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挤出模头,尤其是涉及一种五层共挤复合挤出圆模头。
背景技术:
1、挤出模头一般分为平模头和圆模头两种,平模头挤出的制品为板状片材,比如我们平时常见的塑料薄膜等产品。而圆模头挤出的制品则为圆形或者圆环形的制品,通常用来挤出原料为聚乙烯、pe-ld、pe-lld、mlldpe、hdpe、pa和evoh等高分子塑料,模头最高承受的压力在60mpa。涉及到多层共挤的圆模头时其结构过于复杂,薄膜流道线明显,共挤模具的体型过大、内冷空间不足导致的冷却效果较差、熔体在流道滞留时间过长、熔体混合不充分等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五层共挤复合挤出圆模头,可以使得融体在挤出前混合充分,挤出压力均匀,复合质量好。
2、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五层共挤复合挤出圆模头,包括入料体a和连接在入料体a顶面的入料体b,所述入料体b顶面由外往内依次设置有紧密贴合的模芯体外套b、模芯体a、模芯体b、模芯体c、模芯体d、模芯体e,所述模芯体e顶面连接有口模过渡体b,所述模芯体外套b顶面连接有模芯体外套a,所述口模过渡体b顶面连接有口模过渡体a,所述口模过渡体a顶面连接有环形的口模,所述模芯体外套a顶面连接有口模过渡体外套,所述口模过渡体外套顶面连接有口模调整环,所述模芯体外套b内侧面设置有第一螺旋形料槽,所述模芯体b外侧面设置有第二螺旋形料槽,所述模芯体b内侧面设置有第三螺旋形料槽,所述模芯体d外侧面设置有第四螺旋形料槽,所述模芯体e外侧面设置有第五螺旋形料槽,所述模芯体外套a和口模过渡体b之间设置有五层原料复合流道,所述口模过渡体外套和口模过渡体a之间形成圆环形出料通道,所述口模和口模调整环之间形成圆环形挤出通道;五种原料从入料体a进入通过入料体b分别进入第一螺旋形料槽、第二螺旋形料槽、第三螺旋形料槽、第四螺旋形料槽、第五螺旋形料槽,并在五层原料复合流道内实现复合,最终经圆环形出料通道和圆环形挤出通道挤出。
3、优选的,所述入料体a侧面设置有五个独立的进料口,所述入料体a顶面由外而内分别间隔设置有与五个进料口独立连通的第一环形料道、第二环形料道、第三环形料道、第四环形料道和第五环形料道;所述入料体b底面对应设置有五个相对应的环形料道,所述入料体b顶面由外往内分别隔间设置有与第一环形料道相连通的第一环形出料槽、与第二环形料道相连通的第二环形出料槽、与第三环形料道相连通的第三环形出料槽、与第四环形料道相连通的第四环形出料槽、与第五环形料道相连通的第五环形出料槽;所述第一环形出料槽与第一螺旋形料槽连通,所述第二环形出料槽与第二螺旋形料槽连通,所述第三环形出料槽与第三螺旋形料槽连通,所述第四环形出料槽与第四螺旋形料槽连通,所述第五环形出料槽与第五螺旋形料槽连通。
4、优选的,所述模芯体外套b底面设置有两个与第一环形出料槽对应的第一环形进料槽,所述第一螺旋形料槽的数量为16个并在其顶部出料处沿模芯体外套b内侧面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其中相邻4个第一螺旋形料槽的底部通过两次二合一流道整合后连接至底面的第一环形进料槽内。
5、优选的,所述模芯体b底面设置有两个与第二环形出料槽对应的第二环形进料槽、以及两与第三环形出料槽对应的第三环形进料槽,所述第二螺旋形料槽的数量为16个并在其顶部出料处沿模芯体b外侧面圆周方向均匀排布,其中相邻4个第二螺旋形料槽的底部通过两次二合一流道整合后连接至底面的第二环形进料槽内;所述第三螺旋形料槽的数量为16个并在其顶部出料处沿模芯体b内侧面圆周方向均匀排布,其中相邻4个第三螺旋形料槽的底部通过两次二合一流道整合后连接至底面的第三环形进料槽内。
6、优选的,所述模芯体d底面设置有两个与第四环形出料槽对应的第四环形进料槽,所述第四螺旋形料槽的数量为8个并在其顶部出料处沿模芯体d外侧面圆周方向均匀排布,其中相邻2个第四螺旋形料槽的底部一起连接至第四环形进料槽内。
7、优选的,所述模芯体e底面设置有两个与第五环形出料槽对应的第五环形进料槽,所述第五螺旋形料槽的数量为8个并在其顶部出料处沿模芯体e外侧面圆周方向均匀排布,其中相邻2个第五螺旋形料槽的底部一起连接至第五环形进料槽内。
8、优选的,所述模芯体外套a与模芯体a之间形成a流道,所述模芯体外套a与模芯体b之间形成ab流道,所述口模过渡体b与模芯体d之间形成e流道,所述口模过渡体b与模芯体c之间形成ed流道,所述模芯体c和模芯体b顶部形成c流道,所述ab流道、c流道、ed流道汇聚至五层原料复合流道处复合。
9、本发明可以将五种不同的熔体原料充分复合后挤出,挤出的制品质量好。
1.一种五层共挤复合挤出圆模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入料体a(1)和连接在入料体a(1)顶面的入料体b(2),所述入料体b(2)顶面由外往内依次设置有紧密贴合的模芯体外套b(3)、模芯体a(4)、模芯体b(5)、模芯体c(6)、模芯体d(7)、模芯体e(8),所述模芯体e(8)顶面连接有口模过渡体b(9),所述模芯体外套b(3)顶面连接有模芯体外套a(10),所述口模过渡体b(9)顶面连接有口模过渡体a(11),所述口模过渡体a(11)顶面连接有环形的口模(12),所述模芯体外套a(10)顶面连接有口模过渡体外套(13),所述口模过渡体外套(13)顶面连接有口模调整环(14),所述模芯体外套b(3)内侧面设置有第一螺旋形料槽(31),所述模芯体b(5)外侧面设置有第二螺旋形料槽(51),所述模芯体b(5)内侧面设置有第三螺旋形料槽(52),所述模芯体d(7)外侧面设置有第四螺旋形料槽(71),所述模芯体e(8)外侧面设置有第五螺旋形料槽(81),所述模芯体外套a(10)和口模过渡体b(9)之间设置有五层原料复合流道(15),所述口模过渡体外套(13)和口模过渡体a(11)之间形成圆环形出料通道(16),所述口模(12)和口模调整环(14)之间形成圆环形挤出通道(17);五种原料从入料体a(1)进入通过入料体b(2)分别进入第一螺旋形料槽(31)、第二螺旋形料槽(51)、第三螺旋形料槽(52)、第四螺旋形料槽(71)、第五螺旋形料槽(81),并在五层原料复合流道(15)内实现复合,最终经圆环形出料通道(16)和圆环形挤出通道(17)挤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五层共挤复合挤出圆模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料体a(1)侧面设置有五个独立的进料口(101),所述入料体a(1)顶面由外而内分别间隔设置有与五个进料口(101)独立连通的第一环形料道(102)、第二环形料道(103)、第三环形料道(104)、第四环形料道(105)和第五环形料道(106);所述入料体b(2)底面对应设置有五个相对应的环形料道,所述入料体b(2)顶面由外往内分别隔间设置有与第一环形料道(102)相连通的第一环形出料槽(201)、与第二环形料道(103)相连通的第二环形出料槽(202)、与第三环形料道(104)相连通的第三环形出料槽(203)、与第四环形料道(105)相连通的第四环形出料槽(204)、与第五环形料道(106)相连通的第五环形出料槽(205);所述第一环形出料槽(201)与第一螺旋形料槽(31)连通,所述第二环形出料槽(202)与第二螺旋形料槽(51)连通,所述第三环形出料槽(203)与第三螺旋形料槽(52)连通,所述第四环形出料槽(204)与第四螺旋形料槽(71)连通,所述第五环形出料槽(205)与第五螺旋形料槽(81)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五层共挤复合挤出圆模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模芯体外套b(3)底面设置有两个与第一环形出料槽(201)对应的第一环形进料槽(32),所述第一螺旋形料槽(31)的数量为16个并在其顶部出料处沿模芯体外套b(3)内侧面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其中相邻4个第一螺旋形料槽(31)的底部通过两次二合一流道整合后连接至底面的第一环形进料槽(32)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五层共挤复合挤出圆模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模芯体b(5)底面设置有两个与第二环形出料槽(202)对应的第二环形进料槽(53)、以及两与第三环形出料槽(203)对应的第三环形进料槽(54),所述第二螺旋形料槽(51)的数量为16个并在其顶部出料处沿模芯体b(5)外侧面圆周方向均匀排布,其中相邻4个第二螺旋形料槽(51)的底部通过两次二合一流道整合后连接至底面的第二环形进料槽(53)内;所述第三螺旋形料槽(52)的数量为16个并在其顶部出料处沿模芯体b(5)内侧面圆周方向均匀排布,其中相邻4个第三螺旋形料槽(52)的底部通过两次二合一流道整合后连接至底面的第三环形进料槽(54)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五层共挤复合挤出圆模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模芯体d(7)底面设置有两个与第四环形出料槽(204)对应的第四环形进料槽(72),所述第四螺旋形料槽(71)的数量为8个并在其顶部出料处沿模芯体d(7)外侧面圆周方向均匀排布,其中相邻2个第四螺旋形料槽(71)的底部一起连接至第四环形进料槽(72)内。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五层共挤复合挤出圆模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模芯体e(8)底面设置有两个与第五环形出料槽(205)对应的第五环形进料槽(82),所述第五螺旋形料槽(81)的数量为8个并在其顶部出料处沿模芯体e(8)外侧面圆周方向均匀排布,其中相邻2个第五螺旋形料槽(81)的底部一起连接至第五环形进料槽(82)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五层共挤复合挤出圆模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模芯体外套a(10)与模芯体a(4)之间形成a流道(18),所述模芯体外套a(10)与模芯体b(5)之间形成ab流道(19),所述口模过渡体b(9)与模芯体d(7)之间形成e流道(20),所述口模过渡体b(9)与模芯体c(6)之间形成ed流道(21),所述模芯体c(6)和模芯体b(5)顶部形成c流道(22),所述ab流道(19)、c流道(22)、ed流道(21)汇聚至五层原料复合流道(15)处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