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飞行器应急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置于座椅内的直升机安全气囊系统。
背景技术:
直升机的飞行原理是利用机顶上的旋翼为其提供升力。由于旋翼在驾驶舱上部原因,直升机在失事或出现故障时无法像战斗机那样提供弹射跳伞以保障驾乘人员的安全。此外,还考虑到直升机的飞行速度慢和高度低,这种特点就不足以使用类似于战斗机的弹射加降落伞形式逃生,因此可以考虑在直升机驾驶舱内部提供类似汽车安全气囊的安全防护。
现有技术中,涉及到直升机安全气囊领域较少,类似的对驾乘人员保护装置还不常见。例如:专利cn106828944a公开了一种直升机飞行员逃生专用的自动滑降式安全气囊系统,它可帮助飞行员完成弃机安全逃生着陆任务,将撞击力均匀分布在身体各部位,大大减小受伤的可能性。
上述专利属于主动防护安全领域,若直升机飞行高度低则不可能及时提供保护。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置于座椅内的直升机安全气囊系统,可以在直升机发生故障坠地前的瞬间迅速展开,为全机驾乘人员提供安全防护。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置于座椅内的直升机安全气囊系统,包括置于头靠顶部的安全气囊和置于背靠两侧的安全气囊,所述安全气囊包括安装盒,所述安装盒内设有充气装置和折叠的气袋,所述充气装置和所述气袋连接,所述安装盒的一侧设有可弹开的挡板,所述充气装置与控制系统连接,所述控制系统控制所述充气装置向所述气袋内充气,所述气袋顶开所述挡板后弹出展开。
进一步的,置于头靠顶部的安全气囊的气袋充气后,自上而下展开并形成一定弧度。
更进一步的,置于背靠两侧的安全气囊的气袋充气后,自两侧向中间展开并形成一定弧度。
更进一步的,所述气袋在囊体四周均匀分布着多个排气孔。
更具体的,所述充气装置为烟火式气体发生器、混合式气体发生器、气瓶中的一种。
更进一步的,所述气袋可以在毫秒级别的时间内弹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展开迅速的优点,当直升机发生意外与地面碰撞前的瞬间,座椅内三个安全气囊迅速弹出展开环绕于驾乘人员身体,利用气囊系统的缓冲来吸收冲击力,从而给予驾乘人员全方位的保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展开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各安全气囊的位置示意图;
图4为置于头靠顶部的安全气囊的示意图;
图5为置于背靠左侧的安全气囊的示意图;
图6为置于背靠右侧的安全气囊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置于座椅内的直升机安全气囊系统,包括置于头靠顶部的安全气囊和置于背靠两侧的安全气囊,所述安全气囊包括安装盒1,所述安装盒内设有充气装置2和折叠的气袋4,所述充气装置和所述气袋连接,所述安装盒的一侧设有可弹开的挡板,所述充气装置与控制系统3连接,所述控制系统控制所述充气装置向所述气袋内充气,所述气袋顶开所述挡板后弹出展开。
参见图3、图4,在本实施例中,置于头靠顶部的安全气囊包括第一安装盒11,第一安装盒内设有第一充气装置21和折叠的第一气袋41,第一充气装置固定安装在第一安装盒内,第一充气装置和第一气袋连接,第一气袋在折叠状态下放置于第一安装盒内,第一安装盒位于座椅内部,并不占用机舱过多空间,第一安装盒的上侧设有可弹开的第一挡板101,第一充气装置与控制系统3连接,控制系统控制第一充气装置向第一气袋内充气,第一气袋顶开第一挡板后弹出展开。
参见图3、图5,在本实施例中,置于背靠左侧的安全气囊包括第二安装盒12,第二安装盒内设有第二充气装置22和折叠的第二气袋42,第二充气装置固定安装在第二安装盒内,第二充气装置和第二气袋连接,第二气袋在折叠状态下放置于第二安装盒内,第二安装盒位于座椅内部,并不占用机舱过多空间,第二安装盒的左侧设有可弹开的第二挡板102,第二充气装置与控制系统3连接,控制系统控制第二充气装置向第二气袋内充气,第二气袋顶开第二挡板后弹出展开。
参见图3、图6,在本实施例中,置于背靠右侧的安全气囊包括第三安装盒13,第三安装盒内设有第三充气装置23和折叠的第三气袋43,第三充气装置固定安装在第三安装盒内,第三充气装置和第三气袋连接,第三气袋在折叠状态下放置于第三安装盒内,第三安装盒位于座椅内部,并不占用机舱过多空间,第三安装盒的右侧设有可弹开的第三挡板103,第三充气装置与控制系统3连接,控制系统控制第三充气装置向第三气袋内充气,第三气袋顶开第三挡板后弹出展开。
参见图2、图3,控制系统可根据需要灵活安装在机舱内,一旦控制系统发出指令,各充气装置可在毫秒级别的时间内迅速向各气袋内充气,在充气状态下气袋会分别弹开各安装盒的挡板,各气袋可以在毫秒级别的时间内弹出展开。置于头靠顶部的安全气囊的气袋充气后,自上而下展开并形成一定弧度。置于背靠两侧的安全气囊的气袋充气后,自两侧向中间展开并形成一定弧度。
驾乘人员的座椅内均配置了安全气囊系统,可以保证每一位驾乘人员在直升机发生故障时得到有效保护。
参见图2,当直升机与地面发生碰撞前的瞬间,各气袋同时从座椅的上方、左侧和右侧展开围绕于驾乘人员身体四周。所述气袋在囊体四周均匀分布着多个排气孔5。人体在与各气袋接触的过程中,气袋本身可吸收部分冲击力,从而防止脆弱的肢体与周围发生碰撞导致受伤。由于安全气囊系统是环绕于人体四周的,这就确保了无论直升机出现故障以何种角度和何种姿态跌落,对应的安全气囊均能为驾乘人员提供全方位、全角度的保护。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充气装置为烟火式气体发生器、混合式气体发生器、气瓶中的一种。
经过上述分析可知,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优点;气袋展开后的形状稳定,贴合驾乘人员的身体,可将直升机与地面之间的撞击力均匀分布在气袋中,真正起到保护驾乘人员的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1.一种置于座椅内的直升机安全气囊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置于头靠顶部的安全气囊和置于背靠两侧的安全气囊,所述安全气囊包括安装盒,所述安装盒内设有充气装置和折叠的气袋,所述充气装置和所述气袋连接,所述安装盒的一侧设有可弹开的挡板,所述充气装置与控制系统连接,所述控制系统控制所述充气装置向所述气袋内充气,所述气袋顶开所述挡板后弹出展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置于座椅内的直升机安全气囊系统,其特征在于:置于头靠顶部的安全气囊的气袋充气后,自上而下展开并形成一定弧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置于座椅内的直升机安全气囊系统,其特征在于:置于背靠两侧的安全气囊的气袋充气后,自两侧向中间展开并形成一定弧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置于座椅内的直升机安全气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袋在囊体四周均匀分布着多个排气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置于座椅内的直升机安全气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装置为烟火式气体发生器、混合式气体发生器、气瓶中的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置于座椅内的直升机安全气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袋可以在毫秒级别的时间内弹出。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