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属于热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善板类锻件冷却均匀性的热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1、板类锻件是最常见、批量最大的一类锻件,其特点是尺寸大、重量大、产值大,其质量好坏受锻件加热和冷却过程影响大。以往常规的装料方式采用多层平放、层与层之间垫起的方式进行,这样非常不利于锻件的加热和热量的流通,且这种装料方式需要层与层之间用垫块垫起,增加了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1、实用新型目的:为了防止板类锻件在冷却过程中转移时间较长,使得锻件性能一致性差,提供一种改善板类锻件冷却均匀性的热处理装置。
2、技术方案:
3、一种改善板类锻件冷却均匀性的热处理装置,包括:冷却转移工装和装料架,其中,冷却转移工装包括吊挂部分1和承重部分2;吊挂部分1包括吊环、两组软链和方钢口框,一组软链的一端分别与方钢口框的上端面固定,一组软链的另一端与吊环连接;承重部分2包括两个承力杆,两个承力杆上设置有与承力杆轴向垂直的多个对应挡杆;相邻的两个挡杆用于保证板类锻件竖直吊挂;另一组软链的一端分别与方钢口框的下端面固定,另一组软链的另一端与承力杆连接;装料架包括支撑面和设置在支撑面上的多个纵梁,相邻的两个纵梁用于保证锻件的竖直摆放。
4、进一步地,吊挂部分1中方钢口框距离吊环的距离等于吊具高度的1/3。
5、进一步地,承力杆和挡杆均为40mm×40mm及以上的方钢。
6、进一步地,承重部分2上的挡杆之间的间距满足相邻两件锻件的冷却间距。
7、进一步地,第二组软链为至少六个,保证吊挂部分1和承重部分2的连接至少在6点以上。
8、进一步地,承力杆和挡杆焊接成承力部分。
9、有益效果:
10、使用冷却转移工装进行板类锻件装料时,使用附图4进行。出炉冷却时,可以无需将装料架和锻件从炉底吊下再转移,将本实用新型中的转移工装在出炉前挂于天车挂钩上,可以直接在活底电炉炉底开出后使用此工装将锻件转移,锻件竖直立于冷却区冷却,可以大幅度节省转移时间;同时,使用该转移工装可以保证锻件冷却时也是竖直起来,冷却速度快,冷却一致性好。除此之外,由于该工装吊挂部分和承重部分为软链连接,可以实现任意角度的张开,所以该工装通用性强,可以使用于多种长度的板类锻件,工装制作费用低廉,也很易于实现,可以根据锻件情况,制作多种尺寸的,可以多次焊接维护,使用寿命长,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1.一种改善板类锻件冷却均匀性的热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转移工装和装料架,其中,冷却转移工装包括吊挂部分(1)和承重部分(2);吊挂部分(1)包括吊环、两组软链和方钢口框,一组软链的一端分别与方钢口框的上端面固定,一组软链的另一端与吊环连接;承重部分(2)包括两个承力杆,两个承力杆上设置有与承力杆轴向垂直的多个对应挡杆;相邻的两个挡杆用于保证板类锻件竖直吊挂;另一组软链的一端分别与方钢口框的下端面固定,另一组软链的另一端与承力杆连接;装料架包括支撑面和设置在支撑面上的多个纵梁,相邻的两个纵梁用于保证锻件的竖直摆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板类锻件冷却均匀性的热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吊挂部分(1)中方钢口框距离吊环的距离等于吊具高度的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板类锻件冷却均匀性的热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承力杆和挡杆均为40mm×40mm及以上的方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板类锻件冷却均匀性的热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承重部分(2)上的挡杆之间的间距满足相邻两件锻件的冷却间距。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板类锻件冷却均匀性的热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组软链为至少六个,保证吊挂部分(1)和承重部分(2)的连接至少在6点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板类锻件冷却均匀性的热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承力杆和挡杆焊接成承力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