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结合地质探硐布置的地下厂房排烟通道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4-11-20  4


本技术涉及水利水电工程,尤其是一种结合地质探硐布置的地下厂房排烟通道结构。


背景技术:

1、地质探硐是水电工程为探明地下洞室群围岩情况,为地下主要洞室位置选择提供地质参数依据的前期施工洞室,许多项目限于前期规划与实施阶段未考虑综合利用,地质探硐往往最后成为没有用处的洞室,造成了建设资金浪费。

2、目前,多数水电工程中的地下厂房选择连通地面的排烟竖井作为排烟通道,但是部分洞室的洞口地质条件较差,因此开挖完整的排烟竖井可能会造成较大的施工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合地质探硐布置的地下厂房排烟通道结构。

2、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结合地质探硐布置的地下厂房排烟通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3、排烟竖井,经多层排烟平洞与所述地下厂房相连通;

4、地质探硐,一端连通地面,另一端经导向平洞与所述排烟竖井的顶部相连通。

5、通过上述技术手段,地下厂房通过排烟平洞连通排烟竖井,排烟竖井通过导向平洞连通地质探硐,地质探硐与地面相连通,从而地下厂房内的烟雾及气体经排烟平洞进入排烟竖井,经排烟竖井、导向平洞与地质探硐导出地面,利用与地下厂房位置较近的地质探硐作为部分排烟通道,节省对排烟竖井的开挖工程,不但节省工程成本,而且施工便利降低了工程建设的风险。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地下厂房内设有厂内透平油罐室与厂房排水廊道,所述多层排烟平洞具有第一排烟平洞、第二排烟平洞与第三排烟平洞,厂房排水廊道经第一排烟平洞与所述排烟竖井相连通,厂内透平油罐室经第二排烟平洞与所述排烟竖井相连通,地下厂房经第三排烟平洞与所述排烟竖井相连通。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向平洞、所述第一排烟平洞、所述第二排烟平洞与所述第三排烟平洞的断面均呈城门洞型。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烟竖井的断面呈圆形。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地质探硐的出口高程比水库水位或河道水位高2m以上。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1、1、通过利用弃置的地质探硐,借助地质探硐与地下厂房位置较近且地质探硐连通地面,以此将地质探硐作为部分排烟通道,在地质探硐与地下厂房之间开挖排烟竖井进行连通,相较于完整的排烟竖井大幅度减少了开挖的工程量,对于洞口地质条件较差的洞室而言,降低了工程建设风险,一洞多用节省了工程投资成本。



技术特征:

1.一种结合地质探硐布置的地下厂房排烟通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合地质探硐布置的地下厂房排烟通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厂房(4)内设有厂内透平油罐室(5)与厂房排水廊道(6),所述多层排烟平洞具有第一排烟平洞(2-1)、第二排烟平洞(2-2)与第三排烟平洞(2-3),厂房排水廊道(6)经第一排烟平洞(2-1)与所述排烟竖井(1)相连通,厂内透平油罐室(5)经第二排烟平洞(2-2)与所述排烟竖井(1)相连通,地下厂房(4)经第三排烟平洞(2-3)与所述排烟竖井(1)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结合地质探硐布置的地下厂房排烟通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平洞(2-4)、所述第一排烟平洞(2-1)、所述第二排烟平洞(2-2)与所述第三排烟平洞(2-3)的断面均呈城门洞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合地质探硐布置的地下厂房排烟通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烟竖井(1)的断面呈圆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合地质探硐布置的地下厂房排烟通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质探硐(3)的出口高程比水库水位或河道水位高2m以上。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结合地质探硐布置的地下厂房排烟通道结构。本技术适用于水利水电工程技术领域。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合地质探硐布置的地下厂房排烟通道结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结合地质探硐布置的地下厂房排烟通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排烟竖井,经多层排烟平洞与所述地下厂房相连通;地质探硐,一端连通地面,另一端经导向平洞与所述排烟竖井的顶部相连通。

技术研发人员:陈鹏,鲍利发,王薛钢,余雪松,魏海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204
技术公布日:2024/7/2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2342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