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急救担架

专利2024-10-08  11



1.本实用新型涉及急救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急救担架。


背景技术:

2.现在的居民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在社区住户的急救事件中,当需要使用担架时,往往因为无法进入电梯而影响病患的转移。而一般的居民电梯均不具备可以适用于担架抬入的横向深度。从而给救护人员带来极大的困扰。此类事件随着老年居民入住新建高层建筑的增多,发生频率也有增加的趋势。
3.对于这一情况来说,即便不是用担架,而由两名以上的医护人员进行病患搬运,虽然可以通过改变病患被搬运的姿势来减少病患占据的空间,但是依然是大部分居民建筑电梯难以进入的。而采用单人背负的形式一方面医护人员自身需要具备较大的体力,另外一方面,作为病患来说,并不一定适合此种转移形式。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急救担架。
5.其技术方案为,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担架杆,及担架杆之间的担架布,每根所述担架杆均包括主杆及副杆,主杆与副杆铰接,所述担架布的两侧边缘套设于两根担架杆的主杆及副杆上,所述主杆和副杆的连接处位于担架布中部一侧,主杆及副杆远离二者铰接处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担架布外侧;
6.所述主杆和副杆的连接处外侧滑动套设有限位筒,所述限位筒沿所述主杆的轴向滑动;
7.所述副杆的轴向长度小于等于所述主杆的轴向长度。
8.优选为,所述主杆和副杆的外径相等,所述限位筒的内径与所述主杆的外径对应。
9.优选为,所述担架布上侧设置限位带,所述限位带为“t”形带体,限位带整体为柔性且无弹性的带体,包括跨接在两根所述担架杆的主杆之上的横带和与横带连接的纵带;
10.所述纵带的一端与所述横带的中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担架布位于副杆之间的部分固定连接。
11.优选为,所述纵带朝向主杆的一端固定设置套带,所述套带为环形带体,所述横带穿过所述套带,横带通过套带与所述纵带插接。
12.优选为,所述担架布两侧边缘设置布套,担架布的布套包覆于所述主杆和副杆外侧;一侧的布套上对应主杆和副杆的连接处设置有缺口。
13.优选为,所述主杆的杆体开设有插槽,所述横带的两端与所述主杆上的插槽插接;
14.所述横带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一个限位杆组,每个限位杆组均包括两根铰接的限位杆,同一个所述限位杆组的两根限位杆打开成同轴状态时,限位杆组的轴向总长度大于所述主杆插槽的长度。
15.所述限位杆组中限位杆的外径小于插槽的宽度。
16.优选为,所述主杆及副杆的杆体上分别固定设置主限位板和副限位板,所述主限位板和副限位板分别位于所述限位筒行程的两端。
17.优选为,所述限位筒的筒体外侧固定设置把手。
18.优选为,所述限位筒上侧固定设置挂钩,所述副限位板上侧铰接挂环,所述挂环与挂钩对应。
19.优选为,副限位板朝向主杆的一侧固定设置弹簧,所述弹簧套接于副杆外侧,弹簧的内径小于限位筒的外径。
2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可以将常规担架的躺卧转变为近似坐姿的缓着搬运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通过人工选择适当的上半身躯干的斜度,从而对于现在高层居民楼的电梯空间具备更好的适应性,便于借助电梯转移病患,为病患救治争取更多的时间,减轻医护人员工作负担。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22.图2为图1的a局部放大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位筒拉开状态示意图。
25.其中,附图标记为:1、担架杆;11、主杆;12、副杆;13、主限位板;14、副限位板;15、挂环;2、担架布;3、限位筒;31、把手;32、挂钩;4、限位带;41、横带;42、纵带;43、套带;44、限位杆组。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当然,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7.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创造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8.在本实用新型创造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创造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创造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创造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29.在本实用新型创造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
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创造中的具体含义。
30.实施例1
31.参见图1与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急救担架,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担架杆1,及担架杆1之间的担架布2,每根担架杆1均包括主杆11及副杆12,主杆11与副杆12铰接,担架布2的两侧边缘套设于两根担架杆1的主杆11及副杆12上,主杆11和副杆12的连接处位于担架布2中部一侧,主杆11及副杆 12远离二者铰接处的一端延伸至担架布2外侧;
32.主杆11和副杆12的连接处外侧滑动套设有限位筒3,限位筒3沿主杆11的轴向滑动;
33.副杆12的轴向长度小于等于主杆11的轴向长度。
34.主杆11和副杆12的外径相等,限位筒3的内径与主杆11的外径对应。
35.担架布2上侧设置限位带4,限位带4为“t”形带体,限位带4整体为柔性且无弹性的带体,包括跨接在两根担架杆1的主杆11之上的横带41和与横带41连接的纵带42;
36.纵带42的一端与横带41的中部连接,另一端与担架布2位于副杆12之间的部分固定连接。
37.纵带42朝向主杆11的一端固定设置套带43,套带43为环形带体,横带 41穿过套带43,横带41通过套带43与纵带42插接。
38.担架布2两侧边缘设置布套,担架布2的布套包覆于主杆11和副杆12外侧;一侧的布套上对应主杆11和副杆12的连接处设置有缺口。
39.通过本方案,当需要搬运病患时,首先将限位筒3如图1状态套在主杆11 和副杆12的铰接处,通过限位筒3对主杆11和副杆12连接处的限位,使二者保持同轴线的状态,从而令本装置作为常规担架使用。
40.当需要搬运病患进入电梯时,可以拉动限位筒3,令限位筒3避让开主杆 11和副杆12的铰接处,从而担架可以进行弯折,将主杆11立起,令病患略微呈现近似坐姿的状态,便于搬运病患可以进入电梯内部。此搬运方式仅仅是适合不限定躺卧搬运的病患。
41.考虑到有些时候病患可能自身难以保持稳定的坐姿,如昏迷状态,因此采用“t”字形状的限位带4这一结构,担架弯折后,利用纵带42和担架布2的连接处来限位病患的裆部,利用横带41限位病患的胸部,避免病患过度歪斜倾倒。同时,在放置病患时,可以将病患的胳膊放置在横带41外侧,将横带41 置于病患胸部外侧及腋下。
42.实施例2
43.参见图3,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主杆11的杆体开设有插槽,横带41的两端与主杆11上的插槽插接;
44.横带41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一个限位杆组44,每个限位杆组44均包括两根铰接的限位杆,同一个限位杆组44的两根限位杆打开成同轴状态时,限位杆组44的轴向总长度大于主杆11插槽的长度。
45.限位杆组4中限位杆的外径小于插槽的宽度。
46.通过该结构,便于横带41和主杆11的连接,将一侧的限位杆组4进行折叠,便可将限位杆组4插入至主杆11的插槽下方,然后将限位杆组4的两根限位杆打开,令限位杆卡在主杆11的插槽下方,完成对横带41和主杆11的连接。
47.实施例3
48.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主杆11及副杆12的杆体上分别固定设置主限位板13和副限位板14,主限位板13和副限位板14分别位于限位筒3行程的两端。
49.限位筒3的筒体外侧固定设置把手31。
50.因为当主杆11立起,病患呈现近乎坐姿的状态时,医护人员对担架的抬举不便于施力,因此通过结合主限位板13对限位筒3的限位,确保限位筒3在主杆11立起时上移距离受限,在这一基础上,工作人员手握把手31,便于对担架这一姿态下进行掌控。
51.实施例4
52.参见图2,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限位筒3上侧固定设置挂钩32,副限位板14上侧铰接挂环15,挂环15与挂钩32对应。
53.通过挂钩32和挂环15的结构,当限位筒3套于主副杆连接处时,避免限位筒3的滑脱。提高担架使用时的安全性。
54.副限位板14朝向主杆11的一侧固定设置弹簧,弹簧套接于副杆12外侧,弹簧的内径小于限位筒3的外径。
55.通过弹簧的支撑,令限位筒3保持远离副限位板14的运动趋势,从而确保挂环15与挂钩32稳定挂接。
5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急救担架,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担架杆(1),及担架杆(1)之间的担架布(2),其特征在于,每根所述担架杆(1)均包括主杆(11)及副杆(12),主杆(11)与副杆(12)铰接,所述担架布(2)的两侧边缘套设于两根担架杆(1)的主杆(11)及副杆(12)上,所述主杆(11)和副杆(12)的连接处位于担架布(2)中部一侧,主杆(11)及副杆(12)远离二者铰接处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担架布(2)外侧;所述主杆(11)和副杆(12)的连接处外侧滑动套设有限位筒(3),所述限位筒(3)沿所述主杆(11)的轴向滑动;所述副杆(12)的轴向长度小于等于所述主杆(11)的轴向长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急救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担架布(2)上侧设置限位带(4),所述限位带(4)为“t”形带体,限位带(4)整体为柔性带体,包括跨接在两根所述担架杆(1)的主杆(11)之上的横带(41)和与横带(41)连接的纵带(42);所述纵带(42)的一端与所述横带(41)的中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担架布(2)位于副杆(12)之间的部分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急救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带(42)朝向主杆(11)的一端固定设置套带(43),所述套带(43)为环形带体,所述横带(41)穿过所述套带(43),横带(41)通过套带(43)与所述纵带(42)插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急救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杆(11)的杆体开设有插槽,所述横带(41)的两端与所述主杆(11)上的插槽插接;所述横带(41)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一个限位杆组(44),每个限位杆组(44)均包括两根铰接的限位杆,同一个所述限位杆组(44)的两根限位杆打开成同轴状态时,限位杆组(44)的轴向总长度大于所述主杆(11)插槽的长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急救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杆(11)及副杆(12)的杆体上分别固定设置主限位板(13)和副限位板(14),所述主限位板(13)和副限位板(14)分别位于所述限位筒(3)行程的两端。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急救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筒(3)的筒体外侧固定设置把手(31)。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急救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筒(3)上侧固定设置挂钩(32),所述副限位板(14)上侧铰接挂环(15),所述挂环(15)与挂钩(32)对应。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急救担架,涉及急救设备领域,技术方案为,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担架杆,及担架杆之间的担架布,每根担架杆均包括主杆及副杆,主杆与副杆铰接,担架布的两侧边缘套设于两根担架杆的主杆及副杆上,主杆和副杆的连接处位于担架布中部一侧,主杆及副杆远离二者铰接处的一端延伸至担架布外侧;主杆和副杆的连接处外侧滑动套设有限位筒,限位筒沿主杆的轴向滑动;副杆的轴向长度小于等于主杆的轴向长度。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可以将常规担架的躺卧转变为近似坐姿的缓着搬运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通过人工选择适当的上半身躯干的斜度,从而对于现在高层居民楼的电梯空间具备更好的适应性。楼的电梯空间具备更好的适应性。楼的电梯空间具备更好的适应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佩 刘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协和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2.05.25
技术公布日:2022/12/1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2205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