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脚、电池、电池包及用电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4-10-21  37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引脚及包含该引脚的电池、电池包和用电设备。


背景技术:

2.电池上的引脚通常用来连接极柱和极耳,但是,对于传统引脚和电池,其在装配过程中比较费时费劲,故装配效率较低。并且,在装配过程中引脚容易产生局部断裂,使得引脚只能进行报废处理,从而影响引脚和电池的生产良率。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引脚和电池的装配效率和生产良率。
4.一种引脚,包括:
5.转接片;及
6.导通片,所述导通片包括第一焊接片、第二焊接片和中间弯折片,所述第一焊接片焊接在所述转接片上,所述中间弯折片连接在所述第一焊接片和所述第二焊接片之间,所述中间弯折片具有柔性以使所述第一焊接片和所述焊接片之间的弯折角度能够改变;所述中间弯折片包括多层相互层叠设置的金属片。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接片具有正面,所述正面背向电芯设置,所述第一焊接片焊接在所述正面。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接片具有背面,所述背面面向电芯设置,所述第一焊接片焊接在所述背面。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通片包括多层金属片,多层所述金属片相互层叠形成长方体,所述长方体具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两个侧面,所述侧面包括第一段、第二段和中间段,所述中间段连接在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之间,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上的相邻两层所述金属片焊接连接;所述长方体与所述第一段对应的部分形成所述第一焊接片,所述长方体与所述第二段对应的部分形成所述第二焊接片,所述长方体与所述中间段对应的部分形成所述中间弯折片。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长方体具有沿宽度方向延伸的两个端面,其中一个端面与所述第一段连接,另外一个端面与所述第二段连接,两个所述端面上相邻两层所述金属片焊接连接。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焊接连接为钎焊或熔焊。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焊接片和所述第二焊接片的弯折角度为90
°
时,所述中间弯折片包括弯折角度为90
°
的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第一焊接片连接,所述第二弯折部与所述第二焊接片连接,所述第一弯折部的长度与所述第一焊接片的长度之比为1/3至1/2;所述第二弯折部的长度与所述第二焊接片的长度之比为1/3至1/2。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中间弯折片的金属片采用铜材料制成时,所述金属片的层数为4层至25层,所述金属片的厚度为0.005mm至0.025mm。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中间弯折片的金属片采用铝材料制成时,所述金属片的层数为10层至50层,所述金属片的厚度为0.01mm至0.05mm。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焊接片通过激光焊接固定在所述转接片上,所述第二焊接片通过超声波焊接固定在极耳上。
16.一种电池,包括极柱、电芯、极耳和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引脚,所述极耳设置在所述电芯上,所述引脚与所述极柱连接,所述第二焊接片与所述极耳焊接。
17.一种电池包,包括箱体和上述电池,所述电池的数量为多个并收容在所述箱体内。
18.一种用电设备,包括上述电池包,所述用电设备为储能设备或车辆。
19.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一个技术效果是:鉴于中间弯折片连接在第一焊接片和第二焊接片之间,中间弯折片包括多层相互层叠设置的金属片,使得中间弯折片具有较大的柔性,如此一是中间弯折片容易弯折,从而容易改变第一焊接片和第二焊接片之间的弯折角度,继而提高引脚的装配效率。二是中间弯折片难以被折断,同时,当第一焊接片和第二焊接片的弯折角度确定后,中间弯折片不会产生使得第二焊接片回弹的应力,确保第一焊接片和第二焊接片的弯折角度不会改变,提高引脚的生产良率。三是引脚装配完成之后,中间弯折片具有较高的抗剪切能力,中间弯折片难以产生断裂,提高引脚和电池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20.图1为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在引脚处于展开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图1所示电池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图1所示电池在引脚处于展开叠置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图1所示电池中所提供的第一示例引脚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多层金属片叠置所成的长方体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25.图6为图1所示电池中所提供的第二示例引脚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27.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内”、“外”、“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28.参阅图1、图2和图3,电池10包括引脚11、电芯12、顶盖13、极柱14和极耳15,极耳1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极耳15均设置在电芯12上,其中一个极耳15作为正极使用,另外一个极耳15作为负极使用,顶盖13上设置有两个极柱14,极柱14穿设在顶盖13中,其中一个极柱14
作为正极使用,另外一个极柱14作为负极使用。引脚11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引脚11作为正极使用,另外一个引脚11作为负极使用,作为正极使用的引脚11连接在作为正极使用的极柱14和极耳15之间,作为负极使用的引脚11连接在作为负极使用的极柱14和极耳15之间。
29.引脚11包括转接片100和导通片200,转接片100和导通片200两者均为能够传输电流的导体。转接片100的一端与极柱14电性连接。导通片200包括第一焊接片210、第二焊接片220和中间弯折片230,中间弯折片230具有一定的柔性并连接在第一焊接片210和第二焊接片220之间,即中间弯折片230的一端与第一焊接片210连接,中间弯折片230的另一端与第二焊接片220连接。中间弯折片230自身能够产生弯折,使得第一焊接片210和第二焊接片220之间的弯折角度改变,该弯折角度可以理解为第一焊接片210和第二焊接片220两者抽象处理后所形成的两个平面之间的夹角。中间弯折片230的柔性大于第一焊接片210和第二焊接片220的柔性。第一焊接片210叠置在转接片100上并与转接片100焊接连接,第二焊接片220叠置在极耳15上并与极耳15焊接连接。在导通片200作为正极使用的情况下,电芯12内的电流可以依次通过极耳15、第二焊接片220、中间弯折片230、第一焊接片210和转接片100流入至极柱14。
30.极耳15能够相对电芯12产生转动。当引脚11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焊接片210和第二焊接片220之间的夹角大于0
°
;当中间弯折片230产生弯折时,第二焊接片220相对第一焊接片210转动直至叠置在第一焊接片210上,此时,第一焊接片210和第二焊接片220之间的夹角等于0
°
,引脚11处于叠置状态。在第二焊接片220相对第一焊接片210转动的过程中,鉴于第二焊接片220与极耳15焊接连接,极耳15也将相对电芯12产生转动,直至极耳15也相对第一焊接片210处于叠置状态。
31.参阅图4和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中间弯折片230包括多层金属片231,多层金属片231相互层叠形成该中间弯折片230。对于导通片200的制作,可以先将多层金属片231相互层叠形成一个长方体240,该长方体240具有沿自身长度方向延伸的两个侧面241,也具有沿自身宽度方向延伸的两个端面242。显然,其中一个端面242连接在两个侧面241的其中一端之间,另外一个端面242连接在两个侧面241的另外一端之间。每个侧面241可以划分为三段,该三段分别记为第一段2411、第二段2422和中间段2423,即侧面241包括第一段2411、第二段2422和中间段2423,第一段2411与其中一个端面242连接,第二段2422与另外一个端面242连接,中间段2423连接在第一段2411和第二段2422之间,即中间段2423的一端与第一段2411连接,中间段2423的另一端与第二段2422连接。也即中间段2423居中设置,第一段2411和第二段2422分居中间段2423的两端。
32.对第一段2411和第二段2422进行焊接,使得在第一段2411和第二段2422上的相邻两层金属片231焊接连接,而在中间段2423上的相邻两层金属片231并未进行焊接连接。所谓焊接连接,一种是采用钎焊的方式,即通过焊条所产生的焊缝金属液注入至相邻两层金属片231之间,固化后的焊缝金属液将形成连接两层金属片231的焊接层,故两层金属片231之间加入了成分不同的焊接层。另一种采用激光或超声波等熔焊的方式将两层金属片231的边缘熔化,待冷却后两层金属片231将自然粘合,故两层金属片231之间并未有成分不同的其他物质。
33.因此,长方体240与该第一段2411对应的部分将形成第一焊接片210,长方体240与
该第二段2422对应的部分将形成第二焊接片220,长方体240与该中间段2423对应的部分将形成中间弯折片230。鉴于中间弯折片230中相邻两层金属片231并未焊接连接,而第一焊接片210和第二焊接片220中相邻两层金属片231被焊接连接在一起,如此使得中间弯折片230相对第一焊接片210和第二焊接片220具有更大的柔性,使得中间弯折片230相对第一焊接片210和第二焊接片220更容易产生弯折。进一步地,还将两个端面242上相邻两层金属片231也进行焊接。
34.因此,鉴于第一焊接片210上的金属片231通过焊接形成为一个整体,第一焊接片210可以理解为单片结构,同样地,第二焊接片220上的金属片231通过焊接成为一个整体,第二焊接片220也可以理解为单片结构。但是,中间弯折片230的金属片231并未通过焊接成为一个整体,使得各层金属片231之间自然层叠,避免对金属片231进行约束,中间弯折片230可以理解为多片结构。故多片结构的中间弯折片230相对单片结构的第一焊接部和第二焊接片220具有更高的柔性,从而更容易产生弯折。
35.在其他实施例中,例如,可以将第一段2411分为多个子段部分,该子段部分沿长度方向排列,在其中一些子段部分上的相邻两层金属片231焊接连接,而其它子段部分上的相邻两层金属片231并未焊接连接,故沿长度方向上,第一焊接片210的一部分为通过多层金属片231经焊接处理而形成一个整体的单片结构,而另一部分为多层金属片231并未经焊接处理而自然层叠的多片结构,使得第一焊接片210上的单片结构和多片结构沿长度方向相互间隔设置。与第一焊接片210相类似,第二焊接片220的一部分为通过多层金属片231经焊接处理而形成一个整体的单片结构,而另一部分为多层金属片231并未经焊接处理而自然层叠的多片结构,使得第二焊接片220上的单片结构和多片结构沿长度方向相互间隔设置。又如,可以将第一焊接片210仅由一个厚度较大的金属片231自然形成一个整体,而并非由多个厚度较小的金属片231焊接形成一个整体,该第一焊接片210与中间弯折片230分体连接。也可以将第二焊接片220由单个厚度较大的金属片231形成一个整体,而并非由多个厚度较小的金属片231焊接形成一个整体,该第二焊接片220与中间弯折片230分体连接。
36.假如将单片结构的片状体进行弯折而形成两部分,该两部分分别形成第一焊接片210和第二焊接片220,片状体在弯折处形成折痕,使得第二焊接片220绕折痕转动而改变与第一焊接片210的弯折角度。鉴于片状体为单片结构,在材料和厚度等特征相同的基础上,单片结构的柔性较低,如此一方面不利于第一焊接片210和第二焊接片220的弯折,从而影响引脚11的装配效率。另一方面在弯折过程中将导致整个片状体在折痕处折断,也使得当第一焊接片210和第二焊接片220的弯折角度确定后,折痕处的应力将使得第二焊接片220产生回弹,从而增大第一焊接片210和第二焊接片220的弯折角度,继而影响引脚11的生产良率。再一方面在引脚11和电池10装配完成之后,该折痕处的振动抗剪切能力较弱,故折痕处容易断裂,从而影响引脚11和电池10的使用寿命。
37.而对于上述实施例中的引脚11,鉴于中间弯折片230为多层金属片231相互叠置形成的多片结构,在材料和厚度等特征相同的基础上,多片结构的中间弯折片230相对单片结构具有更高的柔性。如此一是中间弯折片230容易弯折,从而容易改变第一焊接片210和第二焊接片220之间的弯折角度,继而提高引脚11的装配效率。二是中间弯折片230难以被折断,同时,当第一焊接片210和第二焊接片220的弯折角度确定后,中间弯折片230不会产生使得第二焊接片220回弹的应力,确保第一焊接片210和第二焊接片220的弯折角度不会改
变,提高引脚11的生产良率。三是引脚11和电池10装配完成之后,中间弯折片230具有较高的抗剪切能力,中间弯折片230难以产生断裂,提高引脚11和电池10的使用寿命。
38.参阅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第一焊接片210和第二焊接片220的弯折角度为90
°
时,中间弯折片230包括弯折角度为90
°
的第一弯折部232和第二弯折部233,第一弯折部232与第一焊接片210连接,第二弯折部233与第二焊接片220连接,第一弯折部232的长度a与第一焊接片210的长度a之比为1/3至1/2;第二弯折部233的长度b与第二焊接片220的长度b之比为1/3至1/2。通过上述设置,可以保证中间弯折片230具有合理的柔性。
39.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引脚11作为负极使用时,引脚11采用铜材料制成,故中间弯折片230的金属片231也采用铜材料制成。此时,金属片231的层数为4层至25层,例如金属片231的层数为4层、10层或25层等。单层金属片231的厚度为0.005mm至0.025mm,例如,单层金属片231的厚度为0.005mm、0.010mm或0.025mm等。如此使得中间弯折片230具有合理的柔性,也具有合理的抗剪和抗拉强度。
40.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引脚11作为正极使用时,引脚11采用铝材料制成,故中间弯折片230的金属片231也采用铝材料制成。此时,金属片231的层数为10层至50层,例如金属片231的层数为10层、20层或50层等。单层金属片231的厚度为0.01mm至0.05mm,例如,单层金属片231的厚度为0.01mm、0.02mm或0.05mm等。如此也使得中间弯折片230具有合理的柔性,也具有合理的抗剪和抗拉强度。
41.在一些实施例中,转接片100具有正面110和背面120,正面110和背面120为转接片100在厚度方向上朝向相反的两个表面,正面110背向电芯12设置,背面120面向电芯12设置,例如,参阅图4,第一焊接片210焊接在该正面110。又如,参阅图5,该第一焊接片210焊接在该背面120处,在极耳15的弯折过程中,极耳15将与中间弯折片230接触,使得极耳15无法接触第一焊接片210与中间弯折片230的连接处,防止第一焊接片210上的毛刺、披锋等异物对极耳15构成划伤或撕裂,从而提高引脚11和电池10的生产良率。
4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焊接片210通过激光焊接固定在转接片100上,第二焊接片220通过超声波焊接固定在极耳15上。如此在保证装配便捷性的基础上提高焊接强度。
43.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44.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引脚,其特征在于,包括:转接片;及导通片,所述导通片包括第一焊接片、第二焊接片和中间弯折片,所述第一焊接片焊接在所述转接片上,所述中间弯折片连接在所述第一焊接片和所述第二焊接片之间,所述中间弯折片具有柔性以使所述第一焊接片和所述焊接片之间的弯折角度能够改变;所述中间弯折片包括多层相互层叠设置的金属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脚,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片具有正面,所述正面背向电芯设置,所述第一焊接片焊接在所述正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脚,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片具有背面,所述背面面向电芯设置,所述第一焊接片焊接在所述背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脚,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通片包括多层金属片,多层所述金属片相互层叠形成长方体,所述长方体具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两个侧面,所述侧面包括第一段、第二段和中间段,所述中间段连接在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之间,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上的相邻两层所述金属片焊接连接;所述长方体与所述第一段对应的部分形成所述第一焊接片,所述长方体与所述第二段对应的部分形成所述第二焊接片,所述长方体与所述中间段对应的部分形成所述中间弯折片。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引脚,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方体具有沿宽度方向延伸的两个端面,其中一个端面与所述第一段连接,另外一个端面与所述第二段连接,两个所述端面上相邻两层所述金属片焊接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引脚,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连接为钎焊或熔焊。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脚,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焊接片和所述第二焊接片的弯折角度为90
°
时,所述中间弯折片包括弯折角度为90
°
的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第一焊接片连接,所述第二弯折部与所述第二焊接片连接,所述第一弯折部的长度与所述第一焊接片的长度之比为1/3至1/2;所述第二弯折部的长度与所述第二焊接片的长度之比为1/3至1/2。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脚,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中间弯折片的金属片采用铜材料制成时,所述金属片的层数为4层至25层,所述金属片的厚度为0.005mm至0.025mm。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脚,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中间弯折片的金属片采用铝材料制成时,所述金属片的层数为10层至50层,所述金属片的厚度为0.01mm至0.05mm。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焊接片通过激光焊接固定在所述转接片上,所述第二焊接片通过超声波焊接固定在极耳上。1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极柱、电芯、极耳和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引脚,所述极耳设置在所述电芯上,所述引脚与所述极柱连接,所述第二焊接片与所述极耳焊接。12.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和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所述电池的数量为多个并收容在所述箱体内。13.一种用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池包,所述用电设备为储能设备或车辆。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引脚、电池、电池包和用电设备。引脚包括:转接片;及导通片,导通片包括第一焊接片、第二焊接片和中间弯折片,第一焊接片焊接在转接片上,中间弯折片连接在第一焊接片和第二焊接片之间,中间弯折片具有柔性以使第一焊接片和焊接片之间的弯折角度能够改变;中间弯折片包括多层相互层叠设置的金属片。如此一是中间弯折片容易弯折,从而容易改变第一焊接片和第二焊接片之间的弯折角度,继而提高引脚的装配效率。二是中间弯折片难以被折断,同时,当第一焊接片和第二焊接片的弯折角度确定后,中间弯折片不会产生使得第二焊接片回弹的应力,确保第一焊接片和第二焊接片的弯折角度不会改变,提高引脚的生产良率。提高引脚的生产良率。提高引脚的生产良率。


技术研发人员:王烽 董红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8.02
技术公布日:2022/12/1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2259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