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电网互联变换器

专利2025-02-05  37


本技术涉及微电网互联变换器,尤其涉及一种微电网互联变换器。


背景技术:

1、随着光伏、燃料电池、风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资源的使用逐渐增多,世界领先的工业正在朝着最大化利用这些资源的方向发展。在直流微电网中,光伏、燃料电池和电池可以组合形成混合的直流微电网,以优化能源利用来满足负载需求,以其灵活性、高效性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而备受关注。传统的直流微电网中,多个能源资源通过各自的变换器连接到公共直流链路上。而这种传统架构存在一些缺点,如单一功率流方向、缺乏电网支持功能、固定电压比例、低效性能等。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电网互联变换器,旨在解决传统微电网变换器功率方向单一,固定电压比例和能源浪费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微电网互联变换器,包括四个电感l1、l2、l3、l4,八个功率开关管s1、s2、s3、s4、s5、s6、s7、s8,两个二极管d1、d2,七个电容c1、c2、c3、c4、c5、c6、c7,燃料电池v1,两块光伏板v2、v4,两个电池v3、v5和负载vo;

3、所述微电网互联变换器的一个端口接在燃料电池v1两端,一个端口接在光伏板v2两端,一个端口接在电池v3两端,一个端口接在光伏板v4两端,一个端口接在电池v5两端,最后一个端口接在负载vo两端;

4、v1的正极连接到二极管d1正极,l1的输入端和电容c1正极,l1的输出端连接到s4的漏极和s3的源极,s3的漏极连接到c4的正极,d2的正极和l3的输入端,l3的输出端连接到s8的漏极和s7的源极,s7的漏极连接到c7的正极和vo的正极;v2的正极连接到c2的正极、s1的漏极、v1的负极、d1的负极和c1的负极,s1的源极连接到l2的输入端、s2的漏极、s4的源极和v4的正极,s2的源极连接到c3的正极和v3的正极,v3的负极连接到v2的负极、c3的负极、c2的负极和l2的输出端;v4的正极连接到c5的正极、c4的负极,d2的负极和s5的漏极,s5的源极连接到s8的源极、l4的输入端、s6的漏极、c7的负极和负载的负极;s6的源极连接到c6的正极和v5的正极,v5的负极连接到v4的负极、c5的负极、c6的负极和l4的输出端。

5、其中,各所述功率开关管的栅极分别连接到控制器。

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微电网互联变换器,包括四个电感l1、l2、l3、l4,八个功率开关管s1、s2、s3、s4、s5、s6、s7、s8,两个二极管d1、d2,七个电容c1、c2、c3、c4、c5、c6、c7,燃料电池v1,两块光伏板v2、v4,两个电池v3、v5和负载vo,设置多个电力端口,其中两个连接光伏发电单元,两个连接电池储能单元,一个连接燃料电池单元,最后一个连接直流母线负载;通过多个端口将多种不同的资源与升压直流链路连接,同时满足不同能源和负载的需求,再以光伏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直流母线电压,管理电源和负载之间的功率流,实现了可再生资源的基本操作,改善了传统微电网变换器的不足。



技术特征:

1.一种微电网互联变换器,其特征在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电网互联变换器,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微电网互联变换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电网互联变换器,包括四个电感L1、L2、L3、L4,八个功率开关管S1、S2、S3、S4、S5、S6、S7、S8,两个二极管D1、D2,七个电容C1、C2、C3、C4、C5、C6、C7,燃料电池V1,两块光伏板V2、V4,两个电池V3、V5和负载Vo,设置多个电力端口,其中两个连接光伏发电单元,两个连接电池储能单元,一个连接燃料电池单元,最后一个连接直流母线负载;通过多个端口将多种不同的资源与升压直流链路连接,同时满足不同能源和负载的需求,再以光伏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直流母线电压,管理电源和负载之间的功率流,实现了可再生资源的基本操作,改善了传统微电网变换器的不足。

技术研发人员:何佳鑫,黄国现,冼世豪,姚光业,盘有琪,陆洁,谢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西师范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31123
技术公布日:2024/7/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2618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