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磁铁式旋翼无人机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81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磁铁式旋翼无人机。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生活生产过程中,旋翼无人机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泛,由于旋翼无人机具有机动灵活,飞行平稳等优点,因此旋翼无人机也被应用到商业物流运输系统中来,用于挂载、运输和投递物品。

目前,物品运输类的无人机使用越来越广泛,能够方便快速的对物品进行输运和移动,但是现有的无人机大多使用挂钩对物品进行吊挂,通常需要工作人员手动将物品与无人机的挂扣进行连接和分离,操作不够方便,且需要多个操作人员进行配合协作。为此,需要设计一种新的技术方案给予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磁铁式旋翼无人机,通过在无人机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吊挂的电磁铁,配合控制电路的继电器,方便控制电磁铁的工作状态,从而方便对铁质物品进行吸附和运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磁铁式旋翼无人机,包括无人机体、旋翼和磁铁机构,所述无人机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飞控主板和锂电池,所述无人机体的边缘处固定连接有旋翼,所述旋翼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无刷电机,所述无刷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旋桨,所述无人机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磁铁机构,所述磁铁机构包括电磁铁、固定座、牵引绳、继电器和安装座,所述电磁铁固定连接在在固定座的下表面,所述安装座与无人机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与安装座之间固定连接有牵引绳,所述安装座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继电器,所述继电器与电磁铁之间连接有导线,所述固定座与安装座扣合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固定座的下表面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的边缘处开设有锁定孔,所述锁定孔内设有转动连接的锁紧螺栓。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安装座的下表面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呈45°斜向分布在安装座的侧壁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固定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凸起的卡榫,所述卡榫内嵌于卡槽内且与卡槽滑动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锂电池、无刷电机和继电器分别与飞控主板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无人机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吊挂的电磁铁,配合控制电路的继电器,方便控制电磁铁的工作状态,从而方便对铁质物品进行吸附和运输,便于单人进行移动、运输操作,减少人工劳动力,操作更加方便。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固定座与安装座之间固定连接有牵引绳,方便对电磁铁进行延长,方便对物品进行吸附、固定,通过在固定座的顶部边缘处设有卡榫,配合安装座表面的卡槽,提高磁铁机构与无人机体连接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磁铁式旋翼无人机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无人机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固定座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无人机体-1,旋翼-2,磁铁机构-3,飞控主板-4,锂电池-5,无刷电机-6,螺旋桨-7,电磁铁-8,固定座-9,牵引绳-10,继电器-11,安装座-12,导线-13,连接槽-14,锁定孔-15,锁紧螺栓-16,卡槽-17,卡榫-1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磁铁式旋翼无人机,包括无人机体1、旋翼2和磁铁机构3,所述无人机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飞控主板4和锂电池5,所述无人机体1的边缘处固定连接有旋翼2,所述旋翼2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无刷电机6,所述无刷电机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旋桨7,所述无人机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磁铁机构3,所述磁铁机构3包括电磁铁8、固定座9、牵引绳10、继电器11和安装座12,所述电磁铁8固定连接在在固定座9的下表面,所述安装座12与无人机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9与安装座12之间固定连接有牵引绳10,所述安装座1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继电器11,所述继电器11与电磁铁8之间连接有导线13,所述固定座9与安装座12扣合连接,通过在固定座9与安装座12之间固定连接有牵引绳10,方便对电磁铁8进行延长,方便对物品进行吸附、固定。

进一步改进地,如图3所示,所述固定座9的下表面开设有连接槽14,所述连接槽14的边缘处开设有锁定孔15,所述锁定孔15内设有转动连接的锁紧螺栓16,通过在固定座9的下表面开设有连接槽14,方便对电磁铁8进行安装,通过在连接槽14的边缘处开设有带锁紧螺栓16的锁定孔15,便于对电磁铁8进行固定。

进一步改进地,如图1-2所示,所述安装座12的下表面开设有卡槽17,所述卡槽17呈45°斜向分布在安装座12的侧壁上,通过在安装座12的下表面开设有45°分布的卡槽17,方便与固定座9进行连接。

进一步改进地,如图1所示,所述固定座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凸起的卡榫18,所述卡榫18内嵌于卡槽17内且与卡槽17滑动连接,通过在固定座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凸起的卡榫18,方便与卡槽17相互配合,便于对固定座9进行拆装。

具体改进地,所述锂电池5、无刷电机6和继电器11分别与飞控主板4相连接,通过使用飞控主板4与锂电池5、无刷电机6和继电器11相连接,方便对无人机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保证无人机正常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无人机体-1、旋翼-2、磁铁机构-3、飞控主板-4、锂电池-5、无刷电机-6、螺旋桨-7、电磁铁-8、固定座-9、牵引绳-10、继电器-11、安装座-12、导线-13、连接槽-14、锁定孔-15、锁紧螺栓-16、卡槽-17、卡榫-18,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该飞控主板具体为fc1212-s飞控主板,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无人机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吊挂的电磁铁8,配合控制电路的继电器11,方便控制电磁铁8的工作状态,从而方便对铁质物品进行吸附和运输,便于单人进行移动、运输操作,减少人工劳动力,操作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操作人员利用操作手柄与飞控主板4配进行配对,然后使用操作手柄对无人机的飞行状态进行控制,在需要吊装物品时,将固定座9从安装座12没取出,利用牵引绳10对固定座9和安装座12进行连接,将无人机飞到物品的正上方,使电磁铁8落于物品的表面,通过控制继电器11闭合,使电磁铁8通电后产生磁性,对物品进行吸附固定,将物品移动至指定位置后,控制继电器11断开,电磁铁8失去磁性并与物品分离,完成吊装操作,使用更加方便。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技术特征:

1.一种磁铁式旋翼(2)无人机,包括无人机体(1)、旋翼(2)和磁铁机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机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飞控主板(4)和锂电池(5),所述无人机体(1)的边缘处固定连接有旋翼(2),所述旋翼(2)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无刷电机(6),所述无刷电机(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旋桨(7),所述无人机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磁铁机构(3),所述磁铁机构(3)包括电磁铁(8)、固定座(9)、牵引绳(10)、继电器(11)和安装座(12),所述电磁铁(8)固定连接在固定座(9)的下表面,所述安装座(12)与无人机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9)与安装座(12)之间固定连接有牵引绳(10),所述安装座(1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继电器(11),所述继电器(11)与电磁铁(8)之间连接有导线(13),所述固定座(9)与安装座(12)扣合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磁铁式旋翼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9)的下表面开设有连接槽(14),所述连接槽(14)的边缘处开设有锁定孔(15),所述锁定孔(15)内设有转动连接的锁紧螺栓(1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磁铁式旋翼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12)的下表面开设有卡槽(17),所述卡槽(17)呈45°斜向分布在安装座(12)的侧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磁铁式旋翼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凸起的卡榫(18),所述卡榫(18)内嵌于卡槽(17)内且与卡槽(17)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磁铁式旋翼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电池(5)、无刷电机(6)和继电器(11)分别与飞控主板(4)相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磁铁式旋翼无人机,包括无人机体、旋翼和磁铁机构,无人机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飞控主板和锂电池,无人机体的边缘处固定连接有旋翼,旋翼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无刷电机,无刷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旋桨,无人机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磁铁机构,磁铁机构包括电磁铁、固定座、牵引绳、继电器和安装座,电磁铁固定连接在在固定座的下表面,安装座与无人机体的底部固定连接,固定座与安装座之间固定连接有牵引绳,安装座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继电器,继电器与电磁铁之间连接有导线。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无人机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吊挂的电磁铁,配合控制电路的继电器,方便控制电磁铁的工作状态,从而方便对铁质物品进行吸附和运输。

技术研发人员:何诚;李瑾;王越;狄曙玲;舒立福;陈锋;赵风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森林警察学院
技术研发日:2019.10.10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230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