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户外旅游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帐篷。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及交通的日益便利,节假日驾车出行,夜晚在野外露营已经成为时下流行时尚的娱乐休闲方式。帐篷作为可以通过撑在地上,便能够形成遮蔽风雨及日光并且可以临时居住的住所,为人们的外出旅行提供了一个临时的家。
帐篷通常包括内帐、外帐、帐篷撑杆和地钉,通过帐篷撑杆将内帐支撑起来,将地钉安装在内帐底端各角落后斜插入地面,之后披上外帐,即完成了帐篷的搭建。
现有的帐篷虽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临时的家,但是现有的帐篷内部的温度与外界环境的温度相差不大,在太阳光强烈照射的白天,帐篷内会积蓄巨大的热量无法散出,帐篷内的温度极高,而在寒冷的夜晚,帐篷内的温度极低,无法保证帐篷内的保温,无法为暂居在帐篷内的人提供一个适宜的居住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帐篷,以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帐篷内部的温度与外界环境的温度相差不大,无法为暂居在帐篷内的人提供一个适宜的居住环境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帐篷,包括帐篷骨架和装设于所述帐篷骨架上的篷布;所述篷布匹配铺设于所述帐篷骨架上,所述篷布上设置有储能结构,所述储能结构沿所述篷布的延展方向延伸;所述储能结构内设置有相变储能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储能结构包括由内至外连接的第一布层和第二布层;
所述第一布层上间隔设有多个朝向第二布层凸起的第一鼓包,所述第二布层上间隔设置有多个远离第一布层凸起的第二鼓包,所述第一鼓包与第二鼓包对应设置,以形成容纳腔,相变储能材料填充在所述容纳腔内。
进一步的,所述篷布包括篷布基层和篷布外层;
所述储能结构连接在篷布基层与篷布外层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布层与篷布基层连接,且所述第一鼓包与所述篷布基层之间填充有气体;
所述第二布层与篷布外层的第二鼓包的凸起处连接,且第二鼓包的外侧与所述篷布外层之间填充有气体。
进一步的,所述容纳腔内填充的相变储能材料为脂肪酸相变储能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鼓包或篷布基层上设有可打开或闭合的充气口,用于向所述第一鼓包与篷布基层之间填充气体;所述第二鼓包或篷布外层上设有可打开或闭合的充气口,用于向所述第二鼓包与篷布外层之间填充气体。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布层与第二布层均采用ptfe服装膜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篷布基层采用芳纶布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帐篷还包括附加层;
所述附加层连接在篷布外层的外侧,所述附加层为光致变色层。
进一步的,所述光致变色层为光致变色纱线织成。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帐篷,所述篷布装设在帐篷骨架上,以形成人能够居住的空间;所述篷布上设置有储能结构,所述储能结构沿篷布的延展方向延伸,实现对帐篷顶端及周围的储能,实现对帐篷内部的保温;所述储能结构包括相变储能材料,运用相变储能材料,由于相变储能材料具有蓄热特性,在白天,当温度升高时会熔化吸收热量即作到有效的吸收进入室内的太阳辐射,并储存起来;到晚上,当室内温度过低,相变储能材料会凝结放出热量,以维持室内温度稳定,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帐篷内环境,缓解帐篷出现的白天“温室效应”和夜间“冷室效应”,以使能量在不同阶段有效转化和转移,最大化的利用能源,实现低碳、绿色的节能目标,使帐篷内的人居住环境达到很大程度的改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帐篷的第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帐篷的第二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帐篷的截面图。
图标:100-帐篷骨架;200-篷布;201-篷布基层;202-储能结构;203-篷布外层;204-第一布层;205-第二布层;206-第一鼓包;207-第二鼓包;208-附加层;209-门;210-窗户;211-防水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帐篷,如图1-图3所示,所述帐篷包括帐篷骨架100和装设在帐篷骨架100上的篷布200;所述篷布200匹配铺设在帐篷骨架100上,篷布200上设有储能结构202,储能结构202沿篷布200的延展方向延伸,实现对帐篷的顶端及周向的全部储能;所述储能结构202采用相变储能材料制成,运用相变储能材料,由于相变储能材料具有蓄热特性,在白天,当温度升高时会熔化吸收热量即作到有效的吸收进入室内的太阳辐射,并储存起来;到晚上,当室内温度过低,相变储能材料会凝结放出热量,以维持室内温度稳定,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帐篷内热环境,缓解帐篷出现的白天“温室效应”和夜间“冷室效应”,以使能量在不同阶段有效转化和转移,最大化的利用能源,实现低碳、绿色的节能目标,使帐篷内的人居住环境达到很大程度的改善。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所述储能结构202包括由内到外连接的第一布层204和第二布层205,第一布层204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朝向第二布层205凸起的第一鼓包206,所述第二布层205上间隔设置有多个远离第一布层204凸起的第二鼓包207,所述第一鼓包206与第二鼓包207对应设置,形成了容纳腔,相变储能材料填充在容纳腔内,设置成第一布层204、第二布层205和容纳腔的形式,相较于传统的单布式结构,三层结构使得帐篷整体的结构稳定性更强,抗风能力更强;同时,使得帐篷内部与外界能更好的隔热,保证帐篷内温度的适宜。
进一步地,所述帐篷包括篷布基层201和篷布外层203,所述储能结构202连接在篷布基层201与篷布外层203之间,实现对帐篷的保温。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布层204的内侧与篷布基层201连接,且所述第一鼓包206内填充有气体,使得储能结构202与篷布基层201的部分分离;所述第二布层205与篷布外层203的第二鼓包207的第二凸起处连接,所述第二鼓包207的外侧与篷布外层203之间填充有气体,使得篷布外层203与储能结构202的部分分离,实现帐篷内部与外界良好的隔热。
进一步地,所述容纳腔内填充的相变储能材料为脂肪酸相变储能材料;脂肪酸相变储能材料通式为ch3(ch2)2ncooh,其相变温度会随分子量的增加而升高。常见的脂肪酸有癸酸(ca)、月桂酸(la)、肉豆蔻酸(ma)、棕榈酸(pa)、硬脂酸(sa),具体地,为了得到相变温度适宜的脂肪酸相变储能材料,通常将脂肪酸与脂肪醇进行复合形成二元低共熔混合物,或者将几种脂肪酸混合形成二元或多元脂肪酸共熔混合物,亦或脂肪酸与石蜡共混制备出二元复合相变材料,具体地,在《化工进展》2019年第38卷第6期的《脂肪酸相变储能材料热性能研究进展》中有记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鼓包206上设有可打开或闭合的充气口,或者,篷布基层201上设有可打开或闭合的充气口,用于向所述第一鼓包206与篷布基层201之间填充气体;所述第二鼓包207上设有可打开或闭合的充气口,或者,篷布外层203上设有可打开或闭合的充气口,用于向所述第二鼓包207与篷布外层203之间填充气体。所述气体为空气或惰性气体,通过填充,使得篷布基层201与篷布外层203均显示为平面,方便人们的使用习惯。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充气口可以为现有技术中自行车车带上的打气口的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布层204与第二布层205均采用ptfe服装膜制成,ptfe服装膜具有防水、透湿、防风、保暖等特点,使得帐篷能够防风防雨,适用范围广。
进一步地,所述篷布基层201采用芳纶布制成,具体地,采用高强芳纶布,高强芳纶布具有超高强度、高模量、耐高温、耐酸耐碱、重量轻等优良性能;且高强芳纶布强度是钢丝的5~6倍,模量为钢丝或玻璃纤维的2~3倍,韧性是钢丝的2倍,而重量仅为钢丝的1/5左右,在560度的温度下,不分解、不融化,具有良好的绝缘性和抗老化性能,具有很长的生命周期;使用芳纶布制成,延长了帐篷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所述帐篷还包括附加层208;所述附加层208连接在篷布外层203的外侧,所述附加层208为光致变色层。增加附加层208在篷布外层203,增加了帐篷的厚度,更利于帐篷内部的保温;附加层208设置成光致变色层,当太阳光打在附加层208上时呈现深色,在无光条件下恢复成浅色;同时,在相变储能材料的作用下帐篷能够在高温时吸收热量,在低温时释放热量,保证帐篷内的温度适宜。
进一步地,所述光致变色层为光致变色纱线织成,保证附加层208的每个部分均能够在光的照射下变色,变色均匀,进而使得储能结构202的相变储能材料吸热保温均匀。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光致变色层内填充有卤化银,卤化银在光作用下颜色会变深,感应迅速,使得相变储能材料更好的储能。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篷布200上还设有门209和窗户210,方便人们的进出。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篷布200的下方设置有防水层211,保证帐篷内部的防水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1.一种帐篷,包括帐篷骨架和装设于所述帐篷骨架上的篷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篷布匹配铺设于所述帐篷骨架上,所述篷布上设置有储能结构,所述储能结构沿所述篷布的延展方向延伸;所述储能结构内设置有相变储能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结构包括由内至外连接的第一布层和第二布层;
所述第一布层上间隔设有多个朝向第二布层凸起的第一鼓包,所述第二布层上间隔设置有多个远离第一布层凸起的第二鼓包,所述第一鼓包与第二鼓包对应设置,以形成容纳腔,相变储能材料填充在所述容纳腔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篷布包括篷布基层和篷布外层;
所述储能结构连接在篷布基层与篷布外层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布层与篷布基层连接,且所述第一鼓包与所述篷布基层之间填充有气体;
所述第二布层与篷布外层的第二鼓包的凸起处连接,且第二鼓包的外侧与所述篷布外层之间填充有气体。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内填充的相变储能材料为脂肪酸相变储能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鼓包或篷布基层上设有可打开或闭合的充气口,用于向所述第一鼓包与篷布基层之间填充气体;所述第二鼓包或篷布外层上设有可打开或闭合的充气口,用于向所述第二鼓包与篷布外层之间填充气体。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布层与第二布层均采用ptfe服装膜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篷布基层采用芳纶布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帐篷还包括附加层;
所述附加层连接在篷布外层的外侧,所述附加层为光致变色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致变色层为光致变色纱线织成。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