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下车身架和车辆。
背景技术:2.新能源汽车凭借其能耗低、驾驶性能优异、环境友好、高科技加成等多种优势,在近几年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新能源汽车从结构上主要由电池系统、电控系统、车身、底盘、内外饰、轮胎等部件组成。电池系统其实物即为电池包,电池包主要有电芯组、热管理系统、电气系统、结构系统组成。电池系统作为新能源汽车“三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车的能量来源,承担着储存电能、放电、充电、电池管理等功能。
3.相关技术中,车辆的电池包是一个独立的完整部件,即电池包与车身各自独立设置,电池包与车身之间通常采用螺栓连接。为了保证电池包和车身的结构强度,需要在电池包和车身上各自设置加强结构,导致车辆的重量较大、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5.为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一种下车身架,以降低具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车身架的车辆重量和成本。
6.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一种车辆,以降低车辆重量和成本。
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车身架包括前车架、后车架和中车架,所述前车架、所述中车架和所述后车架依次相连,所述中车架构成电池包箱体的一部分。
8.因此,具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车身架的车辆具有重量轻和成本低等优点。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池包箱体包括上箱体,所述中车架构成所述上箱体的一部分。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箱体包括沿其宽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所述中车架包括主架体、第一门槛梁和第二门槛梁,所述第一门槛梁和所述第二门槛梁设在所述主架体的宽度方向的两不同侧,所述第一门槛梁的至少一部分构成所述第一边框,所述第二门槛梁的至少一部分构成所述第二边框。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门槛梁具有第一减薄槽,所述第一减薄槽内设有第一加强肋;和/或所述第二门槛梁具有第二减薄槽,所述第二减薄槽内设有第二加强肋。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减薄槽沿所述主架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加强肋沿所述第一减薄槽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加强肋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加强肋沿所述主架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和/或所述第二减薄槽沿所述主架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加强肋沿所述第二减薄槽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加强肋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加强肋沿所述主架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架体包括座椅横梁,所述座椅横梁具有沿所述主架体的宽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门槛梁相连,所述第二端与
所述第二门槛梁相连。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座椅横梁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座椅横梁沿所述主架体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
15.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座椅横梁彼此平行布置。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架体、所述第一门槛梁和所述第二门槛梁一体成型。
1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所述的下车身架。
1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具有重量轻和成本低等优点。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包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中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包的上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车身架的结构示意图。
23.附图标记:
24.下车身架100;
25.中车架1;第一门槛梁101;第一减薄槽1011;第一加强肋1012;第二门槛梁102;第二减薄槽1021;第二加强肋1022;座椅横梁103;第一端1031;第二端1032;第一加强纵梁104;第二加强纵梁105;主架体106;
26.电池包箱体2;上箱体201;第一边框2011;第二边框2012;冷却板2013;下箱体202;
27.前车架3;
28.后车架4。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0.下面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31.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车身架100包括前车架3、后车架4和中车架1。前车架3、中车架1和后车架4依次相连,中车架1构成电池包箱体2的一部分。
32.中车架1构成电池包箱体2的一部分可以理解为,中车架1既作为下车身架100的一部分,又作为电池包箱体2的一部分。将原本分别属于车身和电池系统的二者集成为一个零件。与相关技术中电池包2与车身之间各自独立设置相比,至少可以省去电池包箱体2的一部分,从而可以有效减小具有该下车身架100的车辆的重量、降低具有该下车身架100的车辆的成本。
33.因此,具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车身架100的车辆具有重量轻和成本低等优点。
34.可选地,前车架3和中车架1之间、中车架1和后车架4之间采用包括螺栓连接、spr、拉铆、压铆、焊接、胶粘、fds等多种连接方式。前车架3与中车架1之间的连接处、中车架1与后车架4之间的连接处可以采用涂胶密封、密封垫密封等多种形式。
35.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包箱体2包括上箱体201,中车架1构成上箱体201的一部分。
36.例如,如图1和图3所示,电池包箱体2还包括下箱体202,上箱体201位于下箱体202的上方,上箱体201和下箱体202相连并限定出电芯容纳仓,电芯容纳仓用于容纳电芯。其中,上箱体201包括上框架和冷却板2013,冷却板2013与上框架相连,冷却板2013与上框架的一部分形成电池包箱体2的顶壁,中车架1构成上框架。
37.通过将中车架1构成上箱体201的一部分,下箱体202安装在上箱体201的下方,可以节省下车身架100上方的空间尺寸,以增大整车的座舱空间。
38.在一些实施例中,上箱体201包括沿其宽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边框2011和第二边框2012,中车架1包括主架体106、第一门槛梁101和第二门槛梁102。第一门槛梁101和第二门槛梁102设在主架体106的宽度方向的两不同侧,第一门槛梁101的至少一部分构成第一边框2011,第二门槛梁102的至少一部分构成第二边框2012。
39.第一门槛梁101的至少一部分构成第一边框2011,第二门槛梁102的至少一部分构成第二边框2012,可以理解为,第一门槛梁101可以部分构成第一边框2011,还可以整体构成第一边框2011;第二门槛梁102可以部分构成第二边框2012,还可以整体构成第二边框2012。
40.为了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更容易被理解,下面以主架体106的宽度方向与左右方向一致为例描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其中左右方向如图1至图4所示。
41.例如,如2和图3所示,第一门槛梁101和第二门槛梁102沿左右方向间隔布置,第一门槛梁101位于第二门槛梁102的左侧,第一门槛梁101和第二门槛梁102平行布置。第一门槛梁101整个部分构成第一边框2011,第二门槛梁102的整个部分构成第二边框2012。
42.由此,将中车架1的第一门槛梁101和上箱体201的第一边框2011集成为一个零件、将中车架1的第二门槛梁102和上箱体201的第二边框2012集成为一个零件,从而可以有效减小具有该下车身架100的车辆的重量、降低具有该下车身架100的车辆的成本。
4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门槛梁101具有第一减薄槽1011,第一减薄槽1011内设有第一加强肋1012。
44.如图2所示,通过在在第一门槛梁101上设置第一减薄槽1011,并在第一减薄槽1011内设置第一加强肋1012,在保证第一门槛梁101结构强度的同时,还可以减少第一门槛梁101材料的使用,进一步降低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车身架100的制造成本。
4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门槛梁102具有第二减薄槽1021,第二减薄槽1021内设有第二加强肋1022。
46.如图3所示,通过在在第二门槛梁102上设置第二减薄槽1021,并在第二减薄槽1021内设置第二加强肋1022,在保证第二门槛梁102结构强度的同时,还可以减少第二门槛梁102材料的使用,进一步降低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车身架100制造成本
47.可选地,第一减薄槽1011沿主架体106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加强肋1012沿第一减薄槽1011的宽度方向延伸,第一加强肋101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加强肋1012沿主架体106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48.为了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更容易被理解,下面以主架体106的长度方向与前后方向一致为例描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其中左右方向如图1至图3所示。
49.如图2所示,第一减薄槽1011的开口朝左设置,以方便第一减薄槽1011的加工制造。第一加强肋1012的上端与第一减薄槽1011的上槽壁相连,第一加强肋1012的下端与第
一减薄槽1011的下槽壁相连,第一加强肋1012的右端与第一减薄槽1011的槽底壁相连,多个第一加强肋1012沿前后方向均匀间隔设置。
50.由此,通过设置多个第一加强肋1012对第一减薄槽1011进行加固,可以有效提高第一门槛梁101的结构强度。
51.可选地,第二减薄槽1021沿主架体106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二加强肋1022沿第二减薄槽1021的宽度方向延伸,第二加强肋1022设有多个,多个第二加强肋1022沿主架体106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52.如图3所示,第二减薄槽1021的开口朝右设置,第二减薄槽1021的开口朝右设置,以方便第二减薄槽1011的加工制造。第二加强肋1022的上端与第二减薄槽1021的上槽壁相连,第二加强肋1022的下端与第二减薄槽1021的下槽壁相连,第二加强肋1022的左端与第二减薄槽1021的槽底壁相连,多个第二加强肋1022沿前后方向均匀间隔设置。
53.由此,通过设置多个第二加强肋1022对第二减薄槽1021进行加固,可以有效提高第二门槛梁102的结构强度。
54.在一些实施例中,主架体106包括座椅横梁103,座椅横梁103具有沿主架体106的宽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端1031和第二端1032,第一端1031与第一门槛梁101相连,第二端1032与第二门槛梁102相连。
55.如图1所示,座椅横梁103的第一端1031位于第二端1032的左侧,座椅横梁103垂直于第一门槛梁101、第二门槛梁102设置。
56.通过将相关技术中的门槛梁、座椅横梁和下箱体的边框集成到一个零件上,即集成到中车架1上,实现结构的“三合一”集成,从而可以有效减小具有该下车身架100的车辆的重量、降低具有该下车身架100的车辆的成本。
57.可选地,座椅横梁10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座椅横梁103沿主架体106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
58.例如,如图3所示,多个座椅横梁103包括从前向后依次设置的第一座椅横梁、第二座椅横梁和第三座椅横梁,第一座椅横梁、第二座椅横梁和第三座椅横梁在前后方向上均匀间隔设置。通过将多个座椅横梁103集成到中车架1上,从而可以有效减小具有该下车身架100的车辆的重量、降低具有该下车身架100的车辆的成本。
59.可选地,多个座椅横梁103彼此平行布置。
60.可选地,如图3所示,中车架1还包括沿左右方向间隔布置的第一加强纵梁104和第二加强纵梁105,第一加强纵梁104位于第二加强纵梁105的左侧,第一加强纵梁104、第二加强纵梁105平行于第一门槛梁101设置。第一加强纵梁104的前端与第三座椅横梁103相连,第一加强纵梁104的后端与主架体106相连,第二加强纵梁105的前端与第三座椅横梁103相连,第二加强纵梁105的后端与主架体106相连。
61.通过设置第一加强纵梁104和第二加强纵梁105,有利于增强下车身架100的整体结构强度,从而有利于提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车身架100的可靠性。
62.在一些实施例中,主架体106、第一门槛梁101、第二门槛梁102和座椅横梁103一体成型。
63.例如,第一门槛梁101、第二门槛梁102和座椅横梁103一体压铸成型,方便加工制造。
64.可选地,前车架3、中车架1和后车架4各自分别采用一体压铸技术成型,从而方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车身架100的加工制造。
65.可选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车身架100,将原本下车体数多个单独的零件分别集成为前车架3、中车架1和后车架4三个零件上。
66.例如,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车身架100通过将原本下车体数百个单独的零件分别集成为前车架3、中车架1和后车架4三个零件上,可以取消原来多个零件连接区域的搭边结构,从而可以减少材料以降低车身整体重量和材料成本。
67.另外,将数百个单独的零件分被集成在前车架3、中车架1和后车架4三个零件上,只需将此三个零部件进行分体设计,不但简化了零件制造工序,节省了生产场地和设备,还降低了组装成本,提高了车身的集成度,有利于提高车身的整体结构性能。
6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下车身架100。
69.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具有重量轻和成本低等优点。
7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71.1、整体采用电池包和车身集成策略,将电池包与车身进行了高度融合,打破了电池包和车身各自独立的界限,形成高度集成的能量仓系统。
72.2、采用结构集成策略,将门槛梁、座椅横梁,以及动力电池下箱体的左右边框集成到一个零件,实现结构“三合一”集成,消除了结构冗余。
73.3、采用一体压铸成型策略,形成了较强的框架结构和较大的电芯容纳仓。
74.4、整个方案实现了显著的集成效率提升、系统重量降低、成本降低和空间提升。
7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76.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77.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78.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79.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80.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上述实施例进行的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1.一种下车身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前车架(3)和后车架(4);以及中车架(1),所述前车架(3)、所述中车架(1)和所述后车架(4)依次相连,电池包箱体(2)包括上箱体(201),所述中车架(1)构成所述上箱体(201)的一部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车身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箱体(201)包括沿其宽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边框(2011)和第二边框(2012),所述中车架(1)包括:主架体(106);以及第一门槛梁(101)和第二门槛梁(102),所述第一门槛梁(101)和所述第二门槛梁(102)设在所述主架体(106)的宽度方向的两不同侧,所述第一门槛梁(101)的至少一部分构成所述第一边框(2011),所述第二门槛梁(102)的至少一部分构成所述第二边框(201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车身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门槛梁(101)具有第一减薄槽(1011),所述第一减薄槽(1011)内设有第一加强肋(1012);和/或所述第二门槛梁(102)具有第二减薄槽(1021),所述第二减薄槽(1021)内设有第二加强肋(102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下车身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薄槽(1011)沿所述主架体(106)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加强肋(1012)沿所述第一减薄槽(1011)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加强肋(101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加强肋(1012)沿所述主架体(106)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和/或所述第二减薄槽(1021)沿所述主架体(106)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加强肋(1022)沿所述第二减薄槽(1021)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加强肋(1022)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加强肋(1022)沿所述主架体(106)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下车身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架体(106)包括座椅横梁(103),所述座椅横梁(103)具有沿所述主架体(106)的宽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端(1031)和第二端(1032),所述第一端(1031)与所述第一门槛梁(101)相连,所述第二端(1032)与所述第二门槛梁(102)相连。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下车身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横梁(10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座椅横梁(103)沿所述主架体(106)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下车身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座椅横梁(103)彼此平行布置。8.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下车身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架体(106)、所述第一门槛梁(101)和所述第二门槛梁(102)一体成型。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下车身架。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下车身架和车辆,所述下车身架包括前车架、后车架和中车架。所述前车架、所述中车架和所述后车架依次相连,所述中车架构成电池包箱体的一部分。具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车身架的车辆具有重量轻和成本低等优点。本低等优点。本低等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杨小亮 郭军 徐超 刘东秦 柳志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车和家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4.17
技术公布日:2022/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