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膜电极片取料,具体为极片取料装置。
背景技术:
1、燃料电池主要包括质子交换燃料电池、碱性燃料电池、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熔融碳酸盐型燃料电池、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等,其中质子交换燃料电池是目前最主要的燃料电池类型
2、在膜电极制备取料过程中,最常见的转移方式是人工转移,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是人工拿取极片时,非常容易将手上的杂质或者指纹印留在极片上,容易影响后续极片的贴合效果,甚至对膜电极成品的性能造成影响;第二是人工取料后,放置的位置无法精确定位,容易出现偏差,不方便后续机械取料识别,实际使用中仍具有一定的不便性,因此亟需极片取料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极片取料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最常见的转移方式是人工转移,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是人工拿取极片时,非常容易将手上的杂质或者指纹印留在极片上,容易影响后续极片的贴合效果,甚至对膜电极成品的性能造成影响;第二是人工取料后,放置的位置无法精确定位,容易出现偏差,不方便后续机械取料识别,实际使用中仍具有一定的不便性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极片取料装置,包括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包括底端均匀设有支腿支撑的电动输送带,且带体表面用于极片放置运输;
3、拿取机构,所述拿取机构包括升降气缸,所述升降气缸连接在电动输送带的出料侧,且升降气缸的顶端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上连接有摆臂,且摆臂端头底端连接有极片吸盘,用于对电动输送带顶端的极片吸取;
4、阻挡机构,所述阻挡机构设置在电动输送带顶端,且位于极片吸盘吸取处前方。
5、实现上述技术方案,采用升降气缸可以控制驱动电机和极片吸盘升降,以及驱动电机可以帮助极片吸盘进行旋转的设计,从而让极片吸盘可以对极片进行吸附并取出脱落的操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装置的工作效率更加稳定,且不容易在极片表面残留污物,另外在脱落后极片的落点更加准确。
6、进一步的,所述电动输送带的带体表面均匀开设有通孔,所述电动输送带内部为空心状,且侧面连接有与吸风机相连接的风管,用于极片稳固。
7、实现上述技术方案,提升电动输送带表面对极片的稳定效果。
8、进一步的,所述支腿为两段式设计,且两段上皆均匀开设有固定孔,用于螺栓穿过固定且调节高度。
9、实现上述技术方案,便于电动输送带调整至合适工作高度。
10、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电机顶端的摆臂分叉数量至少一个,且沿驱动电机的中心处均匀分布,用于减少运动周期行程。
11、实现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摆臂的旋转周期行程路径可以改变,便于提升取料流程运行速度。
12、进一步的,所述极片吸盘的管体质软,且其表面包覆有弹簧,用于缓冲。
13、实现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极片吸盘底端在吸料时可以获得一定的缓冲效果。
14、进一步的,所述阻挡机构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通过螺栓连接在电动输送带侧边,且固定座上连接有安装条,所述安装条上连接有z字架,且z字架上可拆卸式固定有阻挡杆,所述阻挡杆底端与电动输送带带体之间的间距大于一个极片厚度,且小于两个极片厚度。
15、实现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极片在取料前,更加容易产生叠放的情况。
1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7、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电动输送带、升降气缸、驱动电机和极片吸盘,采用升降气缸可以控制驱动电机和极片吸盘升降,以及驱动电机可以帮助极片吸盘进行旋转的设计,从而让极片吸盘可以对极片进行吸附并取出脱落的操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装置的工作效率更加稳定,且不容易在极片表面残留污物,另外在脱落后极片的落点更加准确。
1.极片取料装置,包括输送机构(1),所述输送机构(1)包括底端均匀设有支腿(111)支撑的电动输送带(110),且带体表面用于极片放置运输,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取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输送带(110)的带体表面均匀开设有通孔,所述电动输送带(110)内部为空心状,且侧面连接有与吸风机相连接的风管(112),用于极片稳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取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腿(111)为两段式设计,且两段上皆均匀开设有固定孔,用于螺栓穿过固定且调节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取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211)顶端的摆臂(212)分叉数量至少一个,且沿驱动电机(211)的中心处均匀分布,用于减少运动周期行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取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片吸盘(213)的管体质软,且其表面包覆有弹簧(214),用于缓冲。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取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机构(3)包括固定座(310),所述固定座(310)通过螺栓连接在电动输送带(110)侧边,且固定座(310)上连接有安装条(311),所述安装条(311)上连接有z字架(312),且z字架(312)上可拆卸式固定有阻挡杆(313),所述阻挡杆(313)底端与电动输送带(110)带体之间的间距大于一个极片厚度,且小于两个极片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