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料管材内部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02-05  33


本技术涉及塑料管材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塑料管材内部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1、pvc-o管材是将pvc-u坯料管加热到高弹态下,经双向拉伸获得的一种取向管材,具有高强度、高韧性、耐冲击等特点。

2、传统pvc-u坯料管在挤塑加工过程中,一般通过外部冷却方法使坯料管外壁迅速冷却,但是挤塑过程中坯料管内部密闭空间的热量如不能及时排出,将导致坯料管内壁在热量作用下分解、发黄,降低了产品力学性能,不合格品率升高。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塑料管材内部冷却装置,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塑料管材内部冷却装置,包括分流梭,所述分流梭上设置有若干环形布置的物料孔道b,所述分流梭左侧连接有锅盖和锅底,所述锅盖与所述锅底配合形成物料孔道a,所述物料孔道a与所述物料孔道b连通,所述锅盖上设置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与所述物料孔道a连通,所述分流梭右侧连接有口膜和芯膜,所述口膜与所述芯膜形成物料孔道c,所述物料孔道c与所述物料孔道b连通,所述物料孔道c内设置有水套,所述水套与所述芯膜右端固定连接,所述水套为内部空腔结构,所述水套两端分别连接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均与所述水套内部的空腔结构连通。

3、进一步的,所述芯膜内设置有第二孔道,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均铺设在所述第二孔道内。

4、进一步的,所述分流梭上设置有第一孔道,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均铺设在所述第一孔道内。

5、进一步的,所述水套的内部空腔中设有沿轴线方向的螺旋孔道,所述螺旋孔道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连通。

6、进一步的,所述水套环形内壁上设置有保温材料。

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

8、本实用新型对管材内壁进行内冷却,避免坯料管内壁在热量作用下分解、发黄,提高了pvc-u坯料管的产品力学性能以及合格率。



技术特征:

1.一种塑料管材内部冷却装置,包括分流梭(3),所述分流梭(3)上设置有若干环形布置的物料孔道b(301),所述分流梭(3)左侧连接有锅盖(1)和锅底(2),所述锅盖(1)与所述锅底(2)配合形成物料孔道a(12),所述物料孔道a(12)与所述物料孔道b(301)连通,所述锅盖(1)上设置有进料口(5),所述进料口(5)与所述物料孔道a(12)连通,所述分流梭(3)右侧连接有口膜(6)和芯膜(10),所述口膜(6)与所述芯膜(10)形成物料孔道c(9),所述物料孔道c(9)与所述物料孔道b(301)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孔道c(9)内设置有水套(7),所述水套(7)与所述芯膜(10)右端固定连接,所述水套(7)为内部空腔结构,所述水套(7)两端分别连接有进水管(4)和出水管(11),所述进水管(4)和所述出水管(11)均与所述水套(7)内部的空腔结构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管材内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芯膜(10)内设置有第二孔道(1001),所述进水管(4)和所述出水管(11)均铺设在所述第二孔道(1001)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塑料管材内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梭(3)上设置有第一孔道(302),所述进水管(4)和所述出水管(11)均铺设在所述第一孔道(302)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管材内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套(7)的内部空腔中设有沿轴线方向的螺旋孔道(701),所述螺旋孔道(701)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水管(4)和所述出水管(11)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管材内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套(7)环形内壁上设置有保温材料(8)。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塑料管材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塑料管材内部冷却装置,包括分流梭,分流梭上设置有若干环形布置的物料孔道B,分流梭左侧连接有锅盖和锅底,锅盖与锅底配合形成物料孔道A,物料孔道A与物料孔道B连通,锅盖上设置有进料口,进料口与物料孔道A连通,分流梭右侧连接有口膜和芯膜,口膜与芯膜形成物料孔道C,物料孔道C与物料孔道B连通,物料孔道C内设置有水套,水套与芯模右端固定连接,水套为内部空腔结构,水套两端分别连接有进水管和出水管,进水管和出水管均与水套内部的空腔结构连通。本技术对管材内壁进行内冷却,避免坯料管内壁在热量作用下分解、发黄,提高了PVC‑U坯料管的产品力学性能以及合格率。

技术研发人员:顾建国,侯培培,吴子怡,马婵娟,霍志晴,赵朋飞,孙建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北万利泰欧勒管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123
技术公布日:2024/7/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2618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