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潜水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下推进器及其套件。
背景技术:
水下推进器是潜水运动的常用设备之一,水下推进器的工作远离是通过推进器上的电动螺旋桨转动,从而产生向前的推力,使得潜水人员在水下活动更加轻松省力。现有的水下推进器存在的问题是体积较大,携带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携带方便的水下推进器及其套件。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水下推进器,包括主壳体内设置有电池和控制电路,主壳体上固定有电动螺旋桨,电池通过控制电路连接电动螺旋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体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上端以及第二壳体的上端铰接,所述第一壳体的下端和第二壳体的下端通过绑带连接,第一壳体的内侧和第二壳体的内侧均设置有凹槽。
进一步,作为优选,第一壳体的前端安装有用于握持的手柄,所述手柄上设置有开关按钮,开关按钮连接至控制电路。
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所述第一壳体的上端以及第二壳体的上端均铰接于电动螺旋桨的壳体上。
进一步,作为优选,第一壳体的下端和第二壳体的下端均设置有矩形穿孔,所述绑带穿过所述矩形穿孔。
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绑带采用魔术贴。
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绑带上套设有隔离套。
一种水下推进器套件,包含两个如上水下推进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水下推进器的手柄位置相对呈镜像设置。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本实用新型水下推进器通过将第一壳体、第二壳体铰接,并通过绑带连接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从而将壳体套设在手臂上,佩戴方便,且携带时,产品可以折叠,折叠后缩小了产品体积,便于携带,且使用时,由于整个推进器是套设在手臂上的,因而方便通过转动手臂改变推进器的推进方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右手水下推进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右手水下推进器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左手水下推进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编号:电动螺旋桨1,第一壳体2,第二壳体3,绑带4,手柄5,开关按钮6,矩形穿孔7,隔离套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如图1-图3,水下推进器,包括主壳体内设置有电池和控制电路,主壳体上固定有电动螺旋桨1,电池通过控制电路连接电动螺旋桨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体包括第一壳体2、第二壳体3,所述第一壳体2的上端以及第二壳体3的上端铰接,所述第一壳体2的下端和第二壳体3的下端通过绑带4连接,第一壳体2的内侧和第二壳体3的内侧均设置有凹槽。第一壳体2的前端安装有用于握持的手柄5,所述手柄5上设置有开关按钮6,开关按钮6连接至控制电路。所述所述第一壳体2的上端以及第二壳体3的上端均铰接于电动螺旋桨1的壳体上。第一壳体2的下端和第二壳体3的下端均设置有矩形穿孔7,所述绑带4穿过所述矩形穿孔7。所述绑带4采用魔术贴。所述绑带4上套设有隔离套8。
上述水下推进器适合右手使用,可以配合另一个适合左手使用的水下推进器在潜水时使用,(如图3所示,手柄5位置相对图1相对呈镜像设置),两个水下推进器可以分别固定于两个手前臂成套使用。
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的内容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1.一种水下推进器,包括主壳体内设置有电池和控制电路,主壳体上固定有电动螺旋桨,电池通过控制电路连接电动螺旋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体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上端以及第二壳体的上端铰接,所述第一壳体的下端和第二壳体的下端通过绑带连接,第一壳体的内侧和第二壳体的内侧均设置有凹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推进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壳体的前端安装有用于握持的手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下推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上设置有开关按钮,开关按钮连接至控制电路。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下推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上端以及第二壳体的上端均铰接于电动螺旋桨的壳体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下推进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壳体的下端和第二壳体的下端均设置有矩形穿孔,所述绑带穿过所述矩形穿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下推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绑带采用魔术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下推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绑带上套设有隔离套。
8.一种水下推进器套件,包含两个权利要求2至7中任一所述的水下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水下推进器的手柄位置相对呈镜像设置。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