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折叠壳体组件及可折叠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8  120


本申请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折叠壳体组件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可折叠手机等可折叠电子设备中,转轴组件连接两侧的壳体,柔性显示屏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相互切换时,可能会存在没有完全展开,在转轴组件部分的柔性显示屏因为长度冗余而出现褶皱、反向弯折。另外,可折叠电子设备在展开状态下意外跌落,由于左壳体组件与右壳体组件之间在转轴组件区域容易发生错动,进而导致柔性显示屏发生错动而失效。因此,如何使得左壳体组件与右壳体组件在可折叠电子设备跌落到地面上时不发生错动或者错动尽量小,成为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能够有效地提高跌落可靠性的可折叠壳体组件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可折叠壳体组件,包括:

转轴组件;

第一壳体组件及第二壳体组件,所述第一壳体组件和所述第二壳体组件分别从两侧转动连接所述转轴组件,所述第一壳体组件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卡勾,所述第二壳体组件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卡勾,当所述第一壳体组件与所述第二壳体组件处于展平状态时,所述第一卡勾与所述第二卡勾相卡合。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可折叠电子设备,包括柔性显示屏及所述的可折叠壳体组件,所述柔性显示屏设于所述可折叠壳体组件上,并能够随着所述可折叠壳体组件的弯折而弯折,及随着所述可折叠壳体组件的展平而展平。

通过在所述第一壳体组件与所述第二壳体组件上分别设置第一卡勾和第二卡勾,并使当所述第一壳体组件与所述第二壳体组件处于展平状态时,所述第一卡勾卡合连接所述第二卡勾,以使所述第一壳体组件与所述第二壳体组件连接成一个整体机壳,该整体机壳为柔性显示屏提供整平的支撑,以使柔性显示屏完全展开,而不会出现褶皱或反向弯折,提高可折叠电子设备的表现力;而且,所述第一壳体组件与所述第二壳体组件连接成一个整体机壳,可以有效地防止可折叠电子设备在展开状态下意外跌落时发生松动,防止柔性显示屏发生错动而失效,提高柔性显示屏的可靠性,提高可折叠电子设备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折叠电子设备的立体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折叠电子设备的俯视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折叠电子设备的结构拆分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提供的一种可折叠电子设备沿a-a线的截面图;

图6是图5中的局部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壳体组件和第二壳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6中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卡勾和第二卡勾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卡勾和第二卡勾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多个第一卡勾和多个第二卡勾的局部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设有第一弹性卡勾和第二弹性卡勾的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对于可折叠手机等可折叠电子设备,为了实现柔性显示屏的弯折,柔性显示屏的两端被分别固定在左右两个壳体组件上。当可折叠电子设备在展开与折叠状态之间切换时,柔性显示屏对应于转轴组件的部分会发生弯折。为保证柔性显示屏的自由弯折,对应于转轴组件的柔性显示屏不与转轴组件或壳体组件粘贴。然而,由此带来新的问题:柔性显示屏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相互切换时,由于没有可靠的机构支撑柔性显示屏完全展开,柔性显示屏对应于转轴组件的部分的长度冗余而出现褶皱,甚至出现反向弯折。另外,可折叠电子设备如果在展开状态下意外跌落,由于左侧的壳体组件、右侧的壳体组件及转轴组件连接不牢固、容易发生错动,进而导致柔性显示屏发生错动而失效。

请参照图1及图2,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折叠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可折叠电子设备100可以为可折叠显示设备,如手机、平板、电子阅读器、电脑、电子展示屏等各种显示设备。可以理解的是,可折叠电子设备100也可以为可折叠的非显示设备。本申请以可折叠手机为例进行举例说明。本实施例中,定义可折叠电子设备100的长度方向为y轴方向。定义可折叠电子设备100的宽度方向为x轴方向。定义可折叠电子设备100的厚度方向为z轴方向。可折叠电子设备100的弯折轴沿y轴方向。

请参照图1及图2,可折叠电子设备100包括可折叠壳体组件10及设于可折叠壳体组件10上的柔性显示屏20。所述柔性显示屏20设于所述可折叠壳体组件10上,并能够随着所述可折叠壳体组件10的弯折而弯折,及随着所述可折叠壳体组件10的展平而展平。

请参照图3,可折叠壳体组件10包括转轴组件1、第一壳体组件2及第二壳体组件3。

第一壳体组件2及第二壳体组件3分别转动连接于转轴组件1的相对两侧,以使第一壳体组件2及第二壳体组件3折叠或展平。柔性显示屏20设于第一壳体组件2、转轴组件1及第二壳体组件3上。具体的,柔性显示屏20固定连接第一壳体组件2和第二壳体组件3。柔性显示屏20与转轴组件1未固定连接,以使柔性显示屏20的弯折部分能够自由弯折。

请参阅图4,在一实施方式中,转轴组件1还包括转轴座11、第一转动件12及第二转动件13。第一转动件12和第二转动件13从转轴座11的两侧转动连接转轴座11。第一转动件12远离转轴座11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壳体组件2。第二转动件13远离转轴座11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壳体组件3。第一壳体组件2和第二壳体组件3在逐渐靠拢至折叠状态或逐渐展开至展平状态过程中,带动第一转动件12与第二转动件13绕转轴座11转动。

请参阅图5,所述第一壳体组件2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外壳21及第一支撑板22。所述第一外壳21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211和第二端212。所述第二壳体组件3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二外壳31及第二支撑板32。第二外壳31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三端311及第四端312。当可折叠电子设备100处于展平状态时,第一外壳21和第二外壳31设于同一平面,且第一外壳21的第一端211与第二外壳31的第三端311相抵接,第一外壳21、第二外壳31与柔性显示屏20整合形成可折叠电子设备100的整体壳体。

在可折叠电子设备100从展平状态逐渐转变成折叠状态的过程中,第一外壳21和第二外壳31以转轴组件1的中轴线为转动轴,并从两侧逐渐靠拢。当可折叠电子设备100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外壳21的第二端212与第二外壳31的第四端312相抵接。

请参阅图5及图6,所述第一外壳21朝向所述柔性显示屏20的表面上具有第一缺口槽213。所述第一缺口槽213的开口的边缘延伸至所述第一外壳21的第一端211的端面。第一支撑板22固定连接第一转动件12远离转轴座11的一端。所述第一支撑板22从柔性显示屏20所在的一侧盖接所述第一外壳21的第一缺口槽213,并与所述第一外壳21包围形成第一凹槽214。其中,第一凹槽214的开口设于所述第一外壳21的第一端211的端面上。

同样地,请参阅图5及图6,所述第二外壳31朝向所述柔性显示屏20的表面上具有第二缺口槽313。所述第二缺口槽313的开口的边缘延伸至所述第二外壳31的第三端311的端面。第二支撑板32固定连接第二转动件13远离转轴座11的一端。所述第二支撑板32从柔性显示屏20所在的一侧盖接所述第二外壳31的第二缺口槽313,并与所述第二外壳31包围形成第二凹槽314。其中,第二凹槽314的开口设于所述第二外壳31的第三端311的端面上。

当可折叠电子设备100处于展平状态时,第一壳体组件2设有第一凹槽214的一端和第二壳体组件3设有第二凹槽314的一端相抵接,第一凹槽214与第二凹槽314连通形成第三凹槽315(请参阅图6),以将转轴座11收容于第三凹槽315内。

请参照图7及图8,第一壳体组件2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卡勾5。第二壳体组件3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卡勾6。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卡勾5的一端设于第一凹槽214内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板22上。所述第一卡勾5的另一端伸出第一凹槽214。所述第二卡勾6的一端设于第二凹槽314内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板32上。所述第二卡勾6的另一端伸出第二凹槽314。

请参照图7及图8,当第一壳体组件2与第二壳体组件3处于展平状态时,第一壳体组件2的一端与第二壳体组件3的一端相抵接,第一卡勾5伸出第一凹槽214的一端卡合连接第二卡勾6伸出第二凹槽314的一端,以使第一壳体组件2与第二壳体组件3连接成一个整体。

通过在第一壳体组件2与第二壳体组件3上分别设置第一卡勾5和第二卡勾6,并使当第一壳体组件2与第二壳体组件3处于展平状态时时,第一卡勾5卡合连接第二卡勾6,以使第一壳体组件2与第二壳体组件3连接成一个整体机壳,该整体机壳为柔性显示屏20提供整平的支撑,以使柔性显示屏20完全展开,而不会出现褶皱或反向弯折,提高可折叠电子设备100的表现力;而且,第一壳体组件2与第二壳体组件3连接成一个整体机壳,可以有效地防止可折叠电子设备100在展开状态下意外跌落时发生松动或相互碰撞而错位,防止柔性显示屏20发生错动而失效,提高柔性显示屏20的可靠性,提高可折叠电子设备100的稳定性。

通过将第一卡勾5和第二卡勾6分别设于第一支撑板22和第二支撑板32上,当第一卡勾5和第二卡勾6随着第一壳体组件2和第二壳体组件3转动时,第一凹槽214和第二凹槽314为第一卡勾5和第二卡勾6的转动提供了空间,以使第一卡勾5和第二卡勾6能够随着第一壳体组件2和第二壳体组件3顺畅地转动。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卡勾5和第二卡勾6还可以设于第一外壳21和第二外壳31上。例如,第一卡勾5设于第一凹槽214的底壁和第二卡勾6设于第二凹槽314的底壁。

换言之,本申请提出一种壳体组件相互扣合设计,使柔性显示屏20在展开状态时保持完全展开,避免柔性显示屏20在转轴组件11区域出现冗余,同时避免可折叠电子设备100在展开状态跌落着地时第一壳体组件2和第二壳体组件3错位,进而减小对柔性显示屏20的冲击,可以有效地解决柔性显示屏20褶皱反拱和可折叠电子设备100展开跌落着地时柔性显示屏20容易失效的问题。

可以理解的,在将第一壳体组件2与第二壳体组件3折叠时,通过克服第一卡勾5与第二卡勾6之间的卡合连接力,使第一卡勾5与第二卡勾6分离,使第一壳体组件2与第二壳体组件3转动至折叠状态,提高可折叠电子设备100的便携性。

以下实施方式对于第一卡勾5和第二卡勾6的位置和结构进行举例说明,当然,本申请中的第一卡勾5和第二卡勾6的位置和结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卡勾5和所述第二卡勾6皆沿所述第一壳体组件2与所述第二壳体组件3展平时所排列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卡勾5和所述第二卡勾6沿所述转轴组件1所延伸的方向排列。

具体的,所述第一壳体组件2与所述第二壳体组件3展平时所排列的方向为x轴方向。所述第一卡勾5和所述第二卡勾6皆沿x轴方向延伸。所述转轴组件1所延伸的方向为y轴方向。所述第一卡勾5和所述第二卡勾6沿y轴方向排列并相卡合。换言之,所述第一卡勾5和所述第二卡勾6在x轴方向上并没有正对,而是相错开设置,以使所述第一卡勾5与所述第二卡勾6沿y轴方向相勾合。

请参阅图9,所述第一卡勾5包括互连为一体的第一主体部51及第一凸出部52。所述第二卡勾6包括互连为一体的第二主体部61及第二凸出部62。所述第一主体部51与所述第二主体部61在沿所述转轴组件1的延伸方向(y轴方向)上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主体部51与所述第二主体部61分别设于第一凹槽214和第二凹槽314内。所述第一凸出部52和所述第二凸出部62设于所述第一主体部51与所述第二主体部61之间。所述第一凸出部52和所述第二凸出部62分别伸出第一凹槽214和第二凹槽314(请参阅图8)。

换言之,第一凸出部52设于第一主体部51朝向第二主体部61的一侧。所述第一主体部51朝向第二主体部61的表面与所述第一凸出部52的外表面之间形成的勾槽。第二凸出部62设于第二主体部61朝向第一主体部51的一侧。所述第二主体部61朝向第一主体部51的表面与所述第二凸出部62的外表面之间形成的勾槽。当所述第一卡勾5与所述第二卡勾6相卡合时,所述第一凸出部52卡设于所述第二主体部61与所述第二凸出部62形成的勾槽内,及所述第二凸出部62卡设于所述第一主体部51与所述第一凸出部52形成的勾槽内。如此,所述第一卡勾5与所述第二卡勾6相卡合,以束缚所述第一壳体组件2与所述第二壳体组件3相对运动,进而使得所述第一壳体组件2与所述第二壳体组件3形成一个整体,可以有效地防止可折叠电子设备100在展开状态下意外跌落时发生松动,防止柔性显示屏20发生错动而失效,提高柔性显示屏20的可靠性,提高可折叠电子设备100的稳定性。

请参阅图9,所述第一主体部51朝向所述第二主体部61的表面上还设有第一卡槽53。第一卡槽53与第一凸出部52相邻。所述第二主体部61朝向所述第一主体部51的表面上还设有第二卡槽63。第二卡槽63与第二凸出部62相邻。当所述第一卡勾5与所述第二卡勾6相卡合时,所述第一凸出部52卡设于所述第二卡槽63内。所述第二凸出部62卡设于所述第一卡槽53内。如此,提高第一卡勾5与所述第二卡勾6卡合连接的牢固性。

进一步地,第一卡槽53在z轴方向上贯穿第一主体部51,第二卡槽63在z轴方向上贯穿第二主体部61。当第一壳体组件2和第二壳体组件3由展平状态转动至折叠状态时,第一卡勾5和第二卡勾6能够在z轴方向上相对运动而分离,促使第一壳体组件2和第二壳体组件3能够弯折,进而使得第一卡勾5和第二卡勾6在不影响第一壳体组件2和第二壳体组件3弯折的情况下使第一壳体组件2和第二壳体组件3展平时为一个整体。

请参阅图9,所述第一凸出部52和所述第二凸出部62皆呈弧形。所述第一卡槽53为与所述第二凸出部62相匹配的弧形槽。所述第二卡槽63为与所述第一凸出部52相匹配的弧形槽。

具体的,所述第一凸出部52和所述第二凸出部62皆为半圆形凸起。所述第一卡槽53和所述第二卡槽63皆为半圆形槽。而且,第一卡槽53的内壁与第一凸出部52的外壁很平滑地连接。

通过将第一凸出部52、第二凸出部62、第一卡槽53和所述第二卡槽63皆设计成弧形槽,以使第一卡槽53卡合于第一凸出部52的过程和第二卡槽63卡合于第二凸出部62的过程更加顺滑,以使第一壳体组件2和第二壳体组件3展开时的手感顺畅。

请参阅图9,所述第一卡勾5还包括第一固定部54。所述第二卡勾6还包括与第一固定部54相对设置的第二固定部64。第一固定部54和第一固定部54分别固定于第一支撑板22和第二支撑板32上。

所述第一主体部51设于所述第一固定部54朝向所述第二固定部64的一侧。所述第一固定部54与所述第一主体部51远离所述第二壳体组件3的一端互连为一体。所述第二主体部61设于所述第二固定部64朝向所述第一固定部54的一侧。所述第二固定部64连接于所述第二主体部61远离所述第二凸出部62的一端。

请参阅图10,所述第一固定部54设有所述第一收容槽55。所述第二固定部64设有所述第二收容槽65。当所述第一卡勾5与所述第二卡勾6相卡合时,所述第一主体部51远离所述第一固定部54的一端卡合于所述第一收容槽55内,所述第二主体部61远离所述第二固定部64的一端卡合于所述第二收容槽65内。第一固定部54能够在z轴方向上对第二卡勾6进行限位,第二固定部64能够在z轴方向对第一卡勾5进行限位,进一步提高第一壳体组件2和第二壳体组件3展平时的连接稳定性,还使第一壳体组件2和第二壳体组件3展平时具有到位阻尼感。

请参阅图11,所述第一卡勾5和所述第二卡勾6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卡勾5和多个所述第二卡勾6皆相间隔地沿所述转轴组件1延伸的方向排列。且多个所述第一卡勾5和多个所述第二卡勾6一对一地卡合连接。

进一步地,多个第一卡勾5沿所述转轴组件1延伸的方向排列,多个第二卡勾6沿所述转轴组件1延伸的方向排列,多个第一卡勾5和多个第二卡勾6一对一地卡合连接,以增加第一壳体组件2和第二壳体组件3展平时的连接稳定性。

可以理解的,所述第一卡勾5与所述第二卡勾6为硬质材质,例如,硬质塑胶、金属等材质,以增加第一卡勾5和第二卡勾6相连接的牢固性。

请参阅图12,所述第一壳体组件2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弹性卡勾7。所述第二壳体组件3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弹性卡勾8。当所述第一壳体组件2与所述第二壳体组件3处于展平状态时,所述第一弹性卡勾7与所述第二弹性卡勾8相卡合。

具体的,所述第一支撑板22或所述第一外壳21上还可以设有第一弹性卡勾7。所述第二支撑板32或所述第二外壳31上还可以设有第二弹性卡勾8。第一弹性卡勾7、第二弹性卡勾8的刚度小于第一卡勾5、第二卡勾6的刚度。第一弹性卡勾7、第二弹性卡勾8的材质可以为弹性塑料等,第一弹性卡勾7、第二弹性卡勾8的结构可以与第一卡勾5、第二卡勾6的结构相同。

当可折叠电子设备100在展平下跌落时,第一弹性卡勾7和第二弹性卡勾8之间通过产生形变而吸收冲击力,避免第一卡勾5和第二卡勾6在硬性的冲击力下被扯断,导致第一壳体组件2、第二壳体组件3被损坏,有效地防止第一壳体组件2、第二壳体组件3在拉扯过程中损坏柔性显示屏20的问题,提高可折叠电子设备100的可靠性。

以上所述是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可折叠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轴组件;

第一壳体组件及第二壳体组件,所述第一壳体组件和所述第二壳体组件分别从两侧转动连接所述转轴组件,所述第一壳体组件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卡勾,所述第二壳体组件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卡勾,当所述第一壳体组件与所述第二壳体组件处于展平状态时,所述第一卡勾与所述第二卡勾相卡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勾和所述第二卡勾皆沿所述第一壳体组件与所述第二壳体组件展平时所排列的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卡勾和所述第二卡勾沿所述转轴组件所延伸的方向排列。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组件具有第一端,所述第一端具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卡勾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凹槽的内壁,所述第一卡勾的另一端伸出所述第一凹槽;

所述第二壳体组件具有第二端,所述第二端具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卡勾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凹槽的内壁,所述第二卡勾的另一端伸出所述第二凹槽;

当所述第一壳体组件与所述第二壳体组件处于展平状态时,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相抵接,所述第一卡勾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卡勾的另一端相卡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折叠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勾包括互连为一体的第一主体部及第一凸出部,所述第二卡勾包括互连为一体的第二主体部及第二凸出部,所述第一主体部与所述第二主体部在沿所述转轴组件的延伸方向上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凸出部和所述第二凸出部设于所述第一主体部与所述第二主体部之间,当所述第一卡勾与所述第二卡勾相卡合时,所述第一凸出部卡设于所述第二主体部与所述第二凸出部形成的勾槽内,所述第二凸出部卡设于所述第一主体部与所述第一凸出部形成的勾槽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折叠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部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一凸出部相邻的第一卡槽,所述第二主体部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二凸出部相邻的第二卡槽,当所述第一卡勾与所述第二卡勾相卡合时,所述第一凸出部卡设于所述第二卡槽内,所述第二凸出部卡设于所述第一卡槽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折叠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出部和所述第二凸出部皆呈弧形,所述第一卡槽为与所述第二凸出部相匹配的弧形槽,所述第二卡槽为与所述第一凸出部相匹配的弧形槽。

7.如权利要求4~6任意一项所述的可折叠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勾还包括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一主体部远离所述第二壳体组件的一端互连为一体,所述第一固定部设有第一收容槽;

所述第二卡勾还包括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连接于所述第二主体部远离所述第二凸出部的一端,所述第二固定部设有第二收容槽;

当所述第一卡勾与所述第二卡勾相卡合时,所述第一主体部远离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一端卡合于所述第一收容槽内,所述第二主体部远离所述第二固定部的一端卡合于所述第二收容槽内。

8.如权利要求3~6任意一项所述的可折叠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组件包括第一外壳及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外壳具有第一缺口槽,所述第一支撑板盖接所述第一外壳的第一缺口槽,并与所述第一外壳之间形成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卡勾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上。

9.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可折叠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勾和所述第二卡勾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卡勾和多个所述第二卡勾皆相间隔地沿所述转轴组件延伸的方向排列,且多个所述第一卡勾和多个所述第二卡勾一对一地卡合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可折叠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组件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弹性卡勾,所述第二壳体组件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弹性卡勾,当所述第一壳体组件与所述第二壳体组件处于展平状态时,所述第一弹性卡勾与所述第二弹性卡勾相卡合。

11.一种可折叠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显示屏及如权利要求1~10任意一项所述的可折叠壳体组件,所述柔性显示屏设于所述可折叠壳体组件上,并能够随着所述可折叠壳体组件的弯折而弯折,及随着所述可折叠壳体组件的展平而展平。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可折叠壳体组件及可折叠电子设备,可折叠壳体组件包括:转轴组件;第一壳体组件及第二壳体组件,所述第一壳体组件和所述第二壳体组件分别从两侧转动连接所述转轴组件,所述第一壳体组件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卡勾,所述第二壳体组件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卡勾,当所述第一壳体组件与所述第二壳体组件处于展平状态时,所述第一卡勾与所述第二卡勾相卡合。本申请能够使得第一壳体组件与第二壳体组件在可折叠电子设备跌落到地面上时不发生错动或者错动尽量小,以提高跌落可靠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玉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1.28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24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