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压输电塔纠偏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自立式铁塔塔座纠偏装置。
背景技术:
地基沉降是指地基土层在附加应力作用下而引起的地基表面下沉。过大的沉降,特别是不均匀沉降,会使地基以上建筑物或输电铁塔发生倾斜,地基中早已存在着由土体自身重力引起的自重应力。地基上的输电铁塔荷载通过基础或路堤的底面传递给地基,使天然土层原有的应力状态发生变化,在附加的三向应力分量作用下,地基中产生了竖向、侧向和剪切变形,导致各点的竖向和侧向位移。地基表面的竖向变形称为地基沉降,或基础沉降。由于地基上物体荷载差异和地基不均匀等原因,地基各部分的沉降总是不均匀的,使得上部结构或路面结构之中相应地表产生额外的应力和变形。地基不均匀沉降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将导致地基以上的建筑物或设施的开裂、倾斜甚至损坏,例如砖墙出现裂缝、吊车轮子出现卡轨或滑轨、高耸的筑物倾斜、机器转轴偏斜、与建筑物连接管道断裂以及桥梁偏离墩台、梁面或路面开裂等。输电铁塔地基一旦发生沉降导致输电铁塔倾斜,轻则发生输电铁塔倾斜输电线路输电中断,重则危机过往行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常规输电线路设计和运行维护过程中,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造成已建杆塔在运行过程会发生基础不均匀沉降的状况,从而导致杆塔倾斜,绝缘子偏斜拉坏,若不及时处理,对输电线路安全运行造成极大隐患,常用的传统方案是重新选址新建塔位或加固已建基础,而已经带电运行的杆塔和基础要么不具备拆旧建新的条件,要么重新新建或加固基础的工程造价较高,会造成严重的二次浪费,用常规方法要在指定约束条件下对杆塔进行限制性纠偏存在巨大困难,因此,对能进行原位纠偏的易实施的技术方案的需求对输电线路的参建和运维部门是十分迫切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自立式铁塔塔座纠偏装置,不用完全拆除旧建,也不用重新新建就能完成对自立式铁塔塔座的纠偏,确保输电铁塔及过往行人的安全。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立式铁塔塔座纠偏装置,设置在塔脚和基础主柱之间,所述纠偏装置包括错位设置的下底面和上顶面,通过下底面和上顶面之间的水平错位距离调整塔脚的水平偏移,通过下底面和上顶面之间的高度距离调整塔脚的竖向沉降。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适用于含水平偏移情况在内的不均匀沉降比较厉害的纠偏情况,从偏移量来说适用于两个塔脚最大高差达到150mm以上的,该种情况倾斜程度较大,一般同步伴随铁塔基础根开变化,需要纠偏的幅度较大。在进行纠偏时,先将地脚螺栓上取掉螺帽,安装一个本实用新型中的纠偏装置,该纠偏装置的巧妙之处在于利用下底面和上顶面的错开布置,通过将塔脚与水泥基座中心错开的方式调节基础沉降带来的基础根开变化。特别的,如果仅仅发生竖直沉降,不需调整基础根开,则采用竖向支座,即下底面和上顶面对应布置,通过调整下底面和上顶面之间的高度来调整竖向沉降。对于需要调整基础根开则为梯形支座,即下底面和上顶面的错开布置,上部通过螺栓连接原有塔脚,下部通过下底面连接地脚螺栓。通过在各个塔脚上设置纠偏装置,利用纠偏装置之间的高差补平不同塔脚之间的沉降差,利用每个纠偏装置的下底面和上顶面之间的水平错开距离补平不同塔脚之间的水平偏移差。由于纠偏装置能调整的竖向高度和水平范围很大,能满足常规的所有纠偏情况。该纠偏方式既能调整一定的基础根开,又能调整沉降差,是一种适用条件很宽松的基础纠偏处理方法,工程适用性很广。其次,在安装纠偏装置时,不需要将原有铁塔全部拆除,也不用重建,费用可以较传统纠偏方案节省90%,在实施性和便利性方面更是传统拆旧建新方案不可比拟的,可以在非常短的停电时间内完成现场纠偏,而且纠偏成本很低,对运行部门有非常好的实施便利性,从而确保输电铁塔及过往行人的安全。
进一步地,所述纠偏装置还包括设置在下底面和上顶面之间的加强件,将塔脚所受的力通过加强件传递到基础主柱上,也用于增强纠偏装置的结构强度。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件包括至少两个加劲板和若干个支柱,通过加劲板和支柱的交替设置,为地脚螺栓的安装提供空间,且加劲板和支柱可以到安装现场后再进行组装,根据实际需要的高度进行切割,保证施工便利可行。
进一步地,所述加劲板设有2个,二者垂直设置,将下底面和上顶面分别分隔成四个区间;所述支柱设有3个;所述四个区间中的三个对应用于布置支柱,一个用于提供固定下底面与基础主柱的空间。
在本技术方案中,两个垂直设置的加劲板将下底面偏心分割成第1、2、3、4象限,将上顶面等空间的分割成第1、2、3、4象限,也就是说,上顶面与下底面偏心错开设置。如此设置的目的在于,所述3个支柱分别位于第1、2、3象限,且趋近于上顶面外沿,在上顶面的第1、2、3、4象限内开设有一组上螺孔;在下底面的第4象限内开设有一组下螺孔,所述下螺孔之间与上螺孔之间的相对位置及孔径保持一致,实现将塔脚与水泥基座中心错开,达到纠偏的目的。
进一步地,所述支柱为角钢,在不占用上螺孔开口空间的同时保证结构强度。
进一步地,所述纠偏装置还包括用于固定塔脚与上顶面的塔脚螺栓,所述塔脚螺栓穿过下螺孔,将纠偏装置固定在基础主柱上;在所述塔脚螺栓上,且在上顶面上设有用于拧紧螺栓的螺母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螺母组件为一组正反向螺母,避免螺母松动导致滑丝松动。
进一步地,所述螺母组件与上顶面之间还设有垫板,用于分散螺母组件对上顶面的压力。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可以针对不同情况的铁塔沉降偏移进行处理,对市区受限塔位,如已经浇筑完成不宜二次施工补救的铁塔基础或不宜重新拆线架线的塔位等情况,结合吊装机构和施工工艺,不用完全拆除旧建,也不用重新新建就能完成对自立式铁塔塔座的纠偏,可以在非常短的停电时间内完成现场纠偏,而且纠偏成本很低,对运行部门有非常好的实施便利性,确保输电铁塔及过往行人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纠偏结构示意图。
图2为转换基座的立体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
图4为转换基座加强件的立体图。
图5为图4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以下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自立式铁塔塔座纠偏装置,设置在塔脚1和基础主柱2之间,所述基础主柱2上还设有混凝土保护帽4,将地脚螺栓包裹在内,用于保护地脚螺栓,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纠偏装置3包括错位设置的下底面31和上顶面32,通过下底面31和上顶面32之间的水平错位距离调整塔脚1的水平偏移,通过下底面31和上顶面32之间的高度距离调整塔脚1的竖向沉降。
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纠偏装置3还包括设置在下底面31和上顶面32之间的加强件,将塔脚1所受的力通过加强件传递到基础主柱2上,也用于增强纠偏装置3的结构强度。
所述加劲板331设有2个,二者垂直设置,两个垂直设置的加劲板331将下底面31偏心分割成第1、2、3、4象限四个区间,将上顶面32等空间的分割成第1、2、3、4象限四个区间。所述支柱332设有3个,分别位于第1、2、3象限,且趋近于上顶面32外沿,在上顶面32的第1、2、3、4象限内开设有一组上螺孔;下底面31的第4象限内开设有一组下螺孔311,所述下螺孔311之间与上螺孔之间的相对位置及孔径保持一致,实现将塔脚1与水泥基座2中心错开,达到纠偏的目的。
所述支柱332为角钢,在不占用上螺孔开口空间的同时保证结构强度。
所述纠偏装置3还包括用于固定塔脚1与上顶面32的塔脚螺栓33,所述塔脚螺栓33穿过下螺孔311,将纠偏装置固定在基础主柱2上;在所述塔脚螺栓33上,且在上顶面32上设有用于拧紧螺栓的螺母组件34;所述螺母组件34与上顶面32之间还设有垫板35,用于分散螺母组件34对上顶面32的压力。
所述螺母组件34为一组正反向螺母。
本实施例在使用时,先将地脚螺栓上取掉螺帽,通过吊机设备提供铁塔竖向支撑力,根据实际测得每个塔脚的水平偏移量xi和竖向沉降量zi,定制下底面31和上顶面32的高度差、及上螺孔与下螺孔311之间的偏移差,使得高度差等于zi、偏移差等于xi,随后,将定制的纠偏装置放入塔脚1和基础主柱2之间,将原本的地脚螺栓穿过下螺孔311后通过螺帽拧紧,在通过塔脚螺栓33将塔脚固定在上顶面32上,最后安装垫板35后用螺母组件34拧紧,即可完成对每一个塔脚的纠偏。
该纠偏装置3的巧妙之处在于利用下底面31和上顶面32的错开布置,通过将塔脚1与基础主柱2中心错开的方式调节基础沉降带来的基础根开变化。特别的,如果仅仅发生竖直沉降,不需调整基础根开,则采用竖向支座,即下底面31和上顶面32对应布置,通过调整下底面31和上顶面32之间的高度来调整竖向沉降。对于需要调整基础根开则为梯形支座,即下底面31和上顶面32的错开布置,上部通过螺栓连接原有塔脚,下部通过下底面连接地脚螺栓。通过在各个塔脚上设置纠偏装置3,利用纠偏装置3之间的高差补平不同塔脚之间的沉降差,利用每个纠偏装置3的下底面31和上顶面32之间的水平错开距离补平不同塔脚之间的水平偏移差。由于纠偏装置3能调整的竖向高度和水平范围很大,能满足常规的所有纠偏情况。该纠偏方式既能调整一定的基础根开,又能调整沉降差,是一种适用条件很宽松的基础纠偏处理方法,工程适用性很广。其次,在安装纠偏装置时,不需要将原有铁塔全部拆除,也不用重建,费用可以较传统纠偏方案节省90%,在实施性和便利性方面更是传统拆旧建新方案不可比拟的,可以在非常短的停电时间内完成现场纠偏,而且纠偏成本很低,对运行部门有非常好的实施便利性,从而确保输电铁塔及过往行人的安全。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定。凡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自立式铁塔塔座纠偏装置,设置在塔脚(1)和基础主柱(2)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纠偏装置(3)包括错位设置的下底面(31)和上顶面(32),通过下底面(31)和上顶面(32)之间的水平错位距离调整塔脚(1)的水平偏移,通过下底面(31)和上顶面(32)之间的高度距离调整塔脚(1)的竖向沉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立式铁塔塔座纠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纠偏装置(3)还包括设置在下底面(31)和上顶面(32)之间的加强件,将塔脚(1)所受的力通过加强件传递到基础主柱(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立式铁塔塔座纠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包括至少两个加劲板(331)和若干个支柱(33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立式铁塔塔座纠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劲板(331)设有2个,二者垂直设置,将下底面(31)和上顶面(32)分别分隔成四个区间;所述支柱(332)设有3个;所述四个区间中的三个对应用于布置支柱(332),一个用于提供固定下底面(31)与基础主柱(2)之间的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立式铁塔塔座纠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柱(332)为角钢。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自立式铁塔塔座纠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纠偏装置(3)还包括用于固定塔脚(1)与上顶面(32)的塔脚螺栓(33);在所述塔脚螺栓(33)上,且在上顶面(32)上设有用于拧紧螺栓的螺母组件(3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自立式铁塔塔座纠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组件(34)为一组正反向螺母。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自立式铁塔塔座纠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组件(34)与上顶面(32)之间还设有垫板(35)。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