较的浪费材料,而且传统的地脚螺栓连接都是单圈连接,稳定性不高,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一种电力通信塔支撑装置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力通信塔支撑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一”、“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力通信塔支撑装置,包括:电力通信塔杆本体,还包括:至少一对基板、若干个铸铁块、若干个螺杆、若干个固定螺母和至少一对圆筒,若干个所述铸铁块均匀位于一对所述基板之间,每个所述铸铁块的部分位于一对所述基板内、且另部分位于一对所述基板外侧,每个所述铸铁块上均加工有一对工字型的一号通孔,每个所述基板表面均加工有与每个所述铸铁块中的其中一个所述一号通孔相对应的二号通孔,若干个所述螺杆均贯穿每个所述一号通孔和所述二号通孔,若干个所述固定螺母均套装在所述螺杆上、且位于每个所述一号通孔的工字型两端处,每个所述圆筒位于每个所述基板中心处、且贯穿所述基板,所述电力通信塔杆本体位于其中一个所述基板上表面、且边缘处加工有若干个对用以承载所述螺杆的三号通孔。
优选地,所述至少一对基板内和若干个所述铸铁块外均包裹有水泥填充层。
进一步优选,至少一对所述圆筒的直径不相同。
进一步优选,每个所述铸铁块外侧表面均设有折形把手。
进一步优选,每个所述折形把手与所述铸铁块之间为一体铸造成型。
进一步优选,每个所述折形把手均穿过所述水泥填充层。
进一步优选,其中一个所述圆筒伸入所述电力通信塔杆本体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力通信塔支撑装置,一种便于通过简单的贯穿、组装和灌装成为整体作为电力通信塔底部的支撑,便于安装,便于运输,可根据电力通信塔的重量决定使用几组支撑堆叠使用,便于重复利用,固定效果良好,也节省建造时间的装置。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一种电力通信塔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一种电力通信塔支撑装置中所述铸铁块、所述螺杆、所述固定螺母、所述圆筒、所述水泥填充层和所述折形把手相配合的俯视图;
图3为本一种电力通信塔支撑装置中所述电力通信塔杆本体、所述螺杆、所述水泥填充层和所述折形把手相配合的俯视图;
图4为本一种电力通信塔支撑装置中一对所述支撑装置连接的正视剖面图;
图中:1、电力通信塔杆本体;2、基板;3、铸铁块;4、螺杆;5、固定螺母;6、圆筒;7、水泥填充层;8、折形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实施方案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解释,但并不局限本实用新型。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力通信塔支撑装置,包括:电力通信塔杆本体1,还包括:至少一对基板2、若干个铸铁块3、若干个螺杆4、若干个固定螺母5和至少一对圆筒6,若干个所述铸铁块3均匀位于一对所述基板2之间,每个所述铸铁块3的部分位于一对所述基板2内、且另部分位于一对所述基板2外侧,每个所述铸铁块3上均加工有一对工字型的一号通孔,每个所述基板2表面均加工有与每个所述铸铁块3中的其中一个所述一号通孔相对应的二号通孔,若干个所述螺杆4均贯穿每个所述一号通孔和所述二号通孔,若干个所述固定螺母5均套装在所述螺杆4上、且位于每个所述一号通孔的工字型两端处,每个所述圆筒6位于每个所述基板2中心处、且贯穿所述基板2,所述电力通信塔杆本体1位于其中一个所述基板2上表面、且边缘处加工有若干个对用以承载所述螺杆4的三号通孔,在进行使用时,以一对基板2,一对圆筒6和六个铸铁块3为例进行说明,其中具体的数量根据电力通信塔杆本体1的和重量决定,首先,将每个螺杆4贯穿在每个铸铁块3上的一对一号通孔内,由于每个一号通孔的纵截面为工字型,便于将每个固定螺母5拧在每个螺杆4上、且放置在每个铸铁块3内工字型的两端处,便于通过拧紧,将一对固定螺母5夹持处铸铁块3,之后将一对基板2套装在六个铸铁块3的上下两侧,使得位于每个基板2上的二号通孔与所对应的螺杆4相套装,套装完毕之后,便于使得铸铁块3与一对基板2之间固定良好,之后将其中一个基板2下表面朝下放置进入固定的土层,使得每个螺杆4的下端面伸入到土层内部,土层内在进行放置组装好的支撑体之前,会在内部放置承载面,便于螺杆4伸入承载面内部,使得此支撑体与地面之间连接稳定,之后将电力通信塔杆本体1放置在上层基板2上表面,位于电力通信塔杆本体1上表面的若干对三号通孔将全部的螺杆4进行套装,之后在每个螺杆4的上端、且与电力通信塔杆本体1上表面相搭接处放置外部的地脚螺母,便于使得电力通信塔杆本体1与支撑体之间形成一个固定的整体,由于是同心两层螺杆4以及地脚螺母的固定,使得电力通信塔杆本体1底部固定稳定的,而且由于每个铸铁块3的部分位于基板2的外侧,便于插装伸入到地面以下,接触面不齐,与地面之间连接更加稳定,使得电力通信塔杆本体1在固定上更加的良好,位于每个基板2中心处的圆筒6便于将一对基板2之间的空隙进行连通,也便于通过每个圆筒6处如图1所示的情况一样进行灌入混凝土浆液等,使得若干个铸铁块3与一对基板2之间连接成为一个整体,使得固定更加良好的,其中如果想要在一对基板2内部灌入混凝土浆液等,就先将此装置放置在地面以下,位于下表面的圆筒6插入地面以下,通过地面土层将下端堵住,使得灌装之后包裹在若干个铸铁块3外表面、且充满与基板2之间我的缝隙,风干之后,将电力通信塔杆本体1再如上述操作一样套装在上层的基板2上表面进行固定的。
作为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至少一对基板2内和若干个所述铸铁块3外均包裹有水泥填充层7,由于是水泥的填充层7,便于将缝隙填充的更加结实可靠,使得整体固定良好的。
作为技术方案的改进,至少一对所述圆筒6的直径不相同,由于直径不相同,如果在实际使用中,如果电力通信塔杆本体1的重量比较重,需要选用多层的此结构进行堆叠使用,两层堆叠使用时,螺杆4的长度选定较长的即可,上层结构的下面圆筒6便于插入下层结构的上面圆筒6内,实现插装,便于承受良好的倾斜拉力的,图4选用两层堆叠使用,其中如果选用多层堆叠使用,重复上述操作即可。
作为技术方案的改进,每个所述铸铁块3外侧表面均设有折形把手8,位于每个铸铁块3外侧表面上的折形把手8便于手握携带和安装的,便于将铸铁块3移动的,也便于与地面以下地基内的钢筋等可以作为连接的零件进行连接的,使得此装置与地面之间固定更加可靠的,实际操作中,可以在地面以下的地基内放置折形挂钩,将每个折形挂钩挂在折形把手8上,可以限制折形把手8的位置,同时增加与地面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使得整体稳定性增加的。
作为技术方案的改进,每个所述折形把手8与所述铸铁块3之间为一体铸造成型,由于是一体铸造成型,便于加工,而且也比较的结实。
作为技术方案的改进,每个所述折形把手8均穿过所述水泥填充层7,在进行灌装时,折形把手8一端穿过水泥填充层7,便于作为灌装之后的整体便于携带的,虽然灌装之后,重量比较大,人们不能直接拿起,但是可以通过外部的吊装机械将伸出的折形把手8处进行勾住,将支撑体整体进行移动的。
作为技术方案的改进,其中一个所述圆筒6伸入所述电力通信塔杆本体1内,由于圆筒6插入在电力通信塔杆本体1的内部,便于在中心处与电力通信塔杆本体1之间具有竖直连接,便于增加连接的稳定性,在电力通信塔杆本体1内下端可以设置用来卡住圆筒6的限位装置,便于固定更加良好的。
下面结合实际作业,可以根据具体的支撑情况和拉力情况,选择在水泥浆液内添加适当的沙石,以增加整体的结实性,在每个铸铁块3放置在一对基板2之间前将其表面做好防腐措施,保证其使用寿命。
在图4所示的情况下,是两个此装置进行堆叠使用,如果承受的电力通信塔杆本体1的重量更大,可以选用多个此装置进行堆叠使用,具体的堆叠使用连接方式如上述情况一样。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做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1.一种电力通信塔支撑装置,包括:电力通信塔杆本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对基板(2)、若干个铸铁块(3)、若干个螺杆(4)、若干个固定螺母(5)和至少一对圆筒(6),若干个所述铸铁块(3)均匀位于一对所述基板(2)之间,每个所述铸铁块(3)的部分位于一对所述基板(2)内、且另部分位于一对所述基板(2)外侧,每个所述铸铁块(3)上均加工有一对工字型的一号通孔,每个所述基板(2)表面均加工有与每个所述铸铁块(3)中的其中一个所述一号通孔相对应的二号通孔,若干个所述螺杆(4)均贯穿每个所述一号通孔和所述二号通孔,若干个所述固定螺母(5)均套装在所述螺杆(4)上、且位于每个所述一号通孔的工字型两端处,每个所述圆筒(6)位于每个所述基板(2)中心处、且贯穿所述基板(2),所述电力通信塔杆本体(1)位于其中一个所述基板(2)上表面、且边缘处加工有若干个对用以承载所述螺杆(4)的三号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通信塔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对基板(2)内和若干个所述铸铁块(3)外均包裹有水泥填充层(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通信塔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对所述圆筒(6)的直径不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力通信塔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铸铁块(3)外侧表面均设有折形把手(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力通信塔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折形把手(8)与所述铸铁块(3)之间为一体铸造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力通信塔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折形把手(8)均穿过所述水泥填充层(7)。
7.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电力通信塔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所述圆筒(6)伸入所述电力通信塔杆本体(1)内。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