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吊装设备领域,提供一种吊装组件。
背景技术:
1、轨道交通车辆主要由动车、地铁、铁路客车组件,随着客运和新能源的发展,逐渐有新能源低地板、胶轮车等新产品上市,而对比轨道交通车辆,地板胶轮车为短小型,单车吊运需制备较大框架保证吊运平稳,且吊具存放占空间,常规的双天车连挂吊运不能满足短小型车辆吊运安全间距。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吊装组件,用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吊装组件无法满足稳定吊装的缺陷,提升对于不同规格的车辆的吊装。
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吊装组件,包括:
3、主梁,沿所述主梁的长度方向,在所述主梁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吊耳;
4、一对副梁,一对所述副梁分别吊挂于所述第一吊耳,每个所述副梁的轴线与所述主梁的轴线在水平面内相互垂直,每个所述副梁上设置有第二吊耳;
5、车体吊带,用于吊装轨道车辆,所述车体吊带吊挂于所述第二吊耳。
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吊装组件,通过沿着主梁的长度方向设置多个第一吊耳,将副梁设置成一对的形式,使得副梁可以调整相对于主梁的吊挂位置进而能够匹配不同规格的轨道车辆实现吊挂。通过将副梁吊挂于第一吊耳同时将副梁设置成与主梁相互垂直的形式,使得主梁和副梁形成十字形结构,提升了该吊装组件的稳定性。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副梁朝向所述主梁的一侧设置有一对挂钩,一对所述挂钩与所述第一吊耳之间连接有过渡吊带。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吊耳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吊挂孔,一对所述副梁分别通过过渡吊带吊挂于所述第一吊挂孔。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吊耳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吊挂孔,所述第一吊挂孔中穿设有吊挂件,所述主梁朝向所述副梁的一侧开设有豁口,所述过渡吊带适于穿过所述豁口以将一对所述副梁分别吊挂于所述吊挂件。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吊耳设置于所述副梁的端部且沿所述副梁的长度方向延伸。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吊耳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吊挂孔,所述车体吊带吊挂于所述第二吊挂孔。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吊耳与所述副梁的端部之间设置有补强板。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主梁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三吊耳,所述主梁适于通过所述第三吊耳吊挂于天车。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三吊耳包括:
15、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设置于所述主梁的两端,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第三吊挂孔;
16、加强筋,所述加强筋设置于所述安装板和所述主梁之间。
1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三吊挂孔上连接有卸扣。
1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
19、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吊装组件,通过沿着主梁的长度方向设置多个第一吊耳,将副梁设置成一对的形式,使得副梁可以调整相对于主梁的吊挂位置进而能够匹配不同规格的轨道车辆实现吊挂。通过将副梁吊挂于第一吊耳同时将副梁设置成与主梁相互垂直的形式,使得主梁和副梁形成十字形结构,提升了该吊装组件的稳定性。
1.一种吊装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梁(104)朝向所述主梁(100)的一侧设置有一对挂钩(110),一对所述挂钩(110)与所述第一吊耳(102)之间连接有过渡吊带(1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吊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吊耳(102)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吊挂孔(114),一对所述副梁(104)分别通过过渡吊带(112)吊挂于所述第一吊挂孔(114)。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吊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吊耳(102)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吊挂孔(114),所述第一吊挂孔(114)中穿设有吊挂件(116),所述主梁(100)朝向所述副梁(104)的一侧开设有豁口(118),所述过渡吊带(112)适于穿过所述豁口(118)以将一对所述副梁(104)分别吊挂于所述吊挂件(116)。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吊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吊耳(106)设置于所述副梁(104)的端部且沿所述副梁(104)的长度方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吊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吊耳(106)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吊挂孔(120),所述车体吊带(108)吊挂于所述第二吊挂孔(12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吊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吊耳(106)与所述副梁(104)的端部之间设置有补强板(122)。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吊装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梁(10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三吊耳(124),所述主梁(100)适于通过所述第三吊耳(124)吊挂于天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吊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吊耳(124)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吊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吊挂孔(128)上连接有卸扣(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