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电池,特别是涉及一种负极极片补锂装置。
背景技术:
1、随着人们对电动汽车续航里程需求的不断增加,对于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方面的要求也日益提升。硅碳材料由于理论比容量可以达到4200mah/g,成为当下的首选材料,但是硅碳负极在使用中存在许多问题,例如由于硅碳负极首次充放电效率低,导致锂离子电池长期循环性能差,严重影响锂离子电池的电学性能。
2、传统方法中常采用负极补锂技术以用于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硅碳材料的缺陷,负极补锂技术通过增加电池中活性锂离子的含量,对首次充放电过程中的活性锂损失进行补偿,进而提升电池首效。
3、然而传统的负极补锂技术常采用“全面积”补锂工艺,存在边缘毛刺大、循环过程中负极极片边缘掉料等问题,进而会影响锂离子电池后续的电学性能,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负极极片补锂装置,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2、一种负极极片补锂装置,包括:
3、辊压机构,该辊压机构包括两个压辊;
4、极片放卷机构,该极片放卷机构位于辊压机构的上游,用于向两个压辊之间提供负极极片;
5、补锂带放卷机构,该补锂带放卷机构位于辊压机构的上游,用于向压辊与负极极片之间提供补锂带,补锂带包括第一基材和锂箔;以及
6、辅助膜放卷机构,该辅助膜放卷机构位于辊压机构的上游,用于向第一基材和与第一基材对应一侧的压辊之间提供辅助膜,辅助膜包括第二基材和间隔设置于第二基材一侧表面上的垫板;
7、辊压机构用于压延辅助膜、补锂带以及负极极片,用于使补锂带中的锂箔间隔附着在负极极片上。
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负极极片补锂装置还包括极片收卷机构,极片收卷机构位于辊压机构的下游,用于将间隔附着有锂箔的负极极片进行收卷。
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负极极片补锂装置还包括补锂带收卷机构,补锂带收卷机构位于辊压机构的下游,用于将通过辊压机构的补锂带进行收卷。
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负极极片补锂装置还包括辅助膜收卷机构,辅助膜收卷机构位于辊压机构的下游,用于将通过辊压机构的辅助膜进行收卷。
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辊压机构包括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补锂带放卷机构为两个,分别用于向第一压辊与负极极片之间、第二压辊与负极极片之间提供补锂带。
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辅助膜放卷机构为两个,分别用于向第一压辊与补锂带之间、第二压辊与补锂带之间提供辅助膜。
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辊压机构的两个压辊均连接有驱动装置,两个压辊之间的压力为10mpa~300mpa,两个压辊的转速为0.5m/s~100m/s。
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辊压机构还包括间隙调整装置,间隙调整装置用于调整两个压辊之间的间隙。
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基材和/或第二基材为离型膜。
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垫板具有弹性。
17、本申请通过设置辅助膜放卷机构,向第一基材和与第一基材对应一侧的压辊之间提供辅助膜,辅助膜包括第二基材和间隔设置于第二基材一侧表面上的垫板,用于将补锂带中的锂箔间隔附着在负极极片上,实现了对负极极片的区域补锂,避免了“全面积”补锂工艺带来的边缘毛刺大、循环过程中负极极片边缘掉料等问题。
1.一种负极极片补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极片补锂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极片补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极片补锂装置还包括极片收卷机构,所述极片收卷机构位于所述辊压机构的下游,用于将间隔附着有所述锂箔的所述负极极片进行收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极片补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极片补锂装置还包括补锂带收卷机构,所述补锂带收卷机构位于所述辊压机构的下游,用于将通过所述辊压机构的所述补锂带进行收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极片补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极片补锂装置还包括辅助膜收卷机构,所述辅助膜收卷机构位于所述辊压机构的下游,用于将通过所述辊压机构的所述辅助膜进行收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极片补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辊压机构包括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所述补锂带放卷机构为两个,分别用于向所述第一压辊与所述负极极片之间、所述第二压辊与所述负极极片之间提供补锂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负极极片补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膜放卷机构为两个,分别用于向所述第一压辊与所述补锂带之间、所述第二压辊与所述补锂带之间提供辅助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极片补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辊压机构的两个压辊均连接有驱动装置,所述两个压辊之间的压力为10mpa~300mpa,所述两个压辊的转速为0.5m/s~100m/s。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极片补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辊压机构还包括间隙调整装置,所述间隙调整装置用于调整所述两个压辊之间的间隙。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极片补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材和/或所述第二基材为离型膜。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极片补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垫板具有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