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锌合金溜槽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8  128


本实用新型属于冶金设备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锌合金溜槽。



背景技术:

在压铸锌合金生产中,一般先用一台熔锌炉熔锌,再用溜槽分别溜到两台合金炉,配制合金,合金配制合格后,打开合金炉合金口放出合金,合金通过直线铸锭机铸锭。

但现有工艺,先用一台熔锌炉熔锌,再用两条溜槽进料端直接接到熔锌炉放锌口,两条溜槽的出料端分别接到两台合金炉。存在占地面积大,员工操作空间小,溜槽较长,成本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锌合金溜槽,通过设置可前后转动的平衡溜槽,通过控制平衡溜槽不同的升高端,进而实现向不同的溜槽内输送锌液,有效节约了溜槽的占用空间,且在输送锌液时不需要频繁关闭出锌口,一次实现锌液的完全输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所述的锌合金溜槽包括熔锌炉1、固定溜槽3、固定溜槽支撑架4、平衡溜槽5、平衡溜槽支撑架6、转动机构7、电动推杆8、1#溜槽9、1#溜槽支撑架10,二层平台11,1#合金炉12,一层平台13,2#溜槽14,2#溜槽支撑架15,2#合金炉16;熔锌炉1底部设有放锌口2,放锌口2与固定溜槽3进料端连通;用于支撑固定溜槽3的固定溜槽支撑架4焊接在二层平台11上;固定溜槽3的出料端设置在平衡溜槽5之上;

平衡溜槽支撑架6焊接在二层平台11上,转动机构7安装在平衡溜槽支撑架6之上,可绕转动机构7前后转动的平衡溜槽5设置在转动机构7之上;电动推杆8的传动端垂直焊接在二层平台11上,伸缩端焊接在平衡溜槽5底部;1#溜槽9的进料端正对在平衡溜槽5的后端,且位于平衡溜槽5之下,1#溜槽9通过1#溜槽支撑架10支撑于二层平台11上,1#溜槽支撑架10焊接在二层平台11上;1#溜槽9的出料端正对在1#合金炉12;2#溜槽14的进料端正对平衡溜槽5的前端,且位于平衡溜槽5之下,通过2#溜槽支撑架15支撑于二层平台11上,2#溜槽支撑架15焊接在二层平台11上,2#溜槽14的出料端正对在2#合金炉16;1#合金炉12和2#合金炉16设置在一层平台13上,二者的顶面与二层平台11持平;

作为优选,所述的固定溜槽3与二层平台11夹角为5-30°。

作为优选,所述的1#溜槽9和2#溜槽14与二层平台11夹角为5-30°。

作为优选,所述的1#合金炉12和2#合金炉16的顶面与二层平台11在同一个水平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平衡溜槽、平衡溜槽支撑架、转动机构、电动推杆的共同作用,不仅实现了平衡溜槽的稳定支撑,同时,通过转动机构的设置,在电动推杆的作用下实现平衡溜槽前后端的升高和降低,进而实现控制锌液是从前段输送出还是从后端输送出;此操作与1#溜槽和2#溜槽的配合使用,在放锌液过程中,不需要关闭放锌口即可实现将锌液连续输送至不同的合金炉中,不仅节约了溜槽的占用空间,且简化了操作步骤,简单实用,具有广泛推广的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是平衡溜槽与转动机构和电动推杆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中,1-熔锌炉、2-放锌口、3-固定溜槽、4-固定溜槽支撑架、5-平衡溜槽、6-平衡溜槽支撑架、7-转动机构、8-电动推杆、9-1#溜槽、10-1#溜槽支撑架、11-二层平台、12-1#合金炉、13-一层平台、14-2#溜槽、15-2#溜槽支撑架、16-2#合金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以方便技术人员理解。

如图1-3所示,所述的锌合金溜槽包括所述的锌合金溜槽包括熔锌炉1、固定溜槽3、固定溜槽支撑架4、平衡溜槽5、平衡溜槽支撑架6、转动机构7、电动推杆8、1#溜槽9、1#溜槽支撑架10,二层平台11,1#合金炉12,一层平台13,2#溜槽14,2#溜槽支撑架15,2#合金炉16。除1#合金炉12和2#合金炉16固定在一层平台13上外,其余装置均设置在二层平台11上,二层平台11高于一层平台13,1#合金炉12和2#合金炉16的顶面与二层平台11在同一个水平面上。

熔锌炉1底部设有放锌口2,放锌口2与固定溜槽3进料端连通;固定溜槽3用固定溜槽支撑架4支撑固定;固定溜槽3的出料端设置在平衡溜槽5之上,并与平衡溜槽5的中心位置相对,可将从固定溜槽3的锌液输送至平衡溜槽5内。

平衡溜槽支撑架6焊接在二层平台11上,转动机构7安装在平衡溜槽支撑架6之上,转动机构7的顶端为一个圆柱形结构,沿平衡溜槽5底部中心线设有与圆柱相匹配的凹槽,转动机构7的圆柱结构与平衡溜槽5的凹槽相卡合,使平衡溜槽5可以绕转动机构7前后转动。但是仅靠传动机构7无法保证平衡溜槽5的稳定。电动推杆8的传动端垂直焊接在二层平台11上,伸缩端焊接在平衡溜槽5底部;这样在电动推杆8和转动机构7的共同支撑下,可保证平衡溜槽5的稳定,同时由于平衡溜槽5与电动推杆8焊接,所以再电动推杆8的推、缩作用下,电动推杆8可绕转动机构7转动,并随着电动推杆8的推、缩,或前端升高、或后端升高,进而控制平衡溜槽5中的锌液从前端或者从后端流出。

1#溜槽9的进料端正对在平衡溜槽5的后端,且位于平衡溜槽5之下,1#溜槽9通过1#溜槽支撑架10支撑于二层平台11上,1#溜槽支撑架10焊接在二层平台11上;1#溜槽9的出料端正对在1#合金炉12。2#溜槽14的进料端正对平衡溜槽5的前端,且位于平衡溜槽5之下,通过2#溜槽支撑架15支撑于二层平台11上,2#溜槽支撑架15焊接在二层平台11上,2#溜槽14的出料端正对在2#合金炉16。

固定溜槽3与二层平台11夹角为5-30°;1#溜槽9和2#溜槽14与二层平台11夹角为5-30°,角度选择,以保证上溜槽能够将熔炼后的锌液顺利溜出为准。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

熔锌炉1完成熔锌后,首先启动电动推杆8将平衡溜槽5一端顶起,使平衡溜槽5出料端与1#溜槽9进料端相连。打开放锌口2,锌液从固定溜槽3进料端溜到平衡溜槽5中,再从平衡溜槽5流入1#溜槽9进料端,再从1#溜槽9出料端直接流入1#合金炉12,当1#合金炉12锌液进到合适位置后。缩回电动推杆8,使平衡溜槽5的另一端顶起,使平衡溜槽5出料端与2#溜槽14进料端相连:锌液从固定溜槽3进料端溜到平衡溜槽5中,再从平衡溜槽5流入2#溜槽14进料端,再从2#溜槽14出料端直接流入2#合金炉12,当2#合金炉12锌液进到合适位置后,关闭放锌口2。如果1#合金炉12和2#合金炉16的容量与熔炼炉1相匹配的话,可一次放完全部锌液,放锌过程中不需要关闭放锌口2即可完成熔锌炉1内锌液的完全送出。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锌合金溜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锌合金溜槽包括熔锌炉(1)、固定溜槽(3)、固定溜槽支撑架(4)、平衡溜槽(5)、平衡溜槽支撑架(6)、转动机构(7)、电动推杆(8)、1#溜槽(9)、1#溜槽支撑架(10),二层平台(11),1#合金炉(12),一层平台(13),2#溜槽(14),2#溜槽支撑架(15),2#合金炉(16);熔锌炉(1)底部设有放锌口(2),放锌口(2)与固定溜槽(3)进料端连通;用于支撑固定溜槽(3)的固定溜槽支撑架(4)焊接在二层平台(11)上;固定溜槽(3)的出料端设置在平衡溜槽(5)之上;

平衡溜槽支撑架(6)焊接在二层平台(11)上,转动机构(7)安装在平衡溜槽支撑架(6)之上,可绕转动机构(7)前后转动的平衡溜槽(5)设置在转动机构(7)之上;电动推杆(8)的传动端垂直焊接在二层平台(11)上,伸缩端焊接在平衡溜槽(5)底部;1#溜槽(9)的进料端正对在平衡溜槽(5)的后端,且位于平衡溜槽(5)之下,1#溜槽(9)通过1#溜槽支撑架(10)支撑于二层平台(11)上,1#溜槽支撑架(10)焊接在二层平台(11)上;1#溜槽(9)的出料端正对在1#合金炉(12);2#溜槽(14)的进料端正对平衡溜槽(5)的前端,且位于平衡溜槽(5)之下,通过2#溜槽支撑架(15)支撑于二层平台(11)上,2#溜槽支撑架(15)焊接在二层平台(11)上,2#溜槽(14)的出料端正对在2#合金炉(16);1#合金炉(12)和2#合金炉(16)设置在一层平台(13)上,二者的顶面与二层平台(11)持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锌合金溜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所述的固定溜槽(3)与二层平台(11)夹角为5-3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锌合金溜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1#溜槽(9)和2#溜槽(14)与二层平台(11)夹角为5-3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锌合金溜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1#合金炉(12)和2#合金炉(16)的顶面与二层平台(11)在同一个水平面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锌合金溜槽,属于冶金设备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熔锌炉、固定溜槽、固定溜槽支撑架、平衡溜槽、平衡溜槽支撑架、转动机构、电动推杆、1#溜槽、1#溜槽支撑架,二层平台,1#合金炉,一层平台,2#溜槽,2#溜槽支撑架,2#合金炉;固定溜槽的出料端设置在平衡溜槽之上;平衡溜槽的前后端分别正对1#溜槽和2#溜槽,平衡溜槽可在电动推杆的作用下传动机构前后转动,进而实现分别向1#溜槽和2#溜槽输送锌液;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平衡溜槽不同的升高端,进而实现向不同的溜槽内输送锌液,有效节约了溜槽的占用空间,且在输送锌液时不需要频繁关闭出锌口,一次实现锌液的完全输送。

技术研发人员:谭学高;王进;王瑜;罗金顺;唐远昆;赵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云南驰宏资源综合利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24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24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