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开收便捷的遮阳机构的开收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遮阳机构有遮阳棚、遮阳网、遮阳伞等,其中遮阳棚或遮阳网的开收结构是将遮阳棚或遮阳网作为一个整体由一侧开收至另一侧,收放结构复杂且收放过程操作繁琐,容易出现收放不顺畅且收放时间长的问题;且遮阳伞这种类似伞结构可直接整把开收,这种遮阳伞要比较小才方便开收;如果遮阳伞比较大时,开收结构相对比较复杂,再整体开收就非常不方便。
有鉴于此,本设计人针对上述遮阳机构的开收结构设计上未臻完善所导致的诸多缺失及不便,而深入构思,且积极研究改良试做而开发设计出本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遮阳机构的开收装置,开收结构更简单且开收更快速、便捷。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遮阳机构的开收装置,其包括有固定座、环形轨道、一组遮阳组及控制开收遮阳组的开收机构;所述遮阳组具有两支撑遮阳布的支撑杆和呈扇形且两侧分别与两支撑杆连接的遮阳布,所述支撑杆的一端枢接于固定座上,另一端滑动连接于环形轨道上;所述开收机构具有收放线、导向轮组、转轴、驱动转轴转动卷放收放线的驱动机构、及分别位于两支撑杆两侧的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一端枢接于固定座上,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环形轨道上;所述第二固定杆的一端枢接于固定座上,另一端固定于环形轨道上;所述导向轮组具有两设置于第一固定杆上方的导向轮,所述转轴和驱动电机设置于第一固定杆下方;所述收放线将两支撑杆圈围在内且分别与之固定连接,且收放线的中部活动穿设于第二固定杆上,收放线的两端部由两导向轮导向卷绕于转轴上;所述驱动机构驱动转轴转动时,所述收放线一端是放线而另一端收线,拉动两支撑杆相背运动,两支撑杆分别抵靠在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侧边并打开遮阳布;或拉动两支撑杆相对运动,两支撑杆收拢在一起并收折遮阳布。
两支撑杆之间设置有至少一被圈围在收放线内的支杆;所述支杆的一端枢接于固定座上,另一端滑动连接于环形轨道上,且所述支杆与所述遮阳布连接。
两所述支撑杆之间设置有两支杆,两支杆分别与所述遮阳布的两条三等分线连接。
所述支撑杆和支杆分别与环形轨道滑动连接一端设置有滑轮座,所述滑轮座设置有与支撑杆或支杆固定的基座及设置于基座上的滑轮和滚轮,所述滑轮滚动顶掣于环形轨道上方,所述滚轮滚动顶掣于环形轨道下方。
所述基座具有与支撑杆或支杆固定连接的倾斜板、由倾斜板底面向下延伸由第一竖向板和第二竖向板,所述滑轮通过一轴转动枢接于第一竖向板和第二竖向板之间,所述滚轮通过一轴转动枢接于第二竖向板上;所述第一竖向板位于轨道的外侧,所述第二竖向板位于轨道的内侧,所述滑轮和滚轮之间具有朝向第一竖向板一侧形成供环形轨道卡设的开口。
所述滑轮具有由两端向中间渐缩的渐缩部,所述轨道具有供渐缩部卡置滑动的凸环;所述滑轮的数量为两个且并排设置。
所述固定座具有底板、多个分布在底板上的钉柱、和盖合在各钉柱上端的盖板,所述支撑杆和支杆分别与固定座枢接一端设置有套置于钉柱上的枢接孔;所述枢接孔为沿支撑杆或支杆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长条形孔。
在所述第一固定杆另外一侧还设置有一组遮阳组,所述开收机构还设有开收这组遮阳组的收放线、导向轮组和第二固定杆。
所述第二固定杆上设置有供收放线穿设的穿孔。
所述第一固定杆上方设置有呈阶梯状的支座,所述导向轮组的两导向轮设置在支座的相邻两阶梯上;所述第一固定杆下方设置有梯形支架,所述梯形支架具有与第一固定杆相对且位于平行于水平面的直角边,所述转轴和驱动机构设置于直角边上。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遮阳机构的开收装置的工作原理是:当驱动机构驱动转轴向其中一个方向自转卷放收放线打开遮阳组时,与靠近第二固定杆的支撑杆固定连接的收放线一端处于放线状态,与靠近第一固定杆的支撑杆固定连接的收放线一端处于收线状态,因此靠近第二固定杆的支撑杆向第二固定杆靠拢并最终抵靠在一起,靠近第一固定杆的支撑杆向第一固定杆靠拢并最终抵靠在一起,两支撑杆可将遮阳布撑开并遮挡在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之间的间隔,实现遮阳组的打开;当驱动机构驱动转轴向另一个方向自转卷放收放线收折遮阳组时,与靠近第二固定杆的支撑杆固定连接的收放线一端处于收线状态,与靠近第一固定杆的支撑杆固定连接的收放线一端处于放线状态,因此靠近第二固定杆的支撑杆远离第二固定杆运动,靠近第一固定杆的支撑杆远离第一固定杆运动,两支撑杆靠拢并最终抵靠在一起,两支撑杆靠拢可将遮阳布收折起来,实现遮阳组的收折;遮阳机构的开收结构更简单且开收更快速、便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遮阳机构的开收装置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杆和滑动座结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滑动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滑动座的侧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固定座枢接各杆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固定座枢接各杆件的的正视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固定座枢接各杆件的的俯视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多组遮阳组组成伞状遮阳机构的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多组遮阳组组成伞状遮阳机构的打开状态的俯视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多组遮阳组组成伞状遮阳机构的半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多组遮阳组组成伞状遮阳机构的半打开状态的俯视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多组遮阳组组成伞状遮阳机构的收折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多组遮阳组组成伞状遮阳机构的收折状态的俯视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伞状遮阳机构应用于大棚的结构示意图。
符号说明
大棚本体1遮阳机构2
固定座21环形轨道22
遮阳组23开收机构24
第一固定杆231支撑杆232
遮阳布233收放线241
导向轮组242转轴243
驱动机构244第二固定杆25
导向轮2421支杆234
支座31梯形支架32
直角边321穿孔251
滑轮座4基座41
滑轮42滚轮43
倾斜板411第一竖向板412
第二竖向板413渐缩部421
凸环221开口414
环形底板211钉柱212
枢接孔235盖板213
棱边214倒角边21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请参阅图1至图7,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遮阳机构2的开收装置,其包括有固定座21、环形轨道22、一组遮阳组23及控制开收遮阳组23的开收机构24;所述遮阳组23具有两支撑遮阳布233的支撑杆232和呈扇形且两侧分别与两支撑杆232连接的遮阳布233,所述支撑杆232的一端枢接于固定座21上,另一端滑动连接于环形轨道上22;所述开收机构24具有收放线241、导向轮组242、转轴243、驱动转轴243转动卷放收放线241的驱动机构244、及分别位于两支撑杆232两侧的第一固定杆231和第二固定杆25;所述第一固定杆231的一端枢接于固定座21上,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环形轨道22上;所述第二固定杆25的一端枢接于固定座21上,另一端固定于环形轨道22上;所述导向轮组242具有两设置于第一固定杆231上方的导向轮2421,所述转轴243和驱动电机244设置于第一固定杆231下方;所述收放线241将两支撑杆232圈围在内且分别与之固定连接,且收放线241的中部活动穿设于第二固定杆25上,收放线241的两端部由两导向轮2421导向卷绕于转轴243上;所述驱动机构244驱动转轴243转动时,所述收放线241一端是放线而另一端收线,拉动两支撑杆232相背运动,两支撑杆232分别抵靠在第一固定杆231和第二固定杆25侧边并打开遮阳布233;或拉动两支撑杆232相对运动,两支撑杆232收拢在一起并收折遮阳布233。
本实用新型遮阳机构的开收装置的工作原理是:当驱动机构244驱动转轴243向其中一个方向自转卷放收放线241打开遮阳组23时,与靠近第二固定杆25的支撑杆232固定连接的收放线241一端处于放线状态,与靠近第一固定杆231的支撑杆232固定连接的收放线242一端处于收线状态,因此靠近第二固定杆25的支撑杆232向第二固定杆25靠拢并最终抵靠在一起,靠近第一固定杆231的支撑杆232向第一固定杆231靠拢并最终抵靠在一起,两支撑杆232可将遮阳布233撑开并遮挡在第一固定杆231和第二固定杆25之间的间隔,实现遮阳组23的打开;当驱动机构244驱动转轴243向另一个方向自转卷放收放线241收折遮阳组23时,与靠近第二固定杆25的支撑杆232固定连接的收放线241一端处于收线状态,与靠近第一固定杆231的支撑杆232固定连接的收放线241一端处于放线状态,因此靠近第二固定杆25的支撑杆232远离第二固定杆25运动,靠近第一固定杆231的支撑杆232远离第一固定杆232运动,两支撑杆232靠拢并最终抵靠在一起,两支撑杆232靠拢可将遮阳布233收折起来,实现遮阳组23的收折;本实用新型的遮阳机构的开收装置的开收结构更简单且开收更快速、便捷。
本实用新型的两支撑杆232之间设置有至少一被圈围在收放线241内的支杆234;所述支杆234的一端枢接于固定座21上,另一端滑动连接于环形轨道22上,且所述支杆234与所述遮阳布233连接;在两支撑杆232之间增设支杆234可将遮阳布233撑开更平整,遮阳效果更好,收折时两支撑杆232和一支杆234可将遮阳布233对折收折,收折方便整齐;而且,遮阳布233中间有支杆234支撑,可避免淋雨时雨水大量堆积在遮阳布233上,无法及时排出遮阳布233而造成遮阳布233负重过重而损坏。
本实用新型的两所述支撑杆232之间设置有两支杆234,两支杆234分别与所述遮阳布233的两条三等分线连接;两支撑杆232和两支杆234可将遮阳布233分成三等分支撑,撑开更平整;收折时可将遮阳布233沿三等分线折叠收折,收折更方便整齐。
请参阅图2至图4,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支撑杆232和支杆234分别与环形轨道22滑动连接一端设置有滑轮座4,所述滑轮座4设置有与支撑杆232或支杆234固定的基座41及设置于基座41上的滑轮42和滚轮43,所述滑轮42滚动顶掣于环形轨道22上方,所述滚轮43滚动顶掣于环形轨道22下方;所述滑轮座4可支撑支撑杆232或支杆234于环形轨道22上滑动,且滑轮42和滚轮43可将环形轨道22夹设在内,避免滑动座4脱出环形轨道22。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基座41具有与支撑杆232或支杆234固定连接的倾斜板411、由倾斜板411底面向下延伸由第一竖向板412和第二竖向板413,所述滑轮42通过一轴转动枢接于第一竖向板412和第二竖向板413之间,所述滚轮43通过一轴转动枢接于第二竖向板413上;所述支撑杆232和支杆234倾斜设置于固定座21和环形轨道22上,基座41通过倾斜板411与支撑杆232或支杆234连接,可使得支撑杆232和支杆234一端平稳且倾斜支撑于环形轨道22上;所述滑轮42和滚轮43分别通过轴枢接在第一竖向板412和第二竖向板413上,使得滑轮42和滚轮43顶掣在环形轨道22上下滚动,进而让支撑杆232和支杆234顺畅地滑动于环形轨道22上;且所述第一竖向板412位于环形轨道22的外侧,所述第二竖向板413位于环形轨道22的内侧,所述滑轮42和滚轮43之间具有朝向第一竖向板412一侧形成供环形轨道22卡设的开口414;方便滑轮座4安装于环形轨道22上。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滑轮42具有由两端向中间渐缩的渐缩部421,所述环形轨道22具有供渐缩部421卡置滑动的凸环221;使得滑轮42牢固卡置于环形轨道22上,可避免滑轮座4脱出环形轨道22,滑动更顺畅。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滑轮42的数量为两个且并排设置,滑动更平稳。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滑轮42和所述滚轮43平行设置,可牢固顶掣在环形轨道22上下,滑动结构更牢固。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一竖向板412的长度小于第二竖向板413的长度。
请参阅图5和图7,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固定座21具有底板211、多个分布在底板211上的钉柱212、和盖合在各钉柱212上端的盖板213,所述支撑杆232和支杆234分别与固定座21枢接一端设置有套置于钉柱212上的枢接孔235;所述枢接孔235为沿支撑杆232或支杆234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长条形孔;由于支撑杆232或支杆234位于环形轨道22一端在环形轨道22上滑动时会带动支撑杆232或支杆234以与固定座21枢接位置转动,支撑杆232或支杆234转动过程中由环形轨道22一端到固定座21一端之间的长度会发生变化,即为了保证支撑杆232或支杆234平稳稳固地在环形轨道22上滑动,支撑杆232或支杆234位于固定座21一端的枢接位置会发生变动,所述枢接孔235和钉柱212的配合结构可为支撑杆232或支杆234滑动转动时提供让位空间,使得支撑杆232或支杆234在环形轨道22上滑动更顺畅。
本实用新型在所述第一固定杆231另外一侧还设置有一组遮阳组23,所述开收机构24还设有开收这组遮阳组23的收放线241、第二导向轮组242和第二固定杆25;这组遮阳组23的导向轮组242也具有两设置于第一固定杆231上方的导向轮2421,这组遮阳组23的收放线241将这组的两支撑杆232圈围在内且分别与之固定连接,且收放线241的中部活动穿设于这组的第二固定杆25上,并收放线241的两端部由这组导向轮组242导向卷绕于转轴243上;在第一固定杆231两侧分别设置有遮阳组23,两组收放线241分别通过两组导向轮组242卷绕在同一转轴243上,再利用同一驱动机构244驱动转轴243转动来开收两组收放线241,可控制位于第一固定杆231两侧的遮阳组23的开收,分成两组开收结构,开收更快速、便捷。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二固定杆25上设置有供收放线241穿设的穿孔251,可方便收放线241活动穿设起到导向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一固定杆241下方设置有梯形支架32,所述梯形支架32具有与第一固定杆241相对且位于平行于水平面的直角边321,所述转轴243和驱动机构244设置于直角边321上;收放线241由导向轮2421导向垂直于转轴243上方,收放线241可垂直卷绕在转轴243上收放更顺畅。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固定座21的底板211呈矩形环且具有四条设置钉柱212的棱边214,遮阳机构2的第一固定杆231、支撑杆232和支杆234枢接于同一棱边214上;其中,由于遮阳机构2的第一固定杆231与环形轨道22固定连接且在遮阳组23开收过程中处于不动状态,因此,第一固定杆231可以与固定座21固定连接也可以与固定座21活动连接。
请查阅图8至14,本实用新型的所述遮阳组23设置有八组,每两组遮阳组23的第一固定杆231、支撑杆232和支杆234分别枢接于固定座21的四条棱边214上;每组遮阳布233开收所需的第一固定杆231、支撑杆232和支杆234枢接在同一棱边214上,方便前期组装和后期维护管理。
本实用新型的相邻两条棱边214之间连接有倒角边215,所述第二固定杆25固定连接于倒角边215上;由于第二固定杆25在开收遮阳布233时是处于不动状态,所述第二固定杆25与固定座21和环形轨道22三者的关系是固定的,且第二固定杆25设置在相邻两组遮阳组23之间,即相邻两组遮阳组23开收的收放线241穿过第二固定杆25进行导向圈绕,因此,在相邻两条棱边214之间连接有倒角边215供第二固定杆25单独固定,方便收放线241穿设。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固定座21上设置有抽风机;可将遮阳机构2内的空气抽出,达到更换遮阳机构2内空气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遮阳机构可设置在环形的大棚本体1上,即在大棚本体1的屋顶内侧设置多组遮阳机构2,多组遮阳机构2可打开呈扇形且首尾依次相连呈伞形可遮挡大棚整个屋顶;大棚的遮阳机构2分成多组单独通过开收机构24控制开收的遮阳组23,不仅分组开收更快速、便捷,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和后期维护,且遮阳机构2设置在大棚本体1内侧,相对于设置在大棚本体1外侧的遮阳机构2来说更不易损坏、使用寿命更长;当需要打开遮阳机构2时,每一开收机构24控制每一遮阳组23展开呈扇形,各遮阳组23首尾依次相连呈伞形遮挡在整个大棚1的屋顶内侧,可有效起到遮阳效果,降低大棚2内的温度;当需要收折遮阳机构2时,每一开收机构24控制每一遮阳组23收折在一起,阳光照射在大棚屋顶并穿过大棚屋顶照射进来,为种植物提供阳光和温度;本实用新型遮阳机构2分成多组遮阳组23,可以通过开收不同遮阳组23来调节遮阳效果,进而调节大棚内的温度,使用更灵活;例如,早上时打开朝东的遮阳组23遮挡太阳,而朝西的遮阳组23可不打开用于通风;傍晚时打开朝西的遮阳组23遮挡太阳,而朝东的遮阳组23可不打开用于通风;能为种植物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而且后期可针对每一遮阳组进行维修,不需要更换整个遮阳机构,维修方便且成本低。
上述实施例和附图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1.一种遮阳机构的开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固定座、环形轨道、一组遮阳组及控制开收遮阳组的开收机构;所述遮阳组具有两支撑遮阳布的支撑杆和呈扇形且两侧分别与两支撑杆连接的遮阳布,所述支撑杆的一端枢接于固定座上,另一端滑动连接于环形轨道上;所述开收机构具有收放线、导向轮组、转轴、驱动转轴转动卷放收放线的驱动机构、及分别位于两支撑杆两侧的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一端枢接于固定座上,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环形轨道上;所述第二固定杆的一端枢接于固定座上,另一端固定于环形轨道上;所述导向轮组具有两设置于第一固定杆上方的导向轮,所述转轴和驱动电机设置于第一固定杆下方;所述收放线将两支撑杆圈围在内且分别与之固定连接,且收放线的中部活动穿设于第二固定杆上,收放线的两端部由两导向轮导向卷绕于转轴上;所述驱动机构驱动转轴转动时,所述收放线一端是放线而另一端收线,拉动两支撑杆相背运动,两支撑杆分别抵靠在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侧边并打开遮阳布;或拉动两支撑杆相对运动,两支撑杆收拢在一起并收折遮阳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遮阳机构的开收装置,其特征在于:两支撑杆之间设置有至少一被圈围在收放线内的支杆;所述支杆的一端枢接于固定座上,另一端滑动连接于环形轨道上,且所述支杆与所述遮阳布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遮阳机构的开收装置,其特征在于:两所述支撑杆之间设置有两支杆,两支杆分别与所述遮阳布的两条三等分线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遮阳机构的开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和支杆分别与环形轨道滑动连接一端设置有滑轮座,所述滑轮座设置有与支撑杆或支杆固定的基座及设置于基座上的滑轮和滚轮,所述滑轮滚动顶掣于环形轨道上方,所述滚轮滚动顶掣于环形轨道下方。
5.如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遮阳机构的开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具有与支撑杆或支杆固定连接的倾斜板、由倾斜板底面向下延伸由第一竖向板和第二竖向板,所述滑轮通过一轴转动枢接于第一竖向板和第二竖向板之间,所述滚轮通过一轴转动枢接于第二竖向板上;所述第一竖向板位于轨道的外侧,所述第二竖向板位于轨道的内侧,所述滑轮和滚轮之间具有朝向第一竖向板一侧形成供环形轨道卡设的开口。
6.如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遮阳机构的开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具有由两端向中间渐缩的渐缩部,所述轨道具有供渐缩部卡置滑动的凸环;所述滑轮的数量为两个且并排设置。
7.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遮阳机构的开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具有底板、多个分布在底板上的钉柱、和盖合在各钉柱上端的盖板,所述支撑杆和支杆分别与固定座枢接一端设置有套置于钉柱上的枢接孔;所述枢接孔为沿支撑杆或支杆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长条形孔。
8.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遮阳机构的开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固定杆另外一侧还设置有一组遮阳组,所述开收机构还设有开收这组遮阳组的收放线、导向轮组和第二固定杆。
9.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遮阳机构的开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杆上设置有供收放线穿设的穿孔。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遮阳机构的开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杆上方设置有呈阶梯状的支座,所述导向轮组的两导向轮设置在支座的相邻两阶梯上;所述第一固定杆下方设置有梯形支架,所述梯形支架具有与第一固定杆相对且位于平行于水平面的直角边,所述转轴和驱动机构设置于直角边上。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