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飞机脚踏技术领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飞机随机折叠脚踏。
背景技术:
地勤人员或者乘客在登上飞机或者离开飞机时,都需要通过登机梯进行登机,飞机随机折叠脚踏属于登机梯的组成部分,用于飞机停机时乘员及机组的登机和离机,而对于飞机上使用的折叠脚踏要求较高,需要结构稳定可靠,满足使用要求,保证乘员和机组的安全,而飞机随机折叠脚踏收起时需要占用的空间少,更需要展开和收起操作顺畅,便于工作人员及时收起和打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提供一种新型飞机随机折叠脚踏,其可以根据需要完成展开和折叠,用以减少乘员和机组上机和下机的稳定和安全,解决现有技术中折叠踏板占用空间大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飞机随机折叠脚踏,包括踏板组件、连杆组件和驱动组件,所述踏板组件包括踏板和安装于踏板左右两端的左支臂和右支臂;所述连杆组件包括左四连杆机构和右四连杆机构;所述左四连杆机构通过第一左连杆和第二左连杆的上端均与左支座铰接,下端均与左支臂铰接构成;所述右四连杆机构通过第一右连杆和第二右连杆的上端均与右支座铰接,下端均与右支臂铰接构成;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安装盒、操作把手、滑块、滑竿、驱动连杆、摇臂和转轴;所述安装盒限位安装操作把手;所述操作把手铰接滑块;所述滑竿穿过滑块;所述滑块铰接驱动连杆的上端,驱动连杆的下端铰接摇臂,摇臂套接于转轴并与第一右连杆同轴联动。
作为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第一右连杆、第二右连杆、第一左连杆、第二左连杆上均设置有限位凸块;在连杆组件在展开状态下,第一右连杆限位凸块和第二右连杆限位凸块相互对碰顶接限位配合;第一左连杆限位凸块和第二左连杆限位凸块相互对碰顶接限位配合;
作为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说明:所述安装盒固定有安装盒限位凸块;所述安装盒限位凸块在展开状态与操作把手前端面限位顶接,在折叠状态与操作把手后端面限位顶接的。
作为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第二右连杆上设置有在折叠状态容纳第一右连杆限位凸块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左连杆上设置有在折叠状态容纳第一左连杆限位凸块的第二凹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展开和折叠过程简单方便,操作顺畅,展开时结构稳定,可靠性高,折叠收起时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与机身外形一致,不影响飞行。本实用新型可应用于飞机等航空器上,也可应用于地面运输工具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展开状态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展开状态的连杆组件的左四连杆机构侧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展开状态的驱动组件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折叠状态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折叠状态的侧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为踏板组件,11为踏板,12为左支臂,13为右支臂,2为连杆组件,21为左四连杆机构,211为第一左连杆,212为第二左连杆,213为左支座,214为第一左连杆限位凸块,215为第二左连杆限位凸块,216为第一凹槽,22为右四连杆机构,221为第一右连杆,222为第二右连杆,223为右支座,224为第一右连杆限位凸块,225为第二右连限位凸块,226为第二凹槽,3为驱动组件,31为安装盒,32为操作把手,33为滑块,34为滑竿,35为驱动连杆,36为摇臂,37为转轴,4为机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由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飞机随机折叠脚踏,包括踏板组件1、连杆组件2和驱动组件3。在实际使用时,通过驱动组件3和连杆组件2实现折叠脚踏实现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两种模式,具体展开状态图和折叠状态图如附图6和附图5。
踏板件包括踏板11和安装于踏板11左右两端的左支臂12和右支臂13。用于踩踏和作为折叠机构的支撑总座。
连杆组件2包括左四连杆机构21和右四连杆机构22。左右配合实现全面支撑。左四连杆机构21通过第一左连杆211和第二左连杆212的上端均与左支座213铰接,下端均与左支臂12铰接构成。右四连杆机构22通过第一右连杆221和第二右连杆222的上端均与右支座223铰接,下端均与右支臂13铰接构成。连杆机构2的所有配件连接基本都实行铰接,便于各个配件之间的运动。
如附图4所示,驱动组件3包括安装盒31、操作把手32、滑块33、滑竿34、驱动连杆35、摇臂36和转轴37。安装盒31限位安装操作把手32;操作把手32铰接滑块33;滑竿34穿过滑块33;滑块33铰接驱动连杆35的上端,驱动连杆35的下端铰接摇臂36,摇臂36套接于转轴37并与第一右连杆221同轴联动。驱动装置3中转轴37与第一右连杆221同轴转动时还穿过右支座223的铰接孔。
由附图3所示,第一右连杆221、第二右连杆222、第一左连杆211、第二左连杆212上均设置有限位凸块;在连杆组件2在展开状态下,第一右连杆限位凸块224和第二右连杆限位凸块225相互对碰顶接限位配合;第一左连杆限位凸块214和第二左连杆限位凸块215相互对碰顶接限位配合。本实用新型的连杆机构2下的左四连杆机构21和右四连杆机构22均为平面四连杆机构,便于本实用新型在折叠和展开时做同步变速运动。
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盒上31固定有安装盒限位凸块311;安装盒限位凸块311在展开状态与操作把手32前端面限位顶接,在折叠状态与操作把手32后端面限位顶接的。用以保证操作把手32不脱离安装盒31,并能通过操作把手32实现折叠和展开的状态。
第二右连杆222上设有在折叠状态容纳第一右连杆限位凸块224的第一凹槽226。第二左连杆212上设有在折叠状态容纳第一左连杆限位凸块214的第二凹槽216。凹槽的作用均为在折叠状态下容纳限位凸块。
本实用新型结构上如附图2所示,本折叠脚踏顶部还需要安装机体。具体实施时,操作把手32若是绕滑块33顺时针转动,操作把手32解锁,然后通过操作把手32向前滑动滑块33,飞机的连杆组件2与驱动组件3配合实现整个折叠脚踏的折叠状态。在折叠状态下或展开状态下当操作把手32逆时针转动,与安装盒31接触,此时,操作把手32锁定,飞机脚踏实现现有状态的保持。在折叠情况下,解锁操作把手32,向后滑动滑块33,飞机就可以实现由折叠状态变为展开状态的改变。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以上给出的实施例是实现本实用新型较优的例子,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做出的任何非本质的添加、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1.一种飞机随机折叠脚踏,其特征在于:包括踏板组件(1)、连杆组件(2)和驱动组件(3),所述踏板组件包括踏板(11)和安装于踏板(11)左右两端的左支臂(12)和右支臂(13);所述连杆组件包括左四连杆机构(21)和右四连杆机构(22);所述左四连杆机构(21)通过第一左连杆(211)和第二左连杆(212)的上端均与左支座(213)铰接,下端均与左支臂(12)铰接构成;所述右四连杆机构(22)通过第一右连杆(221)和第二右连杆(222)的上端均与右支座(223)铰接,下端均与右支臂(13)铰接构成;所述驱动组件(3)包括安装盒(31)、操作把手(32)、滑块(33)、滑竿(34)、驱动连杆(35)、摇臂(36)和转轴(37);所述安装盒(31)限位安装操作把手(32);所述操作把手(32)铰接滑块(33);所述滑竿(34)穿过滑块(33);所述滑块(33)铰接驱动连杆(35)的上端,驱动连杆(35)的下端铰接摇臂(36),摇臂(36)套接于转轴(37)并与第一右连杆(221)同轴联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飞机随机折叠脚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右连杆(221)、第二右连杆(222)、第一左连杆(211)、第二左连杆(212)上均设置有限位凸块;在连杆组件(2)在展开状态下,第一右连杆限位凸块(224)和第二右连杆限位凸块(225)相互对碰顶接限位配合;第一左连杆限位凸块(214)和第二左连杆限位凸块(215)相互对碰顶接限位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飞机随机折叠脚踏,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盒(31)固定有安装盒限位凸块(311);所述安装盒限位凸块(311)在展开状态与操作把手(32)前端面限位顶接,在折叠状态与操作把手(32)后端面限位顶接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飞机随机折叠脚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右连杆(222)上设有在折叠状态容纳第一右连杆限位凸块(224)的第一凹槽(226);所述第二左连杆(212)上设有在折叠状态容纳第一左连杆限位凸块(214)的第二凹槽(216)。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