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发无人机电动燃油转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99


本实用新型属于飞机机电系统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发无人机电动燃油转换装置。



背景技术:

飞机的燃油系统作为直接影响飞机飞行安全的关键系统,其功能和性能直接影响到飞机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对于双发飞机,应具有从任意一个供油箱到任意一台发动机或到所有发动机的供油能力,且每台发动机的供油管路上,在燃油流入发动机舱之前,应具备应急关断燃油的装置。

在双发有人驾驶飞机上,有的通过采用机械连杆的方式,控制燃油转换阀的功能,由于驾驶舱和燃油系统相距较远,需要较长的机械传递线路,会占用较多的机上空间和重量,维护性也较差。而在双发无人机上,则必须使用电动控制的方式,而现有的双发无人机电动燃油转换装置,体积大,重量重,安全可靠性差,重复精度也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发无人机电动燃油转换装置,目的是降低系统体积和重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双发无人机电动燃油转换装置,包括与第一发动机系统连接的第一进油转换阀和第一回油转换阀、与第二发动机系统连接的第二进油转换阀和第二回油转换阀、用于带动第一进油转换阀和第一回油转换阀的阀芯转动的第一电机以及用于带动第二进油转换阀和第二回油转换阀的阀芯转动的第二电机,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为步进电机。

所述第一电机的电机轴与所述第一进油转换阀和第一回油转换阀的阀芯为同轴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电机的电机轴与所述第二进油转换阀和第二回油转换阀的阀芯为同轴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双发无人机电动燃油转换装置,使用步进电机与燃油转换阀集成的方式,减小了系统体积和重量,提高了可靠性;步进电机为无电刷结构,不会产生火花对燃油系统产生危险,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步进电机的运动重复好,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包括以下附图,所示内容分别是: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双发无人机电动燃油转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第一进油转换阀的结构原理图;

图3是第一回油转换阀的结构原理图;

图4是第一回油转换阀的结构原理图;

图5是第一进油转换阀的结构原理图;

图中标记为:1、第一发动机系统;2、第一回油转换阀;3、第一电机;4、第二电机;5、第二回油转换阀;6、第二发动机系统;7、第二进油转换阀;8、第二供油系统;9、第一供油系统;10、第一进油转换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

需要说明的是,在下述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第一”和“第二”并不代表结构和/或功能上的绝对区分关系,也不代表先后的执行顺序,而仅仅是为了描述的方便。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发无人机电动燃油转换装置,包括与第一发动机系统1连接的第一进油转换阀10和第一回油转换阀2、与第二发动机系统6连接的第二进油转换阀7和第二回油转换阀5、用于带动第一进油转换阀10和第一回油转换阀2的阀芯转动的第一电机3以及用于带动第二进油转换阀7和第二回油转换阀5的阀芯转动的第二电机4,第一电机3和第二电机4为步进电机。

具体地说,如图1至图3所示,第一进油转换阀10与第一供油系统9和第二供油系统8连接,第一回油转换阀2也与第一供油系统9和第二供油系统8连接,第一进油转换阀10用于将来自第一供油系统9或第二供油系统8的油液引导至第一发动机系统1,第一回油转换阀2用于将来自第一发动机系统1的油液引导至第一供油系统9或第二供油系统8。第一进油转换阀10具有两个进油口和一个出油口,第一进油转换阀10的进油口p1与第一供油系统9连接,第一进油转换阀10的另一进油口p2与第二供油系统8连接,第一进油转换阀10的出油口p3与第一发动机系统1连接。第一回油转换阀2具有一个进油口和两个出油口,第一回油转换阀2的进油口r3与第一发动机系统1连接,第一回油转换阀2的出油口r1与第一供油系统9连接,第一回油转换阀2的另一出油口r2与第二供油系统8连接。

如图1、图4和图5所示,第二进油转换阀7与第一供油系统9和第二供油系统8连接,第二回油转换阀5也与第一供油系统9和第二供油系统8连接,第二进油转换阀7用于将来自第一供油系统9或第二供油系统8的油液引导至第二发动机系统6,第二回油转换阀5用于将来自第二发动机系统6的油液引导至第一供油系统9或第二供油系统8。第二进油转换阀7具有两个进油口和一个出油口,第二进油转换阀7的进油口p4与第二供油系统8连接,第二进油转换阀7的另一进油口p5与第一供油系统9连接,第二进油转换阀7的出油口p6与第二发动机系统6连接。第二回油转换阀5具有一个进油口和两个出油口,第二回油转换阀5的进油口r6与第二发动机系统6连接,第二回油转换阀5的出油口r4与第二供油系统8连接,第二回油转换阀5的另一出油口r5与第一供油系统9连接。

第一电机3的电机轴与第一进油转换阀10和第一回油转换阀2的阀芯为同轴固定连接,第一电机3的电机轴与第一回油转换阀2的阀芯固定连接,第一回油转换阀2的阀芯与第一进油转换阀10的阀芯固定连接。第二电机4的电机轴与第二进油转换阀7和第二回油转换阀5的阀芯为同轴固定连接,第二电机4的电机轴与第二回油转换阀5的阀芯固定连接,第二回油转换阀5的阀芯与第二进油转换阀7的阀芯固定连接。

第一电机3和第二电机4由机上直流电源供电,第一电机3和第二电机4的控制输入通过三个端子k1、k2和k3的连接状态实现,具体原理为:当第一电机3和第二电机4的三个端子均断开时,为正常供油状态,此时第一进油转换阀10的进油口p1与出油口p3接通,第二进油转换阀7的进油口p4与出油口p6接通,第一回油转换阀2的出油口r1与进油口r3接通,第二回油转换阀5的出油口r4与进油口r6接通,第一发动机系统1由第一供油系统9供油,第二发动机系统6由第二供油系统88供油。当第一电机3的端子k1与k2接通且第二电机4的三个端子均断开时,第一电机3运转,第一电机3带动第一进油转换阀10的阀芯和第一回油转换阀2的阀芯转动设定角度,使第一进油转换阀10的进油口p2与出油口p3接通,第一回油转换阀2的出油口r2与进油口r3接通,第二进油转换阀7的进油口p4与出油口p6接通,第二回油转换阀5的出油口r4与进油口r6接通,第一发动机系统1和第二发动机系统6均由第二供油系统8供油,第一供油系统9停止供油,此为左交叉供油状态。当第一电机3的端子k3与k2接通且第二电机4的三个端子均断开时,第一电机3运转,第一电机3带动第一进油转换阀10的阀芯和第一回油转换阀2的阀芯转动设定角度,使第一进油转换阀10的进油口p1、进油口p2与出油口p3之间全部断开,使第一回油转换阀2的出油口r1、出油口r2和进油口r3之间也全部断开,第一发动机系统1停止供油,第二发动机系统6仍由第二供油系统8正常供油,此时为左停止供油状态。当第二电机4的端子k3与k2接通且第一电机3的三个端子均断开时,第二电机4运转,第二电机4带动第二进油转换阀7的阀芯和第二回油转换阀5的阀芯转动设定角度,使第二进油转换阀7的进油口p4、进油口p5与出油口p6之间全部断开,使第二回油转换阀5的出油口r4、出油口r5和进油口r6之间也全部断开,第二发动机系统6停止供油,第一发动机系统1仍由第一供油系统9正常供油,此时为右停止供油状态。

因此,通过不同状态的组合,可以实现左正常供油 右正常供油、左正常供油 右交叉供油、左正常供油 右停止供油、右正常供油 左交叉供油、右正常供油 左停止供油和左停止供油 右停止供油六种状态组合。

上述结构的双发无人机电动燃油转换装置,使用步进电机与燃油转换阀集成的方式,减小了系统体积和重量,提高了可靠性;步进电机为无电刷结构,不会产生火花对燃油系统产生危险,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步进电机的运动重复好,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电机的控制仅由数字输入脉冲确定,因而可以采用开环控制,使得系统结构简单,降低了成本。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是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双发无人机电动燃油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与第一发动机系统连接的第一进油转换阀和第一回油转换阀、与第二发动机系统连接的第二进油转换阀和第二回油转换阀、用于带动第一进油转换阀和第一回油转换阀的阀芯转动的第一电机以及用于带动第二进油转换阀和第二回油转换阀的阀芯转动的第二电机,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为步进电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发无人机电动燃油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的电机轴与所述第一进油转换阀和第一回油转换阀的阀芯为同轴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发无人机电动燃油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机的电机轴与所述第二进油转换阀和第二回油转换阀的阀芯为同轴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发无人机电动燃油转换装置,包括与第一发动机系统连接的第一进油转换阀和第一回油转换阀、与第二发动机系统连接的第二进油转换阀和第二回油转换阀、用于带动第一进油转换阀和第一回油转换阀的阀芯转动的第一电机以及用于带动第二进油转换阀和第二回油转换阀的阀芯转动的第二电机,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为步进电机。本实用新型的双发无人机电动燃油转换装置,使用步进电机与燃油转换阀集成的方式,减小了系统体积和重量,提高了可靠性;步进电机为无电刷结构,不会产生火花对燃油系统产生危险,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步进电机的运动重复好,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志林;王伟;宁志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电科芜湖通用航空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0.21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218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