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生产加热装置,特别涉及一种乳液合成前预热系统。
背景技术: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乳液合成温度需要80℃以上,现有方式需要蒸汽加热才能到达温度,此操作导致乳液合成在釜壁,造成釜壁结皮,进而带来以下影响:
(1)加热时间长,因为釜壁结皮,导致反应釜加热时,传热效果差,导致需要更长的时间进行加热,才能达到反应温度;浪费能源,增加生产成本;
(2)清洗反应釜釜壁周期时间短;反应釜因乳液容易结皮,导致反应釜加热冷却效果差,需要频繁清洗反应釜,影响连续性生产规模;
(3)结皮粗粒造成滤袋更换频繁、包装效率慢;乳液结皮,混在在成品中,在成品包装过程中,使用滤袋进行过滤时,结皮堵塞在滤袋中,影响过滤速率和包装的速率。
(4)胶粒造成成品质量差;乳液结皮,混在成品中,由于搅拌桨的作用,结皮被搅碎成粗细不一的颗粒,造成产品质量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减少乳液结皮,节约能源,可提高产品品质,可长时间持续性生产的乳液合成前预热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乳液合成前预热系统,包括进料系统,预热系统,循环系统和反应系统;所述进料系统包括第一进料管、第一进料釜、第二进料管、第二进料釜、第一出料管和第二出料管,所述第一进料管和第二进料管分别与所述第一进料釜和第二进料釜通过法兰连接,所述第一出料管和第二出料管分别装设在所述第一进料釜和第二进料釜底部;
所述预热系统包括蒸汽进气管、板式换热器、蒸汽出气管和疏水管,所述蒸汽进气管通过法兰连接在所述板式换热器下端的一侧,所述蒸汽出气管通过法兰连接在所述板式换热器上端,所述疏水管通过法兰连接在所述板式换热器下端的另一侧;
所述循环系统包括循环主管、循环进水管、汇流管和离心泵,所述循环主管通过三通管与汇流管固定连接,所述汇流管与所述第一出料管和第二出料管连接,所述循环进水管与所述板式换热器连接,所述离心泵装设在所述循环主管和循环进水管之间;
所述反应系统包括第三进料管、反应釜和框式搅拌桨,所述第三进料管与所述汇流管通过法兰装设在所述反应釜中,所述框式搅拌桨活动悬挂在所述反应釜中心处。
作为一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进料管与第一进料釜之间设有第一进料阀,所述第一进料釜底部设有第一底阀,所述第一底阀与第一出料管连接,所述第一出料管上装设有第一流量阀;所述第二进料管与第二进料釜之间设有第二进料阀,所述第二进料釜底部设有第二底阀,所述第二底阀与第二出料管连接,所述第二出料管上装设有第二流量阀;
所述汇流管上设有第一手动阀、第一气动阀、第二手动阀和第二气动阀,所述汇流管与第三进料管之间设有第三手动阀;
所述蒸汽进气管上设有蒸汽流量阀,所述循环主管上设有第三流量阀,所述循环进水管上设有第四手动阀和第五手动阀;所述疏水管上设有疏水分管、第一疏水阀和排放阀,所述疏水分管上设有第二疏水阀。
作为一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进料釜和第二进料釜上均设有大气阀;所述第三进料管探入至反应釜底部。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增加一套板式换热器装置,作为预热系统,将进料釜中的原料通过板式换热器,蒸汽也在经过板式换热器,对原料进行加热。通过先将原料预热,达到反应所需的温度,减少使用蒸汽直接加热反应釜,造成乳液容易在反应釜壁上结皮,导致反应釜传热差,耗费能源多的问题;减少乳液结皮混在产品中,提高产品质量,相对于地减少过滤时更换滤袋的频率,减少清洗反应釜的周期,延长持续性生产,提高生产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第一进料阀,20-第二进料阀,11-第一进料管,12-第二进料管,13-循环主管,14-蒸汽进气管,15-蒸汽出气管,16-循环进水管,17-疏水管,20第二进料阀,30-第一进料釜,40-第二进料釜,50-第一底阀,60-第二底阀,70-第一流量阀,71-第四流量阀,72-第三流量阀,73-蒸汽流量阀,74-板式换热器,80-第二流量阀,81-第四手动阀,82-离心泵,83-第五手动阀,84-第二疏水阀,85-第一疏水阀,86-排放阀,90-第一手动阀,91-第一气动阀,92第二手动阀,93-第二气动阀,94-第三手动阀,100-反应釜,101-第三进料管,102-框式搅拌桨,103-汇流管,104-第二出料管,105-第一出料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所示,一种乳液合成前预热系统,包括进料系统,预热系统,循环系统和反应系统;进料系统包括第一进料管11、第一进料釜30、第二进料管12、第二进料釜40、第一出料管105和第二出料管104,第一进料管11和第二进料管12分别与所述第一进料釜30和第二进料釜40通过法兰连接,所述第一出料管105和第二出料管104分别装设在第一进料釜30和第二进料釜40底部。
预热系统包括蒸汽进气管14、板式换热器74、蒸汽出气管15和疏水管17,蒸汽进气管14通过法兰连接在所述板式换热器74下端的一侧,蒸汽出气管15通过法兰连接在板式换热器74上端,疏水管17通过法兰连接在所述板式换热器74下端的另一侧。
循环系统包括循环主管13、循环进水管16、汇流管103和离心泵82,循环主管13通过三通管与汇流管103固定连接,汇流管103与所述第一出料管105和第二出料管104连接,循环进水管16与板式换热器74连接,离心泵82装设在循环主管13和循环进水管16之间。
反应系统包括第三进料管101、反应釜100和框式搅拌桨102,第三进料管101与汇流管103通过法兰装设在反应釜100中,框式搅拌桨102活动悬挂在反应釜100中心处。
作为一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进料管11与第一进料釜30之间设有第一进料阀10,第一进料釜30底部设有第一底阀50,第一底阀50与第一出料管105连接,第一出料管105上装设有第一流量阀70;第二进料管12与第二进料釜40之间设有第二进料阀20,第二进料釜40底部设有第二底阀104,第二底阀104与第二出料管12连接,第二出料管12上装设有第二流量阀80;
汇流管103上设有第一手动阀90、第一气动阀91、第二手动阀92和第二气动阀93,汇流管103与第三进料管101之间设有第三手动阀94;
蒸汽进气管14上设有蒸汽流量阀73,循环主管13上设有第三流量阀72,循环进水管16上设有第四手动阀81和第五手动阀83;疏水管17上设有疏水分管、第一疏水阀85和排放阀86,疏水分管上设有第二疏水阀84;第一进料釜30和第二进料釜40上均设有大气阀。
乳液合成前预热系统工作过程:
打开第二底阀(60)、第二流量阀80、第一手动阀90、第一气动阀91、第二手动阀92、第二气动阀93和第三手动阀94,第二气动阀93与第二进料釜40中的大气阀维持第二进料釜40和反应釜100的压强,无须预热的原料经由第二底阀(60)、第二流量阀80、第一手动阀90、第一气动阀91、第二手动阀92、第二气动阀93和第三手动阀94,从第二出料管105流入第三进料管104,进入反应釜100底部,开启框式搅拌桨102,搅拌均匀原料;
打开第一进料阀10,将反应所需要的水从第一进料管11通入第一进料釜30中,设定需要温度,打开第四流量阀71、第五手动阀83、第四手动阀81、第三流量阀72、第一流量阀70和第一底阀50;
启动离心泵82,第一进料釜30中的水通过第一出料管11,经由第一底阀50、第一流量阀70、第三流量阀72汇入循环主管13和循环进水管16经由第四手动阀81、第五手动阀83和第四流量阀71的进行循环;
启动预热系统的加热模式,第二疏水阀84处于关闭状态,打开蒸汽流量阀73、第一疏水阀85和排放阀86,蒸汽经过蒸汽流量阀73、板式换热器74、第一疏水阀85和排放阀86,因加热冷却后的蒸汽冷凝为水,从第一疏水阀85和排放阀86流出;第一进料釜30中的水循环经过板式换热器74时,蒸汽也在经过板式换热器74,从而使水温升高;
当第一进料釜30中的水到达设定温度时,关闭蒸汽流量阀73、第一疏水阀85和排放阀86,再关闭离心泵82,同时关闭第一底阀50、第一流量阀70、第三流量阀72、第四手动阀81、第五手动阀83和第四流量阀71。
再打开第一底阀50、第一流量阀70、第一手动阀90、第一气动阀91、第二手动阀92和第三手动阀94;
此时将预热后之水,,从第一出料管105经过第一底阀50、第一流量阀70、第一手动阀90、第一气动阀91和第二手动阀92,进入第三进料管101,经过第三手动阀94流入反应釜100的底部,其余阀门处于关闭状态。
反应釜100中,框式搅拌桨102持续运转,此时第一进料釜30上的大气阀和第二气动阀92,维持第一进料釜30反应系统中压强,当关闭第一疏水阀85和排放阀86时,开启第二疏水阀84,板式换热器74中残余的蒸汽冷凝后,从第二疏水阀84中排出。
本实用新型,通过板式换热器74将反应中所需的水进行预热,避免使用蒸汽直接加热反应釜100,减少乳液合成时产生结皮,且第三进料管101探入至反应釜100底部,使反应物与水均匀接触,进一步使反应完整,提升产品质量。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1.一种乳液合成前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料系统,预热系统,循环系统和反应系统;所述进料系统包括第一进料管、第一进料釜、第二进料管、第二进料釜、第一出料管和第二出料管,所述第一进料管和第二进料管分别与所述第一进料釜和第二进料釜通过法兰连接,所述第一出料管和第二出料管分别装设在所述第一进料釜和第二进料釜底部;
所述预热系统包括蒸汽进气管、板式换热器、蒸汽出气管和疏水管,所述蒸汽进气管通过法兰连接在所述板式换热器下端的一侧,所述蒸汽出气管通过法兰连接在所述板式换热器上端,所述疏水管通过法兰连接在所述板式换热器下端的另一侧;
所述循环系统包括循环主管、循环进水管、汇流管和离心泵,所述循环主管通过三通管与汇流管固定连接,所述汇流管与所述第一出料管和第二出料管连接,所述循环进水管与所述板式换热器连接,所述离心泵装设在所述循环主管和循环进水管之间;
所述反应系统包括第三进料管、反应釜和框式搅拌桨,所述第三进料管与所述汇流管通过法兰装设在所述反应釜中,所述框式搅拌桨活动悬挂在所述反应釜中心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乳液合成前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料管与第一进料釜之间设有第一进料阀,所述第一进料釜底部设有第一底阀,所述第一底阀与第一出料管连接,所述第一出料管上装设有第一流量阀;所述第二进料管与第二进料釜之间设有第二进料阀,所述第二进料釜底部设有第二底阀,所述第二底阀与第二出料管连接,所述第二出料管上装设有第二流量阀;
所述汇流管上设有第一手动阀、第一气动阀、第二手动阀和第二气动阀,所述汇流管与第三进料管之间设有第三手动阀;
所述蒸汽进气管上设有蒸汽流量阀,所述循环主管上设有第三流量阀,所述循环进水管上设有第四手动阀和第五手动阀;所述疏水管上设有疏水分管、第一疏水阀和排放阀,所述疏水分管上设有第二疏水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乳液合成前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料釜和第二进料釜上均设有大气阀;所述第三进料管探入至反应釜底部。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