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成像镜头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4-09-28  13


ct为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九透镜分别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之和。
13.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满足:0.5《ct8/ct9《1.2,其中,ct8为所述第八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9为所述第九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
14.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满足:0.5《(ct1+ct2+ct3)/dt11《1.0,其中,ct1为所述第一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为所述第二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为所述第三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dt11为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口径。
1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满足:0.6《epd/dt91《1.2,其中,epd为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入瞳直径,dt91为所述第九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口径。
1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满足:0.7《(sag31-sag32)/sag32《1.5,其中,sag31为所述第三透镜物侧面和所述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三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32为所述第三透镜像侧面和所述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三透镜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
1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满足:0.6《sag92/sag91《1.2,其中,sag91 为所述第九透镜物侧面和所述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九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92为所述第九透镜像侧面和所述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九透镜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
1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满足:0.3《et1/et2《1.1,其中,et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边缘厚度,et2为所述第二透镜的边缘厚度。
1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满足:-2.0《f2/f1《-1.5,其中,f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2为所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
2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满足:2.5《r17/r18《3.0,其中,r17为所述第九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8为所述第九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21.本技术采用了九片式镜头架构,通过合理控制第九透镜的有效焦距与第九透镜物侧面和其像侧面的曲率半径差值的比值,能够有效的控制光学成像系统的象散量,进而可以改善轴外视场的成像质量。
附图说明
22.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23.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a至图2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
25.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26.图4a至图4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
27.图5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28.图6a至图6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
29.图7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30.图8a至图8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
31.图9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32.图10a至图10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
33.图1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34.图12a至图12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35.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技术,将参考附图对本技术的各个方面做出更详细的说明。应理解,这些详细说明只是对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描述,而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说明书全文中,相同的附图标号指代相同的元件。表述“和/或”包括相关联的所列项目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和全部组合。
36.应注意,在本说明书中,第一、第二、第三等的表述仅用于将一个特征与另一个特征区分开来,而不表示对特征的任何限制。因此,在不背离本技术的教导的情况下,下文中讨论的第一透镜也可被称作第二透镜或第三透镜。
37.在附图中,为了便于说明,已稍微夸大了透镜的厚度、尺寸和形状。具体来讲,附图中所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通过示例的方式示出。即,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不限于附图中示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附图仅为示例而并非严格按比例绘制。
38.在本文中,近轴区域是指光轴附近的区域。若透镜表面为凸面且未界定该凸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至少于近轴区域为凸面;若透镜表面为凹面且未界定该凹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至少于近轴区域为凹面。每个透镜最靠近被摄物体的表面称为该透镜的物侧面,每个透镜最靠近成像面的表面称为该透镜的像侧面。
39.还应理解的是,用语“包括”、“包括有”、“具有”、“包含”和/或“包含有”,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表示存在所陈述的特征、元件和/或部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有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此外,当诸如“...中的至少一个”的表述出现在所列特征的列表之后时,修饰整个所列特征,而不是修饰列表中的单独元件。此外,当描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时,使用“可”表示“本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并且,用语“示例性的”旨在指代示例或举例说明。
40.除非另外限定,否则本文中使用的所有用语(包括技术用语和科学用语)均具有与本技术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通常理解相同的含义。还应理解的是,用语(例如在常用词典中定义的用语)应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将不被以理想化或过度正式意义解释,除非本文中明确如此限定。
41.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42.以下对本技术的特征、原理和其他方面进行详细描述。
43.根据本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学成像镜头可包括九片具有光焦度的透镜,分别
是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第八透镜以及第九透镜。这九片透镜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第一透镜至第九透镜中的任意相邻两透镜之间均可具有间隔距离。
44.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第一透镜以及第三透镜至第九透镜中的每一透镜均可以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第九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根据本技术的光学成像镜头满足:-2.0《f9/(r17-r18)《-1.6,f9为第九透镜的有效焦距,r17为第九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8为第九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通过约束第九透镜有效焦距和第九透镜物侧面及其像侧面曲率半径差值的比值,能够有效的控制系统的象散量,进而可以改善轴外视场的成像质量。更具体地,f9与r17、r18二者之差的比值与进一步可满足:-1.8《f9/(r17-r18)《-1.6。
45.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技术的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ttl/imgh《1.3,其中, ttl为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imgh为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通过控制ttl与imgh二者的比值在合理范围内,可使光学成像镜头具有超大像面、超薄化及高质量成像等特性。更具体地,ttl 与imgh的比值进一步满足:1.0《ttl/imgh《1.3。
46.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技术的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f/epd《1.9,f为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epd为光学成像镜头的入瞳直径。通过将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 f及其入瞳直径epd的比值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可保证在加大通光量的过程中,使镜头具有大光圈的优势,同时可增强成像面的照度,从而提升镜头在暗环境下的成像效果。
47.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技术的光学成像镜头满足:-1.2《f12/f2《-0.6,f12为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合成焦距,f2为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通过合理控制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组合焦距与第二透镜有效焦距的比值,能够合理分配系统的光焦度,使得正负球差相互抵消。更具体地,f12和f2进一步可满足:-1.0《f12/f2《-0.7。
48.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技术的光学成像镜头满足:0.8《(f1+f8)/f3《1.2,f1为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3为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8为第八透镜的有效焦距。通过合理控制第一透镜有效焦距。第八透镜有效焦距之和与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的比值,能够合理分配系统的光焦度,使系统具有良好的成像质量并有效的降低系统的敏感度。更具体地, f1、f8二者之和与f3进一步可满足:-0.9《(f1+f8)/f3《1.1。
49.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技术的光学成像镜头满足:7.0mm《imgh,imgh为成像镜头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度的一半,通过合理控制imgh的取值范围,可提升镜头的成像效果。具体地,imgh进一步可满足:7.0mm《imgh《8.5mm。
50.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技术的光学成像镜头满足:0.4《r10/r9《1.2,r9为第五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0为第五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通过控制第五透镜物侧面和像侧面的曲率半径的比例在合理范围内,可以有效的控制系统光束在第五透镜的偏转角,有效的降低系统的敏感度,实现良好的加工特性。更具体地,r10和r9进一步可满足:0.6《r10/r9《1.0。
51.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技术的光学成像镜头满足:1.2《r5/(r6-r5)《1.8,r5 为第三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6为第三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通过控制第三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与第三透镜物侧面、像侧面曲率半径差的比值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有效的控
制系统光束在第三透镜的偏转角,有效的降低系统的敏感度,实现良好的加工特性。更具体地,r6、r5二者之差与r5进一步可满足:1.3《r5/(r6-r5)《1.6。
52.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技术的光学成像镜头满足:1.0《f*tan(semi-fov)/∑ ct《1.5,f为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semi-fov为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半视场角,∑ ct为第一透镜至第九透镜分别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之和。通过控制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和其最大半视场角的正切三角函数之积对上述厚度之和的比值在合理范围内,可以保证成像镜头有足够的像面并尽可能使成像系统小型化。进一步地,f、semi-fov及∑ ct可满足:1.1《f*tan(semi-fov)/∑ct《1.3。
53.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技术的光学成像镜头满足:0.5《ct8/ct9《1.2,ct8为第八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9为第九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控制第八、第九透镜的光轴上的厚度之比在合理范围内,可以有效地使透镜互相补偿和平衡,减小整个系统的像差。更具体地,ct8和ct9的比值可满足:0.9《ct8/ct9《1.2。
54.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技术的光学成像镜头满足:0.5《 (ct1+ct2+ct3)/dt11《1.0,ct1为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为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为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dt11为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口径。控制第一、第二、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之和与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口径的比值在合理范围内,可以有效控制前三个透镜的断差,使光线平稳过渡,大大提升了成像镜头的可加工性。更具体地,ct1、ct2、ct3这和与dt11可满足:0.6《 (ct1+ct2+ct3)/dt11《0.8。
55.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技术的光学成像镜头满足:0.6《epd/dt91《1.2,epd 为光学成像镜头的入瞳直径,dt91为第九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口径。控制光学成像镜头的入瞳直径与第九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口径的比值在合理范围内,可以有效控制整个镜头的断差,使光线平稳过渡,大大提升了可加工性。更具体地,epd和dt91的比值可满足:0.7《epd/dt91《1.1。
56.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技术的光学成像镜头满足: 0.7《(sag31-sag32)/sag32《1.5,sag31为第三透镜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三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32为第三透镜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三透镜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控制sag31、sag32二者之差与sag32的比值在合理范围内有利于更好平衡实现模组小型化。更具体地,sag31、sag32二者之差与sag32的比值满足:0.85《(sag31-sag32)/sag32《1.2。
57.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技术的光学成像镜头满足:0.6《sag92/sag91《1.2, sag91为第九透镜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九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92为第九透镜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九透镜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控制第九透镜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九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与第九透镜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九透镜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在合理范围内,有利于更好平衡实现模组小型化。更具体地,sag92和sag91的比值满足:0.8《sag92/sag91《1.1。
58.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技术的光学成像镜头满足:0.3《et1/et2《1.1。et1为第一透镜的边缘厚度,et2为第二透镜的边缘厚度。通过控制第一透镜边厚与第二透镜边厚的比值在一定范围内,可以降低透镜的敏感度,提升可加工性。更具体地,et1和 et2的比值
满足:0.5《et1/et2《0.9。
59.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技术的光学成像镜头满足:-1.2《f12/f2《-0.6,f12为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组合焦距,f2为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通过合理控制第一、第二透镜的组合焦距与第二透镜有效焦距的比值,能够合理分配系统的光焦度,使得正负球差相互抵消。更具体地,f12与f2可满足:-1.0《f12/f2《-0.5。
60.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技术的光学成像镜头满足:-2.0《f2/f1《-1.5,f1为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2为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通过将第一透镜的有效有焦距f1与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的比值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有利于调整光学成像镜头的入射光线和出设光线的角度,并有效的校正光学成像镜头的色差并提高光学系统的成像品质。更具体地, f1与f2可满足:-2.0《f2/f1《-1.8。
61.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技术的光学成像镜头满足:2.5《r17/r18《3.0,r17为第九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8为第九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通过控制第九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7与第九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8的比值,能够调控光线在第九透镜表面的投影高度,进而控制最后一面的口径,利于达到大像面的效果。更具体地,r17 与r18可满足:2.7《r17/r18《3.0。
62.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可以例如在10.3mm至10.5mm的范围内,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可以例如在24mm至27mm的范围内,以及第八透镜的有效焦距f8可以例如在14mm至15mm的范围内。
63.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可以例如在8mm至9mm的范围内,光学成像镜头的总长度ttl(即,从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s21光轴上的距离)可以例如在10mm至11mm的范围内,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s21上有效像素区域的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可以例如在7.0mm至8.5mm的范围内,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semi-fov可以例如在40
°
至44
°
的范围内,光学成像镜头的光圈值fno可以例如在1.70至1.90的范围内。
64.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技术的光学成像镜头还包括设置在物侧与第一透镜之间的光阑。可选地,上述光学成像镜头还可包括用于校正色彩偏差的滤光片和/或用于保护位于成像面上的感光元件的保护玻璃。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具有小型化、高成像质量以及较小像差等特性的光学成像镜头。根据本技术的上述实施方式的光学成像镜头可采用多片镜片,例如上文描述的九片。通过合理分配各透镜的光焦度、面型、各透镜的中心厚度以及各透镜之间的轴上间距等,可有效地汇聚入射光线、降低成像镜头的光学总长并提高成像镜头的可加工性,使得光学成像镜头更有利于生产加工。
65.在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中,各透镜的镜面中的至少一个为非球面镜面,即,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第九透镜的像侧面中的至少一个镜面为非球面镜面。非球面透镜的特点是:从透镜中心到透镜周边,曲率是连续变化的。与从透镜中心到透镜周边具有恒定曲率的球面透镜不同,非球面透镜具有更佳的曲率半径特性,具有改善歪曲像差及改善像散像差的优点。采用非球面透镜后,能够尽可能地消除成像时出现的像差,从而改善成像质量。可选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第八透镜以及第九透镜中的每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至少一个为非球面镜面。可选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第八透镜以及第九透镜中的
每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镜面。
66.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未背离本技术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可改变构成光学成像镜头的透镜数量,来获得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各个结果和优点。例如,虽然在实施方式中以九个透镜为例进行了描述,但是该光学成像镜头不限于包括九个透镜。如果需要,该光学成像镜头还可包括其它数量的透镜。
67.下面参照附图进一步描述可适用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具体实施例。
68.实施例1
69.以下参照图1至图2d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70.如图1所示,光学成像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光阑sto、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第七透镜e7、第八透镜e8、第九透镜e9、滤光片e10和成像面s21。
71.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 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凹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凸面,像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凹面,像侧面s10为凸面。第六透镜e6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1为凸面,像侧面s12为凹面。第七透镜 e7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3为凹面,像侧面s14为凸面。第八透镜e8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5为凸面,像侧面s16为凹面。第九透镜e9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 s17为凸面,像侧面s18为凹面。滤光片e10具有物侧面s19和像侧面s20。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20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21上。
72.表1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
[0073][0074][0075]
表1
[0076]
在本示例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为8.51mm,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semi-fov为43.8
°
,光学成像镜头的总长度ttl为10.70mm,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s21上有效像素区域的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为8.36mm,以及光学成像镜头的光圈值fno为1.70。
[0077]
在实施例1中,第一透镜e1至第九透镜e9中的任意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各非球面透镜的面型x可利用但不限于以下非球面公式进行限定:
[0078][0079]
其中,x为非球面沿光轴方向在高度为h的位置时,距非球面顶点的距离矢高; c为非球面的近轴曲率,c=1/r(即,近轴曲率c为上表1中曲率半径r的倒数);k 为圆锥系数;ai是非球面第i-th阶的修正系数。下表2给出了可用于实施例1中各非球面镜面s1-s12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
10
、a
12
、a
14
、a
16
、a
18
和a
20

[0080]
面号a4a6a8a10a12a14a16a18a20s1-1.3112e-031.6421e-04-3.2855e-041.7101e-04-5.9511e-051.2985e-05-1.7467e-061.3070e-07-4.2219e-09s27.0093e-03-9.0370e-034.0228e-03-1.0894e-031.6631e-04-7.4194e-06-1.9344e-063.3427e-07-1.6485e-08s31.9274e-03-6.6488e-032.4019e-03-3.1423e-04-8.2244e-054.7267e-05-9.8613e-061.0099e-06-4.1502e-08s4-6.4972e-032.0443e-03-2.1967e-031.4524e-03-6.4279e-041.9651e-04-4.0310e-054.9572e-06-2.6809e-07s5-7.7719e-031.7388e-03-8.9893e-044.0073e-04-1.8264e-047.6732e-05-2.2285e-053.6771e-06-2.4732e-07s6-5.4252e-031.1208e-03-9.1826e-047.6715e-04-4.4982e-041.7230e-04-4.0770e-055.4269e-06-3.0628e-07s7-8.1722e-03-7.4495e-045.3072e-04-2.8078e-046.4600e-064.7348e-05-2.0780e-053.7115e-06-2.4234e-07
s8-7.8309e-03-2.8825e-031.9087e-03-7.1191e-041.0326e-042.2102e-05-1.2496e-052.1126e-06-1.2919e-07s99.4421e-04-9.0706e-035.9249e-03-2.7449e-038.5334e-04-1.7303e-042.2067e-05-1.6109e-065.0309e-08s10-2.3716e-03-6.1896e-037.0354e-03-4.3421e-031.4840e-03-3.0698e-043.9169e-05-2.8909e-069.5508e-08s11-1.6956e-023.4967e-032.2050e-03-2.0061e-036.4968e-04-1.1196e-041.0783e-05-5.3458e-071.0103e-08s12-7.5865e-03-1.9678e-032.7041e-03-1.2488e-033.1645e-04-4.7790e-054.2798e-06-2.0917e-074.2868e-09s131.6327e-02-1.2950e-026.1927e-03-2.0472e-034.3850e-04-5.8887e-054.7882e-06-2.1590e-074.1475e-09s141.7066e-03-7.2841e-033.3494e-03-9.2055e-041.5712e-04-1.6445e-051.0335e-06-3.6146e-085.4520e-10s15-6.0313e-03-1.9723e-037.4330e-04-1.9250e-042.8958e-05-2.5645e-061.3160e-07-3.6036e-094.0579e-11s162.8297e-031.1165e-04-2.9758e-045.1549e-05-4.4735e-062.2924e-07-7.0205e-091.1860e-10-8.4759e-13s17-3.9692e-026.4905e-03-8.2713e-047.4133e-05-4.2983e-061.5664e-07-3.4658e-094.2598e-11-2.2344e-13s18-1.3412e-021.6732e-03-1.3610e-045.6688e-06-6.1638e-08-4.3811e-091.9844e-10-3.3013e-122.0359e-14
[0081]
表2
[0082]
图2a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2b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2c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2d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不同像高的偏差。根据图2a至图 2d可知,实施例1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0083]
实施例2
[0084]
以下参照图3至图4d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在本实施例及以下实施例中,为简洁起见,将省略部分与实施例1相似的描述。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0085]
如图3所示,光学成像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光阑sto、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第七透镜e7、第八透镜e8、第九透镜e9、滤光片e10和成像面s21。
[0086]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 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凹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凸面,像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凹面,像侧面s10为凸面。第六透镜e6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1为凸面,像侧面s12为凹面。第七透镜 e7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3为凹面,像侧面s14为凸面。第八透镜e8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5为凸面,像侧面s16为凹面。第九透镜e9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 s17为凸面,像侧面s18为凹面。滤光片e10具有物侧面s19和像侧面s20。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20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21上。
[0087]
在本示例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为8.51mm,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semi-fov为43.8
°
,光学成像镜头的总长度ttl为10.69mm,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s21上有效像素区域的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为8.36mm,以及光学成像镜头的光圈值fno为1.70。
[0088]
表3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表4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2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0089][0090][0091]
表3
[0092][0093][0094]
表4
[0095]
图4a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4b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4c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4d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不同像高的偏差。根据图4a至图 4d可知,实施例2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0096]
实施例3
[0097]
以下参照图5至图6d描述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图5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0098]
如图5所示,光学成像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光阑sto、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第七透镜e7、第八透镜e8、第九透镜e9、滤光片e10和成像面s21。
[0099]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 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凹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凹面,像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凹面,像侧面s10为凸面。第六透镜e6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1为凸面,像侧面s12为凹面。第七透镜 e7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3为凹面,像侧面s14为凸面。第八透镜e8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5为凸面,像侧面s16为凹面。第九透镜e9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 s17为凸面,像侧面s18为凹面。滤光片e10具有物侧面
s19和像侧面s20。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20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21上。
[0100]
在本示例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为8.51mm,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semi-fov为43.8
°
,光学成像镜头的总长度ttl为10.70mm,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s21上有效像素区域的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为8.35mm,以及光学成像镜头的光圈值fno为1.90。
[0101]
表5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表6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3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0102][0103][0104]
表5
[0105][0106][0107]
表6
[0108]
图6a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6b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6c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6d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不同像高的偏差。根据图6a至图 6d可知,实施例3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0109]
实施例4
[0110]
以下参照图7至图8d描述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图7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0111]
如图7所示,光学成像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光阑sto、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第七透镜 e7、第八透镜e8、第九透镜e9、滤光片e10和成像面s21。
[0112]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 e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凹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凹面,像侧面s8为凸面。
第五透镜e5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凹面,像侧面s10为凸面。第六透镜e6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1为凸面,像侧面s12 为凹面。第七透镜e7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3为凹面,像侧面s14为凸面。第八透镜e8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5为凸面,像侧面s16为凹面。第九透镜e9 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7为凸面,像侧面s18为凹面。滤光片e10具有物侧面 s19和像侧面s20。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20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21 上。
[0113]
在本示例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为8.51mm,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semi-fov为43.8
°
,光学成像镜头的总长度ttl为10.70mm,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s21上有效像素区域的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为8.35mm,以及光学成像镜头的光圈值fno为1.70。
[0114]
表7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表8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4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0115][0116]
表7
[0117][0118][0119]
表8
[0120]
图8a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8b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8c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8d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不同像高的偏差。根据图8a至图 8d可知,实施例4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0121]
实施例5
[0122]
以下参照图9至图10d描述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图9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0123]
如图9所示,光学成像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光阑sto、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第七透镜 e7、第八透镜e8、第九透镜e9、滤光片e10和成像面s21。
[0124]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 e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凹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凸面,像侧面s8为凹面。第五透镜e5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凹面,像侧面s10为凸面。第六透镜e6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1为凸面,像侧面s12 为凹面。第七透镜e7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3为凹
面,像侧面s14为凸面。第八透镜e8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5为凸面,像侧面s16为凹面。第九透镜e9 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7为凸面,像侧面s18为凹面。滤光片e10具有物侧面 s19和像侧面s20。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20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21 上。
[0125]
在本示例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为8.55mm,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semi-fov为43.7
°
,光学成像镜头的总长度ttl为10.70mm,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s21上有效像素区域的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为8.36mm,以及光学成像镜头的光圈值fno为1.70。
[0126]
表9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表10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5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0127][0128]
表9
[0129][0130][0131]
表10
[0132]
图10a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10b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0c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10d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不同像高的偏差。根据图10a 至图10可知,实施例2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0133]
实施例6
[0134]
以下参照图11至图12d描述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图1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0135]
如图11所示,光学成像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光阑sto、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第七透镜 e7、第八透镜e8、第九透镜e9、滤光片e10和成像面s21。
[0136]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 e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凹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凹面,像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凹面,像侧面s10为凸面。第六透镜e6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1为凹面,像侧面s12 为凹面。第七透镜e7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3为凹
面,像侧面s14为凸面。第八透镜e8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5为凸面,像侧面s16为凹面。第九透镜e9 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7为凸面,像侧面s18为凹面。滤光片e10具有物侧面 s19和像侧面s20。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20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21 上。
[0137]
在本示例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为8.51mm,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semi-fov为43.8
°
,光学成像镜头的总长度ttl为10.70mm,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s21上有效像素区域的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为8.36mm,以及光学成像镜头的光圈值fno为1.70。
[0138]
表11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 距离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表12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6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0139][0140]
表11
[0141][0142][0143]
表12
[0144]
图12a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12b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2c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12d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不同像高的偏差。根据图12a 至图12d可知,实施例6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0145]
综上,实施例1至实施例6分别满足表13中所示的关系。
[0146][0147][0148]
表13
[0149]
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成像装置,其电子感光元件可以是感光耦合元件(ccd)或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元件(cmos)。成像装置可以是诸如数码相机的独立成像设备,也可以是集成在诸如手机等移动电子设备上的成像模块。该成像装置装配有以上描述的光学成像镜头。
[0150]
以上描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技术中所涉及的实用新型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技术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技术特征:
1.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具有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第八透镜以及第九透镜,所述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九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其中,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满足:-2.0<f9/(r17-r18)<-1.6,其中,f9为所述第九透镜的有效焦距,r17为所述第九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8为所述第九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满足:ttl/imgh<1.3,其中,ttl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imgh为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满足:f/epd<1.9,其中,f为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epd为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入瞳直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满足:-1.2<f12/f2<-0.6,其中,f12为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的合成焦距,f2为所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满足:0.8<(f1+f8)/f3<1.2,其中,f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3为所述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8为所述第八透镜的有效焦距。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满足:7.0mm<imgh,其中,imgh为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满足:0.4<r10/r9<1.2,其中,r9为所述第五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0为所述第五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满足:1.2<r5/(r6-r5)<1.8,其中,r5为所述第三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6为所述第三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满足:1.0<f*tan(semi-fov)/∑ct<1.5,其中,f为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semi-fov为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半视场角,∑ct为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九透镜分别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之和。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满足:0.5<ct8/ct9<1.2,
其中,ct8为所述第八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9为所述第九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满足:0.5<(ct1+ct2+ct3)/dt11<1.0,其中,ct1为所述第一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为所述第二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为所述第三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dt11为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口径。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满足:0.6<epd/dt91<1.2,其中,epd为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入瞳直径,dt91为所述第九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口径。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满足:0.7<(sag31-sag32)/sag32<1.5,其中,sag31为所述第三透镜物侧面和所述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三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32为所述第三透镜像侧面和所述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三透镜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满足:0.6<sag92/sag91<1.2,其中,sag91为所述第九透镜物侧面和所述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九透镜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sag92为所述第九透镜像侧面和所述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九透镜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的轴上距离。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满足:0.3<et1/et2<1.1,其中,et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边缘厚度,et2为所述第二透镜的边缘厚度。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满足:-2.0<f2/f1<-1.5,其中,f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2为所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满足:2.5<r17/r18<3.0,其中,r17为所述第九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8为所述第九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其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具有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第八透镜以及第九透镜,所述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九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其中,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满足:-2.0<f9/(R17-R18)<-1.6,其中,f9为所述第九透镜的有效焦距,R17为所述第九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8为所述第九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8为所述第九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8为所述第九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技术研发人员:姚嘉诚 吕赛锋 戴付建 赵烈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9.20
技术公布日:2022/12/1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421599.html

最新回复(0)