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地下道路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下道路洞口气囊式阻水装置。
背景技术:2.这里的陈述仅提供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背景技术,而不必然地构成现有技术。
3.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国内外大多数城市均提出由地面道路转为地下道路,然而近几年来,受暴雨、洪涝等灾害的影响,地表水涌入地铁、隧道、地下道路等地下设施中。由于不能将雨水及时排除,导致车辆被淹、交通瘫痪,造成了巨大财产损失。
4.目前,常规地下道路洞口阻水设施是在暴雨来临之际,用沙包等堆积成坝体挡住水流,发明人发现,采用此种方式堆积沙包耗时较长,劳动强度较大,且沙包会阻挡车辆通行,影响交通。
技术实现要素: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地下道路洞口气囊式阻水装置,在保证防止雨水倒灌到地下道路中时,还不会影响车辆的正常通行。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7.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地下道路洞口气囊式阻水装置,包括下坡道,下坡道两侧开设有排水沟,下坡道沿其宽度方向开设有气囊槽,气囊槽包括开设在下坡道路面层的第一槽部和位于下坡道路面层下方的第二槽部,气囊槽内设有气囊,气囊包括位于第二槽部内的第一气囊部,位于第一槽部内的第二气囊部及位于下坡道路面层上方的第三气囊部,第二气囊部与第一槽部之间设有密封件。气囊与充放气设备连接。
8.可选的,气囊的第一气囊部与充放气设备连接。
9.可选的,第一气囊部通过固定机构固定在第二槽部的内部。
10.可选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定管和固定板,固定板固定在第二槽部的底部槽面上,固定管通过第一气囊部底部的连接部固定在第一气囊部的底端,固定管上方设有压条,压条的两端通过固定件与固定板连接,压条将固定管压紧在第二槽部的槽面上。
11.可选的,固定件采用螺栓,螺栓与固定板螺纹连接,螺栓的头部将压条的端部压紧在固定板上。
12.可选的,所述密封件采用密封橡胶条,密封橡胶条固定在第二槽部的槽面上。
13.可选的,第一槽部沿下坡道长度方向的宽度为4cm-6cm。
14.可选的,第三气囊部的外表面设置有花纹结构。
15.可选的,充放气设备采用电动抽充气两用泵,电动抽充气两用泵与控制系统连接,能够接收控制系统的指令工作。
16.可选的,充放气设备设置在第二槽部的内部。
17.上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的槽面之间设置有密封件,用于防止雨水进入气囊槽内部。
36.所述密封件采用橡胶密封条,橡胶密封条与第一槽部3-1的槽面固定,当第二气囊部充气时,能够与橡胶密封条紧密贴合,实现了对第一槽部3-1的密封,防止雨水进入气囊槽3内部。
37.所述第一气囊部5-1位于第二槽部3-2内部,并且在第二槽部3-2内通过固定机构进行固定,防止气囊被雨水冲走。
38.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定板6、固定管7、多个压条8及固定件9。
39.具体的,固定板6采用钢板,钢板设置两块,分别对应压条的两个端部,钢板固定在第二槽部3-2的底部槽面上,本实施例中,钢板预埋在第二槽部的混凝土结构内。
40.第一气囊部5-1的底部设置有连接部,连接部采用与气囊相同的材质制成,与第一气囊部一体式连接,连接部与固定管7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固定管7采用钢管,连接部通过粘结的方式与钢管固定。
41.固定管7在其上方的多个设定位置处设置有压条8,压条8的两个端部通过固定件9与钢板固定,进而将固定管7压紧在第二槽部的槽面上,实现了第一气囊部固定在第二槽部内部。
42.本实施例中,固定件9采用固定螺栓,压条8的端部设有与固定螺栓相匹配的通孔,固定螺栓穿过通孔后与钢板螺纹连接,固定螺栓利用头部将压条的端部压紧在钢板上,进而实现通过压条将固定管压紧在钢板上。
43.第二槽部内部还设置有充放气设备,充放气设备采用现有的电动抽充气两用泵10,电动抽充气两用泵10通过管路与第一气囊部5-1连接,能够对气囊5进行充气或放气。
44.本实施例中,在电动抽充气两用泵10位置对应的路面结构层处设置检修口,并且在检修口处设置盖板,以便于对电动抽充气两用泵进行检修和更换。
45.电动抽充气两用泵10与控制系统连接,控制系统通过无线传输与远程监控平台连接,远程监控平台能够通过控制系统控制电动抽充气两用泵的工作。
46.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
47.未降雨状态下,在第一气囊部和第二气囊部中充入设定量的气体,使得第二气囊部与密封橡胶条贴合,开始降雨时,电动抽充气两用泵开始对气囊充气,直至充至第三气囊部顶部高于下坡道路面设定值,设定值不大于15cm,通过第三气囊部进行阻水,而且第三气囊部的顶部高度不大于15cm,不妨碍车辆的通行。
48.降雨结束后,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电动抽充气两用泵对气囊进行抽气,气囊恢复至初始状态。
49.本实施例的地下道路洞口坡道结构,通过气囊和充放气设备,实现了对气囊充气进行阻水,无需堆放沙包,降低了劳动强度,且不会影响车辆的正常通行。
50.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技术特征:1.一种地下道路洞口气囊式阻水装置,包括下坡道,其特征在于,下坡道两侧开设有排水沟,下坡道沿其宽度方向开设有气囊槽,气囊槽包括开设在下坡道路面层的第一槽部和位于下坡道路面层下方的第二槽部,气囊槽内设有气囊,气囊包括位于第二槽部内的第一气囊部,位于第一槽部内的第二气囊部及位于下坡道路面层上方的第三气囊部,第二气囊部与第一槽部之间设有密封件,气囊与充放气设备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道路洞口气囊式阻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气囊的第一气囊部与充放气设备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道路洞口气囊式阻水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气囊部通过固定机构固定在第二槽部的内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地下道路洞口气囊式阻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定管和固定板,固定板固定在第二槽部的底部槽面上,固定管通过第一气囊部底部的连接部固定在第一气囊部的底端,固定管上方设有压条,压条的两端通过固定件与固定板连接,压条将固定管压紧在第二槽部的槽面上。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地下道路洞口气囊式阻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件采用螺栓,螺栓与固定板螺纹连接,螺栓的头部将压条的端部压紧在固定板上。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道路洞口气囊式阻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采用密封橡胶条,密封橡胶条固定在第二槽部的槽面上。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道路洞口气囊式阻水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槽部沿下坡道长度方向的宽度为4cm-6cm。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道路洞口气囊式阻水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三气囊部的外表面设置有花纹结构。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道路洞口气囊式阻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充放气设备采用电动抽充气两用泵,电动抽充气两用泵与控制系统连接,能够接收控制系统的指令工作。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道路洞口气囊式阻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充放气设备设置在第二槽部的内部。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下道路洞口气囊式阻水装置,包括下坡道,下坡道两侧开设有排水沟,下坡道沿其宽度方向开设有气囊槽,气囊槽包括开设在下坡道路面层的第一槽部和位于下坡道路面层下方的第二槽部,气囊槽内设有气囊,气囊包括位于第二槽部内的第一气囊部,位于第一槽部内的第二气囊部及位于下坡道路面层上方的第三气囊部,第二气囊部与第一槽部之间设有密封件。气囊与充放气设备连接,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坡道结构避免了雨水倒灌入地下通道且不会影响车辆的正常通行。道且不会影响车辆的正常通行。道且不会影响车辆的正常通行。
技术研发人员:王冬明 刘怀星 于东峰 李川 李林聪 王运航 庒欠国 邵则燊 郭子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济南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8.12
技术公布日:2022/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