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烟净化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油烟净化器的集流排烟装置及油烟净化器。
背景技术:2.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文化、产业、医疗及教育资源慢慢向城市集中,使得城市人口数量激增,出现了大城市甚至超大城市。单位地域人口数量的增多也间接导致住宅形式的转变,多层住宅和高层住宅慢慢成为城市住宅的主要形式,居民厨房的油烟排放也由分散式向集中式转变,使得单位地域厨房的烹饪油烟成为一项不得忽略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源。烹饪油烟成分主要包括大颗粒油滴、小颗粒油烟气溶胶以及气态的可挥发有机物(vocs)。大颗粒油滴在空气中悬浮时间持续数秒至数小时,一般只对厨房和排烟口附近造成地表和墙面污染,通常不会成为长期持续的大气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直接危害不大;小颗粒油烟气溶胶以及气态的可挥发有机物(vocs)在空气中长期存在直至其被吸附或者氧化分解,且小颗粒油烟气溶胶还具有较高的消光效应,是导致大气能见度变差及城市雾霾的主要原因之一。
3.有鉴于此,多层住宅和高层住宅中不允许生活油烟直排大气,各住宅的厨房排烟进入公共烟道,虽然各个家庭已经通过油烟机对油烟做出了初步的处理,但是进入公共烟道中的油烟仍然含有大量的含油颗粒,若这些含油颗粒在未经处理的情况下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则会对大气造成严重污染。
4.为解决上述问题,通常采用在公共烟道中增设静电吸附装置来吸收这些油烟颗粒,如专利文献cn214437858u中公开的一种公共烟道油烟净化装置,包括主体,主体内自进烟方向依次包括第一油烟监测段、油烟净化段、除味段、深度净化段和第二油烟监测段,第一油烟监测段内设有第一油烟浓度传感器,油烟净化段内设有双极静电板,除味段内设有除味装置,深度净化段内设有油烟分离器,第二油烟监测段内设有第二油烟浓度传感器,第一油烟浓度传感器、第二油烟浓度传感器和双极静电板分别与控制器电性连接,主体上设于第二油烟监测段的上部设有出烟口,主体的顶部设有动力装置。该装置通过对油烟的多级净化处理,能够保证对油烟的净化效率。
5.然而,上述装置直接安装在公共烟道中,油烟颗粒经电离后容易形成滴珠,这些滴珠在重力的作用下重新逆流至公共烟道中造成二次污染,不仅会产生难闻的气味,而且极难清理,严重影响公共卫生。
技术实现要素:6.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油烟净化器的集流排烟装置,在确保油烟流通的同时防止静电处理后形成的油液滴珠回流至公共烟道中,且在需要对油烟净化器进行清洗时也能够将清洗液引流至集流槽,有利于提升楼宇公共卫生质量,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包含前述结构的油烟净化器。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首先公开一种用于油烟净化器的集流排烟装置,其关键在于:包括安装套壳,所述安装套壳设置有进烟口和出烟口,在所述安装套壳上设置有集流槽,在所述安装套壳内设置有引流罩,所述引流罩的罩壁向上收紧并在其上端开设有油烟流通口,相对所述油烟流通口还设置有遮挡板,所述进烟口进入的油烟沿着所述油烟流通口流向所述出烟口,所述出烟口进入的液流或液滴通过所述引流罩引导至所述集流槽。
8.更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套壳呈方筒状,其下端为进烟口,其上端为出烟口。
9.更进一步地,所述集流槽贴合所述安装套壳的内壁设置且上端呈敞口状,在所述集流槽上还开设有排液口。
10.更进一步地,所述集流槽的槽口与所述引流罩四周边缘的轮廓相适应且位于所述引流罩四周边缘的正下方。
11.更进一步地,所述引流罩的罩体由若干倾斜向下的第一引流板围合而成,相邻两块第一引流板之间预留有通气间隙,所述通气间隙与所述油烟流通口连通。
12.更进一步地,在所述通气间隙的侧边还设置有挡液裙边。
13.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引流板呈等腰梯形,其按高线内折预定角度,以形成供液体汇集的沟槽。
14.更进一步地,所述遮挡板的周围相对所述通气间隙设置有倾斜向下的第二引流板,所述第二引流板能够将拦截的液流或液滴引导至所述集流槽中。
15.更进一步地,在所述安装套壳的相邻两个内壁之间设置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上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一引流板和所述第二引流板的装配位。
16.基于前文描述的结构,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油烟净化器,其关键在于:包括上述的用于油烟净化器的集流排烟装置。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显著效果为:
18.(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科学,能够配合公共烟道的油烟净化器使用,呈气态的烟雾在从进烟口进入后,可通过引流罩的罩壁集中引流至油烟流通口,再依次经油烟流通口和排烟口进入油烟净化器的静电吸附结构;经静电吸附结构电离处理后呈液状的油液滴珠则可利用引流罩引流至集流槽,以实现气、液路分离,从而避免油液滴珠逆流至公共烟道中,有利于保障楼宇公共卫生,提高了高层住宅的室内环境质量;
19.(2)利用向上收紧的引流罩罩壁以及开设于引流罩罩体中央的油烟流通口,能够降低排烟阻力,缩短油烟流通路径,以避免油烟过分迂回,从而确保排烟效率;
20.(3)在需要对油烟净化器进行清洗时,同样能够利用引流罩将使用后的清洗液引流至集流槽中,因此工作人员在清洗作业时无需从公共烟道上拆除油烟净化器,操作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是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实施例一中第一导流罩和第二导流罩的相对关系图;
24.图3是实施例一的装配图;
25.图4是实施例一的使用状态图;
26.图中标号:1-安装套壳、2-进烟口、3-出烟口、4-集流槽、5-引流罩、6
‑ꢀ
油烟流通口、7-遮挡板、8-排液口、9-第一引流板、10-通气间隙、11-挡液裙边、12-第二引流板、13-支撑座、14-油烟净化器、15-公共烟道。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9.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例:一种用于油烟净化器的集流排烟装置,其关键在于:包括安装套壳1,所述安装套壳1设置有进烟口2和出烟口 3,在所述安装套壳1上设置有集流槽4,在所述安装套壳1内设置有引流罩5,所述引流罩5的罩壁向上收紧并在其上端开设有油烟通道口6,相对所述油烟通道口6还设置有遮挡板7,所述进烟口2进入的油烟沿着所述油烟通道口6流向所述出烟口3,所述出烟口3进入的液流或液滴通过所述引流罩5引导至所述集流槽4,具体实施时,遮挡板7位于油烟通道口6的正上方,且预留有一定的高度,使得油烟通道口6排出的有烟雾可以顺利向上流通。
30.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安装套壳1呈方筒状,其下端为进烟口2,其上端为出烟口3。所述集流槽4贴合所述安装套壳1的内壁设置且上端呈敞口状,在所述集流槽4上还开设有排液口8。所述集流槽4的槽口与所述引流罩5四周边缘的轮廓相适应且位于所述引流罩5四周边缘的正下方。
31.具体实施时,为了增大油烟流通量,进一步降低排烟阻力,所述引流罩5 的罩体由若干倾斜向下的第一引流板9围合而成,相邻两块第一引流板9之间预留有通气间隙10,所述通气间隙10与所述油烟通道口6连通。具体地,所述引流罩5的罩体由若干倾斜向下的第一引流板9围合而成,相邻两块第一引流板9之间预留有通气间隙10,所述通气间隙10与所述油烟通道口6连通。在所述通气间隙10的侧边还设置有挡液裙边11。所述第一引流板9呈等腰梯形,其按高线内折预定角度,以形成供液体汇集的沟槽。对应的,为了避免液体通过通气间隙10回流至公共烟道15,所述遮挡板7的周围相对所述通气间隙10设置有倾斜向下的第二引流板12,所述第二引流板12能够将拦截的液流或液滴引导至所述集流槽4中。所述第二引流板12与第一引流板9的轮廓相适应,且均为长条形。
32.本实施方式中,油烟流通区域主要集中于安装套壳1中部,作为优选,为了达到更优良的引流效果,在所述所述第二引流板12的侧边缘也可设置挡液裙边11。为了方便第一引流板9和第二引流板12的安装,在所述安装套壳的相邻两个内壁之间设置有支撑座13,所述支撑座13上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一引流板9 和所述第二引流板12的装配位。
33.基于前文描述的结构,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油烟净化器14,包括上述的用于油烟净化器的集流排烟装置。
34.请参阅图4,下面以实施例一为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继续解释:
35.将带集流排烟装置的油烟净化器14安装在公共烟道15的排烟口,气态油烟从集流排烟装置的进烟口2进入后,利用油烟通道口6流通,并最终从出烟口3进入油烟净化器1415的静电吸附结构中,油烟净化器14处理后生成的液态油液滴珠在重力的作用下滴落至第一引流板9或第二引流板12上,且在第一引流板9或第二引流板12作用下引流至集流槽4中。同理,在需要对油烟净化器14进行清洗时,只需在油烟净化器14断电后对其产生电场的电器元件进行冲洗即可,清洗液在到达导流板后同样能够利用第一引流板9或第二引流板12 引流至集流槽4中,从而实现气、液路分离,达到防止液流或液滴逆流的技术效果。
36.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科学,能够配合公共烟道15的油烟净化器14使用,呈气态的烟雾在从进烟口2进入后,可通过引流罩5的罩壁集中引流至油烟通道口6,再依次经油烟通道口6和排烟口进入油烟净化器14的静电吸附结构;经静电吸附结构电离处理后呈液状的油液滴珠则可利用引流罩5 引流至集流槽4,以实现气、液路分离,从而避免油液滴珠逆流至公共烟道15 中,有利于保障楼宇公共卫生,提高了高层住宅的室内环境质量;利用向上收紧的引流罩5罩壁以及开设于引流罩5罩体中央的油烟通道口6,能够降低排烟阻力,缩短油烟流通路径,以避免油烟过分迂回,从而确保排烟效率;在需要对油烟净化器14进行清洗时,同样能够利用引流罩5将使用后的清洗液引流至集流槽4中,因此工作人员在清洗作业时无需从公共烟道15上拆除油烟净化器 14,操作方便快捷。
37.总之,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技术特征:1.一种用于油烟净化器的集流排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套壳,所述安装套壳设置有进烟口和出烟口,在所述安装套壳上设置有集流槽,在所述安装套壳内设置有引流罩,所述引流罩的罩壁向上收紧并在其上端开设有油烟流通口,相对所述油烟流通口还设置有遮挡板,所述进烟口进入的油烟沿着所述油烟流通口流向所述出烟口,所述出烟口进入的液流或液滴通过所述引流罩引导至所述集流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油烟净化器的集流排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套壳呈方筒状,其下端为进烟口,其上端为出烟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油烟净化器的集流排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槽贴合所述安装套壳的内壁设置且上端呈敞口状,在所述集流槽上还开设有排液口。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油烟净化器的集流排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槽的槽口与所述引流罩四周边缘的轮廓相适应且位于所述引流罩四周边缘的正下方。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油烟净化器的集流排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罩的罩体由若干倾斜向下的第一引流板围合而成,相邻两块第一引流板之间预留有通气间隙,所述通气间隙与所述油烟流通口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油烟净化器的集流排烟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通气间隙的侧边还设置有挡液裙边。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油烟净化器的集流排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流板呈等腰梯形,其按高线内折预定角度,以形成供液体汇集的沟槽。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任一所述的用于油烟净化器的集流排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板的周围相对所述通气间隙设置有倾斜向下的第二引流板,所述第二引流板能够将拦截的液流或液滴引导至所述集流槽中。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油烟净化器的集流排烟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安装套壳的相邻两个内壁之间设置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上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一引流板和所述第二引流板的装配位。10.一种油烟净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用于油烟净化器的集流排烟装置。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于油烟净化器的集流排烟装置及油烟净化器,包括安装套壳,所述安装套壳设置有进烟口和出烟口,在安装套壳上设置有集流槽,在安装套壳内设置有引流罩,引流罩的罩壁向上收紧并在其上端开设有油烟流通口,相对油烟流通口还设置有遮挡板,进烟口进入的油烟沿着油烟流通口流向出烟口,出烟口进入的液流或液滴通过所述引流罩引导至集流槽。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集流排烟装置,在确保油烟流通的同时防止静电处理后形成的油液滴珠回流至公共烟道中,且在需要对油烟净化器进行清洗时也能够将清洗液引流至集流槽,有利于提升楼宇公共卫生质量,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包含前述结构的油烟净化器。结构的油烟净化器。结构的油烟净化器。
技术研发人员:伍官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市龙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9.16
技术公布日:2022/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