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废料处理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64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垃圾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废料处理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建筑废料,现在大多都是不经过任何处理直接进行填埋,这使得大量的资源浪费,而且填埋使得地质发生改变,破坏了环境,而将建筑废料经过回收处理后再重新利用,是解决建筑废料的合理的途径和方法,这样既能保护天然资源,又能降低建筑废料对环境的影响,由于建筑废料中的种类繁多,打碎回收时应进行分离,但现有的建筑废料打碎机分离效果差,不能够将废料充分分离收集,因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建筑废料处理回收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建筑废料处理回收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建筑废料处理回收装置,包括箱体和控制开关,所述箱体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控制开关,所述箱体内壁上方的左右两次均固定安装有中板,所述中板的底端均开口设置有滑槽,所述中板的内部均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左侧的中板内部转动连接有左粉碎辊,所述右侧的中板内部转动连接有右粉碎辊,所述左粉碎辊和右粉碎辊的外侧均固定安装有刀片,所述中板的内部底端均转动连接有转动轮,所述滑槽的内部均嵌入设置有连杆,两个所述连杆之间嵌入设置有过滤网箱,所述箱体内部的右下角固定安装有风机,所述箱体的底端中部嵌入设置有重物储物箱,所述箱体的底端左侧嵌入设置有灰尘储物箱,所述箱体的左下方固定安装有滤网。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左侧的伺服电机通过皮带带动左粉碎辊和左侧的转动轮之间顺时针转动,所述左粉碎辊上刀片的切割面均顺时针方向排列。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右侧的伺服电机通过皮带带动右粉碎辊和右侧的转动轮之间逆时针转动,所述左粉碎辊上刀片的切割面均逆时针方向排列,所述左粉碎辊与右粉碎辊的刀片均呈交叉状设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转动轮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四个叶轮板,所述连杆的最外侧嵌入设置在两个叶轮板之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重物储物箱正好设置在过滤网箱的底端,所述重物储物箱、过滤网箱和灰尘储物箱均可拆卸替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伺服电机和风机均通过控制开关与外部电源之间电性连接。

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安装有左粉碎辊和右粉碎辊,使得当建筑废料倒入在箱体内部时,交叉设置的左粉碎辊和右粉碎辊同时对建筑垃圾进行切割粉碎,粉碎速度更快,效果更好。

2、其次,通过安装有过滤网箱和风机,使得当建筑垃圾在粉碎完毕后,过滤网箱可滤出较大的建筑垃圾,而风机在产生气流时,会将较轻的粉尘吹向灰尘储物箱上方,而较重的砂石等重物会掉落在重物储物箱中,从而实现建筑垃圾的分类收集,回收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重物储物箱结构正面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左粉碎辊和右粉碎辊局部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图2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箱体;101、控制开关;2、中板;201、滑槽;202、伺服电机;3、左粉碎辊;4、右粉碎辊;5、刀片;6、转动轮;7、连杆;8、过滤网箱;9、风机;10、重物储物箱;11、灰尘储物箱;12、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4,一种建筑废料处理回收装置,包括箱体1和控制开关101,箱体1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控制开关101,箱体1内壁上方的左右两次均固定安装有中板2,中板2的底端均开口设置有滑槽201,中板2的内部均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202,左侧的中板2内部转动连接有左粉碎辊3,右侧的中板2内部转动连接有右粉碎辊4,左粉碎辊3和右粉碎辊4的外侧均固定安装有刀片5,中板2的内部底端均转动连接有转动轮6,滑槽201的内部均嵌入设置有连杆7,两个连杆7之间嵌入设置有过滤网箱8,箱体1内部的右下角固定安装有风机9,箱体1的底端中部嵌入设置有重物储物箱10,箱体1的底端左侧嵌入设置有灰尘储物箱11,箱体1的左下方固定安装有滤网12。

进一步的,左侧的伺服电机202通过皮带带动左粉碎辊3和左侧的转动轮6之间顺时针转动,左粉碎辊3上刀片5的切割面均顺时针方向排列,使得当建筑废料倒入在箱体1内部时,顺时针转动的左粉碎辊3和逆时针转动的右粉碎辊4带动刀片5同时对建筑垃圾进行切割粉碎,粉碎速度更快,效果更好。

进一步的,右侧的伺服电机202通过皮带带动右粉碎辊4和右侧的转动轮6之间逆时针转动,左粉碎辊3上刀片5的切割面均逆时针方向排列,左粉碎辊3与右粉碎辊4的刀片5均呈交叉状设置,使得当建筑废料倒入在箱体1内部时,交叉设置的左粉碎辊3和右粉碎辊4同时对建筑垃圾进行切割粉碎,粉碎速度更快,效果更好。

进一步的,转动轮6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四个叶轮板,连杆7的最外侧嵌入设置在两个叶轮板之间,使得当伺服电机202带动转动轮6转动时,转动轮6外侧的叶轮板推动连杆7和连杆7下方的过滤网箱8上下晃动,加快建筑废料穿过过滤网箱8的速度,进一步的提高了装置的工作效率。

进一步的,重物储物箱10正好设置在过滤网箱8的底端,重物储物箱10、过滤网箱8和灰尘储物箱11均可拆卸替换,使得当粉碎完成的建筑废料掉落在过滤网箱8中时,过滤网箱8可滤出较大的建筑垃圾,而风机9在产生气流的过程中,会将较轻的粉尘吹向灰尘储物箱11上方,而较重的砂石等重物会掉落在重物储物箱10中,从而实现建筑垃圾的分类收集,回收效果更好。

进一步的,伺服电机202和风机9均通过控制开关101与外部电源之间电性连接,更加便于控制开关101切断或者连接伺服电机202和风机9的电源,对伺服电机202和风机9进行控制。

工作原理:使用时,预先将装置放置在平稳的地面上并将装置与外部电源连接,当装置开始工作时,按动控制开关101并往中板2上方倒入适量的建筑废料,这时两个伺服电机202带动交叉设置的左粉碎辊3和右粉碎4辊同时对建筑垃圾进行切割粉碎,粉碎完成的建筑废料掉落在过滤网箱8中,伺服电机202转动的同时,带动转动轮6转动,使得转动轮6外侧的叶轮板推动连杆7和连杆7下方的过滤网箱8上下晃动,加快建筑废料穿过过滤网箱8的速度,之后风机9产生气流,吹向穿过过滤网箱8的建筑废料,气流会将较轻的粉尘吹向灰尘储物箱11上方,而较重的砂石等重物会掉落在重物储物箱10中,从而实现建筑垃圾的分类收集,回收效果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建筑废料处理回收装置,包括箱体(1)和控制开关(101),所述箱体(1)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控制开关(10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内壁上方的左右两次均固定安装有中板(2),所述中板(2)的底端均开口设置有滑槽(201),所述中板(2)的内部均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202),所述左侧的中板(2)内部转动连接有左粉碎辊(3),所述右侧的中板(2)内部转动连接有右粉碎辊(4),所述左粉碎辊(3)和右粉碎辊(4)的外侧均固定安装有刀片(5),所述中板(2)的内部底端均转动连接有转动轮(6),所述滑槽(201)的内部均嵌入设置有连杆(7),两个所述连杆(7)之间嵌入设置有过滤网箱(8),所述箱体(1)内部的右下角固定安装有风机(9),所述箱体(1)的底端中部嵌入设置有重物储物箱(10),所述箱体(1)的底端左侧嵌入设置有灰尘储物箱(11),所述箱体(1)的左下方固定安装有滤网(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废料处理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的伺服电机(202)通过皮带带动左粉碎辊(3)和左侧的转动轮(6)之间顺时针转动,所述左粉碎辊(3)上刀片(5)的切割面均顺时针方向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废料处理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右侧的伺服电机(202)通过皮带带动右粉碎辊(4)和右侧的转动轮(6)之间逆时针转动,所述左粉碎辊(3)上刀片(5)的切割面均逆时针方向排列,所述左粉碎辊(3)与右粉碎辊(4)的刀片(5)均呈交叉状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废料处理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轮(6)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四个叶轮板,所述连杆(7)的最外侧嵌入设置在两个叶轮板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废料处理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重物储物箱(10)正好设置在过滤网箱(8)的底端,所述重物储物箱(10)、过滤网箱(8)和灰尘储物箱(11)均可拆卸替换。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废料处理回收装置,包括箱体和控制开关,箱体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控制开关,箱体内壁上方的左右两次均固定安装有中板,中板的底端均开口设置有滑槽,中板的内部均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左侧的中板内部转动连接有左粉碎辊,右侧的中板内部转动连接有右粉碎辊,左粉碎辊和右粉碎辊的外侧均固定安装有刀片,中板的内部底端均转动连接有转动轮,滑槽的内部均嵌入设置有连杆,两个连杆之间嵌入设置有过滤网箱,箱体内部的右下角固定安装有风机,箱体的底端中部嵌入设置有重物储物箱,箱体的底端左侧嵌入设置有灰尘储物箱。本实用新型可将较大的建筑垃圾粉碎成较小块进行分类回收,分类效率更高,更加节能环保。

技术研发人员:高妍;张兰;雷亚设;王朋粉;郑丽娜;王桂青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商丘工学院
技术研发日:2019.08.06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241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