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场景应用的气体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75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体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多场景应用的气体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文明的进一步发展,其所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将越来越多的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如何方便的检测有毒有害气体、从而利于避免有毒有害气体对人们造成危害,成为众多气体检测器厂家研究的重点。但是由于有毒有害气体所具备的气体状态特性以及一些复杂场景的限制,比如一些狭长管道、建筑沉井、建筑裂缝、自然岩洞、裂缝等场景,常规的气体检测设备无法深入进去进行检测,可检测的范围在一两米之内,还满足不了复杂场景的气体检测要求,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多场景应用的气体检测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场景应用的气体检测设备,该气体检测设备能够在多种特殊、复杂的场景下提供良好的气体检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场景应用的气体检测设备,该气体检测设备包含外壳、安装在所述外壳内的气体检测模块,所述外壳为球形壳体,所述外壳内部由隔板分为上层的元件层和下层的配重层,在所述元件层中安装所述气体检测模块,所述气体检测模块中包括气体检测电路板和设置在气体检测电路板上的处理电路、通信电路、气体传感器以及电源模块,所述通信电路和气体传感器与处理电路连接,所述气体传感器采集气体信息传输给所述处理电路,所述处理电路将相关信息进行处理、转换、放大后传输给所述通信电路,所述壳体的元件层外侧开设有通信口和通气口,所述通信口上安装有无线通信模块,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与所述通信电路连接;在所述配重层中安装有配重槽,所述配重槽中安装有配重块。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由阻燃塑胶制得。

进一步的,所述隔板的上方和下方均设置缓冲垫。

进一步的,所述隔板的位置高度高于球形外壳的中间水平线。

进一步的,所述配重槽的下方空间比上方空间大,所述配重块与配重槽的形状相适配,所述配重块的下方尺寸比上方尺寸大。

更进一步的,所述配重槽和配重块的形状为梯形、三角形或圆锥形。

采用上述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场景应用的气体检测设备可以使用在更加特殊、复杂的场景下去提供良好的气体检测,应用范围广,使用方便快捷,能让使用者去检测更多常规气体检测仪所检测不到的地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气体检测模块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外壳;11-元件层;111-通信口;112-通气口;12-配重层;121-配重槽;122-配重块;2-气体检测模块;21-气体检测电路板;22-处理电路;23-通信电路;24-气体传感器;25-电源模块;3-隔板;31-缓冲垫;4-无线通信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场景应用的气体检测设备,该气体检测设备包含外壳1、安装在外壳1内的气体检测模块2,该外壳1为球形壳体,在外壳1内部由隔板3分为上层的元件层11和下层的配重层12,在隔板3的上方和下方均设置缓冲垫31,隔板3的位置高度高于球形外壳1的中间水平线,在元件层11中安装有气体检测模块2,气体检测模块2中包括气体检测电路板21和设置在气体检测电路板21上的处理电路22、通信电路23、气体传感器24以及电源模块25,通信电路23和气体传感器24与处理电路22连接,气体传感器24采集气体信息传输给处理电路22,处理电路22将相关信息进行处理、转换、放大后传输给通信电路23,在壳体的元件层11外侧开设有通信口111和通气口112,通信口111上安装有无线通信模块4,该无线通信模块4与通信电路23连接,无线通信模块4给外界的工作人员提供该气体检测设备所测得的气体相关信息,通气口112用于待测的气体进入到气体传感器24所在的腔体内;在配重层12中安装有配重槽121,配重槽121中安装有配重块122。

实施例二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场景应用的气体检测设备,该气体检测设备包含外壳1、安装在外壳1内的气体检测模块2,该外壳1为球形壳体,在壳体内部由隔板3分为上层的元件层11和下层的配重层12,在隔板3的上方和下方均设置缓冲垫31,隔板3的位置高度高于球形外壳1的中间水平线,在元件层11中安装有气体检测模块2,气体检测模块2中包括气体检测电路板21和设置在气体检测电路板21上的处理电路22、通信电路23、气体传感器24以及电源模块25,通信电路23和气体传感器24与处理电路22连接,气体传感器24采集气体信息传输给处理电路22,处理电路22将相关信息进行处理、转换、放大后传输给通信电路23,在壳体的元件层11外侧开设有通信口111和通气口112,通信口111上安装有无线通信模块4,该无线通信模块4与通信电路23连接,无线通信模块4给外界的工作人员提供该气体检测设备所测得的气体相关信息,通气口112用于待测的气体进入到气体传感器24所在的腔体内;在配重层12中安装有配重槽121,配重槽121的下方空间比上方空间大,配重槽121中安装有配重块122,配重块122与配重槽121的形状相适配,配重块122的下方尺寸比上方尺寸大,更具体的,配重槽121的形状可以为梯形、三角形或圆锥形,同样的,配重块122的形状也同为梯形、三角形或圆锥形,以此来达到使壳体下面部分的重量远大于上面部分,使得在使用过程中,更好得将该球形的气体检测设备往管道等地方甩出去的时候在滚动一定距离后会由配重层12位于底部、元件层11位于顶部;电源模块25对其他用电部件进行供电,可采用锂电池、纽扣电池等。

在上述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壳体由阻燃塑胶制得,即具有一定的防火隔热性能、又能够起到良好的缓冲作用。

通过以上实施例的实施,使用时将本气体检测设备直接向狭长管道、建筑沉井、建筑裂缝、自然岩洞、裂缝等地方抛甩过去,由于外壳1是球形的,会滚动一定的距离,然后由于外壳1内是下重上轻,会使外壳1内的配重层12位于下方、元件层11位于上方,因此可以让气体检测设备处于一个便于进行气体检测的位置,在该设备对气体进行检测后,由无线通信模块4给外界的工作人员提供该气体检测设备所测得的气体相关信息,以此来完成气体检测作业,通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应用,可以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场景应用的气体检测设备使用在更加特殊、复杂的场景下去提供良好的气体检测,应用范围广,使用方便快捷,能让使用者去检测更多常规气体检测仪所检测不到的地方。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多场景应用的气体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该气体检测设备包含外壳、安装在所述外壳内的气体检测模块,所述外壳为球形壳体,所述外壳内部由隔板分为上层的元件层和下层的配重层,在所述元件层中安装所述气体检测模块,所述气体检测模块中包括气体检测电路板和设置在气体检测电路板上的处理电路、通信电路、气体传感器以及电源模块,所述通信电路和气体传感器与处理电路连接,所述气体传感器采集气体信息传输给所述处理电路,所述处理电路将相关信息进行处理、转换、放大后传输给所述通信电路,所述壳体的元件层外侧开设有通信口和通气口,所述通信口上安装有无线通信模块,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与所述通信电路连接;在所述配重层中安装有配重槽,所述配重槽中安装有配重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场景应用的气体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由阻燃塑胶制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场景应用的气体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的上方和下方均设置缓冲垫。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场景应用的气体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的位置高度高于球形外壳的中间水平线。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多场景应用的气体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槽的下方空间比上方空间大,所述配重块与配重槽的形状相适配,所述配重块的下方尺寸比上方尺寸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场景应用的气体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槽和配重块的形状为梯形、三角形或圆锥形。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场景应用的气体检测设备,该气体检测设备包含外壳、气体检测模块,元件层中安装所述气体检测模块,所述气体检测模块中包括气体检测电路板和设置在气体检测电路板上的处理电路、通信电路、气体传感器以及电源模块,所述壳体的元件层外侧开设有通信口和通气口,所述通信口上安装有无线通信模块,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与所述通信电路连接;在所述配重层中安装有配重槽,所述配重槽中安装有配重块。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场景应用的气体检测设备可以使用在更加特殊、复杂的场景下去提供良好的气体检测,应用范围广,使用方便快捷,能让使用者去检测更多常规气体检测仪所检测不到的地方。

技术研发人员:蔡拴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斐玛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04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245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