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储能集装箱液冷系统制冷剂注液工装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01-21  51


本技术涉及储能集装箱,尤其涉及一种储能集装箱液冷系统制冷剂注液工装。


背景技术:

1、储能集装箱是一种电能存储装置,其通常由箱体、电池模组、控制系统和热管理系统等几部分组成。其中热管理系统用于对电池模组进行冷却或加热,以保证电池模组能在良好的环境下进行工作。目前的热管理系统,多采用液体进行蓄热或者蓄冷,以调节电池模组的温度。

2、现有授权公告号为cn215731882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液冷板,所述冷却板体中设有冷却流道、与所述冷却流道连通并适于向所述冷却流道中注入冷却介质的进介质口以及与所述冷却流道连通并适于排出所述冷却流道中的冷却介质的出介质口,所述冷却流道分布在所有所述贴合板部中,所述冷却流道呈蛇形分布。

3、如上述技术方案,其如同常规电池液冷板一样,均设置有进介质口和出介质口,两个介质口用于连接循环组件,例如泵机,以供制冷剂循环。但投入使用前,液冷板以及循环组件容器等部件均需填充制冷剂。然而目前在制冷剂的加注过程中,因为抽水泵的理论流量与实际值偏差比较大,所以这就导致制冷剂的加注量难以进行一个精确的把控,需要反复的进行注液操作,影响到了整个集装箱系统的生产效率。而且,随着制冷剂不断地注入到液冷管道中,液冷管道内的压力也在不断的增大,这就导致液冷管道和注液管道内的压力不平衡,造成液冷管道内的液体回流的现象。同时,也因为液冷管道内的压力越来越大,而抽水泵的出水压力是一个定值,这就导致注液过程越来越难以进行,甚至出现爆管的现象,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此,需要设计一款工装来解决相关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可自平衡管道压力且注液量精准,能够显著提高液冷系统注液效率的储能集装箱液冷系统制冷剂注液工装,以解决现有注液方式存在注液量难以把控、注液效率低、存在爆管隐患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储能集装箱液冷系统制冷剂注液工装,包括泵机、供液管、泄压阀、泄压管和注液管,其中,

3、供液管为三通管,且供液管的一端与泵机的进液口相连接贯通,供液管另外两端中,一端与泄压阀相连接贯通,另一端用于连接制冷剂存储容器;

4、泄压管的一端与泵机的出液口相连接贯通,另一端与泄压阀相连接贯通,泄压阀预设有泄压压力;

5、注液管的一端与泄压管的中段相连接贯通,另一端用于连接储能集装箱液冷系统。

6、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供液管包括纵段和横段,其中,

7、纵段的一端与泵机的进液口相连接贯通;

8、横段的中间位置与纵段的另一端相连接贯通,横段的一端与泄压阀相连接贯通,另一端用于连接制冷剂存储容器;

9、纵段和横段相互垂直。

10、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泄压管包括第一回流段、第二回流段、第一注液段和第二注液段,其中,

11、第一回流段与纵段相平行,且第一回流段的一端泄压阀相连接贯通;

12、第二回流段的一端与第一回流段相连接贯通,且第二回流段垂直于第一回流段;

13、第一注液段的一端与泵机的出液口相连接贯通,且第一注液段和第二回流段相互平行;

14、第二注液段一端与第二回流段远离泄压阀的一端相连接贯通,另一端与第一注液段远离泵机的一端相连接贯通;

15、注液管的一端与第二注液段的中段相连接贯通。

16、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第一回流段、第二回流段、第一注液段和第二注液段为一体式结构。

17、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横段与第二注液段相平行。

18、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第一注液段与泵机的出液口通过螺纹活接,纵段与泵机的进液口通过螺纹活接;

19、第一回流段及横段均与泄压阀插接并密封。

20、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泄压阀的泄压口与供液管的进液口相对设置。

21、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还包括流量计,流量计串接在注液管上。

22、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还包括截止阀,截止阀串接在供液管上。

23、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还包括单向阀,单向阀串接在注液管上。

24、本实用新型的储能集装箱液冷系统制冷剂注液工装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5、(1)通过设置在供液管上连接有泄压阀,且泵机上连接有泄压管,泄压管也与泄压阀进行连接,如此在向储能集装箱液冷系统注液时,若液冷系统已经注满,随着压力增加直至泄压阀达到预设泄压压力,制冷剂便会由供液管和注液管直接通过泄压阀进行排出,这可避免由于压力过大造成爆管的问题出现,实现压力自平衡;同时由于注液管位于泄压管的中段,在进行泄压时泵机依旧持续供入制冷剂,而注液管中的制冷剂不易过多回流,从而可保证储能集装箱液冷系统中制冷剂的保有量,这有利于精准把控注液量并提高注液效率;

26、(2)泄压管的第一回流段与供液管的纵段平行,第二回流段与第一注液段平行,该结构有利于简化管路,保证本注液工装的紧凑性,降低空间占用率,使其应用更加方便;

27、(3)本注液工装集成有流量计、截止阀和单向阀,其中流量计串接注液管,有利于精准检测储能集装箱液冷系统的制冷剂注入量,截止阀与供液管串接,方便快速截断本注液工装与制冷剂存储容器的连接,以停止注液工作;单向阀可进一步防止在集装箱液冷系统注满制冷剂后出现流失,以使集装箱液冷系统中具有一定的制冷剂保有量。



技术特征:

1.一种储能集装箱液冷系统制冷剂注液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泵机(1)、供液管(2)、泄压阀(3)、泄压管(4)和注液管(5),其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集装箱液冷系统制冷剂注液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液管(2)包括纵段(21)和横段(22),其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集装箱液冷系统制冷剂注液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管(4)包括第一回流段(41)、第二回流段(42)、第一注液段(43)和第二注液段(44),其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能集装箱液冷系统制冷剂注液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回流段(41)、所述第二回流段(42)、所述第一注液段(43)和所述第二注液段(44)为一体式结构。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能集装箱液冷系统制冷剂注液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段(22)与所述第二注液段(44)相平行。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储能集装箱液冷系统制冷剂注液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注液段(43)与所述泵机(1)的出液口通过螺纹活接,所述纵段(21)与所述泵机(1)的进液口通过螺纹活接;

7.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储能集装箱液冷系统制冷剂注液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阀(3)的泄压口与所述供液管(2)的进液口相对设置。

8.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储能集装箱液冷系统制冷剂注液工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流量计(6),所述流量计(6)串接在所述注液管(5)上。

9.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储能集装箱液冷系统制冷剂注液工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截止阀(7),所述截止阀(7)串接在所述供液管(2)上。

10.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储能集装箱液冷系统制冷剂注液工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单向阀,所述单向阀串接在所述注液管(5)上。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储能集装箱液冷系统制冷剂注液工装,包括泵机、供液管、泄压阀、泄压管和注液管,其中,供液管为三通管,且供液管的一端与泵机的进液口相连接贯通,供液管另外两端中,一端与泄压阀相连接贯通,另一端用于连接制冷剂存储容器;泄压管的一端与泵机的出液口相连接贯通,另一端与泄压阀相连接贯通;注液管的一端与泄压管的中段相连接贯通,另一端用于连接储能集装箱液冷系统。通过设置在供液管上连接有泄压阀,且泵机上连接有泄压管,如此若液冷系统已经注满制冷剂时,制冷剂便会由供液管和注液管直接通过泄压阀进行排出,这可避免由于压力过大造成爆管的问题出现;同时本注液工装具有结构布局合理,应用方便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袁丙青,王忠亮,罗飞,辛峰,陈海元,姜浩,陈亮,王声函,王浩,贾式科,韩雷岩,朱杭杰,张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三峡新能源(庆云)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220
技术公布日:2024/7/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2554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