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料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膜电极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2.燃料电池是一种把燃料所具有的化学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化学装置,又称电化学发电器。
3.目前,现有的膜电极在生产完毕后需要进行测量,现有的测漏和密封效果测试装置通常都需要使用两种不同的测试工装,现有的测试工装密封效果差,分开测试影响了膜电极的测试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5.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膜电极测试装置,可以实现膜电极的密封性和防渗透效果的测试,采用了密封垫圈避免了测试装置的密封性差的问题,提高了膜电极测试数据的准确效果,进而提高了膜电极的测试效率。
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膜电极测试装置,包括:设备底板、测试底座、密封垫圈、测试盖板、固定组件、设备顶盖和安装螺栓,其中,所述测试底座固定连接于所述设备底板外壁进行膜电极的放置;所述密封垫圈螺栓连接于所述测试底座顶部进行测试底内壁避免泄漏;所述测试盖板螺栓连接于所述密封垫圈顶部进行测试液体和气体的放入,进而进行膜电极的测试;所述固定组件螺栓连接于所述测试盖板内壁顶部进行膜电极的固定,从而避免测试时膜电极活动影响测试效果;所述设备顶盖固定连接于所述测试盖板顶部内壁进行测量时避免出现泄漏;所述安装螺栓螺栓连接于所述测试盖板内壁且贯穿所述测试底座内壁设置进行测试盖板和测试底座的连接,从而膜电极测量时拥有独立的测量腔。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膜电极测试装置,可以实现膜电极的密封性和防渗透效果的测试,采用了密封垫圈避免了测试装置的密封性差的问题,提高了膜电极测试数据的准确效果,进而提高了膜电极的测试效率。
8.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提出的膜电极测试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9.具体地,所述测试底座,包括:测漏管和安装孔,其中,所述测漏管管连接于所述测试底座外壁进行测试时便于肉眼观察,从而使得测量效率高;所述安装孔贯穿设置于所述测试底座顶部内壁进行测试底座与测试盖板的连接,从而为膜电极提供了测量空间。
10.具体地,所述测试盖板,包括:膜电极底座、气体管道、液体管道和固定孔,其中,所述膜电极底座固定连接于所述测试盖板内壁进行膜电极的放置,从而为膜电极放置提供了稳定效果;所述气体管道管连接于所述测试盖板右侧外壁进行膜电极测量时气体的放入,从而进行膜电极的气体密封性进行测试;所述液体管道管连接于所述测试盖板左侧外壁进
行膜电极测量时测量液体的放入,从而进行膜电极的防漏效果进行测试;所述固定孔贯穿设置于所述测试盖板内壁进行安装螺栓的安装,从而进行测试盖板和测试底座的连接,为膜电极的测量提供了空间。
11.具体地,所述固定组件,包括:下压板和调节螺栓,其中,所述下压板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固定组件外壁进行膜电极的固定,从而进行测量时避免膜电极出现位置偏移影响测量精确性;所述调节螺栓螺栓连接于所述下压板内壁进行下压板松紧度的调节,从而适合不同厚度的膜电极进行测量。
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可以实现膜电极的密封性和防渗透效果的测试,采用了密封垫圈避免了测试装置的密封性差的问题,提高了膜电极测试数据的准确效果,进而提高了膜电极的测试效率。
13.本实用新型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4.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15.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膜电极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膜电极测试装置的主视图;
17.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膜电极测试装置侧视图;以及
18.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膜电极测试装置仰视图;
19.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膜电极测试装置a-a剖视图;
20.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膜电极测试装置结构爆炸图;
21.如图所示;1设备底板、2测试底座、3密封垫圈、4测试盖板、5固定组件、6设备顶盖、7安装螺栓、20测漏管、21安装孔、40膜电极底座、41气体管道、42液体管道、43固定孔、50下压板、51调节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3.下面结合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膜电极测试装置。
24.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膜电极测试装置结构爆炸图。
25.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膜电极测试装置,可包括:设备底板1、测试底座2、密封垫圈3、测试盖板4、固定组件5、设备顶盖6和安装螺栓7。
26.其中,测试底座2固定连接于设备底板1外壁进行膜电极的放置,密封垫圈3螺栓连接于测试底座2顶部进行测试底内壁避免泄漏,测试盖板4螺栓连接于密封垫圈3顶部进行测试液体和气体的放入,进而进行膜电极的测试,固定组件5螺栓连接于测试盖板4内壁顶部进行膜电极的固定,从而避免测试时膜电极活动影响测试效果,设备顶盖6固定连接于测
试盖板4顶部内壁进行测量时避免出现泄漏,安装螺栓7螺栓连接于测试盖板4内壁且贯穿测试底座2内壁设置进行测试盖板和测试底座的连接,从而膜电极测量时拥有独立的测量腔。
27.具体而言,在进行膜电极测试时,相关人员可通过设备底板1放置在适合的位置,通过螺栓连接于测试盖板4内壁贯穿测试底座内壁的安装螺栓7 进行测试底座2和测试盖板4分开,将螺栓连接在测试盖板4内壁顶部的固定组件5进行取下,将膜电极放置在螺栓连接在密封垫圈3顶部测试盖板4 的内部,放置完毕后,通过调节螺栓51将螺栓连接在测试盖板4内壁顶部的固定组件5进行螺栓连接,从而为待测试膜电极提供固定,膜电极固定完毕后,将密封垫圈3放置在测试底座2顶部通过螺栓连接在测试底座2顶部的密封垫圈3为测试盖板4提供密封,密封垫圈3放置完毕后,将测试盖板4 安装在密封垫圈3顶部,测试盖板4放置完毕后,通过螺栓连接于测试盖板4 内壁贯穿测试底座2内壁的安装螺栓7进行测试盖板4和测试底座2的安装固定,测试盖板4和测试底座2安装完毕后,通过测量气体罐(文中未标出) 与测试盖板4进行管连接,通过测量液体桶(文中未标出)与测试盖板4进行管连接,进而为膜电极测量装置提供气体和液体输入,通过管道将测试底座2与测量杯(文中未标出)进行连接,通过观察测量杯(文中未标出)的气泡和容量,便可以完成膜电极的测试工作。
28.参见图1-图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测试底座2,包括:测漏管20和安装孔21,其中,测漏管20管连接于测试底座2外壁进行测试时便于肉眼观察,从而使得测量效率高,安装孔21贯穿设置于测试底座2顶部内壁进行测试底座与测试盖板4的连接,从而为膜电极提供了测量空间。
29.具体而言,在进行膜电极测试时,相关人员可通过贯穿设置于测试底座2 内壁的安装孔21与测试盖板4连接进行测试装置的组装工作,从而进行膜电极的测试,通过管连接于测试底座2外壁的测漏管20与测量杯(文中未标出) 管连接进行气泡和容量的观察,从而进行膜电极的测试工作。
30.如图1-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测试盖板4,包括:膜电极底座40、气体管道41、液体管道42和固定孔43,其中,膜电极底座40 固定连接于测试盖板4内壁进行膜电极的放置,从而为膜电极放置提供了稳定效果,气体管道41管连接于测试盖板4右侧外壁进行膜电极测量时气体的放入,从而进行膜电极的气体密封性进行测试,液体管道42管连接于测试盖板4左侧外壁进行膜电极测量时测量液体的放入,从而进行膜电极的防漏效果进行测试,固定孔43贯穿设置于测试盖板4内壁进行安装螺栓的安装,从而进行测试盖板和测试底座的连接,为膜电极的测量提供了空间。
31.具体而言,在进行膜电极测试时,相关人员可通过固定连接于测试盖板4 内壁的膜电极底座40进行膜电极的放置,从而为膜电极的放置进行便捷放置,通过贯穿设置于测试盖板4内壁的固定孔43与测试底座2连接进行测试装置的组装,从而进行膜电极测试腔的生成,通过管连接测试盖板4右侧外壁的气体管道41与测量气体罐(文中未标出)进行软管连接,从而通过测量气体罐(文中未标出)为膜电极测试腔提供气体,进行膜电极的密封效果测量,从而完成膜电极的测量工作,通过管连接测试盖板4左侧外壁的液体管道42与测量液体桶(文中未标出)进行软管连接,从而通过测量液体桶(文中未标出)为膜电极测试腔提供测量液,进行膜电极的防漏效果测量,从而完成膜电极的测量工作。
32.参照图1-图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固定组件5,包括:下压板50和调节
螺栓51,其中,下压板50可拆卸连接于固定组件5外壁进行膜电极的固定,从而进行测量时避免膜电极出现位置偏移影响测量精确性,调节螺栓51螺栓连接于下压板50内壁进行下压板松紧度的调节,从而适合不同厚度的膜电极进行测量。
33.具体而言,在进行膜电极测试时,相关人员可通过螺栓连接于下压板50 的调节螺栓51进行固定组件5的拿取,从而根据膜电极的厚度调节尺寸,进而完成膜电极的安装工作,通过可拆卸连接在固定组件5的下压板50进行膜电极的固定,固定组件5的尺寸适合后通过螺栓连接在下压板50内壁的调节螺栓进行固定,从而进行膜电极的安装工作,便可以进行膜电极的测试工作。
34.综上,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膜电极测试装置,可以实现膜电极的密封性和防渗透效果的测试,采用了密封垫圈避免了测试装置的密封性差的问题,提高了膜电极测试数据的准确效果,进而提高了膜电极的测试效率。
3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6.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7.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8.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9.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40.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
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技术特征:1.一种膜电极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备底板(1)、测试底座(2)、密封垫圈(3)、测试盖板(4)、固定组件(5)、设备顶盖(6)和安装螺栓(7),其中,所述测试底座(2)固定连接于所述设备底板(1)外壁;所述密封垫圈(3)螺栓连接于所述测试底座(2)顶部;所述测试盖板(4)螺栓连接于所述密封垫圈(3)顶部;所述固定组件(5)螺栓连接于所述测试盖板(4)内壁顶部;所述设备顶盖(6)固定连接于所述测试盖板(4)顶部内壁;所述安装螺栓(7)螺栓连接于所述测试盖板(4)内壁且贯穿所述测试底座(2)内壁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电极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底座(2),包括:测漏管(20)和安装孔(21),其中,所述测漏管(20)管连接于所述测试底座(2)外壁;所述安装孔(21)贯穿设置于所述测试底座(2)顶部内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电极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盖板(4),包括:膜电极底座(40)、气体管道(41)、液体管道(42)和固定孔(43),其中,所述膜电极底座(40)固定连接于所述测试盖板(4)内壁;所述气体管道(41)管连接于所述测试盖板(4)右侧外壁;所述液体管道(42)管连接于所述测试盖板(4)左侧外壁;所述固定孔(43)贯穿设置于所述测试盖板(4)内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电极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5),包括:下压板(50)和调节螺栓(51),其中,所述下压板(50)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固定组件(5)外壁;所述调节螺栓(51)螺栓连接于所述下压板(50)内壁。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膜电极测试装置,包括:设备底板、测试底座、密封垫圈、测试盖板、固定组件、设备顶盖和安装螺栓,测试底座设置于设备底板外壁进行测试装置的支撑,密封垫圈设置于测试底座顶部外壁进行防泄漏,测试盖板设置于密封垫圈顶部进行膜电极测试时放置,固定组件设置于测试盖板内壁底部进行膜电极的安装,设备顶盖设置于测试盖板顶部进行密封环境的组成,从而进行膜电极的测试,安装螺栓设置于测试底座和测试盖板内壁进行测试腔的组成。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实现膜电极的密封性和防渗透效果的测试,采用了密封垫圈避免了测试装置的密封性差的问题,提高了膜电极测试数据的准确效果,进而提高了膜电极的测试效率。进而提高了膜电极的测试效率。进而提高了膜电极的测试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张成欣 刘强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盛鑫控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9.17
技术公布日:2022/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