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伸缩杆,特别涉及一种撑杆装置。
背景技术:
1、相关技术中,伸缩撑杆具有伸缩支撑外部装置的功能。但是,现有的伸缩撑杆通常采用外置锁紧旋钮的方式对伸缩杆进行锁定,如此使得伸缩撑杆的结构复杂,且解除锁定花费的时间较多,导致伸缩撑杆的适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撑杆装置,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能对支撑杆进行快速锁定和解锁的撑杆装置,以提高撑杆装置的适用性。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撑杆装置,包括支撑套、支撑杆和限位件,所述支撑套具有容纳腔以及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止动孔,所述支撑套靠近所述止动孔的一端呈开口设置;所述支撑杆的一端自所述开口伸入所述容纳腔内并沿第一方向可往复滑动的设于所述支撑套上;所述限位件安装于所述容纳腔内并可转动地设于所述支撑杆上,所述容纳腔内设有用于止挡所述限位件移出所述容纳腔的止挡部,所述止挡部沿所述第一方向设于所述开口与所述限位件之间,所述限位件随所述支撑杆移动并可在第一限位状态和第二限位状态进行切换;在所述第一限位状态,所述限位件与所述止挡部抵接,一部分所述限位件转动伸入至所述止动孔内;在所述第二限位状态,所述限位件与所述止挡部间隔设置,设于所述止动孔内的所述限位件与所述止动孔远离所述开口一端的孔壁抵接,部分所述限位件转动至与所述支撑套的内壁抵接,以使所述限位件处于支撑平衡位置。
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上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具有间隔设置的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在所述第二限位状态,所述限位件通过所述第一限位槽卡设于所述止动孔处的所述支撑套上,所述第一接触面与所述止动孔远离所述开口一端的孔壁抵接,所述第二接触面与所述支撑套的内壁抵接,所述第一接触面位于所述止挡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面之间。
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上还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槽与所述止挡部滑动配合,所述限位件的转动轴线位于所述止挡部偏向所述止动孔的一侧,所述第二限位槽具有呈弧形设置的第三接触面,在所述第一限位状态,所述第三接触面与所述止挡部抵接而具有第一抵接处,所述限位件在外力作用下处于支撑平衡位置且受力方向沿第二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穿过所述限位件的转动轴线和所述第一抵接处的方向。
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在所述第一限位状态沿所述第二方向的长度为l1,所述止挡部远离所述开口的一端与所述止动孔远离所述开口一端的孔壁之间的间距为l2,所述l1与所述l2满足:l1<l2。
6、在一实施例中,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止动孔靠近所述开口一端的孔壁与所述开口之间的间距为l3,所述止挡部远离所述开口的一端与所述开口之间的间距为l4,所述l3与所述l4满足:l3≤l4。
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的转动轴线位于所述止挡部偏向所述止动孔的一侧,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三方向上,所述限位件的转动轴线与所述止挡部之间的垂直距离为l5,所述l5满足:3.0mm≤l5≤4.5mm。
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杆上设有支撑部,所述限位件设于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开口之间,所述支撑部用于支撑所述支撑杆在所述容纳腔内沿所述第一方向往复滑动;和/或,所述支撑套上形成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止挡孔,所述止挡部设于所述止挡孔的孔壁边缘,所述止挡孔为所述支撑套上的冲压孔,所述止挡部为所述冲压孔的翻边。
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通过连接件与所述支撑杆转动连接,所述连接件包括依次连接的限位段、连接段和固定段,所述支撑杆的一侧抵接于所述连接段上,所述固定段穿过所述支撑杆上的通孔与所述支撑杆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段的长度大于所述限位件的厚度,所述限位件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连接段上并与所述支撑杆或者所述限位段间隔设置,以形成转动间隙。
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套上设有第一定位孔,所述支撑杆上设有定位部,所述限位件的转动轴线位于所述定位部与所述开口之间,在所述第二限位状态,所述第一定位孔沿所述限位件的转动轴线方向的投影落在所述定位部上,所述第一定位孔供外部的定位件穿过以与所述定位部配合,以使所述限位件维持在所述第二限位状态。
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定位部为第二定位孔或者定位槽;和/或,
12、所述第一定位孔和所述止动孔位于所述支撑套的不同侧面,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止动孔位于所述开口与所述第一定位孔之间。
13、本实用新型的撑杆装置包括支撑套、支撑杆和限位件,支撑套具有容纳腔和止动孔,支撑杆的一端伸入容纳腔内并沿第一方向可往复滑动的设于支撑套上,限位件安装于容纳腔内并可转动地设于支撑杆上,容纳腔内设有用于止挡限位件移出容纳腔的止挡部,止挡部沿第一方向设于开口与限位件之间,限位件可在第一限位状态和第二限位状态进行切换;在第一限位状态,限位件与止挡部抵接,部分限位件转动伸入至止动孔内;在第二限位状态,限位件与止挡部间隔设置,设于止动孔内的限位件与止动孔远离开口一端的孔壁抵接,部分限位件转动至与支撑套的内壁抵接,以使限位件处于支撑平衡位置。如此设置,在使用撑杆装置时,对支撑杆施加沿第一方向的外力,支撑杆向容纳腔外滑动,限位件随支撑杆移动并在与止挡部抵接后发生转动,部分限位件转动伸入至止动孔内,使得限位件处于第一限位状态,此时限位件在外力作用下受力平衡;在限位件处于第一限位状态后,对支撑杆施加沿第一方向的反向的外力,支撑杆向容纳腔内滑动,伸入止动孔内的限位件随支撑杆移动并在与止动孔的孔壁抵接后发生转动,设于容纳腔内的限位件转动至与支撑套的内壁抵接,限位件在支撑套上分别与止动孔的孔壁抵接和容纳腔的内壁抵接,使得限位件处于第二限位状态,此时限位件处于支撑平衡位置,限位件和支撑杆沿第一方向的反向不能向容纳腔内移动,从而实现了对支撑杆的快速锁定。当需要解锁支撑杆时,再次对支撑杆施加沿第一方向的外力,支撑杆带动限位件移动并在与止挡部抵接后转动一定角度,以实现对支撑杆的快速解锁,再对支撑杆施加沿第一方向相反的外力,支撑杆带动限位件移动并收回至容纳腔内,支撑杆和限位件收回至支撑套内。由此可见,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能够对支撑杆进行快速锁定和解锁,撑杆装置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从而提高了撑杆装置的适用性。
1.一种撑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撑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上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具有间隔设置的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在所述第二限位状态,所述限位件通过所述第一限位槽卡设于所述止动孔处的所述支撑套上,所述第一接触面与所述止动孔远离所述开口一端的孔壁抵接,所述第二接触面与所述支撑套的内壁抵接,所述第一接触面位于所述止挡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面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撑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上还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槽与所述止挡部滑动配合,所述限位件的转动轴线位于所述止挡部偏向所述止动孔的一侧,所述第二限位槽具有呈弧形设置的第三接触面,在所述第一限位状态,所述第三接触面与所述止挡部抵接而具有第一抵接处,所述限位件在外力作用下处于支撑平衡位置且受力方向沿第二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穿过所述限位件的转动轴线和所述第一抵接处的方向。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撑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在所述第一限位状态沿所述第二方向的长度为l1,所述止挡部远离所述开口的一端与所述止动孔远离所述开口一端的孔壁之间的间距为l2,所述l1与所述l2满足:l1<l2。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撑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止动孔靠近所述开口一端的孔壁与所述开口之间的间距为l3,所述止挡部远离所述开口的一端与所述开口之间的间距为l4,所述l3与所述l4满足:l3≤l4。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撑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的转动轴线位于所述止挡部偏向所述止动孔的一侧,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三方向上,所述限位件的转动轴线与所述止挡部之间的垂直距离为l5,所述l5满足:3.0mm≤l5≤4.5m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撑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上设有支撑部,所述限位件设于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开口之间,所述支撑部用于支撑所述支撑杆在所述容纳腔内沿所述第一方向往复滑动;和/或,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撑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通过连接件与所述支撑杆转动连接,所述连接件包括依次连接的限位段、连接段和固定段,所述支撑杆的一侧抵接于所述连接段上,所述固定段穿过所述支撑杆上的通孔与所述支撑杆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段的长度大于所述限位件的厚度,所述限位件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连接段上并与所述支撑杆或者所述限位段间隔设置,以形成转动间隙。
9.如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撑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套上设有第一定位孔,所述支撑杆上设有定位部,所述限位件的转动轴线位于所述定位部与所述开口之间,在所述第二限位状态,所述第一定位孔沿所述限位件的转动轴线方向的投影落在所述定位部上,所述第一定位孔供外部的定位件穿过以与所述定位部配合,以使所述限位件维持在所述第二限位状态。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撑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为第二定位孔或者定位槽;和/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