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飞行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无人机束桨器。
背景技术:
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英文缩写为“uav”,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其在航拍、农业、植保、微型自拍、快递运输、灾难救援、观察野生动物、监控传染病、测绘、新闻报道、电力巡检、救灾、影视拍摄等领域都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折叠式无人机的桨叶包括直桨叶和折叠桨叶,其通过使用时伸展机臂以及不使用时收纳机臂的状态切换,方便使用者的携带和使用。在不使用时由于桨叶可随意转动,容易导致其与其他物件碰撞造成损伤。
目前,直桨叶无人机一般通过束桨器在不使用时对桨叶进行束缚进而达到保护桨叶不受损伤的目的。但是,现有的束桨器通常采用面接触固定方式,不仅由于面积过大导致对生产尺寸要求高、控制精确程度要求高,而且经常存在夹紧电机外侧壁过紧或过松的问题,在束桨器装入或取出时常常让使用者感到不舒适。同时,过紧的配合方式容易造成在装取束桨器时就对桨叶造成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既能夹紧固定,又能轻松取出,并且不损伤桨叶,同时也容易生产制造的束桨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无人机束桨器,包括束桨器本体、以及位于束桨器本体端部的夹紧机构;所述夹紧机构包括具有缺口的夹头及可与桨叶松动配合的固定件;其中所述夹头夹紧侧的表面上设置可与驱动装置外壁紧密配合的夹紧条。
为了达到在夹头起到固定作用的前提下同时节约成本的技术效果,所述夹紧条沿纵向分布但没有覆盖整个夹头表面,仅在起到夹紧作用的部分设置夹紧条。
为了使束桨器本体的整体结构更加牢固,所述夹紧机构对称设置在束桨器本体的两端,并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
为了使夹紧条起到更好的固定作用,所述夹紧条的数量为4个且均匀间隔分布。
为了增加夹紧条表面在夹紧处的摩擦力,将所述夹紧条的夹紧面设置为波浪面或锯齿面。
为了获得更加牢固的束桨器以及便于规模化生产,所述夹头及固定件与所述顶板一体成型,且所述夹紧机构与所述连接杆一体成型。
为了在不损伤桨叶的情况下实现对桨叶位置的固定,所述固定件可与桨叶松动配合。
为了防止在连接杆受到压力时,位于两端的夹紧机构向上翘起而导致夹紧作用减弱或消失的情况,在所述连接杆上沿纵向设置有多个沿横向间隔分布且与夹紧机构连接的支撑筋条。
为了更好为两端夹紧机构提供支撑张力,所述支撑筋条的数量为4个且均匀间隔分布。
为了提高夹头的夹紧力,加强夹头的受力基础结构,所述夹紧机构还包括顶板,所述顶板与夹头固定连接。
为了获得更加牢固的束桨器结构,所述支撑筋条与连接杆一体成型。
为了更加适合直桨叶式无人机的束桨方式,所述缺口同轴设置。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夹紧条与驱动装置外侧壁的配合,例如与电机的夹紧配合,使传统的面接触式固定变为线接触式固定,这种固定方式在固定连接处接触面积小,既能在束桨器装入时起到夹紧作用,又能在取出时不用太大的力气,方便使用者的装入和取出束桨器。同时,采用与桨叶松配合的固定件,仅起到了防止桨叶转动的作用,并未对桨叶产生压力,不会对桨叶造成损坏。此外,本实用新型具有成本低廉、结构牢固、固定效果好、夹紧力大、防翘起支撑力强的有益效果。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束桨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束桨器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束桨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1、束桨器本体;2、夹紧机构;21、顶板;22、夹头;23、固定件;24、缺口;221、夹紧条;3、连接杆;31、支撑筋条。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无人机束桨器,包括束桨器本体1、位于束桨器本体1两端的夹紧机构2及与夹紧机构2相连的连接杆3。具体地,夹紧机构2包括顶板21、与顶板21相连且对称设置的夹头22及可与桨叶松动配合的固定件23;固定件23与顶板21连接于夹头22的夹紧侧;夹头22及固定件23使夹紧机构2形成为阶梯状且带有同轴缺口24的环状体。其中夹头22夹紧侧的表面上沿周向间隔设置多个纵向分布的且可与电机外壁紧密配合的夹紧条221。
通过夹紧条221与相应位置的配合,例如与电机的夹紧配合,使传统的面接触式固定变为线接触式固定,这种固定方式在固定连接处接触面积小,既能在束桨器装入时起到夹紧作用,又能在取出时不用太大的力气,方便使用者的装入和取出束桨器。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在达到夹头22固定作用的前提下,同时节约成本,夹紧条221沿纵向分布但是并没有覆盖整个夹头22表面,仅在起到夹紧作用的部分设置4条均匀分布的夹紧条221。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增加夹紧条221的表面在夹紧处的摩擦力,将夹紧条221的夹紧面为波浪面或锯齿面。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获得更加牢固的束桨器以及便于规模化生产,夹头22及固定件23与顶板21一体成型,且夹紧机构2与连接杆3一体成型。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防止在连接杆3受到压力时位于两端的夹紧机构2向上翘起而导致夹紧作用减弱或消失的情况,在连接杆3上沿纵向设置有多个沿横向均匀间隔分布且与夹紧机构2连接的4个与连接杆一体成型支撑筋条31。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在折叠式无人机处于收纳机臂的折叠状态时,将夹头22和固定件23分别对准电机和桨叶转轴部分,装上束桨器本体1使桨叶沿同轴缺口伸出。夹头22内壁面上的夹紧条221与电机为线接触的紧密配合,实现夹头22与电机的紧固;固定件23的形状与桨叶转轴部分相匹配并与桨叶松配合,实现固定桨叶的同时防止桨叶的损伤。此外,还在连接杆3上设置了与夹紧机构2相接触的支撑筋条31,起到在连接杆3受到压力的时,为夹紧机构2提供支撑张力,防止夹紧机构2翘起,进而起到更好的固定桨叶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实施例来描述的,但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限制,参照本实用新型的描述,所公开的实施例的其他变化,如对于本领域的专业人士是容易想到的,这样的变化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限定的范围之内。
1.一种无人机束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束桨器本体(1)、以及位于束桨器本体(1)端部的夹紧机构(2);所述夹紧机构(2)包括具有缺口(24)的夹头(22)及可与桨叶配合的固定件(23);其中所述夹头(22)夹紧侧的表面上设置可与驱动装置外壁紧密配合的夹紧条(2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束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条(221)从夹头(22)伸出端部起沿纵向分布至部分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束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条(221)的夹紧面为波浪面或锯齿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束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机构(2)对称设置在束桨器本体(1)的两端,并通过连接杆(3)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人机束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3)上沿纵向设置有多个沿横向间隔分布且与夹紧机构(2)连接的支撑筋条(3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人机束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筋条(31)与连接杆(3)一体成型;且所述夹紧机构(2)与连接杆(3)一体成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束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23)可与桨叶松动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束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机构(2)还包括顶板(21),所述顶板(21)与夹头(22)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人机束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头(22)及固定件(23)与顶板(21)一体成型。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束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24)同轴设置。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