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快拆桨叶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90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领域,特别涉及无人机快拆桨叶结构。



背景技术:

螺旋桨是指靠桨叶在空气或水中旋转,将发动机转动功率转化为升力或推进力的装置,可由两个或较多的桨叶与桨毂相连。目前,国内无人机技术发展迅速,螺旋桨飞行器越来越多的走进人们的生活中。

申请号为cn201820637707.7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桨叶快拆结构,包括电机、桨夹锁紧块和顶杆支架组件;所述桨夹锁紧块套设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桨夹锁紧块远离所述电机的一侧表面延伸出至少两个第一柱体,所述第一柱体用于固定桨叶;所述顶杆支架组件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套接在所述桨夹锁紧块上,以配合所述桨夹锁紧块固定桨叶。该专利公开的桨叶快拆结构,其包括结构较复杂顶杆支架,而且依靠支架本体和桨夹锁紧块配合锁紧桨叶,其桨叶的安装和拆卸还是比较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无人机快拆桨叶结构,其快拆结构简单,通过按压旋转即可实现螺旋桨组件的整体安装和拆卸。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人机快拆桨叶结构,包括螺旋桨组件和连接轴,所述螺旋桨组件包括连接座和桨叶,所述连接轴的端部设置有卡持头,所述连接座底部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向连接座内部凹陷且与所述卡持头配合的插入位,所述底板上还设置有与所述卡持头配合的卡持位,所述卡持位位于所述插入位两侧且与插入位之间设置有可使卡持头从插入位旋入卡持位的缺口,所述连接座内还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卡持头顶触到弹性件并卡持在卡持位内。

优选地,所述卡持头的端部靠近卡持位的一侧设置有凸起,所述插入位内设置有与所述凸起配合设置的定位块。

优选地,所述底板上部设置有凸起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之间形成卡持位,靠近所述插入位的所述限位块位于插入位与卡持位缺口的位置。

优选地,位于所述缺口的位置的限位块在靠近插入位一侧的表面向卡持位方向倾斜。

优选地,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弹性件座,所述弹性件座位于底板上插入位的上部,所述弹性件座设置弹性件孔,所述弹性件孔与所述插入位连通,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弹性件孔内。

优选地,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所述弹性件孔为通孔,所述弹性件座外部设置有可拆卸的连接座盖,所述弹簧的上部末端设置有延伸至弹性件孔外部的延伸段。

优选地,所述弹性件座呈圆柱形,所述弹性件孔为设置在弹性件座上的圆形通孔,所述弹性件座与所述底板通过筋板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桨叶采用直桨叶。

优选地,所述桨叶与所述连接座采用一体成型。

优选地,所述连接轴上还设置有夹持段,所述夹持段位于所述卡持头的下部。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人机快拆桨叶结构,其结构简单,通过在连接座上设置与连接轴对应的插入位和卡持位,设置弹性件,按压旋转即可实现螺旋桨组件的暗转固定,同样按压旋转即可将螺旋桨组件整体拆卸,在弹性件的作用力和桨叶的提升力的共同作用下,实现螺旋桨组件会与连接轴牢固固定,转动越快固定越牢固。在此基础上,定位块和卡持头上设置的对应凸起,在安装时能对旋转方向实现限制和定位,提示正确的旋转方向。限位块的设置在安装时能使用户感触到有没有旋转到位,限位块在缺口位置的表面设置成斜坡面,可以减少阻力。桨叶采用直桨叶且和连接座为一体成型,具有抗风能力更强,效率更高,震动小等优点。弹性件采用弹簧,在弹簧的末端设置延伸段,能使得在安装和拆卸时弹簧不会从弹性件孔内滑脱,防止弹簧丢失。

附图说明

通过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且并未刻意按实际尺寸等比例缩放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主旨。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无人机快拆桨叶结构整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无人机快拆桨叶结构整体底部视图(截取了部分桨叶);

图3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去掉连接座盖后快拆桨叶结构内部视图(截取了部分桨叶):

图4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连接座内部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连接座底部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连接轴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1螺旋桨组件、11连接座、111底板、1111限位块、112插入位、1121定位块、113卡持位、114缺口、12桨叶、13弹性件、131延伸段、14弹性件座、141弹性件孔、15筋板、16连接座盖、2连接轴、21卡持头、211凸起、22夹持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参考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人机快拆桨叶结构,包括螺旋桨组件1和连接轴2,连接轴2与无人机的螺旋桨电机固定连接,连接轴2和电机的输出轴可以采用螺栓固定连接或者采用联轴器等方式固定连接。所述螺旋桨组件1包括连接座11和桨叶12,所述连接轴2的端部设置有卡持头21,所述连接座11底部设置有底板111,所述底板111可以在下部设置有向连接座11内部凹陷且与所述卡持头21配合的插入位112,插入位112用于卡持头21的进入定位。插入位112与卡持头21配合设置,即插入位112与卡持头21的形状和大小可以相互对应,插入位112可以稍大于卡持头21的,这样可以方便卡持头21的放入。然后可以在所述底板111的上部设置有与所述卡持头21配合的卡持位113,卡持位113形状可以设置为与卡持头21形状相配合,比如卡持头21上设置有凸台,则卡持位113可以设置相应的凹槽与之配合实现卡持固定。卡持位113也可整体设置成凹槽状,或者在底板111上设置凸起形成相应的卡位。所述卡持位113位于所述插入位112的两侧且与所述插入位112之间设置有可使卡持头21从插入位112旋入卡持位113的缺口114,当卡持头21放入插入位112后,通过旋转即可通过缺口114进入到卡持位113实现卡持固定。所述连接座11内还设置有弹性件13,所述卡持头21顶触到弹性件13并卡持在卡持位113内,即卡持头21在进入到卡持位113时需要向上压缩弹性件13使其产生形变才能进入到卡持位113,这样在卡持头21进入到卡持位113后,卡持头21还会受到弹性件13向下的压紧力,在桨叶12旋转时,连接座11会受到一个向上的牵引力,这样连接轴2向下压,连接座11向上提升,相互之间作用使得螺旋桨组件1和连接轴2之间牢固固定,桨叶12转速越快会固定越紧。在螺旋桨安装时,将卡持头21放入到卡持位113内,然后向下按压连接座11从而压缩弹性件13,再沿预设方向旋转连接座11,卡持头21会通过卡持位113与插入位112之间的缺口114进入到卡持位113实现卡持固定,在弹性件13的压力下和桨叶12的提升力的共同作用下,实现螺旋桨组件1和连接轴2之间的牢固固定。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人机快拆桨叶12结构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固定方式快捷,固定效果牢固。

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连接轴2上还设置有夹持段22,所述夹持段22位于所述卡持头21的下部,夹持段22可以采用六角螺帽形状,这样可以使用相应的扳手夹持旋转连接轴2。由于连接轴2与机臂上的电机可以采用螺纹连接,这样夹持段22的设置可以方便连接轴2的安装和拆卸,另外在旋转连接座11安装螺旋桨组件1时,通过扳手夹持可以阻止连接轴2一起转动,从而方便安装。

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卡持头21的端部靠近卡持位113的一侧设置有凸起211,所述插入位112内设置有与所述凸起211配合设置的定位块1121。在卡持位113和插入位112之间设置有缺口114,连接座11需要沿预设方向旋转卡持头21才能从插入位112通过该缺口114进入到卡持位113内,所以在卡持头21端部在其旋转方向一侧设置凸起211,在插入位112内相应位置设置定位块1121,将连接座11沿预设旋转方向旋转即可将卡持头21旋入卡持位113,向相反方向旋转定位块1121就会阻挡住凸起211,实现止反的作用。在将连接座11套在卡持头21上时,由于视野遮挡,会不太好定位,限位块1111和凸起211的设置,能起到一定的定位作用,通过旋转即可知道有没有对准位置,方便安装。

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底板111上部设置有凸出的限位块1111,所述限位块1111之间形成卡持位113,卡持头21在旋入卡持位113后即被两边的限位块1111固定,靠近插入位112的限位块1111位于插入位112与卡持位113的缺口114的位置,在卡持头21旋入时需要越过限位块1111才能进入到卡持位113内,这样在旋入时卡持头21会顶触到这边的限位块1111,越过限位后块手就能感觉出来。在进一步的优选实施例中,位于缺口114处的限位块1111在靠近插入位112的一侧其表面向卡持位113方向倾斜,即为斜坡面,这样在卡持头21接触限位块1111旋入时会更容易。

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底板111上设置有弹性件座14,所述弹性件座14位于底板111上插入位112的上部,所述弹性件座14设置弹性件孔141,所述弹性件孔141与所述插入位112连通,所述弹性件13位于所述弹性件孔141内。即在凹陷形成插入位112的底板111上设置弹性件座14,并在弹性件座14内设置弹性件孔141用于放置弹性件13,弹性件孔141与插入位112连通,即弹性件孔141贯穿弹性件座14下部位置的底板111,这样弹性件13即能从弹性件孔141内伸出至插入位112,在卡持头21从插入位112旋入卡持位113时需要压缩弹性件13产生形变才能旋入到卡持位113。弹性件座14的设置,可以对弹性件13形成固定和导向作用。

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13为弹簧,当然弹性件13也可采用别的弹性伸缩件比如弹性材料制成的柱体等,弹簧最常见且弹性好。所述弹性件孔141为通孔,即弹性件孔141的上部也是贯通的,然后在所述弹性件座14外部设置有可拆卸的连接座盖16,盖上连接座盖16,弹性件13在被压缩时即可顶触到连接座盖16。所述弹簧的上部末端设置有延伸至弹性件孔141外部的延伸段131,这样竖直放置时弹簧会悬挂在弹性件孔141的外面不会掉出来,方便螺旋桨组件1的安装,弹簧也不容易丢失。进一步的,所述弹性件座14呈圆柱形,所述弹性件孔141为设置在弹性件座14上的圆形通孔,所述弹性件座14与所述底板111通过筋板15固定连接,筋板15可以增加弹性件13的及连接座11整体的强度,另外部分筋板15还可以作为卡持位113一边的限位块1111,这样设置充分利用了筋板15。

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桨叶12与所述连接座11采用一体成型。桨叶12与连接座11一体成型,这样可以提高螺旋桨组件1的整体强度,且减少了组件,安装和拆卸更快捷。

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桨叶12采用直桨叶12。相对于折叠桨叶12,直桨叶12具有抗风能力更强,效率更高,震动小等优点,所以飞行效果优于折叠桨叶12。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人机快拆桨叶结构,其结构简单,通过在连接座上设置与连接轴对应的插入位和卡持位,设置弹性件,按压旋转即可实现螺旋桨组件的暗转固定,同样按压旋转即可将螺旋桨组件整体拆卸,在弹性件的作用力和桨叶的提升力的共同作用下,实现螺旋桨组件会与连接轴牢固固定,转动越快固定越牢固。在此基础上,定位块和卡持头上设置的对应凸起,在安装时能对旋转方向实现限制和定位,提示正确的旋转方向。限位块的设置在安装时能使用户感触到有没有旋转到位,限位块在缺口位置的表面设置成斜坡面,可以减少阻力。桨叶采用直桨叶且和连接座为一体成型,具有抗风能力更强,效率更高,震动小等优点。弹性件采用弹簧,在弹簧的末端设置延伸段,能使得在安装和拆卸时弹簧不会从弹性件孔内滑脱,防止弹簧丢失。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无人机快拆桨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螺旋桨组件和连接轴,所述螺旋桨组件包括连接座和桨叶,所述连接轴的端部设置有卡持头,所述连接座底部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向连接座内部凹陷且与所述卡持头配合的插入位,所述底板上还设置有与所述卡持头配合的卡持位,所述卡持位位于所述插入位两侧且与插入位之间设置有可使卡持头从插入位旋入卡持位的缺口,所述连接座内还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卡持头顶触到弹性件并卡持在卡持位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快拆桨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持头的端部靠近卡持位的一侧设置有凸起,所述插入位内设置有与所述凸起配合设置的定位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快拆桨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部设置有凸起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之间形成卡持位,靠近插入位的所述限位块位于插入位与卡持位缺口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人机快拆桨叶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缺口位置的限位块在靠近插入位的一侧其表面向卡持位方向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快拆桨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弹性件座,所述弹性件座位于底板上插入位的上部,所述弹性件座设置弹性件孔,所述弹性件孔与所述插入位连通,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弹性件孔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人机快拆桨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所述弹性件孔为通孔,所述弹性件座外部设置有可拆卸的连接座盖,所述弹簧的上部末端设置有延伸至弹性件孔外部的延伸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人机快拆桨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座呈圆柱形,所述弹性件孔为设置在弹性件座上的圆形通孔,所述弹性件座与所述底板通过筋板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快拆桨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桨叶采用直桨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快拆桨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桨叶与所述连接座采用一体成型。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快拆桨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轴上还设置有夹持段,所述夹持段位于所述卡持头的下部。

技术总结
无人机快拆桨叶结构,包括螺旋桨组件和连接轴,所述螺旋桨组件包括连接座和桨叶,所述连接轴的端部设置有卡持头,所述连接座底部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下部设置有向连接座内部凹陷且与所述卡持头配合的插入位,所述底板上还设置有与所述卡持头配合的卡持位,所述卡持位位于所述插入位两侧且与插入位之间设置有可使卡持头从插入位旋入卡持位的缺口,所述连接座内还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卡持头顶触到弹性件并卡持在卡持位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人机快拆桨叶结构,其快拆结构简单,通过按压旋转即可实现螺旋桨组件的整体安装和拆卸。

技术研发人员:杜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世季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1.06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239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