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纱线生产,具体涉及一种压纱装置及其针织大圆机。
背景技术:
1、针织物可分为单面针织物和双面针织物。单面针织物:用单针床编织的织物。双面针织物:用双针床编织的织物。针织物的单面、双面取决于编织方法。
2、作为最接近的现有技术,根据中国专利公开号cn215757862u,公开了一种针织大圆机的压纱装置,涉及纺织设备技术领域。一种针织大圆机的压纱装置,包括安装箱,安装箱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架,安装架顶部转动连接有压辊,安装架正面和背面内壁之间转动连接有辅助导辊,安装箱侧面内壁固定连接有张力机构,张力机构顶部固定连接有增湿机构,张力机构包括防护罩,防护罩侧面内壁固定连接有阻尼器,阻尼器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板,安装板另一侧转动连接有张力辊。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张力机构,并将针织大圆机所产纺纱经过张力机构,利用张力机构的可以提供弹性张力的阻尼器,能够在设备启动和停止时防止设备之间启停不同步导致纺纱受损的情况出现;
3、但是现有技术以及上述方案中的结构存在以下问题:目前的结构往往采用轮体的调控,进行单侧的拉伸调节,从而使得纱线受到压力,该结构存在不利于整体的稳定性能,不方便在稳定传输情况下进行调节,从而改变纱线的压力强度,需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纱装置及其针织大圆机,能够在稳定传输情况下进行调节,实现纱线的张紧调控。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压纱装置,包括压力调节结构和传输结构,所述压力调节结构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传输结构;
3、所述压力调节结构包括安装板和控制部件,所述安装板上活动连接有控制部件;
4、所述传输结构包括组合板、电动机、适配横板和传输轮,所述安装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组合板,所述组合板的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适配横板,所述适配横板的中心转动连接有传输轮,所述传输轮的侧端固定安装有电动机,所述电动机与适配横板固定设置,所述电动机驱动传输轮在适配横板内转动连接。
5、具体的,所述控制部件包括第一转轮、组合臂架、步进电机、传输杆和第二转轮,所述步进电机的侧端固定连接有传输杆,所述传输杆上固定连接有组合臂架,所述组合臂架的上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轮,所述组合臂架的下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轮。
6、具体的,所述步进电机、传输杆与安装板限位安装设置。
7、具体的,纱线通过第一转轮、第二转轮能够与传输轮连接进行传导。
8、具体的,所述步进电机的转动范围控制在30°以内。
9、一种针织大圆机,包括以上的压纱装置。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一种压纱装置及其针织大圆机,能够在纱线传输时,进行稳定的压力调控工作,纱线通过第一转轮与下端的第二转轮相连接,同时通过第二转轮与下端的传输轮进行连接,电动机通过驱动,能够带动传输轮在适配横板的中心转动,从而带动纱线的传输,同时步进电机通过传输杆能够带动组合臂架进行调节,此时的第一转轮、第二转轮配合运动,从而通过第一转轮、第二转轮进行纱线的按压,提高纱线的表面压力,实现整体传输时纱线张紧度的调节。
1.一种压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压力调节结构(1)和传输结构(2),所述压力调节结构(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传输结构(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压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件(8)包括第一转轮(9)、组合臂架(10)、步进电机(11)、传输杆(12)和第二转轮(13),所述步进电机(11)的侧端固定连接有传输杆(12),所述传输杆(12)上固定连接有组合臂架(10),所述组合臂架(10)的上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轮(9),所述组合臂架(10)的下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轮(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压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步进电机(11)、传输杆(12)与安装板(3)限位安装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压纱装置,其特征在于:纱线通过第一转轮(9)、第二转轮(13)能够与传输轮(7)连接进行传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压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步进电机(11)的转动范围控制在30°以内。
6.一种针织大圆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压纱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