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离体心脏灌流装置。
背景技术:
离体心脏灌流实验及应用:1985年,oscarlangendorff首次制备出了哺乳动物离体心脏模型。krebs-henseleit液体是离体心脏灌流灌流中的主要组成部分。langendorff灌流装置是研究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常用的方法,该法通过配制与血液成分相似的灌流液进行主动脉逆行灌流离体心脏的冠状动脉模拟心脏在体功能。因能够排除心脏在体条件下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而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对心脏作用等研究中。
以往的装置为插管位置固定,需将动物心脏先离体再挂在插管上,此方法操作不便,因心脏呈跳动状态且组织较软韧不便夹取固定,插管及后续手术具有难度和一定失败概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使用效果好的离体心脏灌流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包括支架,支架上端中部设置有注射管,注射管通过注射管高度调节部件设置有支架上,支架下部设置有保温壶,保温壶通过保温壶高度调节部件设置在支架上,保温壶下方设置有烧杯,烧杯口位置与保温壶下端口位置相对应;
所述注射管为四个,横向布置在支架上端中部;保温壶为两个,横向布置在支架两侧;
左侧的两个注射管的下端出口分别通过连接管与左上三通阀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相连,左上三通阀的第三端口通过灌流上管7与左中三通第一端口相连,左中三通第二端口与中上三通第一端口相连,左中三通第三端口通过连接管与左下三通第一端口相连,左下三通第二端口与左保温壶侧上口相连,左下三通第三端口依次通过左观察管、左调速阀与左动脉插管上端相连,左动脉插管下端置于左保温壶内上部;左保温壶侧下口通过连接管与中下三通第一端口相连;
右侧的两个注射管的下端出口分别通过连接管与右上三通阀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相连,右上三通阀的第三端口通过连接管与右中三通第一端口相连,右中三通第二端口与中上三通第二端口相连,右中三通第三端口通过连接管与右下三通第一端口相连,右下三通第二端口与右保温壶侧上口相连,右下三通第三端口依次通过右观察管、右调速阀与右动脉插管上端相连,右动脉插管下端置于右保温壶内上部;右保温壶侧下口通过连接管与中下三通第二端口相连;
下三通第三端口与观察管之间为灌流下管;
下三通第二端口与保温壶侧上口之间为水浴下管36;
中三通第三端口与下三通9第一端口之间的连接管由内层管34(即图中虚线部分)和外层管组成,内层管分别与灌流上管7和灌流下管35连通,外层管分别与水浴上管33和水浴下管36连通。中三通第一端口处灌流上管7外侧和下三通第三端口处灌流下管外侧进行封堵,防止水浴液从该处流出。内层管、灌流上管7和灌流下管为同一根管的三个部分,这根管穿过中三通和下三通。内层管用于传输灌流液,外层管用于传输水浴液。
外层管和水浴管可采用橡胶管。内层管和灌流管可采用聚四氟乙烯管。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支架采用80x120cm的白钢条焊接结构。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保温壶采用玻璃双层保温壶。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注射管采用玻璃注射管。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注射管高度调节部件包括注射管卡件,注射管卡件后端与凵形滑框前竖板相连,支架上设置有与凵形滑框相对应的截面为方形的竖杆,竖杆置于凵形滑框的槽中,凵形滑框两侧竖板上设置有螺纹孔,一螺杆前端旋过螺纹孔与竖杆侧边相抵,螺杆后端设置有拧头。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注射管卡件包括平行布置的上弧形卡板和下弧形卡板,上弧形卡板与下弧形卡板后端通过竖板相连,竖板通过横杆与凵形滑框前竖板相连,注射管置于卡板内,上弧形卡板位于注射管的中部,下弧形卡板位于注射管的下部。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支架上端两侧设置有可沿支架横向滑动的挂钩,上三通阀第三端口与中三通第一端口之间的连接管的布置轨迹为:从上三通阀第三端口向外下延伸,接着向外上延伸,再向内上延伸,到达顶点后向内下延伸,最后向下与中三通第一端口连接;所述顶点挂在挂钩处。
其次,本实用新型所述从上三通阀第三端口向外下延伸的路径上经过支架上的十字交叉点,十字交叉点处套有固定环,固定环由内下向外上倾斜,该处连接管置于固定环前端内壁与十字交叉点前端面之间。
另外,本实用新型所述保温壶高度调节部件包括两个对扣的弧形夹板,弧形夹板两侧向外延伸形成连接板,两弧形夹板对应侧连接板通过紧固件相连,保温壶夹于两弧形夹板之间;后端的弧形夹板中部与横向l形连杆外前端相连,l形连杆内后端与凵形滑框一侧壁相连,凵形滑框另一侧壁上设置有螺纹孔,支架上设置有与凵形滑框相对应的截面为方形的竖杆,竖杆置于凵形滑框的槽中,一螺杆前端旋过螺纹孔与竖杆侧边相抵,螺杆后端设置有拧头。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注射管和保温壶的高度可调节,便于离体心脏灌流实验的操作。
本实用新型保温壶可对离体心脏进行保温、保湿处理。
本实用新型注射管便于给药。
本实用新型便于实验的操作控制。灌流时接通三通阀,停止灌流时关闭三通阀或关闭下部的调速阀。根据下部调速阀,控制灌流液的流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不仅局限于以下内容的表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角度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注射管高度调节部件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传输线缆相关部件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传输线缆相关部件主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银丝电极相关部件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保温壶高度调节部件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银丝电极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管线连接图(本实用新型保温壶上端可设置保温壶盖,保温壶盖由两个分立的半圆状盖板构成,两个半圆状盖板对接面中部具有供动脉插管通过的半圆状凹槽。保温壶盖盖在保温壶上,可对灌流的心脏起到保温、保湿的作用,同时可保证保温壶的清洁,防止落灰或水滴迸溅)。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保温壶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箭头方向为保温液流动方向)。
图中,1-支架;2-挂钩;3-注射管;4-注射管高度调节部件;5-拧头;6-三通阀;7-灌流上管;8-连接管;9-右下三通;10-固定环;11-传输线缆;12-观察管;13-调速阀;14-正极;15-地线;16-弹簧状部分;17-心脏;18-盘旋状部分;19-保温壶;20-保温壶高度调节部件;21-烧杯;22-负极;23-弧形夹板;24-心电检测仪;25-紧固件;26-动脉夹;27-数控超级恒温水浴槽;28-盖板;29-中上三通;30-中下三通;31-动脉插管;32为保温液流动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支架,支架上端中部设置有注射管,注射管通过注射管高度调节部件设置有支架上,支架下部设置有保温壶,保温壶通过保温壶高度调节部件设置在支架上,保温壶下方设置有烧杯,烧杯口位置与保温壶下端口位置相对应。
所述支架采用80x120cm的白钢条焊接结构;具有稳固不易生锈的特点。
所述保温壶采用玻璃双层保温壶。
所述注射管采用玻璃注射管。
所述注射管高度调节部件包括注射管卡件,注射管卡件后端与凵形滑框前竖板相连,支架上设置有与凵形滑框相对应的截面为方形的竖杆,竖杆置于凵形滑框的槽中,凵形滑框两侧竖板上设置有螺纹孔,一螺杆前端旋过螺纹孔与竖杆侧边相抵,螺杆后端设置有拧头。
所述注射管卡件包括平行布置的上弧形卡板和下弧形卡板,上弧形卡板与下弧形卡板后端通过竖板相连,竖板通过横杆与凵形滑框前竖板相连,注射管置于卡板内,上弧形卡板位于注射管的中部,下弧形卡板位于注射管的下部。
所述注射管为四个,横向布置在支架上端中部;保温壶为两个,横向布置在支架两侧;
左侧的两个注射管的下端出口分别通过连接管与左上三通阀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相连,左上三通阀的第三端口通过灌流上管与左中三通第一端口相连,左中三通第二端口与中上三通第一端口相连,左中三通第三端口通过连接管与左下三通第一端口相连,左下三通第二端口与左保温壶侧上口相连,左下三通第三端口依次通过左观察管、左调速阀(观察管可采用茂菲氏滴管,调速阀可采用输液调节器)与左动脉插管上端相连,左动脉插管下端置于左保温壶内上部;左保温壶侧下口通过连接管与中下三通第一端口相连;
右侧的两个注射管的下端出口分别通过连接管与右上三通阀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相连,右上三通阀的第三端口通过连接管与右中三通第一端口相连,右中三通第二端口与中上三通第二端口相连,右中三通第三端口通过连接管与右下三通第一端口相连,右下三通第二端口与右保温壶侧上口相连,右下三通第三端口依次通过右观察管、右调速阀与右动脉插管上端相连,右动脉插管下端置于右保温壶内上部;右保温壶侧下口通过连接管与中下三通第二端口相连。
动脉插管可直接插入在体心脏的主动脉中。由于注射管和保温壶位置可调,可先将插管位置放低,调整到动物胸前的合适位置,动脉剪口后直接将插管插入其中,插管成功并固定后打开胸膛取出心脏,调整高度放置于保温壶中进行恢复。上述方式可提高恢复后心脏跳动的质量,提高插管手术成功概率。
整套装置可分为两个独立的灌流给药系统(左侧的两个注射管为一组,右侧的两个注射管为另一组),可同时操作两组实验。
所述支架上端两侧设置有可沿支架横向滑动的挂钩,上三通阀第三端口与中三通第一端口之间的连接管的布置轨迹为:从上三通阀第三端口向外下延伸,接着向外上延伸,再向内上延伸,到达顶点后向内下延伸,最后向下与中三通第一端口连接;所述顶点挂在挂钩处。连接管可调节位置,便于离体心脏插管手术,便于开展急性心血管实验。
所述从上三通阀第三端口向外下延伸的路径上经过支架上的十字交叉点,十字交叉点处套有固定环,固定环由内下向外上倾斜,该处连接管置于固定环前端内壁与十字交叉点前端面之间。
所述保温壶高度调节部件包括两个对扣的弧形夹板,弧形夹板两侧向外延伸形成连接板,两弧形夹板对应侧连接板通过紧固件相连,保温壶夹于两弧形夹板之间;后端的弧形夹板中部与横向l形连杆外前端相连,l形连杆内后端与凵形滑框一侧壁相连,凵形滑框另一侧壁上设置有螺纹孔,支架上设置有与凵形滑框相对应的截面为方形的竖杆,竖杆置于凵形滑框的槽中,一螺杆前端旋过螺纹孔与竖杆侧边相抵,螺杆后端设置有拧头。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中上三通第三端口和中下三通第三端口分别与数控超级恒温水浴槽27(数控超级恒温水浴槽可采用宁波新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c-15数控超级恒温槽。中下三通第三端口30是灌流装置的进水口,与数控超级恒温水浴槽的出水口相连;中上三通第三端口29是灌流装置的出水口,与数控超级恒温水浴槽的进水口相连)。
如图11所示,数控超级恒温水浴槽27驱动保温液从保温壶侧下口流入,经保温液流动腔,从保温壶侧上口流出。保温壶包括内层玻璃和外层玻璃,内外层玻璃之间为保温液流动腔,保温液流动腔只与保温壶侧上口和保温壶侧下口连通。内层玻璃内侧空间与保温壶上端口和保温壶下端口连通,灌流液从保温壶下端口流出。
通过配制与血液成分相似的灌流液(灌流液从上端的注射管注入,同一组的两个注射管一个是正常灌流液,用于在插管后先恢复心脏跳动节律,另一个是含有药物或其他成分的灌流液,用于实验研究。可通过转换三通阀直接改变灌流液体的种类),进行主动脉逆行灌流离体心脏的冠状动脉模拟心脏在体功能。能够排除心脏在体条件下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可广泛应用于药物对心脏作用研究中。
先将100ml灌流液注入上端的注射管中,打开三通阀,灌流液经过内部管路温度由室温上升到37℃(外层管的水浴液对内层管灌流液加温),流经茂菲氏滴管和输液调节器,到达最下方的动脉插管。在插管前关闭输液调节器,插管成功后调节流速并在灌流过程中保持注射管内的液面高度恒定。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所述十字交叉点处可挂置传输线缆,传输线缆包括线缆外层,线缆外层内设置有三条独立的传输线,三条独立的传输线均包括外层绝缘皮和中部线芯。传输线缆一端与心电检测仪24相连。心电检测仪型号可为:bl-420s,成都泰盟有限公司。
心电检测仪24设置在支架的后方下端,传输线缆布置轨迹为:从心电检测仪24端口向前上延伸,接着从十字交叉点内侧下方向十字交叉点前上方环绕后,向十字交叉点后侧环绕,再向十字交叉点外侧环绕,之后向十字交叉点前侧环绕后向下延伸至保温壶上方。
保温壶上方处的传输线缆中的三条独立的传输线均露出线缆外层,该三条独立的传输线分别为正极传输线、地线和负极传输线,正极传输线端部连接有正极14线夹,负极传输线端部连接有负极22线夹,地线端部连接有地线15夹。
所述正极线夹14夹持正极银丝电极一端,负极22线夹夹持负极银丝电极一端,地线15夹夹持动脉夹后端。动脉插管31插入心脏主动脉中,动脉夹用于将主动脉固定在动脉插管上,并且地线与动脉夹相连,可以消除心电图噪音。心脏悬空于保温壶中,靠动脉插管悬吊。正极与心尖接触连接。银丝电极上部搭在保温壶的上端边沿,银丝电极有弹性,银丝下端向上翘与心脏接触。负极与心脏主动脉根部接触连接。
所述银丝电极与保温壶上端口内沿对应位置呈弹簧状;银丝电极另一端呈盘旋状。缠绕成弹簧状可增加银丝电极弹性,防止因为心脏跳动而使电极脱落。盘旋状部分与心脏表面接触,盘旋状可增大电极与心脏的接触面积,接触更牢固。
所述盘旋状部分的直径为0.5cm,盘旋的圈数为2~3圈;弹簧状部分的直径为2cm,圈数为3~4圈。
所述银丝电极与线夹连接端呈盘绕状,银丝电极盘绕在线夹上。银丝电极与线夹连接处缠绕数圈,可增大银丝电极与线夹的接触面积。
本实用新型银丝电极通过传输线与心电检测仪24连接,可记录动物离体心电图。
银丝电极导电性好、质软、富延展性、性质稳定、不易被腐蚀。采用银丝电极作为传输介质,可大大降低信号噪音,得到准确可靠的心电图波形。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描述,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受限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以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只要满足使用需要,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离体心脏灌流装置,包括支架,支架上端中部设置有注射管,其特征在于注射管通过注射管高度调节部件设置有支架上,支架下部设置有保温壶,保温壶通过保温壶高度调节部件设置在支架上,保温壶下方设置有烧杯,烧杯口位置与保温壶下端口位置相对应;
所述注射管为四个,横向布置在支架上端中部;保温壶为两个,横向布置在支架两侧;
左侧的两个注射管的下端出口分别通过连接管与左上三通阀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相连,左上三通阀的第三端口通过灌流上管与左中三通第一端口相连,左中三通第二端口与中上三通第一端口相连,左中三通第三端口通过连接管与左下三通第一端口相连,左下三通第二端口与左保温壶侧上口相连,左下三通第三端口依次通过左观察管、左调速阀与左动脉插管上端相连,左动脉插管下端置于左保温壶内上部;左保温壶侧下口通过连接管与中下三通第一端口相连;
右侧的两个注射管的下端出口分别通过连接管与右上三通阀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相连,右上三通阀的第三端口通过连接管与右中三通第一端口相连,右中三通第二端口与中上三通第二端口相连,右中三通第三端口通过连接管与右下三通第一端口相连,右下三通第二端口与右保温壶侧上口相连,右下三通第三端口依次通过右观察管、右调速阀与右动脉插管上端相连,右动脉插管下端置于右保温壶内上部;右保温壶侧下口通过连接管与中下三通第二端口相连;
下三通第三端口与观察管之间为灌流下管;
下三通第二端口与保温壶侧上口之间为水浴下管;
中三通第三端口与下三通第一端口之间的连接管由内层管和外层管组成,内层管分别与灌流上管和灌流下管连通,外层管分别与水浴上管和水浴下管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离体心脏灌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管高度调节部件包括注射管卡件,注射管卡件后端与凵形滑框前竖板相连,支架上设置有与凵形滑框相对应的截面为方形的竖杆,竖杆置于凵形滑框的槽中,凵形滑框两侧竖板上设置有螺纹孔,一螺杆前端旋过螺纹孔与竖杆侧边相抵,螺杆后端设置有拧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离体心脏灌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管卡件包括平行布置的上弧形卡板和下弧形卡板,上弧形卡板与下弧形卡板后端通过竖板相连,竖板通过横杆与凵形滑框前竖板相连,注射管置于卡板内,上弧形卡板位于注射管的中部,下弧形卡板位于注射管的下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离体心脏灌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端两侧设置有可沿支架横向滑动的挂钩,上三通阀第三端口与中三通第一端口之间的连接管的布置轨迹为:从上三通阀第三端口向外下延伸,接着向外上延伸,再向内上延伸,到达顶点后向内下延伸,最后向下与中三通第一端口连接;所述顶点挂在挂钩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离体心脏灌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从上三通阀第三端口向外下延伸的路径上经过支架上的十字交叉点,十字交叉点处套有固定环,固定环由内下向外上倾斜,该处连接管置于固定环前端内壁与十字交叉点前端面之间。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