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检测领域,具体涉及建筑结构无损检测器具。
背景技术:
现有的建筑检测主要分为有损检测和无损检测,有损检测通常使用方法为钻孔取芯法,就是利用人工在建筑结构内部进行钻孔取芯,来检测混凝土质量;无损检测是以不破坏被测对象内部结构和实用性能为前提,对被测对象内部或表面的物理性能、状态特性进行检测。
现有地下围护结构质量检测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一、有损检测;二、无损检测。有损检测通常使用方法为钻孔取芯法,就是利用人工在围护结构内部进行钻孔取芯,来检测混凝土质量,随着地下空间的开发深度越来越深,其中,地下连续墙的深度以及达到72米,常规的有损质量检测对于超深的地下围护结构的破坏性大,钻孔取芯的难度也很大。取芯后的恢复工作也比较麻烦,有损检测对于后期施工的风险也有较大影响。
无损检测大部分都是采用人工手持矩形的检测器(探伤仪)进行手工扫查检测,当需要对楼顶进行检测时,通常的做法都是搭设梯子,检测人员站在梯子上手持检测器对楼顶进行检测,但是人手能移动的范围是有限的,当检测完一个小区域时,还需要挪动梯子,人重新爬到梯子上进行检测,不仅操作麻烦,人站在梯子上进行检测也存在一定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建筑结构无损检测器具,无需搭设梯子,方便对楼顶进行检测。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建筑结构无损检测器具,包括可变长度的伸缩杆和连在伸缩杆上的夹紧件,夹紧件能够对检测器的四个侧面均进行夹紧,夹紧件包括底板,底板上固定连接有竖向的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底板上还横向滑动有竖向的第一滑动板和第二滑动板,且第一滑动板和第二滑动板与底板之间均连有弹性件,第一固定板与第一滑动板相对设置,第二固定板与第二滑动板相对设置,且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第一滑动板和第二滑动板构成用于容纳检测器的矩形空间。
本方案的原理和有益效果在于:
伸缩杆供操作人员手握,操作人员手持伸缩杆,根据需要将伸缩杆拉长,直至伸缩杆上连接的夹紧件夹持的检测器与楼顶贴紧,从而实现无损检测,并且可根据不同楼顶高度选择伸缩杆拉出的长度,以适应不同高度楼顶的检测。由于夹紧件能够对矩形检测器的四个侧面均进行夹紧,能够使得检测器在夹紧件内固定的效果更好,避免检测时检测器发生掉落的问题。
将夹紧件设置成两个固定板和两个滑动板的结构,使用时将两个滑动板拉开,增大矩形空间的体积,便于将检测器放入矩形空间内,然后再放开两个滑动板,利用两个滑动板上连接的弹性件的弹力实现对检测器四个侧壁的夹紧。
进一步,第一滑动板横向滑动连接在底板上,第二滑动板横向滑动连接在第一滑动板上,且第一滑动板与第二滑动板之间也连有弹性件;底板上固定连接有用于支撑检测器的支撑板,底板与支撑板之间形成空腔,空腔内设有用于驱动第二滑动板在第一滑动板上横向滑动的驱动件。当第一滑动板滑动时,通过驱动件带动第二滑动板在第一滑动板上滑动,即可实现矩形空间的大小变化。
进一步,驱动件包括偏心转动连接在空腔内的驱动盘,第一滑动板内壁上横向滑动连接有横向的齿条,驱动盘侧壁上设有与齿条啮合的驱动齿。当驱动盘在空腔内转动时,一方面能够带动第一滑动板滑动,另一方面还能通过驱动齿与齿条的啮合带动齿条在第一滑动板上滑动,从而带动与齿条固定的第二滑动板滑动,即仅通过驱动盘的转动就能同时实现第一滑动板和第二滑动板的滑动。
进一步,底板上设有两个平行的导向轨,第一滑动板底部开设有两个缺口,两个缺口分别跨在两个导向轨上,使得第一滑动板能够沿两个导向轨横向滑动。第一滑动板在两个导向轨上滑动,导向轨能够对第一滑动板的滑动起到导向的作用,并且采用两个导向轨能够使第一滑动板滑动更加平稳。
进一步,驱动盘和齿条均高于导向轨。采用此结构,当驱动盘和齿条运动时不容易被导向轨阻挡。
进一步,驱动盘固定有拨杆,第二固定板上开设有供拨杆穿过的条形孔。使用时可以通过人手拨动拨杆从而带动驱动盘旋转,操作更加方便。
进一步,第一滑动板和第二滑动板内侧面上均固定有能够对支撑板形成竖向支撑的支撑块。支撑块能够对支撑板底部形成竖向上的支撑,支撑板受到的支撑效果好。
进一步,伸缩杆下部设有防滑纹。当检测人员手持伸缩杆时,防滑纹能够防止检测人员手打滑。
进一步,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第一滑动板和第二滑动板内壁均设有防滑层。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第一滑动板和第二滑动板对检测器的外侧壁进行夹紧固定时,防滑层能够增大摩擦力,从而使得固定夹紧固定效果更好。
进一步,防滑层为弹性橡胶。弹性橡胶不仅具有防滑的作用,还由于弹性橡胶本身具有的弹性能对检测器起到保护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正向剖视图;
图2为图1中a-a截面图;
图3为图1中b-b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伸缩杆1、底板2、空腔3、支撑板4、第一固定板5、第二固定板6、第一滑动板7、第二滑动板8、矩形空间9、导向轨10、弹簧11、支撑轴12、驱动盘13、齿条14、条形孔15、拨杆16。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建筑结构无损检测器具,包括可变长度的伸缩杆1和连在伸缩杆1顶部的夹紧件,伸缩杆1下部设有防滑纹,夹紧件能够对检测器的四个侧面均进行夹紧。
夹紧件的结构结合图1、图2和图3所示,包括与伸缩杆1顶部固定连接的底板2,底板2上设有竖向的第一固定板5、第二固定板6、第一滑动板7和第二滑动板8,第一固定板5、第二固定板6、第一滑动板7和第二滑动板8之间构成用于容纳检测器的矩形空间9。第一固定板5、第二固定板6、第一滑动板7和第二滑动板8内壁均设有防滑层,防滑层为弹性橡胶。
第一固定板5和第二固定板6的底部固定在底板2上,固定的方式优选为螺丝固定。底板2顶部固定有两个与第一固定板5垂直的导向轨10,第一滑动板7底部开设有两个缺口,两个缺口分别跨在两个导向轨10上,使得第一滑动板7能够沿两个导向轨10横向滑动,导向轨10与第一滑动板7外壁之间还连有弹簧11。第一滑动板7内壁开设有横向的条形凹槽,凹槽内滑动配合有一个横向的齿条14,且齿条14与第一滑动板7之间也连有弹簧11,齿条14与第二滑动板8的内壁固定连接。
底板2上方还设有一块横向的支撑板4用于支撑检测器,支撑板4与第一固定板5和第二固定板6的内壁固定连接,支撑板4与底板2之间形成一个空腔3,空腔3内固定有一个支撑轴12,支撑轴12上偏心转动连接有一个驱动盘13,驱动盘13的侧壁设有与齿条14啮合的驱动齿,驱动盘13和齿条14均高于导向轨10。驱动盘13侧壁固定有一个拨杆16,第二固定板6上开设有供拨杆16穿过的条形孔15。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首先操作人员将检测器夹紧固定在矩形空间9内,夹紧固定的具体操作如下:操作人员逆时针拨动拨杆16,使得驱动盘13绕支撑轴12逆时针旋转,由于驱动盘13侧壁上的驱动齿与齿条14啮合,驱动盘13旋转时能够带动齿条14沿第一滑动板7滑动,齿条14与第一滑动板7之间的弹簧11被拉伸,齿条14带动第二滑动板8远离第二固定板6运动,同时由于驱动盘13是绕支撑轴12做偏心圆周运动,驱动盘13旋转时还能带动第一滑动板7在底板2上远离第一固定板5运动,第一滑动板7与导向轨10之间的弹簧11被压缩,矩形空间9变大,此时能够轻易将检测器放入矩形空间9内。操作人员再松开拨杆16,第一滑动板7在导向轨10与第一滑动板7之间的弹簧11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下靠近第一固定板5运动,齿条14在第一滑动板7与齿条14之间的弹簧11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下靠近第二固定板6运动,齿条14带动第二滑动板8靠近第二固定板6运动,从而使得检测器被夹紧固定在矩形空间9内,第一固定板5、第二固定板6、第一滑动板7和第二滑动板8对矩形检测器的四个侧面分别进行夹紧固定,夹紧效果好。
然后操作人员手持伸缩杆1,根据需要将伸缩杆1拉长,直至检测器与楼顶贴紧,从而实现对楼顶的无损检测,并且可根据不同楼顶高度选择伸缩杆1拉出的长度,以适应不同高度楼顶的检测。由于第一固定板5、第二固定板6、第一滑动板7和第二滑动板8能够分别对矩形检测器的四个侧面进行夹紧,能够使得检测器在矩形空间9内固定的效果更好,避免检测时检测器发生掉落的问题。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第一滑动板7和第二滑动板8内侧面上均固定有支撑块,当第一滑动板7和第二滑动板8向内侧靠近后,支撑块能够对支撑板4底部形成竖向上的支撑,支撑板4受到的支撑效果好。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1.建筑结构无损检测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可变长度的伸缩杆和连在伸缩杆上的夹紧件,所述夹紧件能够对检测器的四个侧面均进行夹紧,所述夹紧件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固定连接有竖向的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底板上还横向滑动有竖向的第一滑动板和第二滑动板,且第一滑动板和第二滑动板与底板之间均连有弹性件,所述第一固定板与第一滑动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固定板与第二滑动板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第一滑动板和第二滑动板构成用于容纳检测器的矩形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结构无损检测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板横向滑动连接在底板上,第二滑动板横向滑动连接在第一滑动板上,且第一滑动板与第二滑动板之间也连有弹性件;所述底板上固定连接有用于支撑检测器的支撑板,所述底板与支撑板之间形成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用于驱动第二滑动板在第一滑动板上横向滑动的驱动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结构无损检测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包括偏心转动连接在所述空腔内的驱动盘,所述第一滑动板内壁上横向滑动连接有横向的齿条,所述驱动盘侧壁上设有与齿条啮合的驱动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结构无损检测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设有两个平行的导向轨,所述第一滑动板底部开设有两个缺口,两个缺口分别跨在两个导向轨上,使得第一滑动板能够沿两个导向轨横向滑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结构无损检测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盘和齿条均高于所述导向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结构无损检测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盘固定有拨杆,所述第二固定板上开设有供拨杆穿过的条形孔。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结构无损检测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板和第二滑动板内侧面上均固定有能够对支撑板形成竖向支撑的支撑块。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建筑结构无损检测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下部设有防滑纹。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结构无损检测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第一滑动板和第二滑动板内壁均设有防滑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建筑结构无损检测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层为弹性橡胶。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