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填埋场异位处理工程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用于垃圾填埋场的好氧稳定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大部分非正规垃圾填埋场异位治理技术采用安全开采—智能分选—分类资源化处置的工艺,很多情况下,垃圾开挖前未经隐患识别和防治措施,开挖工作存在极大隐患,安全性难以保障,且易引起二次环境问题,如甲烷引起的火灾爆炸安全事故,场内机械作业中跑冒滴漏引起的渗滤液和臭气等二次污染。同时,非正规垃圾填埋场堆体内环境极其复杂,被行业内关注的垃圾填埋气主要有甲烷、硫化物、氮化物等。在开采阶段通过有效的好氧稳定技术有效地控制其物理特征,不仅对垃圾的分选、运输以及末端处置均具有很高的效益,还为施工安全、环保提供了保障。
针对埋深度大、稳定化程度潜力高的垃圾堆体,一般采用竖向抽-注联合井管,该方式施工简单,采用井管均为单通道井管,抽注联合作用,但是,对于埋深大(超过10米),稳定程度潜力高,开挖工期紧的工程,传统的好氧稳定处理技术采用分层分段开采技术,相应的好氧稳定技术施工设置的抽-注气井管也分层设置,需要多次钻孔,钻机多次移位,多次设置井管,施工效率低,同时,堆体内填埋气体稳定效果差,堆体内大量甲烷和有毒害气体不能充分抽排,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不能满足安全高效工程施工的要求。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安全高效的用于垃圾填埋场的好氧稳定处理系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垃圾填埋场的好氧稳定处理系统,该系统通过设置横向布置的多通道井管和竖向多通道井管,更加高效的实现了对于埋深超过10米,垃圾稳定程度潜力大,垃圾体量大的非正规垃圾填埋场开挖前的好氧稳定处理工作,该系统结构简单、安全可靠。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垃圾填埋场的好氧稳定处理系统,该系统包括多个竖向布置的多通道井管、多个横向布置的多通道井管、正压风机和负压风机;
多个所述竖向布置的多通道井管等间距设置,每四个竖向布置的多通道井管为一组,每组竖向布置的多通道井管通过管路与所述负压风机连接,所述负压风机还与填埋气体处理设备连接;
所述横向布置的多通道井管贯穿整个垃圾堆体,多个所述横向布置的多通道井管等间距设置且分别通过管路与所述正压风机连接。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竖向布置的多通道井管间的间距为20~30米。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横向布置的多通道井管间的间距为20~35米。
进一步地,多通道井管的管材外径为120~200毫米,多通道井管的通道通径为40~70毫米。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公开提供了一种用于垃圾填埋场的好氧稳定处理系统,该系统通过设置注气功能的横向多通道井管,可直接在堆体深层补充氧气含量,不受垃圾埋深限制;通过设置抽气功能的竖向多通道井管,可分别在不同埋深处进行填埋气的收集和输送;采用多通道井管,可分别对各土层进行气体流量控制,在垃圾土层中形成不同的对流;更加高效的实现了对于埋深超过10米,垃圾稳定程度潜力大,垃圾体量大的非正规垃圾填埋场开挖前的好氧稳定处理工作,该系统结构设计合理,更加安全可靠,有效降低了施工成本并缩短了施工周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垃圾填埋场的好氧稳定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垃圾填埋场的好氧稳定处理系统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附图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多通道井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附图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多通道井管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见附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垃圾填埋场的好氧稳定处理系统,该系统包括多个竖向布置的多通道井管1、多个横向布置的多通道井管2、正压风机3和负压风机4;
多个竖向布置的多通道井管1等间距设置,每四个竖向布置的多通道井管1通过三级管路6连接为一组,每组竖向布置的多通道井管1通过二级管路7与负压风机4连接,负压风机4还通过一级管路8与填埋气体处理设备5连接;
横向布置的多通道井2管贯穿整个垃圾堆体,多个横向布置的多通道井管2等间距设置且分别通过二级管路7与正压风机3直接连接。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多个竖向布置的多通道井管1间的间距为20~30米。该间距的设置是根据气流影响半径得到的较优范围。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多个横向布置的多通道井管间2的间距为20~35米。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提到的横向布置的多通道井管以及竖向布置的多通管道井管,均采用大体结构相同的一种多通道井管制成,多通道井管的管材外径为120~200毫米,多通道井管的通道通径为40~70毫米,管体均为聚乙烯树脂材质。
多通管道井管的各通道根据设计的埋深分别在不同区位开设花管,并用80目纱布缠裹;竖向多通道井管均设抽气功能,各通道可根据埋深平均开设花管区位,也可在下部加密,上部较疏的原则布设;各组井管(每4个竖向布置的多通道井管为一组)气体通过三级输气管线汇入二级管线,二级管线与抽气风机连接,再汇入一级管线后,经垃圾填埋气体处理设备后达标外排;
横向布置的多通道井管,通过水平定向钻技术完成井管水平向安装,花管位置可采用平均距离或者两侧疏,中间密的原则布设。横向布置的多通道井管两两间距20-35米,各井管经二级管线直接连接正压风机。
参见附图3和图4,该多通道井管包括第一井管本体12、第二井管本体13和封堵件16,第一井管本体12与第二井管本体13通过封堵件16固定连接;
第一井管本体12的管腔中心设有一圆柱型的中心通道,中心通道外周侧布设有多个截面为扇形的周侧通道,中心通道和多个周侧通道间互不连通;第一井管本体12的外侧壁上对应多个周侧通道位置分别开设有多个用于抽气或注气的花管;
封堵件16的一端与第一井管本体12一侧端部固定连接,封堵件16内壁抵至多个周侧通道的端口将周侧通道端口密封,封堵件16的另一端与第二井管本体13固定连接,封堵件16的中部设有通孔,中心通道与第一井管本体12的管腔通过通孔连通;
第二井管本体13的外侧壁上开设有多个用于抽气或注气的花管17。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周侧通道设有6个,6个周侧通道的截面形状和面积均相同,且对称布置于中心通道外周侧。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井管本体12的井管口径大于第二井管本体13的井管口径。第二井管本体13由于仅用于连通中心通道,其口径与中心通道的口径近似。这样封堵件16的一端口径大一端口径小,结构类似漏斗状。
本实例中,多通道井管共7个通道,长度视垃圾填埋场埋深厚度而定,材质为聚乙烯树脂;通过截面11可以看到7个通道,如图4所示,各通道分别定义为通道1、通道2、通道3、通道4、通道5、通道6和通道7。
其中,图3中的18表示通道4的花管,14表示通道5的花管,15表示通道6的花管,17表示通道7的花管。
通道1-7面积均相等,其中通道7为中心通道,位于管中心位置,截面为圆形,贯穿整个多通道井管,其花管位于第二井管本体的外侧壁上;其他通道1-6位周侧通道,其截面形状类似于扇形,各通道通过封堵实现在不同深度的抽气或注气功能,各通道的花管均设置于各通道的封堵上侧,其各花管开孔率根据场地垃圾土层结构实际情况而定;
在本实施例中,各通道外侧壁的开孔定义为花管,花管直径为15mm,间距10mm。其设置位置和数量,可根据地质情况确定,分别作用于不同埋深的垃圾土层,通道1-6的花管位置可根据垃圾土层结构设置;通道7通体均匀布置花管,不设封堵板。
在本实施例中,针对垃圾填埋埋深超过10米,垃圾体量大,好氧稳定潜力大,施工工期要求紧的工程项目,施工井管布设可以将竖向布置的多通道抽气井管和横向布置的多通道注气井管按照气体影响半径等参数合理间距布设,一般间距为20-30米,较优的情况下可以为25米;
各井管的花管的布设可结合井管长度,垃圾土层特征,堆体气体对流情况等综合考虑可以采用平均距离布设,或者采用上部疏下部密/两侧疏中间密的原则;
其中竖向布置的多通道抽气井管每四个为一组采用三级管路连接,再通过二级管路连接负压风机,最终经一级管路汇入填埋气体处理设备经处理达标后外排;
其中横向布置的多通道注气井管主要通过水平定向钻技术将其从堆体一侧通入,直至贯穿整个垃圾堆体;布设间距根据堆体特征一般设置为20-35米;各横向布置的多通道井管直接连接正压风机3。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垃圾填埋场的好氧稳定处理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该系统通过设置注气功能的横向多通道井管,可直接在堆体深层补充氧气含量,不受垃圾埋深限制;通过设置抽气功能的竖向多通道井管,可分别在不同埋深处进行填埋气的收集和输送;采用多通道井管,可分别对各土层进行气体流量控制,在垃圾土层中形成不同的对流;更加高效的实现了对于埋深超过10米,垃圾稳定程度潜力大,垃圾体量大的非正规垃圾填埋场开挖前的好氧稳定处理工作,该系统结构设计合理,更加安全可靠,有效降低了施工成本并缩短了施工周期。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1.一种用于垃圾填埋场的好氧稳定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竖向布置的多通道井管、多个横向布置的多通道井管、正压风机和负压风机;
多个所述竖向布置的多通道井管等间距设置,每四个竖向布置的多通道井管为一组,每组竖向布置的多通道井管通过管路与所述负压风机连接,所述负压风机还与填埋气体处理设备连接;
所述横向布置的多通道井管贯穿整个垃圾堆体,多个所述横向布置的多通道井管等间距设置且分别通过管路与所述正压风机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垃圾填埋场的好氧稳定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竖向布置的多通道井管间的间距为20~30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垃圾填埋场的好氧稳定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横向布置的多通道井管间的间距为20~35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垃圾填埋场的好氧稳定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多通道井管的管材外径为120~200毫米,多通道井管的通道通径为40~70毫米。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