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抬升牵引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4-10-05  9



1.本实用新型涉及脚手架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抬升牵引系统。


背景技术:

2.附着式升降脚手架通过附着装置附着于墙壁,由葫芦电机驱动的升降系统使脚手架进行爬升与降落,同时具备防倾覆和防坠落等安全装置,无需频繁拆装脚手架即可实现脚手架的移动。
3.相关技术可参考公告号为cn21192347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附着升降脚手架电动葫芦提升系统,附着升降脚手架包括竖向主框架,竖向主框架面向建筑墙体的一侧、在底部和中间层布置有水平面防护结构,电动葫芦提升系统设置在两层水平面防护结构之间,电动葫芦提升系统包括上吊点桁架结构、下吊点桁架结构和电动葫芦,上吊点桁架结构和下吊点桁架结构均固接在竖向主框架上,上吊点桁架结构位于下吊点桁架结构上方,电动葫芦安装于上吊点桁架结构、下吊点桁架结构之间。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电动葫芦提升系统工作时,葫芦链条易与杂物碰撞导致链条发生倾斜与钩挂,影响葫芦电机对葫芦链条的正常收卷,进而影响附着升降脚手架的爬升与降落。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避免第一链条与第二链条移动时与杂物发生碰撞与缠绕,本技术提供一种抬升牵引系统。
6.本技术提供一种抬升牵引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抬升牵引系统,包括脚手架、葫芦电机、安装座、滑轨、滑轮组和提升支架,所述脚手架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安装座与葫芦电机固定连接,滑轨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固定连接,葫芦电机连接有第一链条,滑轮组与第二支撑架固定连接,第一链条下端部固定连接有挂钩,提升支架固定连接有第二链条,第二链条背离提升支架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环,滑轨两侧开设有通槽,通槽滑动连接有与通槽相适配的移动杆,移动杆穿设挂钩。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葫芦电机工作,对第一链条进行收卷,第一链条带动挂钩上升,挂钩与连接环相连接,第一链条带动第二连接环上升,第二链条穿过滑轮组与提升支架固定连接,提升支架为第二链条提供支撑,使葫芦电机完成脚手架提升牵引,同时附墙支架对脚手架有限位作用,保证了脚手架沿竖直方向移动,移动杆对挂钩进行限位,保证第一链条与第二链条在移动时始终位于滑轨中,滑轨对第一链条和第二链条进行限位,同时对第一链条和第二链条进行保护,防止杂物与第一链条和第二链条碰撞,导致第一链条和第二链条移动时发生偏斜和缠绕,有利于保证第一链条与第二链条沿滑轨高度方向移动。
9.可选的,所述移动杆开设有与连接环相适配的放置槽。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环位于放置槽内,放置槽对连接环进行限位,便于挂
钩与连接环的连接。
11.可选的,所述滑轨两侧均开设有滑槽,移动杆两端均转动连接有与滑槽相适配的第一滚轮。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滚轮位于滑槽中滚动,对移动杆进行水平方向上的限位,保证移动杆只进行竖直方向上的位移。
13.可选的,所述移动杆固定连接有限位杆,限位杆两侧均转动连接有防坠杆,防坠杆固定连接有两个弹簧,弹簧背离防坠杆的一端与限位杆固定连接,滑轨开设有与防坠杆相适配的凹槽,滑轨固定连接有若干固定杆,固定杆位于凹槽内,防坠杆背离限位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限位板背离限位杆的一端设有第一弧形部。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弧形部便于脚手架向上提升时,限位板与固定杆顺利分离,限位板与固定杆相抵触,固定杆对防坠杆进行支撑限位,进而对移动杆进行限位,当葫芦电机发生故障时,防坠杆与固定杆配合对脚手架提供支撑,有利于提高脚手架使用时的安全性。
15.可选的,所述限位板靠近限位杆的一端设有与固定杆相适配的第二弧形部。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弧形部便于固定杆对限位板更好的进行限位支撑,有利于提高限位板与固定杆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17.可选的,所述滑轮组包括两个定滑轮,定滑轮均开设有与第二链条相适配的沟槽。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定滑轮并排设置,有利于保证第二链条沿竖直方向进行移动,沟槽有利于提高定滑轮与第二链条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19.可选的,所述脚手架固定连接有导轨,脚手架设有附墙支架,附墙支架转动连接有若干与导轨相适配的第二滚轮。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轨对第二滚轮有限位作用,保证脚手架始终沿墙壁高度方向移动,同时避免脚手架发生倾覆。
21.可选的,所述导轨开设有条形槽,附墙支架固定连接有与条形槽相适配的滑动杆。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动杆位于条形槽中滑动,进一步提高附墙支架对导轨的限位作用。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葫芦电机工作,对第一链条进行收卷,第一链条带动挂钩上升,挂钩与连接环相连接,第一链条带动第二连接环上升,第二链条穿过滑轮组与提升支架固定连接,提升支架为第二链条提供支撑,使葫芦电机完成脚手架提升牵引,同时附墙支架对脚手架有限位作用,保证了脚手架沿竖直方向移动,移动杆对挂钩进行限位,保证第一链条与第二链条在移动时始终位于滑轨中,滑轨对第一链条和第二链条进行限位,同时对第一链条和第二链条进行保护,防止杂物与第一链条和第二链条碰撞,导致第一链条和第二链条移动时发生偏斜和缠绕,有利于保证第一链条与第二链条沿滑轨高度方向移动;
25.2.第一弧形部便于脚手架向上提升时,限位板与固定杆顺利分离,限位板与固定杆相抵触,固定杆对防坠杆进行支撑限位,进而对移动杆进行限位,当葫芦电机发生故障时,防坠杆与固定杆配合对脚手架提供支撑,有利于提高脚手架使用时的安全性;
26.3.第二弧形部便于固定杆对限位板更好的进行限位支撑,有利于提高限位板与固定杆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附图说明
27.图1是一种抬升牵引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一种抬升牵引系统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29.图3是旨在突显滑槽的剖面示意图。
30.图4是附墙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31.图5是旨在突显防坠杆的结构示意图。
32.附图标记说明:1、脚手架;2、葫芦电机;3、安装座;4、滑轨;5、滑轮组;6、提升支架;11、第一支撑架;12、第二支撑架;31、第一链条;32、挂钩;33、第二链条;34、连接环;41、通槽;42、移动杆;421、放置槽;43、滑槽;422、第一滚轮;423、限位杆;424、防坠杆;428、弹簧;44、凹槽;45、固定杆;425、限位板;426、第一弧形部;427、第二弧形部;51、定滑轮;13、导轨;14、附墙支架;141、第二滚轮;131、条形槽;142、滑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结合全部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4.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抬升牵引系统。
实施例
35.参照图1,一种抬升牵引系统,包括脚手架1、葫芦电机2、安装座3、滑轨4、滑轮组5和提升支架6,脚手架1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架11和第二支撑架12,安装座3与脚手架1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架11位于安装座3下方,安装座3与葫芦电机2固定连接,安装座3对葫芦电机2有支撑作用,葫芦电机2连接有第一链条31,第一链条31下端部固定连接有挂钩32,提升支架6与墙体固定,提升支架6固定连接有第二链条33,提升支架6对第二链条33有固定作用,同时为脚手架1的提升提供支撑点。
36.参照图1和图2,滑轮组5包括两个定滑轮51,定滑轮51均与第二支撑架12固定连接,定滑轮51均开设有与第二链条33相适配的沟槽,第二链条33穿过两个定滑轮51,使第二链条33的移动方向发生改变,同时保证第二链条33两端均沿竖直方向移动,第二链条33背离提升支架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环34,连接环34位于第二支撑架12上方,滑轨4两侧开设有通槽41,通槽41滑动连接有与通槽41相适配的移动杆42,移动杆42开设有与连接环34相适配的放置槽421,连接环34位于放置槽421内,移动杆42穿设挂钩32,挂钩32与连接环34相连接,进而使第一链条31与第二链条33相连接。
37.参照图1和图2,抬升牵引系统对脚手架1进行提升时,葫芦电机2工作,对第一链条31进行收卷,第一链条31带动挂钩32向上移动,挂钩32带动连接环34向上移动,提升支架6固定于墙体上,对第二链条33有固定作用,第二链条33与定滑轮51发生相对滑动,使第二链条33向靠近连接环34的一端移动,进而完成脚手架1的提升。
38.参照图2和图3,移动杆42对挂钩32有限位作用,滑轨4两侧均开设有滑槽43,移动杆42两端均转动连接有与滑槽43相适配的第一滚轮422,第一滚轮422位于滑槽43中滚动,对移动杆42进行限位,保证移动杆42沿竖直方向上移动,进而保证第一链条31与第二链条33在移动时始终位于滑轨4中,滑轨4对第一链条31和第二链条33进行保护,防止杂物与第一链条31和第二链条33碰撞,使二者发生偏斜和碰撞,有利于保证脚手架1的正常爬升。
39.参照图1和图4,脚手架1固定连接有导轨13,脚手架1设有附墙支架14,附墙支架14与墙体固定,附墙支架14转动连接有若干与导轨13相适配的第二滚轮141,第二滚轮141位于导轨13中转动,附墙支架14对导轨13有限位作用,进而使脚手架1与墙体相连接。导轨13开设有条形槽131,附墙支架14固定连接有与条形槽131相适配的滑动杆142,滑动杆142位于条形槽131中滑动,条形槽131对滑动杆142有限位作用,进一步提高附墙支架14对导轨13的限位作用,保证脚手架1始终沿墙壁高度方向移动,避免脚手架1发生倾覆。
40.参照图1和图5,移动杆42固定连接有限位杆423,限位杆423两侧均转动连接有防坠杆424,滑轨4开设有与防坠杆424相适配的凹槽44,滑轨4固定连接有若干固定杆45,当葫芦电机2发生故障放卷第一链条31时,固定杆45对防坠杆424进行限位,进而对移动杆42进行限位,固定连接环34的位置,进而对第二链条33进行固定,保证脚手架1不因葫芦电机2故障而下落。
41.参照图1和图5,防坠杆424背离限位杆42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425,限位板425背离限位杆423的一端设有第一弧形部426,当葫芦电机2驱动脚手架1向上移动时,第一弧形部426与固定杆45相抵触,固定杆45推动防坠杆424向背离滑轨4的一端转动。防坠杆424固定连接有两个弹簧428,弹簧428背离防坠杆424的一端与限位杆423固定连接,防坠杆424转动压缩弹簧428,脚手架1带动防坠杆424向上移动,使限位板425与固定杆45分离。
42.参照图1和图5,防坠杆424在弹簧428的弹力作用下向靠近滑轨4的一端转动,限位板425靠近限位杆423的一端设有与固定杆45相适配的第二弧形部427,第二弧形部427与固定杆45相抵接,将固定杆45与防坠杆424相连接,固定杆45对第二弧形部427进行限位,进而对限位杆423和移动杆42进行限位,使脚手架1不下落,提高了脚手架1的使用安全性。
43.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抬升牵引系统的实施原理为:移动杆42对挂钩32进行限位,使第一链条31始终位于滑轨4中,保证第一链条31沿竖直方向移动,同时滑轨4对第一链条31和第二链条33进行保护,防止杂物与第一链条31和第二链条33碰撞,使二者在移动时发生偏斜和缠绕,固定杆45对限位板425有限位作用,进而对防坠杆424有支撑作用,保证葫芦电机2发生故障时,移动杆42不随第一链条31的放卷而下落,提高了脚手架1的使用安全性。
44.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抬升牵引系统,包括脚手架(1)、葫芦电机(2)、安装座(3)、滑轨(4)、滑轮组(5)和提升支架(6),其特征在于:所述脚手架(1)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架(11)和第二支撑架(12),安装座(3)与葫芦电机(2)固定连接,滑轨(4)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架(11)和第二支撑架(12)固定连接,葫芦电机(3)连接有第一链条(31),滑轮组(5)与第二支撑架(12)固定连接,第一链条(31)下端部固定连接有挂钩(32),提升支架(6)固定连接有第二链条(33),第二链条(33)背离提升支架(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环(34),滑轨(4)两侧开设有通槽(41),通槽(41)滑动连接有与通槽(41)相适配的移动杆(42),移动杆(42)穿设挂钩(3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抬升牵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杆(42)开设有与连接环(34)相适配的放置槽(42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抬升牵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4)两侧均开设有滑槽(43),移动杆(42)两端均转动连接有与滑槽(43)相适配的第一滚轮(42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抬升牵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杆(42)固定连接有限位杆(423),限位杆(423)两侧均转动连接有防坠杆(424),防坠杆(424)固定连接有两个弹簧(428),弹簧(428)背离防坠杆(424)的一端与限位杆(423)固定连接,滑轨(4)开设有与防坠杆(424)相适配的凹槽(44),滑轨(4)固定连接有若干固定杆(45),固定杆(45)位于凹槽(44)内,防坠杆(424)背离限位杆(42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425),限位板(425)背离限位杆(423)的一端设有第一弧形部(426)。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抬升牵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425)靠近限位杆(423)的一端设有第二弧形部(427),第二弧形部(427)与固定杆(45)相适配。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抬升牵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组(5)包括两个定滑轮(51),定滑轮(51)均开设有与第二链条(33)相适配的沟槽。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抬升牵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脚手架(1)固定连接有导轨(13),脚手架(1)设有附墙支架(14),附墙支架(14)转动连接有若干与导轨(13)相适配的第二滚轮(141)。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抬升牵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13)开设有条形槽(131),附墙支架(14)固定连接有与条形槽(131)相适配的滑动杆(142)。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抬升牵引系统,其包括脚手架、葫芦电机、安装座、滑轨、滑轮组和提升支架,脚手架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安装座与葫芦电机固定连接,滑轨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固定连接,葫芦电机连接有第一链条,滑轮组与第二支撑架固定连接,第一链条下端部固定连接有挂钩,提升支架固定连接有第二链条,第二链条背离提升支架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环,滑轨两侧开设有通槽,通槽滑动连接有与通槽相适配的移动杆,移动杆穿设挂钩。本申请具有避免第一链条与第二链条移动时与杂物发生碰撞与缠绕的效果。移动时与杂物发生碰撞与缠绕的效果。移动时与杂物发生碰撞与缠绕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徐立海 季建陆 邹建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烟台弘晨新型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9.19
技术公布日:2022/12/1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2190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