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位修复土壤卤代有机污染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80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壤修复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异位修复土壤卤代有机污染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发展,大量有毒有害的化学品最终将进入到土壤或底泥中。大量的土壤调查也表明我国的土壤受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污染严重,已对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为了缓解和遏制土壤污染加重的态势,我国于2016年5月28日起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计划”,要求场地再利用时必须对已污染的场地进行修复。

卤代有机污染物(比如多氯联苯(pcbs)、林丹和多溴联苯醚等)具有持久性强、难生物降解、在土壤中残留时间长、还具有一定的生物毒性的特点。在场地修复过程中,常用物理法、生物法、化学法或联合修复法来处理土壤中的卤代有机污染物。而对于某些因场地条件限制或修复装备在场地无法发挥最大作用情况下,需将土壤进行异位处理,但由于物理法存在吸附质的吸附量限制、再生工艺繁琐和不能消除污染物等缺点,几乎很少应用于土壤修复;化学法具有成本高、设备易腐蚀和工艺设备复杂等限制,不适合异位处理;而生物降解修复法虽然成本低、设备要求低,且不改变土壤结构,但由于现有技术中的生物法修复装置较少,且在现有技术中修复时对微生物生长环境及“厌氧-好氧”土壤环境都存在不能灵活调控的缺陷,导致修复效率低。

综上所述,一种适合土壤异位处理并可对土壤中微生物生长环境的调节及“厌氧-好氧”土壤环境的灵活调控的装置亟待开发。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合土壤异位处理并可对土壤中微生物生长环境的调节及“厌氧-好氧”土壤环境的灵活调控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异位修复土壤卤代有机污染的装置,其包括无顶箱体及与其匹配的盖板,其中,所述无顶箱体长度大于所述盖板的长度,所述盖板通过设于其短边上的边沿支架居中架设于无顶箱体顶部;所述盖板下表面平行设置若干喷淋管;所述无顶箱体底部平行设置若干电热棒及与所述电热棒平行的通气管。

优选的,所述盖板与所述无顶箱体的长度差为20~40cm。

优选的,边沿支架在所述盖板的两个短边上对称设置且每个短边上设有两个边沿支架。

优选的,所述电热棒及所述通气管均通过环形固定构件固定于所述无顶箱体底部。

优选的,相邻喷淋管通过连通软管连通,所述连通软管与供水软管相连通,所述供水软管上设有控制阀门。

优选的,所述通气管与气泵连接,所述通气管由pvc制成;所述电热棒通过导线与电源相连接。

优选的,在所述无顶箱体内侧设一上下开口的垂直通道,所述通气管及所述导线均经由所述垂直通道穿出。

优选的,所述垂直通道为设于无顶箱体内侧棱处的呈三棱柱形垂直通道。

优选的,所述电热棒平行于所述无顶箱体底部长边,所述喷淋管平行于所述盖板短边。

优选的,所述无顶箱体、所述盖板均由不锈钢或塑料材质制成。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述异位修复土壤卤代有机污染的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采用人工控温和调节土壤湿度,促进土壤中微生物的生长;

2、本实用新型卤代有机物的在土壤中的降解,包括先厌氧条件下脱卤作用,再好氧条件下的氧化作用两个过程,因而控制调节土壤的厌氧-好氧过程可以加速卤代有机物的降解,本案通过控制通气管内气流速度及盖板与无顶箱体的间隙差,使得土壤环境的厌氧和好氧环境更替变化,降解微生物处于厌氧脱卤和好氧氧化的状态,促进降解;

3、本实用新型喷淋系统不仅控制土壤的湿度,也可以通过喷淋的方式加入微生物激活剂,促进降解微生物的生长;

4、本实用新型三棱柱形垂直通道可最大程度的节省箱体空间;

5、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耗相对较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异位修复土壤卤代有机污染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异位修复土壤卤代有机污染的装置的盖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异位修复土壤卤代有机污染的装置的三棱柱形垂直通道结构示意图;

其中:1-无顶箱体;2-盖板;3-边沿支架;4-喷淋管;5-电热棒;6-通气管;7-环形固定构件;8-连通软管;9-供水软管;10-控制阀门;11-三棱柱形垂直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图1~3,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顶”“底部”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实施例1: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异位修复土壤卤代有机污染的装置,其包括无顶箱体1及与其匹配的盖板2,其中,所述无顶箱体长度大于所述盖板2的长度,所述盖板2通过设于其短边上的边沿支架3居中架设于无顶箱体顶部,居中设置使得盖板2与箱体左右之间间隙相等,有利于保持箱体内空气适当的对流,左右不均等设置会导致左右气流流通量不同,不利于微生物生长;所述盖板下表面平行设置若干喷淋管4;所述无顶箱体底部平行设置若干电热棒5及与所述电热棒5平行的通气管6。所述盖板2与所述无顶箱体1的长度差为20~40cm,不宜过大,过大会导致土壤暴露在阳光下,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造成影响,同时造成箱体内水分快速流失;不宜过小,不利于适当的空气对流,也不利于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和降解作用,在所述盖板2的两个短边上的边沿支架3对称设置且每个短边上设有两个边沿支架3。所述电热棒5及所述通气管6均通过环形固定构件7固定于所述无顶箱体底部。相邻喷淋管4通过连通软管8连通,所述连通软管8与供水软管9相连通,所述供水软管9上设有控制阀门10。所述通气管6与气泵连接,所述通气管6由pvc制成;所述电热棒5通过导线与电源相连接。在所述无顶箱体内侧设一上下开口的垂直通道,所述通气管及所述导线均经由所述垂直通道穿出。所述垂直通道为设于无顶箱体内侧棱处的呈三棱柱形垂直通道11(如图3所示)。所述电热棒5平行于所述无顶箱体底部长边,合理设置电热棒间距并合理布线同时保证加热速率,所述喷淋管4平行于所述盖板短边,减少喷淋时因为水流流动导致盖板不平衡从而使盖板掉落。通过所述通气管6的气流速度为0.1~0.5l/min。所述电热棒5的加热温度为0~50℃。所述无顶箱体1、所述盖板2均由不锈钢或塑料材质制成。

本实施例中的箱体材质为不锈钢,尺寸为1m*0.8*0.5(长×宽×高),箱体盖的材质为塑料板,尺寸为0.6m*0.8m,但并不局限于此,本实用新型视为修复规模需要,理论上可制成任意尺寸。

在使用该装置时,将卤代有机污染物污染为林丹的土壤(测得土壤有机质含量为0.5%)倒入该装置中,平整土壤后,盖上盖板2,居中设置,盖板2与无顶箱体1的长度差为40cm,盖板2与无顶箱体左右间隙各20cm,然后打开水泵及控制阀门10,水或微生物激活剂(肽酶微生物激活剂)通过喷淋管喷淋的方式由土壤上部浸入土壤中,当土壤含水量达50%左右停止喷淋,而后加热棒通电,并将电热棒加热温度设置为38℃,静置6天土壤中微生物得到充分生长后,打开气泵进行通气,气流设置为0.1l/min,通气24小时后,将土壤简单的翻松,再次喷淋土壤达含水量(由土壤水分测定仪测得)50%左右,即完成一次“厌氧-好氧”降解过程。往复降解多次,直到土壤中污染物的含量达到相关标准,达标后的土壤可任意处置。其中,静置天数应该根据污染物性质和土壤性质来确定,且为达到较高的降解率,循环降解次数为4~6次,具体实施次数根据污染物性质和降解情况来设置,厌氧-好氧循环次数为4次后,林丹的降解率为96.5%。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技术特征:

1.一种异位修复土壤卤代有机污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无顶箱体及与其匹配的盖板,其中,所述无顶箱体长度大于所述盖板的长度,所述盖板通过设于其短边上的边沿支架居中架设于无顶箱体顶部;所述盖板下表面平行设置若干喷淋管;所述无顶箱体底部平行设置若干电热棒及与所述电热棒平行的通气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位修复土壤卤代有机污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与所述无顶箱体的长度差为20~40c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异位修复土壤卤代有机污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边沿支架在所述盖板的两个短边上对称设置且每个短边上设有两个边沿支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异位修复土壤卤代有机污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棒及所述通气管均通过环形固定构件固定于所述无顶箱体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异位修复土壤卤代有机污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喷淋管通过连通软管连通,所述连通软管与供水软管相连通,所述供水软管上设有控制阀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异位修复土壤卤代有机污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管与气泵连接,所述通气管由pvc制成;所述电热棒通过导线与电源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异位修复土壤卤代有机污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无顶箱体内侧设一上下开口的垂直通道,所述通气管及所述导线均经由所述垂直通道穿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异位修复土壤卤代有机污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通道为设于无顶箱体内侧棱处的呈三棱柱形垂直通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异位修复土壤卤代有机污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棒平行于所述无顶箱体底部长边,所述喷淋管平行于所述盖板短边。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异位修复土壤卤代有机污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顶箱体、所述盖板均由不锈钢或塑料材质制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异位修复土壤卤代有机污染的装置,其包括无顶箱体及与其匹配的盖板,其中,所述无顶箱体长度大于所述盖板的长度,所述盖板通过设于其短边上的边沿支架居中架设于无顶箱体顶部;所述盖板下表面平行设置若干喷淋管;所述无顶箱体底部平行设置若干电热棒及与所述电热棒平行的通气管。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异位修复土壤卤代有机污染的装置采用人工控温和调节土壤湿度,促进土壤中降解菌的生长,同时,通过通气管内气流速度及盖板与无顶箱体的长度差,使得土壤环境的厌氧和好氧环境更替变化,降解菌处于脱卤和降解的状态,促进降解。

技术研发人员:高娟;何岸飞;郁祁;于子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延桄环境修复(苏州)有限公司;康沌重机(苏州)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26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222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